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認識歷程與中國實踐發展*

2022-02-03 17:23:08齊磊磊
廣東社會科學 2022年5期
關鍵詞:馬克思發展

李 蓮 齊磊磊

東方社會既是一個相對于西方社會的地理概念,又是指相較于資本主義社會的落后社會形態。馬克思關于東方社會的認識建立在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之上,由此,一些學者認為馬克思是“西方中心論”者。這種研究進路遵循實證主義邏輯,既忽視了馬克思對西方資本主義的批判,又忽視了馬克思中晚年思想上的轉型。20世紀80年代之前,國內學界以“亞細亞生產方式”為研究重點,主要探討其與“五種社會形態”的關系問題,但這些研究“一般都缺乏‘東方學’的理論自覺,未能從東方學、東方社會理論的層面上理解馬克思的相關論述”①王向遠:《中國“理論東方學”與“亞細亞生產方式”七十年定位定性之爭》,《東疆學刊》2019年第4期。;而且,在一些概念上,也未采取更加開放的視角。20世紀90年代以后,學界將研究的重點轉移到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上面,“補課論”和“跨越論”成為當時社會關注的焦點。這兩種研究的進步意義在于都承認了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開放性,但是,缺乏破除單一社會發展觀的理論自覺。實際上,馬克思關于東方社會的認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最開始認為東方社會的歷史不過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入侵者的歷史”②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56頁。,到提出東方社會不必照搬西方社會的發展道路,馬克思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種變化既體現了東方社會本身的復雜性,同時也表明東方社會發展具有內在的自主性。只有對馬克思認識東方社會的過程作出整體分析,才能破除馬克思是“西方中心論”者的論調,也才能深刻理解馬克思關于“理想王國”和“未來社會”的描述之于中國實踐的深遠意義以及中國實踐之于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一、世界歷史理論是馬克思認識東方社會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早期的研究并沒有直接涉及東方社會,但是,他關于世界歷史的分析卻為認識東方社會提供了理論基礎。《德意志意識形態》和《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闡述世界歷史理論最重要的兩部文獻,也是研究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重要文獻。

(一)世界歷史的發展打破了東方社會的孤立狀態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通過對世界市場的分析首次闡明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指明了東方社會在世界歷史中的作用和地位。馬克思指出:“歷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8頁。,在發展的最初階段,盡管各個民族每天都在創造生產力,但是這種創造是單獨進行的,非常的脆弱,蠻族的入侵、戰爭等任何的偶然事件都有可能讓這種已經創造出來的、被廣泛需要的生產力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只有當交往成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業為基礎的時候,只有當一切民族都卷入競爭斗爭的時候,保持已創造出來的生產力才有了保障。”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88頁。新航路的開辟和美洲的發現為世界性的交往提供了可能,也為保持創造出來的生產力提供了可能。一方面新市場的發現改變了交往“地方的、籠罩著迷信氣氛的‘狀態’”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6頁。,另一方面讓“地域性的個人為世界歷史性的、經驗上普遍的個人所代替”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6頁。。概括而言,世界市場越是普遍發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⑦《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8頁。東方社會作為新航路開辟的新市場,也是資本主義大工業破壞的新對象,只能隨著流通加速、資本集中,被動卷入到資本主義的生產體系之中,成為世界歷史進程中的一部分。

(二)資產階級破壞了東方社會生產方式的完整性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進一步闡釋了世界歷史的形成過程對東方社會的破壞,特別是對東方社會生產方式的破壞。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402頁。第一,資產階級把人從對自然的依附和對宗法關系的依附中解放出來,讓單個人的活動成為世界歷史性的活動,單個人成為世界歷史性的人。第二,資產階級開拓了世界市場,讓“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404頁。。第三,資產階級消滅了生產資料、財產以及人口原始的分散狀態,讓“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404頁。。第四,資產階級創造的生產工具,讓“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405頁。。東方社會在前資本主義階段,無論“政治上變化多么大,它的社會狀況卻始終沒有改變”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851頁。,歷史的變遷不過是在“一個政府統治下衰敗下去,而在另一個政府統治下又復興起來”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851頁。。是資產階級的“滲入”讓東方社會喪失了“孤立狀態”的完整性,同時也讓東方社會喪失了“手工業和工業的一切舊階段”⑦《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94頁。以及東方文明本身;因此,只能接受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因為“野蠻的征服者,按著一條永恒的歷史規律,本身被他們所征服的臣民的較高文明所征服”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857頁。。

