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讀賣新聞》與九一八事變

2022-02-03 19:42:18焦潤明楊殿林
廣東社會科學 2022年2期

焦潤明 楊殿林

九一八事變①日本將九一八事變稱為“滿洲事變”,現在日本學術界仍沿用這一名稱。是日本關東軍有計劃挑起的,其目的旨在借機侵占中國東北,發動侵華戰爭。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主流媒體紛紛秉承日本軍部意志,大肆宣傳九一八事變“日軍自衛論”,煽動民眾戰爭情緒,對日本帝國主義侵華行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相關問題國內學術界已進行了一些探討,特別是對有關《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等報紙在九一八前后的報道較為關注,已取得了一些學術成果。但對九一八事變后《讀賣新聞》的研究則相對較少,僅涉及太平洋戰爭②伍素文:《從太平洋戰爭時期的〈讀賣新聞〉看戰爭中“新聞失守”現象》,《新聞傳播》2018年第1期,第61—62、65頁。以及重慶大轟炸①唐思蜀:《日本〈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當年怎樣報道重慶大轟炸》,《紅巖春秋》2013年第3期,第54—59頁。等相關問題。在當代日本,由于軍國主義土壤依然存在,故學術界多回避涉及該報支持侵華戰爭問題的研究,甚至連該報自傳體《讀賣新聞百年史》②読売新聞社編:《読売新聞百年史》,東京:読売新聞社,1976年。一書,對于自身在日本侵華期間支持戰爭的罪行也言之甚少。因此,有必要對該報與日本侵華戰爭之間的連帶關系進行研究。《讀賣新聞》作為日本近現代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在九一八事變后日軍侵略東北的戰爭動向以及煽動民眾參戰熱情方面的報道最為積極,作用不小,值得探討。深入了解九一八事變與《讀賣新聞》的關系,對于研究這一時期日本的輿情以及日本侵華戰爭機器的發動極為重要,對于全方位地了解九一八事變后的東亞局勢亦有重要學術價值。

《讀賣新聞》與《朝日新聞》《每日新聞》并稱為日本的三大報紙。該報于1874年11月,由日本人子安峻在東京創立。其后,該報通過不斷兼并其他報紙,發展壯大。從1924年2月25日起,《讀賣新聞》由正力松太郎長期擔任總裁。他在就任總裁之前曾擔任過日本警視廳警視、警務部長等要職。此外,還擔任過極右翼團體“大政翼贊會”總務,“翼贊政治會”總務,貴族院議員,小磯內閣顧問等職。具備這樣的身份又長期擔任《讀賣新聞》總裁,一直保持與日本當局一致的立場,不難想象他對辦報傾向的左右與影響。他在接受采訪時說:“報紙的指導理念,就必須把國體觀點貫徹到底。”③日本讀賣新聞戰爭責任檢證委員會撰稿:《檢證戰爭責任:從九一八事變到太平洋戰爭》鄭鈞、范菲、趙軍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年,第122頁。宇野七石在1936年所著《新興日本的經濟斗士》一書中,就曾對他進行過評價,稱“正力松太郎在報紙的編輯方面迎合大眾的喜好,換言之,他對時局有著準確的認知,能夠在非常時期,在遵奉日本國家信念的基礎上,迎合民眾的期望。……是個值得信賴的人,也是個可以承擔今天這個時代所賦予重要責任和義務的人。”④宇野七石:《新興日本の経済闘士》,東京:國防経済研究會,1936年,第32頁。日本電報通訊社所編《五十個報業人》也談到了正力松太郎,稱其所領導的《讀賣新聞》“徹底掃除報紙上無效不當的內容”,“受到國民的歡迎”,“能夠最大程度集中報紙的人氣”。⑤電通編:《五十人の新聞人》,東京:電通,1955年,第167頁。上述評價集中在他能夠“掃除報紙上無效不當的內容”“遵奉日本國家信念”“迎合大眾”等方面,說明此人能夠迎合日本軍國主義需要,自然在他任《讀賣新聞》總裁期間,該報的辦報方針及社論觀點,能夠與日本軍部的對華方針及策略保持一致,也就不足為奇了。

1931年9月18日晚,由日本關東軍事先策劃的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軍部率先收到了來自關東軍的電報,第一封電報是在9月18日晚上11時18分,以奉天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名義發出⑥當時土肥原賢二不在奉天,該電報實際上是由花谷正少佐發出的。,9月19日凌晨1點7分日本陸軍總部收到電報。電報內稱“18日夜10點半左右,在奉天的北方,在北大營的西側,暴戾的支那軍隊破壞了滿鐵線,襲擊我們守備兵,快速行動對我們守備隊的一部進行突擊,根據報告,奉天獨立守備大隊向現場出動當中。”⑦日本國際政治學會、太平洋戦爭原因研究部編:《太平洋戦爭への道:開戦外交史》,東京:朝日新聞社,1962年,第3頁。其后于9月19日2時和3時分別收到了第二封和第三封電報,報告了之后日軍進攻北大營及奉天(今沈陽)城的消息。另一方面,關東軍也在第一時間將事變消息傳遞給在奉天以及關東州(今大連)的滿鐵以及日本駐奉天領事館以及其他日本部門機關。同時事變的消息也經由關東軍告知了在奉天的《朝日新聞》分社的記者,該記者及時將消息傳回國內,使《朝日新聞》得以在9月19日率先報道了事變的消息。①朝日新聞社編:《満洲·上海事変全記》,東京:朝日新聞社,1932年,序言第1頁。

