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永進 陳爰穆 劉霞

簽約儀式現場。供圖/成都市新津區人社局
“在新津工作,生活宜居、環境宜業,最重要的是人才政策用心、貼心、暖心。”德陽籍“90 后”青年小呂這樣說道。小呂2015 年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專業,2022 年入職民航成都電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并通過成德眉資人力資源協同平臺這座“橋”融入成都市新津區。在新津區,有很多像小呂這樣的青年人才,他們或是通過“津津希望”選培計劃來到新津,或是通過“津英人才”引進計劃加入新津……為了吸引更多人才來到新津區,近期,新津區發布了支持數字經濟青年人才發展的十條政策,數字經濟青年人才有機會獲得6000元的交通、租房補貼,9999 元的一次性結婚消費禮包,最高10 萬元的一次性入職補貼等福利。除此之外,各類人才還可以享受“民營經濟十八條”“產教融合十條”等各類政策紅利。
實現成德眉資同城化高質量發展,人力資源是關鍵。2020年9 月,新津區人社局先后與德陽市中江縣、眉山市彭山區、德陽廣漢市、眉山市仁壽縣人社部門簽訂《人力資源協同發展合作協議》,聚焦服務賦能,共同實施人力資源協同提效工程,建立勞務資源、就業創業、人才交流等合作機制,重點是人力資源進行區域合作共享,以人才要素保障賦能產業建圈強鏈。一年多來,五地緊扣“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圍繞“常態協作+共享平臺”“合作協議+云端平臺”持續豐富共建共享內涵,探索跨區域、多形式的人力資源協同合作模式,努力為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唱好成渝“雙城記”貢獻人社力量。目前,五地人力資源協作體系已基本構建成型。
構建人力資源區域發展格局,達成共話是基礎。2021 年,為促進合作事項的落地落細,新津區與德陽市中江縣、廣漢市,眉山市彭山區、仁壽縣成立成德眉資同城化人力資源合作專班,設綜合協調組、招聘服務組、職業培訓組、創業服務組、人才交流組,精細化推進人力資源供需平臺搭建、職業技能培訓合作、創業環境營造等工作。專班建立定期交流機制,共商人力資源區域縱深合作,鞏固人力資源共建共享成果。目前,專班已組織召開2 次專題交流會,重點研討完善人力資源供需平臺、勞務用工精準匹配、職業技能培訓合作等區域合作事項。
釋放區域人力資源活力,建立平臺是抓手。近年來,新津區與德陽市中江縣、廣漢市,眉山市彭山區、仁壽縣同頻共振,統籌聯動,共建線上線下人力資源共享平臺,著力構建自由流動、高效配置的區域人力資源服務體系。線上,依托成都新津人力資源市場網、“新津就業”微信公眾號及德陽市中江縣、廣漢市,眉山市彭山區及仁壽縣政府門戶網站,每月定期舉辦“成德眉資同城化人力資源區域協作網絡招聘會”,不間斷發布崗位信息。線下,依托現場招聘會,聯合開展中江縣扶貧專場招聘會、“春風行動”、“新津—仁壽聯合招聘會”等7 場招聘會,組織美好食品、銀鷺食品等110 家次新津區重點用工企業參加招聘。截至目前,累計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會58 場,參加企業760 家次,提供就業崗位17080 個。
提升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水平,協作內涵是核心。未來,新津區與德陽市中江縣、廣漢市,眉山市彭山區及仁壽縣將在現有合作基礎上,持續瞄準資源共享,建設區域人力資源供需服務機制,著力構建共育共用、精準協同的人力資源協同發展全鏈條。重點著力于人力資源整合,跨區域建立企業崗位需求庫和勞動力供給庫,摸清企業用工需求與求職者就業需求,互通求職招聘信息,靶向推送,實現用工配置精細到區域、精確到企業、精準到崗位,促成人崗跨區域協同相適。持續發力豐富人力資源區域協作項目、開辟企業招聘“綠色通道”、暢通勞務安全輸出渠道等,推進成德眉資人力資源協同向更多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合作,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和成都都市圈建設取得更多實質性高質量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