(三)東方社會在世界歷史階段發展的可能性趨勢

通過對世界歷史的分析,馬克思對東方社會的未來作出了初步的判斷,那就是“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東方從屬于西方”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405頁。。在馬克思看來,東方社會之所以缺乏發展的自主性,一方面是因為其文明本身相較于資產階級創造的文明,是落后的文明形態,“表現不出任何偉大的作為和歷史首創精神”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854頁。。因此,社會自身不會產生根本性的變革,只能在資產階級的影響下,才有可能結束原始的封閉狀態,并作為世界市場的一部分,參與全球性的生產與競爭。另一方面,世界歷史的形成過程也是生產力普遍發展以及世界普遍交往的過程,資產階級在促進生產力快速提高以及消滅世界原始隔絕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主導性的作用,因而在世界歷史進程中占據主要地位。東方社會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介入之前,生產力處于停滯狀態,政治形式也非常僵化,所以在世界歷史進程中處于從屬地位。同時,馬克思還指出,資產階級雖然在世界歷史進程中具有重要影響,但是,資產階級也“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406頁。無產階級(無產者)既肩負推翻資本主義舊世界的歷史重任,也肩負建立共產主義新世界的歷史使命;在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生產力普遍發達以及世界歷史基本形成的基礎上,無產階級領導的共產主義革命“‘一下子’同時發生”?《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6頁。,在經驗上才是可能的。恩格斯進一步指出,一個國家發生共產主義革命的快慢速度,主要取決于這個國家的工業水平、財富狀況以及生產力總量,因此,共產主義革命至少是在英國、美國、法國等這些工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同時發生的革命”①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06頁。。東方社會的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生產力水平也不高,在世界歷史進程中又處于從屬地位,所以,發生共產主義革命的速度相對較慢,困難也相對較大。

二、兩極相聯原理是馬克思研究東方社會認識上的轉折

舊中國既在地理上屬于東方社會,又在社會發展形態上符合東方社會的典型特征。馬克思在分析中國革命(太平天國運動,下同)過程中使用了兩極相聯的原理,這既表明東方社會和西方社會是雙向互動的關系,特別是東方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具有一定程度的主動性;同時也說明馬克思關于東方社會的認識發生了轉折,在此之前,馬克思認為西方社會和東方社會的關系是一維的、單向度的。而且,研究中國革命的論文也是馬克思“運用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理論”②王東紅:《馬克思化中國的源頭活水——160年來的〈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史論》,《黨政研究》2015年第5期,第59頁。分析中國的首篇論文。

(一)東方社會和西方社會是雙向互動的關系

馬克思早年研究的重心是“資產階級文明的故鄉”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861頁。,特別是英國這個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對于非工業性質的國家來說,馬克思認為只有在普遍交往的前提下才能卷入普遍的競爭。但是,在考察中國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馬克思指出:當西方列強的軍艦把“秩序”送到中國的時候,中國也有可能把“動亂”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784頁。送往西方世界,這就是說,東方社會和西方社會不是單向度的關系,而是雙向互動的關系。馬克思認為,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第一,破壞了中國的財政,戰爭賠款、鴉片消費等讓中國的白銀不斷外流,銀源瀕臨枯竭。第二,破壞了中國的經濟基礎,建立在家庭作坊之上的手紡業、手織業、手耕農業等是“東方專制制度的牢固基礎”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853頁。,但蒸汽機的使用讓古老民族的工業消失殆盡。第三,破壞了中國人的身體,三角貿易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非洲人的生命,但鴉片貿易卻一次性的、毀滅了中國人的生命。第四,破壞了中國的社會風尚,西方的入侵讓“天朝帝國萬世長存的迷信破了產,野蠻的、閉關自守的、與文明世界隔絕的狀態被打破”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779頁。。馬克思認為,上述這些破壞讓舊中國面臨破產的局面,但中國的破產也會對西方的社會產生影響。因為中國既是西方工業化過程中必需的新市場,也是人口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市場,中國社會的動蕩,一方面會造成生產市場的萎縮,另一方面也會造成消費市場的萎縮。西方社會受到中國的影響,既要面臨白銀外流、生產力無法維持的困難,也要面臨產品滯銷、再生產無法開展的困難。馬克思認為不能持續創造生產力以保持自身的存在,也不能消滅生產力以取得新的發展,這將激化資本主義生產內部的矛盾。所以,當中國發生革命,其火星必將拋到西方這個工業體系的地雷上,進而引爆西方社會醞釀已久的普遍危機。