依據關東軍電報中不實信息構建起來的九一八事變過程,把日軍自己的預謀,謊稱為“中方早有預謀”,將挑起事端的責任嫁禍在中國軍人身上,顛倒了事實真相。據此,日本軍部得出結論:“事變真相非常簡單明了,即九月十八日午后十時三十分支那將校率領二三中隊在北大營(旅長王以哲率領7千人在營中)的西南側爆破了滿鐵線路,恰值遇到了沿線路巡邏的我守備隊并發生激戰,而且向柳條湖分遣隊方向前進。接到報告后,我虎石臺守備中隊立即展開救援,沿線路南下,支那兵逃入北大營當中,我軍追擊到北大營時遭到了支那軍的猛烈攻擊。”強調這個結論是所謂的“滿洲事變真相”:“本稿為了將本次事變始末介紹出來,根據現今已經在案的電報編纂整理而已。”②陸軍省:《表紙満洲事変概要》,1931年9月23日,檔案編號:C14030044300,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藏。明確暗示這就是日本軍方關于九一八事變的標準答案,是定論。

1931年9月19日晨,日本各大報紙開始刊發的所謂“滿洲事變”爆發的原因及經過也是依據關東軍的相關電報,與軍方的標準口徑一致。1931年9月19日,《東京朝日新聞》率先報道了事變的消息,當日該報的朝刊③在當時,朝日新聞社一天內有朝刊、夕刊,號外,出版時間分別為早上、傍晚和臨時發出。第二版(第一版為廣告欄目)以“奉軍爆破滿鐵線,日支兩軍戰端已開,我鐵道守備隊迎戰”為題,首先表述了“本日(18日)午后十時三十分奉天駐扎的我鐵道守備隊和北大營的東北陸軍第一旅的士兵目前正處于激戰當中。”④《奉軍、満鉄線を爆破,日支両軍、戦端を開く,我鉄道守備隊応戦す》,《東京朝日新聞》1931年9月19日,第2頁。并配合之后所發的“號外”進行戰況報道。《大阪朝日新聞》同樣刊登了相關消息。《東京日日新聞》(即現在的《每日新聞》)也是較早對九一八事變進行報道的報紙,“十八日午后十點半在北大營的西北方向,殘暴的支那兵爆破了滿鐵線,襲擊了守備隊,我們守備隊立即迎戰,用大炮來轟擊北大營的支那兵,并將北大營一部占領。”⑤《満州事変起こる(柳條湖で鉄道爆破)》,《東京日日新聞》1931年9月19日,第2頁。此外還報道了日軍進攻北大營時中國軍隊的抵抗情況⑥《満州事変起こる(柳條湖で鉄道爆破)》,《東京日日新聞》1931年9月19日,第2頁。。《讀賣新聞》在九一八事變報道方面雖稍微滯后,在9月19日僅以兩頁號外向外發布了“滿洲事變”的消息,但在9月20日卻對九一八事變進行了集中報道,但主要消息來源嚴重依賴電通和聯合。⑦読売新聞社編:《読売新聞百年史》,第344—345頁。該報的報道內容與關東軍與軍部、外務省、滿鐵所發電報內容基本一致,這也說明事變的最先消息是由事變發生的始作俑者日本關東軍所通告的。日本媒體將事變消息告知世界快于受害方中國的媒體,在輿論上掌握了主動權,使西方社會一開始便受到日本輿論的誤導及影響。

另一方面,在九一八事變后,日本軍部加強了報紙對于涉及“滿洲事變”報道言論口徑的審查,要求日本報紙在涉及“滿洲事變”的宣傳上,要以“喚起國民的國防思想,要給予大部分國民灌輸一種總覺得戰爭馬上就要爆發的感受。”⑧憲兵司令部:《満洲事変に対する一民政系新聞の論調に関する件通牒》(1931年9月24日),藤原彰、功刀俊洋編:《満洲事変と國民動員》,東京:大月書店,1983年,第36頁。如果報紙中出現對日軍所述“滿洲事變”質疑的聲音,則會遭到軍部的懲治。如憲兵司令部針對《福井日報》(民政版)9月20日以《當面的問題》為題報道了普通民眾對于“滿洲事變”爆發是否是按照軍部計劃實施存在著疑問的問題,在1931年9月24日對該報新聞編輯長進行了嚴重警告,指斥其報道對帝國特別是軍部不利。軍部對報社記者關于“滿洲事變”的報道以及有關行動也有著嚴密的管理措施,不允許對軍部的九一八事變定論存在質疑,更不準私自到現場進行單獨采訪報道,必須按軍部的統一說辭進行報道。①憲兵司令部:《満洲事変に特派せられたる大阪毎日新聞記者の言動に関する件報告(通牒)》(1931年10月9日),藤原彰、功刀俊洋編:《満洲事変と國民動員》,第86頁。當然,《讀賣新聞》的相關報道也受到日本軍部的嚴密控制。

