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振華 邢玉霜 陳忠
工會是保障職工權益的社會法人組織,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維護企業和職工發展中的職能,對于國有企業強化自身管理、凝神聚力、創新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與作用。本文將以五七一九廠工會維權實踐為例,對工會組織維護企業和職工發展權的策略進行分析和研究。
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是職工所求、企業所謀、社會所需,是保持職工隊伍先進性的關鍵所在,是工會維護職工利益的必然要求。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企業要創造出一流的業績就必然要求其員工具備與之相匹配的技能和素質。而積極維護好企業和職工的發展權,是工會組織圍繞企業中心工作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不斷提高職工素質、實現維權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
職工是工會組織的基本組成要素,工會組織維護職工發展權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工會組織發展方面。一個優秀工會組織的評判標準主要包含兩種:一是運營質量標準。該標準的水平決定著工會組織的外在競爭力。二是職工權益保障標準。職工權益受損問題通常發生在一些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層人員觀念存在偏差的工會組織中。從表面角度來講,職工權益受損雖然可能為工會組織節約一定的成本,但會影響職工對工會組織的滿意度、凝聚力等。因此,如果工會組織的完善水平越高,其能夠為職工提供的發展權保障力度也越高。
職工方面。從心理層面來講,當職工的發展權益受到侵害時,職工很容易產生一種不公平的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他們對工會組織的認可程度、滿意程度會產生一些變化。基于上述因素,發展權得不到保障的職工在工作中投入的精力會相應降低。對于工會組織而言,隨著職工的整體生產力、問題解決能力的降低,工會組織的運營質量也會逐漸下降。從這個角度來講,維護職工發展權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五七一九廠工會以“把職工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職工的需要當作第一需要,把群眾的利益當作第一考慮,把職工的滿意當作第一標準”為奮斗目標,堅持科學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調動保護職工積極性、創造性,在實現職工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全面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加強機制常態化建設,從源頭上維護。堅持每年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建立健全配套的職代會管理制度,形成規范運作的工作流程和審議表決制度,制定了《職工代表大會工作規范》,保證了職代會召開的程序合法、合規、有序。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聽取和審議企業發展、生產經營重大決策方案、行政工作報告、財務報告;審議通過集體合同草案;審議通過有關職工工資分配方案、重要規章制度、有關職工生活福利等重大事項,凡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都必須經過職代會審議通過,保障了職工的權利。
堅持和完善廠務公開制度,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抓好以職工代表大會為載體的廠務公開工作的基礎上,通過職代會聯席會議、黨政聯席會、信息公開欄、OA 系統、網絡信息平臺、電子顯示屏、《航利報》等形式將企業重大事項向職工公布。堅持做到企業生產經營重大事項、重大決策等從領導到一般員工、從職代會到班組的層次分級分類別公開。對二級部門廠(事)務公開情況進行檢查,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通報,提出整改要求,增強了企業各項工作的決策透明度,充分保障職工權益,形成企業與職工的良好互動,使廣大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得到充分保障。
堅持集體平等協商制度,依法維護企業、職工合法權益。長期以來,通過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女職工特殊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工資專項合同等,并報人社部門審查備案。同時對合同履行情況進行檢查,形成集體合同履行情況報告,并提交職代會審議通過。通過建立健全集體平等協商制度,使集體合同成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保障。