(二)東方社會影響西方社會的方式以及步驟

東方社會將對西方社會產生影響,但在影響的方式上,馬克思認為不是軍事侵略,而是作為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市場的一部分,即通過市場的變化引發西方社會內在的、固有的矛盾。馬克思指出:在世界市場中,以往“舊的、靠本國產品來滿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極其遙遠的國家和地帶的產品來滿足的需要所代替了”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404頁。。西方國家作為世界市場的主要力量,一方面要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速度才能滿足世界性的需要;而且,對生產工具、生產關系進而對全部社會關系進行不斷的革命也是資產階級保持生存的內在條件。另一方面,資產階級創造生產力的速度遠超世界性需要的速度,如果沒有持續擴大的市場作為保障,那么,資產階級創造的生產力就無法保持。馬克思認為,這種既要為不斷提高的生產力尋找新興市場,又要為過剩的生產力尋找傾銷市場的矛盾,是西方大工業繁榮背后隱藏日益迫近危機的根本原因。中國市場的變化將會成為引發西方社會普遍危機的導火索,盡管,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的矛盾才是危機發生的真正根源。同時,馬克思還指出,伴隨經濟領域危機的還有西方社會的政治危機,因為“歐洲從18世紀初以來沒有一次嚴重的革命事先沒發生過商業危機和金融危機”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783頁。,因此,在影響西方社會的步驟上,東方社會引發的經濟動蕩將是西方社會政治革命的先聲。

(三)東方社會對西方社會的影響具有局限性

東方社會何以從一個停滯的社會轉變為對西方社會產生影響的社會?馬克思指出:“戰爭也好,革命也好,如果不是來自工商業普遍危機,都不大可能造成全歐洲的紛爭”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785頁。。在以往考察中,馬克思認為西方社會的工業體系內部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體系本身是“火藥裝得足而又足的地雷”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783頁。,所以,西方社會發生革命的原因極有可能是內生性的。但在分析中國革命的過程中,馬克思發現,作為世界市場的一部分,中國發生革命,這個革命的火星勢必點燃西方社會的“地雷”。因而,馬克思把中國太平天國運動可能引發的歐洲危機稱為“奇觀”。但是,隨著考察的深入,馬克思又發現:東方社會對西方社會產生的影響極其有限。首先,中國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國的生產關系發生了劇烈變化,而是夾雜了王朝的、宗教的以及民族的復雜原因。其次,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不是掌握先進生產力的、貧困到只能出賣自己勞動力的無產階級,而是大量的破產農民。還有,中國革命的任務不是以一種生產方式取代另一種生產方式,進而實現社會形態的轉變;而是以新的朝代取代舊的朝代,正如馬克思的評價:中國太平天國運動的領導者“除了改朝換代以外,他們沒有給自己提出任何任務。他們沒有任何口號。”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545頁。這就是說,盡管西方世界下一次起義以及下一個階段爭取共和自由的斗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的革命,即太平天國運動,但中國對西方社會的影響卻非常有限。

三、馬克思晚年關于東方社會未來的考察具有開放性

隨著世界局勢的發展變化以及研究的不斷深入,馬克思對東方社會經濟結構的考察更加全面,態度也更加謹慎。與東方社會和西方社會互相影響不同,馬克思認為真實的東方社會保持了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不能將東方社會簡單視為西方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部分。基于此,馬克思對東方社會未來發展道路的預測持更加開放的視角。