甚至在九一八事變發生不久后,在日本軍部授意下,關東軍司令部發布了《關于滿洲事變的宣傳計劃》,明確了宣傳的重點內容。對日本本國民眾的宣傳要強調:1.滿蒙的重要性和滿蒙問題解決的必要性;2.滿蒙和支那本土的關系以及日本在滿蒙的特殊權益;3.滿蒙問題所涉及之過去日支懸案事項;4.支那官民侮日行為實例和對日開戰的準備以及支那國民性;5.事變發生的直接原因和經過;6.日軍的實力和人道主義以及將士的善行美談;7.滿洲增設常備師團、朝鮮師團的必要性以及國家軍隊改善的必要性;8.對國際聯盟以及其他內外輿論的批判及反宣傳。9.對在滿日本人和朝鮮人實施保護的必要性。②関東軍司令部:《満洲事変に関する宣伝計畫》(1931年10月19日),藤原彰、功刀俊洋編:《満洲事変と國民動員》,第211頁。

這份有關九一八事變宣傳報道的內控指導意見,特別強調中國東北地區對于日本的重要性,以及占領東北的必要性;強調要多報道中國軍民的“侮日”言行;注重對國聯及其他國際輿論的“批判”和“反宣傳”等等,并明確提出“要利用報紙通信員和雜志記者”。具體內容包括:1.與本國新聞通訊員以及雜志記者會合,或者進行私人的接觸,提供報道材料以及得到所需要的理解。2.要主動提供給外國新聞通訊員以及雜志記者相關材料,特別要對在支外國新聞記者介紹實狀。3.軍部要多拍攝前線照片,努力地隨時為報刊雜志提供有利于我方的新聞材料或者有利的寫真等。4.對支那新聞要特設聯絡員并供給材料。③関東軍司令部:《満洲事変に関する宣伝計畫》(1931年10月19日),藤原彰、功刀俊洋編:《満洲事変と國民動員》,第210頁。

由此可見,《讀賣新聞》只能刊發軍部所規定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報界試圖挖掘事變真相或對軍部的說辭發出質疑聲音,必然變得非常微弱。

九一八事變發生后,《讀賣新聞》迅速向中國東北派遣特派員,“恰巧政治部次長土崎直彥,因為陸軍省記者團的視察旅行從而在現場,首先作為特派員,9月21日,又派出政治部長中尾龜夫作為特派員。”④読売新聞社編:《読売新聞百年史》,第332頁。該報又在1931年11月創設夕刊,以增加相關報道的數量,豐富報道內容。

自9月20日后,《讀賣新聞》關于九一八事變的報道份量日益加大,除了繼續跟蹤報道九一八事變的演變進程外,還刊載了大量日本各階層對事變的反應,相關報道占據主要版面,內容非常豐富。9月20號《讀賣新聞》用整版介紹“滿洲事變”的戰況,包括對9月19日日軍進攻長春、占領寬城子兵營的報道,以展現出日軍勝利、中國軍隊一路潰敗的狀態;又重復日本軍部的說辭,即九一八事變是由中國軍隊挑起的,日軍只是被迫采取了“自衛”,詭稱日軍在九一八事變的軍事行動具有正當性,有利于“解決懸案”。在首頁顯著位置上,更加上了諸如“滿蒙和我們特殊權益座談會”“軍部保證大座談會”等相關廣告。

《讀賣新聞》關于九一八事變后續的報道主要注重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社論欄目,強烈支持日本軍隊對中國東北的侵略,為日軍侵略東北進行辯護。1931年9月28日《讀賣新聞》刊登社論《對滿洲事變的介紹,死守我們的生命線,維護忍苦數十年所得權利有何不合理?!》,系統論證了九一八事變的所謂正當性,聲稱“滿蒙是付出了我國巨大犧牲的地方,是我國的國防線,在明治三十七八年(1904-1905年)的戰役中,日本賭上國運在滿洲與俄國進行戰爭,付出了二十萬生命及數億國幣代價才打破了俄國的東漸計劃,由此保證了我國在國防線上的安全,僅從這一件事上可以看出,滿洲對于我國的存立具有重大關系。”①《満州事変への手引 我生命線を死守せよ 忍苦數十年のわが既得権益 ほか》,《読売新聞》1931年9月28日,第4頁。對日軍在九一八采取軍事侵略行動、占領奉天等地進行辯解:“支那每件事都與日本背離,隨著我國特殊權益屢受威脅,事態也處在極度危險之時,在本月十八日的半夜,所屬東北第一旅的支那軍一部將滿鐵柳條湖的鐵軌炸毀,并對發現了異常情況的我鐵道守備隊進行襲擊。對于這樣的暴行,我們出于必要自衛的需要,展開了快速的行動。在十九日拂曉將北大營、東大營以及奉天城的支那兵一掃而空并進行了占領……當時奉天城以及兩大營共有一萬數千人,我軍只有其五分之一,不難想象我軍果斷采取了勇敢敏健的行動。”②《満州事変への手引 我生命線を死守せよ 忍苦數十年のわが既得権益 ほか》,《読売新聞》1931年9月28日,第4頁。強調日軍是被迫自衛行為,對奉天城的占領也是在當時危急情況下采取的行動。將發生九一八事變的責任完全推卸給中國方面,強調九一八事變的發生“毫無疑問是支那的責任,其作為在奉天的日支兩軍沖突的導火線,在滿洲各地的狀態很快就惡化了。”③《満州事変への手引 我生命線を死守せよ 忍苦數十年のわが既得権益 ほか》,《読売新聞》1931年9月28日,第4頁。九一八事變當夜的柳條湖事件以及其后事態的擴大,日軍對北大營、東大營的攻擊,對奉天的占領,也都是由中國引起的,用此等荒謬借口,掩飾日軍對中國東北侵略的本質。

