文/匡順華
為促進農村在家勞動力就業增收,廣元市堅持公益、開放、服務的原則,全覆蓋推動建立勞務專業合作社,精準搭建勞動者與企業(項目)用工無縫對接平臺,有效解決農村在家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增收,為推動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廣元市有農村人口228.1 萬,農村勞動力133 萬人。2021 年,在外務工96.54 萬人,農村在家勞動力36.46 萬人。據調查,農村在家勞動力除務農時間外,平均每年有多達7 個月的空閑時間。如何推動該部分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增收,事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事關實現鄉村振興總要求。
就業信息不對稱與組織化程度低并存。農村在家勞動力缺少獲取崗位信息的穩定渠道,而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人力資源公司提供的當地用工主體就業崗位信息存在缺失,與農村在家勞動力就業需求不匹配。
季節性用工荒與無業可就并存。當地種養殖大戶、農旅融合企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用工主體季節性、臨時性用工特點突出,且勞動者與用工主體間缺乏有效聯系對接平臺。
勞動權益保障難與用工風險大并存。由于就近就地就業具有高度靈活性和自由性,未簽訂勞動力合同(協議)、未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用工占比高達71.9%,勞動者薪酬待遇、安全維護等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為切實解決以上問題,廣元市積極推進勞務專業合作社建設,著眼于完善組織架構、廣泛動員入社、精準務工對接、強化保障支撐,不斷完善勞務專業合作社運行管理,充分發揮其就業服務補充作用,切實促進農村在家勞動力充分就業,實現保障市內企業(項目)用工和群眾就業增收雙贏。
構建三級體系,夯實服務基礎。以鄉鎮(街道)為單位建立勞務專業合作社,以村(社區)為單位建立勞務專業合作社分社,分社根據勞動力技能情況,分行業、分工種組建勞務班組,構建形成“社—分社—班組”的三級組織架構。勞務專業合作社社長由地方能人擔任,分社長由村(居)委會副職兼任或農村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能人等擔任,班組長由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土專家”“田秀才”等技能人才擔任,以確保組織領導有力。
實施三級動員,廣泛吸引入社??h區統一編制勞務專業合作社宣傳資料,鄉鎮通過召開村組干部會議進行宣傳,以“村組干部入戶宣傳動員+‘村村響’”的方式,積極組織動員勞動力入社,做到“應入盡入”。入社時,結合社員技能情況編入相應班組,納入“勞動力資源庫”,實行臺賬管理。
精準“三單”對接,促進人崗匹配。勞務專業合作社對轄區內企業(項目)用工需求開展調查,建立“用工信息庫”。在此基礎上,實行用人單位點單、勞務專業合作社派單、勞務班組接單的“三單”對接服務模式,確保入社社員及時上崗就業。對技能要求較高的崗位,通過組織專班培訓和“以工代訓”方式,大力開展定崗、訂單、定向培訓,形成“崗位需求—技能培訓—上崗就業”的良性互動。
強化三大保障,推動長效發展。開發建立縣域內就近就地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建立勞務專業合作社與市、縣(區)國有人力資源公司資源共享、余缺互濟、統籌調配機制,探索形成“國有人力資源公司+勞務專業合作社+勞動者”的勞務組織模式,推動實現全市勞動力資源和就業崗位資源無縫對接。根據勞務專業合作社服務社員人數,按照5 元/人的標準給予資金補助。實施“評星定級”動態管理制度,根據運行、管理、成效等情況,將勞務專業合作社分為5 個等級,每年開展1 次星級勞務專業合作社評選活動,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選樹一批優秀勞務專業合作社社長、分社長、班組長,培育一批有擔當、有作為的勞務專業合作社骨干力量,推動勞務專業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
目前,全市142 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勞務專業合作社,建立分社1715 個,組建勞務班組4439 個,吸納社員18.2 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2 億元。其中,務工收入500 萬元以上的2 個,100—500萬元的7個,50—100萬元的21個,20—50萬元的28個,20—10 萬元的46 個,10 萬元以下的41 個。經調查,81021 名社員實現月務工收入3000 元以上,占比達44.5%;勞務專業合作社組織培訓4867 人,獲得技能等級證書1001 人,技能水平和人崗匹配度均得到顯著提升。
勞務專業合作社有效彌補了公共就業服務短板,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有效保障3482 個企業(項目)解決了季節性、臨時性用工難題,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人力資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