(一)東方社會不具備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歷史條件

通過對亞細亞生產方式的考察,馬克思發現,東方社會并不具備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現的歷史條件,這里,“亞細亞生產方式之于東方社會具有實體性”①鄒詩鵬:《馬克思“卡夫丁峽谷”問題探索再研究——兼談東方社會發展的主體性》,《河北學刊》2019年第5期。。馬克思認為,第一,在土地占有形式上,特殊的氣候、地理條件等決定了東方社會只能以共同體的形式占有和利用土地,這種土地所有形式決定了共同體內部“不能產生自愿的聯合”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850頁。,而是依賴專制政府這個更高的統一體。第二,在土地實際占有上,東方社會“樸素天真地把土地當做共同體的財產”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26頁。,但“凌駕于所有這一切小的共同體之上的總合的統一體”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726頁。才是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共同體中的單個人看似擁有財產,但卻失去了財產,因此,必須加強與共同體的聯系,這決定了東方社會的生產方式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第三,在剩余財產的分配上,“總合的統一體”以更高的所有者身份占有整個社會大部分的剩余產品,家族或部落的首領占有小部分的剩余產品,共同體中的個人、剩余產品的實際創造者只能占有勉強度日的剩余產品。這種自上而下的分配制度決定了個人不可能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第四,在城市的發展上,東方社會的城市是親屬血緣關系或地緣部落關系集聚而成的生產區域,充當政治或軍事的中心。這種城市不是社會分工的結果,也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馬克思認為,以上因素表明,雖然世界歷史的發展會對東方社會產生肢解作用,但是這種肢解的速度非常緩慢,而且肢解的程度也非常有限。東方社會由于本身的性質、社會內部的結構以及自在的堅固性等,有可能實現不同于西方社會的發展,即東方社會有可能獨立實現社會形態的轉變。

(二)東方社會不通過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的可能性

在《給維·伊·查蘇利奇的復信》(草稿)中,馬克思專門論述了俄國公社“可以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825頁。,也就是直接過渡到公社現代形態的可能性。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生產的起源是“生產者和生產資料徹底分離”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820頁。,在第二草稿中,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封建生產向資本主義生產轉變是以剝奪生產者為出發點的”⑦《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70頁。。但是,馬克思同時指出,這種生產方式的變革只是以一種新的私有制代替舊的私有制,而且,這種“‘歷史必然性’限于西歐各國”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820頁。,對于具有東方社會典型特征的俄國而言,并不適用。因為就俄國的實際情況來看,這是唯一一個在全國范圍內保留“農村公社”的國家,這種“農村公社”既不同于史前社會的原始公社,也不同于西歐封建社會的農村公社,是一種土地全部歸公社所有,土地產品全部歸公社農民所有的公社模式。馬克思認為公有成分和私有成分的同時存在是俄國農村公社的最大特點,這意味著俄國擁有“社會新生的支點”,“不必自殺就可以獲得新的生命”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837頁。。而且,馬克思還指出,俄國擁有實現社會新生的另外兩個重要條件,一是俄國不是“外國征服者的獵物”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821頁。,能夠對農村公社進行民主化改造,二是俄國農村公社與資本主義生產同時存在,能夠利用資本主義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所以,馬克思認為:俄國一方面可以通過發展“土地公有制和消滅它也包含的私有制原則來保存自己”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826頁。,另一方面也能“通過本國農村公社的發展來擺脫它在農業上所處的絕境”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830頁。,也就是說,俄國能夠實現社會形態的跨越式轉變。

(三)馬克思晚年對東方社會未來發展的認識持審慎態度

從東方社會不具備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歷史條件到俄國農村公社有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馬克思關于東方社會的認識發生了重大轉折。但是,馬克思卻對自己的新研究成果非常審慎,給查蘇利奇的復信歷經四稿,前三稿的相關分析非常詳實,而且,并不與正式回信(第四稿)相互沖突;然而,在正式回信中,馬克思只是做了“簡短說明”,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寥寥幾行”消除誤解,而不是宣布其最新的研究成果。這并不是說,馬克思否認了其關于俄國公社的最新認識是一般東方社會發展的理論概括,而是說新的認識與馬克思原本奉行的歷史進化理論具有巨大區別。馬克思強調,俄國農村公社的發展實際上面臨兩難選擇,一方面,俄國農村公社保留的公有成分有可能成為俄國社會新生的強大生命力源泉;另一方面,俄國農村公社的私有成分也有可能成為公社解體的根源。那么,到底是俄國農村公社“包含的私有制因素戰勝集體所有制因素”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61頁。,還是“后者戰勝前者”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61頁。?馬克思認為:“一切都取決于它所處的歷史環境”⑦《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61頁。。其實,馬克思考察俄國農村公社的偉大意義不在于具體的結論,而在于在這一考察過程中,馬克思視角上的開放與創新。俄國作為一個歷史視域中的歐洲國家,從社會發展狀況、地理分布以及馬克思分析俄國公社的問題域來看,都更加符合東方社會的基本特征。在《經濟政治學批判》第一分冊的附注中,馬克思也指出斯拉夫族(俄國的主體民族)和印度等地一樣,都存在一種原始的土地所有制。因此,馬克思考察俄國農村公社之于整個東方社會而言具有普遍意義。