1931年11月26日,《讀賣新聞》發表了標題為《實施強有力的正確國策》的社論,危言聳聽地告誡日本各界“日本正面臨危局,如同站在懸崖峭壁上,如果走錯了一步,那后果就難以預測了。”中國問題“關乎我們死活的問題,也就是日支懸案的解決,不應該借用聯盟的力量,而是應當依靠我們獨自的力量來解決。”強調日本應該用實力來捍衛在中國東北的權益,“不應再受巴黎決議的約束”,徹底地鏟除“滿蒙的禍根”。④《[社説]強く正しく國策を遂行せよ》,《読売新聞》1931年11月26日,第3頁。可見《讀賣新聞》有主張排斥國際聯盟斡旋、鼓勵政府使用武力來解決問題的傾向,代表了當時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主流思想。

1931年11月29日《讀賣新聞》發表社論《決不是侵略行為》,為日本侵略中國的野蠻行徑進行辯護,虛假地表白“日本絕對不會對滿洲領土抱有野心,東洋的禍根是支那對日本缺乏信賴。”強調“歐美言論機關對東洋事情很不了解,更不理解真正的日本精神,我們對此表示憤慨”。詭稱日本不是一個崇尚侵略的國家,“我們國家過去雖然尚武,然而我國受到外國侵略的例子卻非常多,反而沒有侵略其他國家的歷史。最近二三十年間日本人被外國人認為是一個好戰的民族,這種態度有些夸大。不過日本使用武力是為了自衛,是真正以捍衛東洋和平為己任的。無論是誰,只要多少了解了遠東的事情都會肯定這一點,作為日本人俯仰天地問心無愧。但是如果被冠以‘侵略國’的名稱卻是不能忍受的。”①《[社説]斷じて侵略的行為にあらず/満州事変》,《読売新聞》1931年11月29日,第3頁。完全否認日本對中國東北的軍事占領是侵略行為,甚至還企圖抹殺日本自近代以來對東亞各國侵略的事實。上述說辭充滿了強盜邏輯,不過是針對國聯決議及面對國際社會譴責的強詞奪理。

《讀賣新聞》于1932年1月1日發表新年祝詞,號召日本各界要對“滿洲事變”有所覺悟,稱與中國進行戰爭是“賭上國運的戰爭”,“是直接關系國家興衰的重大問題”,要求全體日本“國民上下協力一致,拼命努力”,要“以新的勇氣和不動搖的覺悟來面對。”②《[社説]昭和7年を迎うるの覚悟》,《読売新聞》1932年1月1日,第3頁。號召日本國民與日軍在中國東北的侵略步伐保持一致,支持日本軍隊在中國的侵略行動。

除“社論”欄目外,《讀賣新聞》還在其他版塊刊發軍人或者所謂“見證事變”的日本僑民、作家等群體美化戰爭的見聞。如刊發《滿洲事變是如何爆發的——滿洲事變的解說》這篇專門針對青少年來解釋“滿洲事變”來龍去脈的文章,聲稱“支那率先破壞日本在滿洲的特殊權益……同時對在滿洲居住的近百萬朝鮮人和日本人進行不斷的侮辱,造成了生命財產的巨大的威脅,虐殺中村大尉一行人。”③《[よみうり少年新聞]満州事変の解説 悲劇の小公子 中村義君=前頁の続き》,《読売新聞》1931年10月4日,第3頁。捏造事實真相,迷惑青少年對九一八事變認知。自1931 年10 月1 日起,《讀賣新聞》還連載群司次郎正撰寫的《哈爾濱逃離記》,渲染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僑民為躲避中國軍人的清算,被迫逃到日軍保護區的故事④《[続ハルビン脫出記]=1 満州の砲雲と婦女子の処置/群司次郎正(連載)》,《読売新聞》1931年10月1日,第4頁。,煽動民族情緒,描述“支那的暴政”。日本退役軍人的加盟又強化了《讀賣新聞》的反華傾向。1931年11月末,前陸軍少將櫻田忠溫退役后加入《讀賣新聞》,作為特派記者,于1932年2月在日本各地開展講演活動。他還在該報青少年欄目發表《殘暴而又弱小的支那兵》一文,肆意捏造事實,稱“支那兵以野蠻的方式,虐殺中村大尉,割掉鼻子,切下耳朵。”⑤《[よみうり少年新聞]時評 あばれて弱い中國兵/桜井忠溫》,《読売新聞》1931 年10 月11 日,第4頁。這種無根據的描述,有意渲染抹黑中國軍人,借以激怒日本民眾,其動機在于營造侵華輿論。這是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慣用手法,且在九一八事變后的日本社會非常有言論市場。