加強職工服務中心建設,從保障上維護。一是維護職工的切身利益。全面完成裝備修理任務、增加企業經濟效益、保障和提高職工經濟收入是維護企業和職工發展的基礎。多年來,五七一九廠堅持圍繞裝備生產任務這個中心,帶領職工和衷共濟,確保企業生產經營目標的全面實現,為全面構建和諧企業奠定了堅實基礎。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切實履行“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社會責任,為當地疫情防控作出了積極貢獻。在履行“保增長”責任方面,工廠對生產經營、項目建設、技術創新、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及時制定了一系列化危機、保增長的應對措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調整結構,確保了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和修理任務的持續增長;在履行“保民生”責任方面,工廠保證職工工資收入的按時發放和社會保險的足額繳納;在履行“保穩定”責任方面,通過開展“降本增效”活動、安全生產、穩定工資、履行責任等活動,從根本上維護企業和職工的發展權。
二是維護職工的健康安全。近年來,五七一九廠工會廣泛深入開展勞動保護的宣傳教育活動,深入開展“安康杯”競賽以及群眾性的勞動保護監督檢查活動,組織和發動職工開展事故和職業病的預測預防活動等,提高廣大勞動者的法律意識、安全責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維護職工生命安全。每年組織開展一次職工健康體檢,不定期邀請專家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增強職工健康意識,使職工權益得到保障。同時組織職工代表巡視現場,對職工食堂衛生情況、廠區周圍環境安全衛生情況等進行檢查,維護職工健康權益。
三是扎實為職工辦實事。把職工關注的熱點作為工會工作的重點,盡力妥善解決職工關心的工資、福利、社保、職務晉升、職稱評聘、獎金分配及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等問題。在春節、中秋、國慶等重要節日開展慰問活動,開展“送清涼”慰問活動,傾聽職工對安全生產、防暑降溫工作的建議和要求,采取多種形式組織開展防暑降溫和中暑急救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員工自救、互救能力。以大型活動和小型多樣活動相結合,舉辦運動會、籃球比賽、羽毛球比賽、登山比賽、合唱比賽、攝影書畫展等文體活動,滿足職工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形成“心齊、氣順、勁足”的良好局面。開展“陽光助學”活動,為員工子女讀書保駕護航。同時幫助職工解決困難,把實施“送溫暖”工作作為履行工會職責、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的重要舉措。
加強職工素質工程建設,從發展上維護。一是致力搭建覆蓋全員全域的勞動競賽舞臺。堅持以改善經營管理、推動技術進步和促進企業發展為目標,以全員崗位練兵為基礎,以提高職工技能水平和增強職工創新能力為重點,把生產型競賽、技能型競賽和技術型競賽有機結合起來,勞動競賽項目每年實現至少30%的創新,參與人數逐年增長。組織開展“三戰五賽”(即突圍戰、殲滅戰、決勝戰,賽質量、賽產量、賽創新、賽服務、賽效益)和“爭當先鋒 獻禮百年”等專項競賽,為全面完成裝備修理任務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有效載體和人才保證。同時圍繞企業經營和管理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發揮員工集體智慧,積極為員工提供施展才能的舞臺,促使勞動競賽質量不斷提高。
二是致力打造多元化職工技能提升平臺。引導和激勵職工立足本職,學技術、練技能、崗位成才,組織職工參加各級技能大賽,先后有180 余人次在國家、省、市技能大賽中獲獎,5 名職工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數十名職工被授予“四川工匠”“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四川省技術能手”“成都市五一勞動獎章”“成都市技術能手”“空軍裝備修理系統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五七一九廠被授予“2021‘匠心杯’裝備維修保障職業技能競賽突出貢獻單位”“四川省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四川省勞動競賽優勝單位”“成都百萬職工技能大賽優秀組織單位”等榮譽稱號。
三是致力選塑一批高素質的勞模工匠隊伍。緊緊把握企業發展大局,最大限度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制定“三優五好”先進集體和個人評選細則,每年評選廠級先進單位、先進班組、先進項目團隊、廠級勞動模范、“三五”楷模等,營造尊重勞動、尊重先進、尊重勞模、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目前,工廠擁有全國勞動模范1 名,空軍裝備部“金牌藍天工匠”2 名,省級勞模、工匠、技術能手等23 名,成都工匠107 名。依托高技能人才建立“大師工作室”“工匠和勞模創新工作室”(國家級工作室1 個、省級工作室3 個、市級工作室9 個),發揮工作室的示范引領作用,開展技術技能協同創新,聯合攻關技術瓶頸,通過“傳幫帶”培育一批“攻關型”技能人才,引導職工激情工作、爭創一流。
維護工廠和職工發展權是工會長期的任務,面對當前工會職能拓展、任務加重、難度加大的客觀現實,要力爭從思想和實踐上取得新的突破,進一步強化工會隊伍建設,在加快推進新裝備修理能力建設、實現工廠又好又快發展中體現工會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