四、中國的實踐對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繼承與發展

馬克思關于東方社會認識上的轉變“不僅彰顯出馬克思理論探索本身的超然魅力,而且顯示出他的理論對于現實革命實踐的巨大張力”⑧涂成林:《馬克思晚期東方社會理論的轉型——從“亞細亞生產方式”到“跨越‘卡夫丁峽谷’”》,《學術研究》2014年第11期。。對于中國而言,如何選擇革命道路以及如何實現社會發展,這是擺在中華民族面前的一道難題。馬克思雖然未在考察東方社會的過程中對中國的實踐作出具體規定,但是,他關于東方社會的認識卻為中國自主探索革命道路以及選擇發展方向提供了思想基礎以及理論指導;同時,中國的實踐又進一步確證和發展了馬克思的東方社會理論。

(一)中國革命道路對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發展

中國屬于必然發生徹底社會革命的東方社會范疇,但要實現社會形態的“跨越式”轉變,在恩格斯看來,困難程度至少大于俄國。一方面,社會進化的法則不能跳躍,也不能通過行政命令取消;另一方面,東方落后國家有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與直接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具有本質區別,前者基于理性推測,承認東方社會發展具有內在的自主性;后者注重社會實踐,要求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中國在革命實踐中,抓住了當時歷史提供的一切有利機會,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社會形態的“跨越式”轉變奠定了基礎。

近代以來,由于西方的入侵,中國被動參與到資產階級主導的世界歷史體系中,但是,這種“參與”并沒有體現出任何重建的跡象,中國的社會狀況沒有得到改善,中國人民也沒有實現解放。相反,西方的入侵決定了中國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同下)面臨兩大歷史任務,一是爭取民族獨立,二是實現人民解放。然而,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前,無數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圖存的實踐都失敗了。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的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初階段,蘇共領導人認為按照馬克思的五種社會形態劃分,中國正處于封建社會,資產階級是中國最先進的階級,所以,中國革命的首要目標就是發展資本主義。毛澤東等人在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狀況時發現,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對待中國革命具有相互矛盾的態度,“在受外資打擊、軍閥壓迫感覺痛苦時,需要革命,贊成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革命運動;但是當著革命在國內有本國無產階級的勇猛參加,在國外有國際無產階級的積極援助,對于其欲達到大資產階級地位的階級的發展感覺到威脅時,他們又懷疑革命”①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頁。。基于此,毛澤東等人認為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不可能是中國革命最堅定的領導階級,而且,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也不可能是中國共產黨可靠的同盟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無產階級是中國最堅定的革命階級,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的領導核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才自主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總結中國革命道路的三大特點,一是不同于馬克思提出的新的社會革命要在生產力普遍發展以及世界普遍交往的基礎上同時爆發的觀點,二是不同于俄國以城市為中心、城市領導農村的革命道路,三是不同于蘇共領導人提出的先完成資本主義革命、再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設想。作為一個經驗事實,中國的革命道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關于東方社會的認識;作為一個社會現實,中國的革命道路是在實踐中形成以及被實踐證明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而且,就其影響來說,中國革命道路的成功也為其他落后國家實現社會形態的“跨越式”轉變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依據。

(二)中國全球化進程對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發展

按照馬克思最初的設想,工業發達的國家和工業不發達的國家有兩種“接觸”模式,一是“工業較發達的國家向工業較不發達的國家所顯示的,只是后者未來的景象”②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8頁。,而工業不發達的國家一旦進入到資本主義的懷抱,就會受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支配。二是工業不發達的國家發生社會革命將會引發工業發達國家普遍的經濟危機和政治革命。然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參與全球化和發展全球化的實踐中突破了以“一種所有制反對另一種所有制”的交往方式;并在維護全球化和推進全球化的過程中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這個倡議為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互相聯系和加快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和交往模式。

從性質上講,“一帶一路”是合作性質的,在發展過程中,中國不追求社會性質的一致性、不要求發展模式的統一性、不謀求勢力范圍,強調從形式多樣、靈活高效出發,實現參與各國的資源整合、優勢互補。馬歇爾計劃以第一、第二世界為援助重點,意識形態站隊和經濟脅迫意圖明顯。“一帶一路”的輻射范圍更大、合作對象更多、合作議題更豐富、合作空間也更廣闊,是真正意義上的“機遇之路、繁榮之路”①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90頁。。在合作目的上,“一帶一路”既為中國人民造福,也為參與各國的人民造福,中國歡迎參與各國在“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②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504頁。基礎上形成合作共贏的新常態,作出增進民生福祉的新貢獻。在合作內容上,“一帶一路”著力于實現中國與參與國家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③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60頁。等,不斷加強與參與各國的經濟聯系、文化交流以及人員往來。在合作原則上,“一帶一路”尊重參與國家在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上的自主權,支持中國與參與國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共同推動區域發展;力求在改善各自國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探索中相互幫助,在雙方各自關切的重大問題上互相支持,在促進共同發展的過程中彼此理解。