由此可見,《讀賣新聞》明顯站在日本軍部一側,為九一八事變日軍的侵略行徑辯護,積極鼓動對華侵略,支持日軍占領中國東北。

九一八事變后,《讀賣新聞》關于日本社會各界支持日軍侵華言行的報道非常豐富,從中即可了解日本各界對九一八事變后日軍侵占中國東北的態度,又能從中判定《讀賣新聞》自身強烈支持日軍侵華的立場。集中反映了當時日本媒體的涉華宣傳傾向。

首先,報道了日本軍部的動向。日本軍部聲稱,九一八事變是一場打敗張學良所代表的奉系集團暴政的行動。在1931年10月4日,日本軍部發表聲明,稱九一八事變使日軍“打敗了在東三省實施惡政的張學良東北政權,東三省民眾非常感激我們。”九一八事變是日軍“對嚴重侵犯日本既得權益,以及對加害日本僑民的東三省軍憲進行的徹底的懲罰。”①《権益侵犯の帳本人 張學良を徹底的に糾弾 我が軍部態度を聲明 ほか》,《読売新聞》1931年10月4日,第2頁。又稱“他們對民眾進行壓制,侵害我們的正當權益,隨意發泄自己的私欲私利,傷害日支之間的國家交往,愚弄民眾,違反天意,到了這種地步就是我皇軍的敵人。”②《我が皇軍の敵は暴戻な軍権者流》,《読売新聞》1931年10月5日,第2頁。標榜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是“為了滿足滿蒙三千萬民眾的期望,打倒東北的殘暴軍閥”,“這是積年來對軍閥私欲的橫暴憤慨的結果。”③《満蒙3000萬民衆の楽土建設を熱望 本莊繁軍司令官聲明発表》,《読売新聞》1931年10月5日,第2頁。不僅美化日軍對中國東北的侵略,更把赤裸裸的侵略說成是“正義”行為。

其次,報道了日本政界態度。日本一些政治元老支持日軍對中國東北的侵略,認為“在滿蒙的我國權益事關我們國運消長的重大問題,既使賭上國運也必須死守,不能僅僅依靠滿洲的駐軍,還必須在國內進行國民總動員”,要堅決保衛“我國的正當性”和“既得權益”,“共同就未解決的各個重要懸案進行解決,以確保東亞全局的永久和平。”④《國內問題を速決し挙國一致で當れ 清浦伯昨日も內相満鉄総裁訪問》,《読売新聞》1931年10月15日,第2頁。雖然語言較為婉轉,但是強調誓死守護“滿蒙的特殊權益”的意圖明確,完全支持關東軍占領東北的侵略行徑。

日本部分政黨強烈支持日軍在東北的侵略行動。“10月21日晚上六點召開的民政黨有志代議會就對支問題進行了討論……決議吾人期待對于對支問題,遵從既定方針解決多年的懸案,宣揚帝國的權威。”⑤《対中懸案を解決せよ 與黨有志代議士會決議》,《読売新聞》1931年10月22日,第2頁。認可關東軍發動的“九一八”侵略行動。其他部門也堅決反對從中國東北撤軍,認為發生九一八事變日軍采取“自衛”行動,都是由于中國方面長期不遵守與日本間的條約所致,“對日本的鐵道以及守備隊進行有組織的暴舉”,圧迫在東北的日本僑民,在這樣的形勢下,“支那若不能優先保證日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讓日本即時撤退是根本不可能的。”⑥《即時撤兵不能を再び強調す 我が代表部の聲明》,《読売新聞》1931年10月22日,第2頁。堅決拒絕國際社會要求日軍立即撤軍的要求。1931年11月2日,日本黨派組織會議,就所謂的“滿蒙問題”做出決議,聲稱“遠東問題期待由遠東民族自決;國際聯盟理事會侵害了日本的即得權益,日本應該果斷地從國際聯盟當中退出;維持日本的生命線,為了確保滿蒙三千萬住民的安寧,日本政府應該斷然采取積極行動。”⑦《民政院外団の満蒙問題決議/満州事変》,《読売新聞》1931年11月3日,第2頁。隨著日軍較順利吞并東北地區,進一步鼓舞并膨脹了日本國內各界的侵略野心,紛紛提出進一步擴大、鞏固侵略成果,退出國聯,以“民族自決”建立傀儡政權等侵略要求。社會民眾黨在11月22日上午10點召開了擴大中央委員會,就滿蒙問題做出決議強調,“滿蒙問題的紛爭是由支那軍閥不當的計劃性排日行為……造成的。”⑧《対満問題で社民黨態度決議》,《読売新聞》1931年11月23日,第2頁。強調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是中國地方政府損害了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權益所致。

日本外交人士稱日軍在九一八事變中的行動,“是正常自衛權的行使,是對支那軍暴行不得已的防衛行為。”⑨《不戦條約背反は中國側だけ 我外務當局の見解》,《読売新聞》1931年10月19日,第2頁。時任國際聯盟日本代表芳澤謙吉在國際聯盟理事會上發言稱,“在滿洲,日軍的軍事行動在當下處于靜止狀態,沒有處于任何戰爭狀態下,并且日本軍在滿洲各地為了保護國民進行駐扎,并沒有其他目的……如果撤走了在滿洲的日本軍隊,維持秩序和保護在留邦人的生命則變成了不可能的事情。”①《日本軍撤退すれば秩序維持は不可能 芳沢代表の反駁的演説》,《読売新聞》1931年10月14日,第2頁。斷然拒絕了國際社會要求日軍從中國東北撤軍的呼聲。

再次,報道了日本經濟金融工業界態度。日本經濟聯盟會在回應國際商業會議的質疑時,聲稱“這次滿洲事件是日本自己行使的自衛行為。”②《自衛手段にして干渉に非ず 満州事変の質問に経済連盟、國際商議に回答》,《読売新聞》1931年9月30日,第3頁。日本經濟聯盟于1931年11月12日中午向全美商業會議所、美國主要會議所、巴黎國際商業會議以及國際聯盟等通報了所謂“滿洲事變”真相,直截了當地強調“支那方對我們權益的侵害,敵對行為的事實以及我們國民公正的態度與堅固的輿論。”③《満州事変を海外に宣明 経済連盟決議》,《読売新聞》1931年11月13日,第3頁。表達了日本經濟界與日本軍部的一致認識。

日本工業俱樂部也向國內外發表聲明,聲稱“相信這次在滿洲,帝國的執行手段是在該地區對帝國權益以及在留邦人生命財產不法侵害的防衛,是必要措施。”④《工業クラブも聲明発表 猛省を促す》,《読売新聞》1931年9月30日,第3頁。支持日軍在東北的侵略行動。企業界人士還對日本繼續占領東北的方針表示贊同,日本實業家發表聲明稱,日本在東北建立新政權是東北人民的福音,“滿蒙之地將永遠依靠日支人的協力,希望能永遠成為和平繁榮的樂土。”⑤《新當局と提攜 満蒙開発の機運/児玉謙次》,《読売新聞》1932年1月1日,第3頁。支持日本政府在東北建立傀儡政權。

最后,報道了日本社會各團體及民間組織的對華態度。日本部分社會團體為了讓日本民眾對“滿洲事變有正確的認識”,紛紛行動起來,到各地進行演講,宣傳日軍侵占中國東北的“正當”行為。在九一八事變中“賭上性命活躍在滿洲的在鄉軍人時局同志會,親身將目睹體驗到的鮮血噴濺下的滿洲事變真相講給內地的全體國民,使之獲得正確的認識,更是為了喚起輿論,在全國各地進行演講。”⑥《満州の実情を全國に説く,時局同志會が》,《読売新聞》1931年12月16日,第7頁。各種軍國主義團體為了讓日本民眾了解經過軍部虛構的九一八事變“真相”而不遺余力,借以統一日本國民的認識。

根據《讀賣新聞》的報道,九一八事變發生后,日本地方上舉行了多種多樣的團體活動,堅決支持日本軍隊對中國的侵略。1931年10月30日,“為了應對危迫時局,發起國論迅速統一運動,關東玄洋社與其他10多個團體一起召開會議并達成了協議。”⑦《世論の喚起に近く國民大會 右傾諸団體會合/満州事変》,《読売新聞》1931年10月31日,第7頁。宣稱要“發起日本改造運動”,首先要解決滿蒙問題,“在這個問題上要意見一致,并以堅強的決心去面對國際聯盟,始終貫徹日本的主張”。“為喚起國民的一般輿論,為國民外交的高漲而努力。”⑧《世論の喚起に近く國民大會 右傾諸団體會合/満州事変》,《読売新聞》1931年10月31日,第7頁。表明日本社會各界一致支持日本在東北的侵略行動,這股反華侵華浪潮呈現愈加高漲之勢。日本熊本縣軍人及政黨團體在1931年10月9、10日聯合召開會議,“會眾達三千余名,通過了強調滿蒙問題必須根本解決的決議。”⑨《熊本県民大會で強硬な決議》,《読売新聞》1931年10月11日,第2頁。有陸軍中將進行演講,飛行隊在會場上盤旋助威。強烈要求日軍在中國東北采取更進一步的軍事行動,表現出極強的軍國主義戰爭色彩。

日本宗教團體也發出了聲音。在1931年11月11日,神田東京基督教青年會館召開基督教聯盟會,就當下時局向國內外發表了宣言,聲稱“懇切希望被正義和友愛支配的觀念深厚的有關當局,快速收拾時局,一掃日支間的禍根,直到保護世界和平。”①《基督教連盟が平和の宣言》,《読売新聞》1931年11月13日,第4頁。日本基督教會以和平友愛為幌子,實際上是要求當局采取積極侵略措施,繼續對中國東北實施侵占。宗教界代表人士強調,日本“應該發動義戰”,維護日本人的生存權,伸展日本國民的理想。

日本婦女協會支持日本侵華。在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不久,日本“愛國婦人會”即派遣代表到中國東北慰問侵華日軍,“舉行了為駐滿軍隊進行武運長久祈福的儀式。”②《愛國婦人會慰問使あす帰京》,《読売新聞》1931年11月23日,第2頁。《讀賣新聞》報道了日本各地婦女協會為日本在東北的侵略行徑進行各種祈禱活動,表明日本婦女也是支持日本對華發動侵略戰爭的。