總體來說,“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突破了資本主義“鐵面無私的規律的支配”以及落后國家對發達國家可能的破壞,開創了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交往的新模式,這種新模式強調互利共存,不用為保護某種所有制而去侵犯另一種所有制。同時,“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也表明: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和更高的積極性,不僅能為自身開辟出對外開放的新天地、提高對外開放的新水平、擴大對外開放的新空間;而且,也能為全球合作搭建新平臺、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案、世界合作注入新內容。

(三)中國現代化建設對馬克思東方社會理論的發展

馬克思認為:“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④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71頁。,但馬克思也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東方社會來說,一方面,社會自身不能產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另一方面,如果沒有來自外部的影響,社會狀況也不會發生根本性變革。這就是說,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盡管具有侵略性和破壞性,會對東方社會的經濟結構造成不可修復的打擊,但是,這種打擊只是在情感上值得同情。就社會的發展來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東方社會實現現代化最好的以及不可替代的選擇。因此,不管資產階級在東方社會犯下了多少罪行,都只不過是“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⑤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854頁。。同時,馬克思也強調,即使以俄國為首的東方社會有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但是這種可能性的必要前提是“不經受資本主義生產的可怕的波折而占有它的一切積極的成果”⑥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821頁。。顯然,馬克思認為東方社會雖然在資產階級主導的現代化進程中充滿了悲劇色彩,然而,以西方資本邏輯為主導的現代化范式不可避免。沃勒斯坦也認為:“我們并非生活在一個現代化的世界,而是在一個資本主義的世界”①[美]伊曼紐爾·沃勒斯坦:《沃勒斯坦精粹》,黃光耀、洪霞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137頁。,這就是說資本主義道路在落后國家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具有唯一性。

中國在探索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打破了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唯一性,將馬克思提出的東方社會有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從理論上的可能轉變為實踐上的可行。首先,在物質財富的創造中,中國沒有通過殖民掠奪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而是從實際出發,一方面,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②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頁。;另一方面,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完成了國民經濟的恢復以及工業基礎的搭建,實現了從“落后時代”到“趕超時代”再到“引領時代”③趙英紅:《馬克思東方社會發展理論研究——兼論中國現代化道路的理論自覺》,《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2期。的偉大蛻變。其次,在物質財富的分配中,“資產階級生存和統治的根本條件,是財富在私人手里的積累”④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頁,中國與此不同,在發展過程中,中國沒有為少數人的利益損傷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而是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把“給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⑤習近平:《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一次會議強調深入扎實抓好改革落實工作盯著抓反復抓指導抓出成效》,《人民日報》2016年2月24日,第1版。作為計量工作得失的衡量標準以及評價改革成效的標準。同時,中國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始終把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征。

總之,中國的現代化道路不是“像可怕的異教神怪那樣,只有用被殺害者的頭顱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漿”⑥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863頁。,也不是必須經歷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才能實現社會形態的更高轉型;而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全體中國人民的“合力”,在幾十年的時間里取得了西方發達國家一二百年時間才能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這種歷史性成就為人類文明開創了新形態。中國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充分證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不是實現現代化的唯一途徑,同時,中國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不僅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⑦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0頁。,也為馬克思的東方社會理論提供了全新的理論資源以及實踐依據。

猜你喜歡
馬克思發展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麻豆a级片|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亚洲看片网|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午夜a级毛片| www.亚洲一区| 成人蜜桃网|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AV熟女乱| 日韩av手机在线|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久青草网站|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四虎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2区| 嫩草国产在线| 成人福利在线看| www亚洲天堂| 中国精品自拍| 97久久精品人人|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91在线高清视频| 欧美曰批视频免费播放免费|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在线一级毛片|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天天爽免费视频|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国产swag在线观看|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a在线| 黄片在线永久| 久久久噜噜噜|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在线播放国产99re|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日韩专区欧美|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乱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