日本一些民間組織也自發采取行動支持日軍在中國東北的戰爭。“大日本皇道義會山內豐景以及會長石井三郎及同會在京的劍道部員、薙刀部部員、少年部部員約三百名,在11月15日上午到明治神宮進行參拜,為在寒風吹拂的滿洲承擔守備重任的我駐屯軍的武運長久進行祈禱。”③《國民の「熱誠」! 時局にほとばしる 學生慰問連盟が街頭募金 ほか》,《読売新聞》1931年11月15日,第7頁。甚至由于日本民眾對于侵略的狂熱,還發生了“因被滿洲事變激怒而發狂”砍傷人的極端事件。

日本部分青年學生也被反華輿論煽動起來了,狂熱地支持侵華戰爭。《讀賣新聞》1931年11月15日以《國民的熱誠》為題目報道稱:“為了給在滿蒙曠野上的將士以慰問,立教、專修、慶應、早稻田、中央、國士館的有志學生組織的東都學生滿蒙慰問聯盟開辦滿蒙慰問團,在神田、新宿、澀谷、大塚、銀座、池袋等街頭宣傳皇軍勇武,并募集捐贈金。”青少年團體也加入到宣傳日本侵華活動中,“為了給在北滿戰斗的關東軍以慰問,少年團日本聯盟專門制作即食餅,起名‘為了勝餅’捐贈給滿蒙地區的將士。”④《國民の「熱誠」! 時局にほとばしる 學生慰問連盟が街頭募金 ほか》,《読売新聞》1931年11月15日,第7頁。

日本政府還積極強化對青年學生進行所謂“滿洲事變”的灌輸式教育,為了使青年學生對“滿洲事變”形成“正確的認識”,日本各大高校舉辦相應活動,對學生們進行宣講洗腦活動,讓其認識到所謂的“滿蒙真相”。學生群體在這種宣傳方式的教唆下,很容易受到蠱惑。九一八事變發生不到一個月,“救國同志會”就在各大學的學生聯合會組織所謂“滿蒙視察團”,資助青年學生到中國東北考察,學習與東北有關的知識,通過篩選,決定組成“包括帝國大學在內的八大學校學生一行三十名,在該會稻田直通氏的帶領下向滿蒙進發,一行人從大連出發,預定在旅順、奉天、長春開始進行為期三周的實地考察,在此基礎之上,歸京后在各大學主辦的滿蒙時局演講會上進行演講。”⑤《大學生30名が満蒙視察/満州事変》,《読売新聞》1931年10月15日,第7頁。此外,在南滿洲醫科大學以及旅順工科大學等五所學校的日本學生團,還組織了“母國訪問演講隊”,9月25日下午“從奉天回到日本,學生演講隊兵分五路,到日本各地進行訪問,宣揚母國人士對于滿洲的理想和抱負,共同訪問出征將士的故鄉,報告我軍的活躍狀況。”①《満州の日本學生 母國へ講演旅行 満蒙の理想と抱負を説き我が軍の活躍を報告》,《読売新聞》1931年12月21日,第7頁。表明日本學生在日本當局的煽動下,有愈加成為對華侵略幫兇的傾向。

另據《讀賣新聞》1931年12月2日報道,東京淺草區的四位少女,早晨就出現在日本淺草寺大門旁,為侵華日軍祈禱避開子彈的護身符,請行人見后在上面插一針并捐款,“少女們合計募集三元七十五錢(日本舊錢幣)作為體恤金郵寄給前線將士。”②《雷門に4少女「千本針」の願い ちまたに満つる後援の真心/東京》,《読売新聞》1931年12月2日,第2頁。此外,也把小學生卷入到支持侵略的活動中,“東京府下中野町的谷目小學,在上午九點開始在校園內舉行了為滿洲軍武運長久戰勝的祈愿式。來賓包括在本町居住的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夫人、鈴木旅團長夫人等,以及町內有勢力者約一百人,同校職員學生大約一千三百名。”③《小學生の戦勝祈願/東京·中野》,《読売新聞》1931年12月2日,第2頁。這樣的活動使小學生從小就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日本對外侵略的“教化”,并將其視為常態。

在日本政府的大肆宣傳及鼓動下,并隨著戰事順利及日軍侵略步伐的加快,更強化了日本民眾的戰爭狂熱,并且以各種方式舉行支持日軍侵華活動。日本輿論界借助于所謂“滿洲青年聯盟”在《讀賣新聞》上發表通電,要求成立東北偽政權,并將其說成是“滿蒙三千萬民眾的希望”,“期待樹立一個與中國本部政府斷絕的政權”,以此來確保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日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妄稱該聲明代表了所謂“三千萬滿蒙民眾”的意愿④《全國の世論を喚起せよ 満州青年連盟が本社に通電》,《読売新聞》1931年11月11日,第7頁。。

在日軍授意下,1931年11月16日旅居東北的日僑、漢奸組織要求成立偽政權的集會活動,“這是在滿日本僑民未曾有過的狂熱。”⑤《奉天全市民の撤兵反対デモ》,《読売新聞》1931年11月16日,第2頁。反對國聯要求日本撤兵決議,支持日軍占領東北,建立偽政權,對東北實施殖民統治。

綜上可以看出,在《讀賣新聞》關于日本社會各階層對九一八事變反應的報道中,上到政府高層,下到普通小學生,均已認可日本軍部關于“事變”的說法,并支持日軍對中國東北的侵略與占領,從而在九一八事變后形成了一個仇華、侵華的輿論傾向,為日本軍國主義發動更大規模的侵華戰爭提供了民意基礎。

比較日本《讀賣新聞》《每日新聞》《朝日新聞》三大報紙涉及九一八事變的報道,可以發現《讀賣新聞》的獨特之處,《讀賣新聞》雖然在關于九一八事變的即時戰地報道上落后于《每日新聞》《朝日新聞》兩報,但《讀賣新聞》在關于九一八事變的后續報道中,充分發揮了社論欄目的優勢,發揮編輯個人的能力,采用生動的語言積極宣傳軍國主義思想,號召民眾支持戰爭,為日軍侵略行徑辯護。另一方面,注重對九一八事變后日本社會底層、各團體在內的各方面支持對華侵略行為和觀點的報道,讓人深切感受到支持對華戰爭的共識已經逐步蔓延到社會各階層。《讀賣新聞》還刊發軍人或者所謂“見證事變”的日本僑民、作家等群體美化戰爭的見聞,描述“支那的暴政”,煽動民族情緒。《讀賣新聞》還大量派遣戰地特派記者,建立海外通訊網,大大提升了該報報道的新穎度。總體上《讀賣新聞》有迎合軍部、迎合民眾參戰熱情的趨向。

《讀賣新聞》不僅在九一八事變當中積極支持日本軍隊的對外侵略,而且在中日戰爭期間,積極通過派遣特派員等方式進行實地報道,并大量發表支持日本侵華戰爭的言論和文章,如在1932年1月上海爆發了“一二八”事變,《讀賣新聞》立即派遣安藤覺、麻原信次郎等人來現場進行大篇幅戰事報道,引起日本民眾強烈關注,日本人與謝野晶子“讀了讀賣新聞社安藤氏的上海通信,非常感動。受此啟發,將所做支持日本對外侵略、美化戰爭的詩歌《紅顏之死》寄給報社。”①読売新聞社編:《読売新聞百年史》,第349頁。兩位特派員在報道完上海的中日戰事歸國之后,又在全國各地進行宣講活動,號召日本民眾支持對中國的戰爭。盧溝橋事變爆發后,《讀賣新聞》也是派遣所謂“讀賣魂”的特派員到中國戰場進行現場報道,建立海外通訊網,加大版面報道戰事,宣揚軍國主義思想,美化戰爭,極力贊揚日軍在侵華戰爭中的“神勇”表現。《讀賣新聞》的發行量從1931年的23萬份,至1938年猛增到100萬份,銷售量上升了近三倍,并逐步成為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這與《讀賣新聞》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迎合日本民族情緒、支持日本對外侵略戰爭的報道不無關系。

綜上所述,在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后,隱瞞事實真相,制造出“中方主動挑起戰事,日軍被迫進行自衛”的謬論,得到日本軍部認可并通過日本報紙傳播擴散,在這一過程中,《讀賣新聞》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報以服膺日本軍國主義為己任,對九一八事變進行有利于煽動日本民眾反華、仇華、侵華情緒的報道,有選擇地刊登日本各界對九一八事變的反應。《讀賣新聞》在極右翼分子正力松太郎的管理下,逐漸成為了戰爭狂熱分子的聚集地。在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民眾受到日本輿論宣傳鼓動,形成一股強大的反華、仇華浪潮,支持日本關東軍的“自衛行動”,保護日本以及日本僑民在東北的“特殊權益”,已成為日本各階層的新共識,并為日本軍部繼續推動戰爭進程以及實施輿論統制政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期間,日本各大報社的主管大多為軍國主義分子所把持,在此情況下,以《讀賣新聞》為代表的日本報紙普遍成為日本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的幫兇。在1945年美國攻占日本本土期間,對《讀賣新聞》總社大樓目標進行轟炸,正力松太郎亦被列入甲級戰犯名單(后被釋放)。二戰后,被釋放的正力松太郎繼續擔任《讀賣新聞》社社長,依然拒絕對戰爭進行徹底反省,也拒絕對《讀賣新聞》社進行革新,以去除軍國主義殘余,遂導致《讀賣新聞》在戰后相當長時間里依然保留著濃厚的軍國主義殘余,繼續鼓吹右翼主義和軍國主義復辟。由此可見,報刊被什么人掌握就會導致什么樣的辦報傾向,正因為有正力松太郎這樣的軍國主義分子掌管著《讀賣新聞》這樣有影響力的報紙,才使相關報紙成為日本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的輿論宣傳陣地,在煽動反華、仇華情緒,營造日本國民支持對華侵略共識方面,《讀賣新聞》等報紙負有不可推卸的戰爭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丝袜第一页|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成人午夜久久| 99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色婷婷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91|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午夜不卡福利|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经典三级久久|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91福利在线看|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88av在线|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亚洲AV无码一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丝袜第一页|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激情综合图区| 综合亚洲色图|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国产黄在线观看| jizz国产在线|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黄网站欧美内射|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国产你懂得|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国产欧美日韩18|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久久熟女AV|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97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综合亚洲网| 亚洲另类色| 国产精品视屏| 欧美区日韩区|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