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緬甸熱帶農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分析

2022-02-03 02:49:56胡杰李光輝曾小紅汪佳濱馮韻
熱帶農業科學 2022年11期
關鍵詞:農業

胡杰 李光輝 曾小紅 汪佳濱 馮韻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海南海口 571101)

緬甸全稱緬甸聯邦共和國,位于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面積約68萬km2,現首都為內比都(2005年11月6日由仰光遷都),其大部分國土在北回歸線以南,屬于熱帶季風氣候,是典型的熱帶地區國家。緬甸擁有豐富和獨特的農業資源,同時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國家,掌握緬甸熱帶農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對于中緬兩國農業發展和貿易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雖然緬甸在農業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農業生產結構與方式、基礎設施、農業技術與人才、生產資金、農業金融體系、政府體制機制等方面仍面臨著一系列問題[1-7]。前人的研究[8-18]表明,中國與緬甸的農業經貿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特別是在RCEP經貿規則全面啟動后,中緬雙邊將進一步強化合作共贏。本研究基于緬甸熱帶農業在東盟自由貿易區、“一帶一路”倡議乃至全球市場上的作用和地位,從農業體系、農業資源、發展概況等角度分析了緬甸熱帶農業的生產現狀、產業布局以及貿易現狀,分析了緬甸熱帶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最后提出應對策略。

1 緬甸農業經濟概況

1.1 宏觀經濟與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2010年緬甸GDP(2010年不變價美元)為515.18億美元,人均GDP為1 068美元,之后逐年遞增,2019年GDP達到893.53億美元,人均GDP達到1 653美元;然而,2020年受疫情影響,這2個數字分別縮減到804.24億美元和1 478美元(表1)。

表1 緬甸2011—2020年國內經濟統計

由于政治環境等原因,緬甸的工業制造業等長期以來發展緩慢,未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農業是緬甸的國民經濟基礎,緬甸國民經濟發展主要依賴于農業,農業在其產業經濟結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主要農產品包括水稻、小麥、玉米、各種豆類、甘蔗、天然橡膠、棉花、油棕、花生、芝麻等。隨著緬甸國內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呈下降趨勢。2010年,緬甸農業增加值占GDP總量的36.85%;隨著緬甸的二三產業不斷發展,農業增加值和農業人口均持續下降,2018和2019年工業增加值都突破280億美元,制造業增加值突破200億美元。

緬甸主要出口的農產品包括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以及豆類、芝麻、洋蔥、酸豆(酸角)、天然橡膠等,主要貿易伙伴包括中國、泰國、新加坡、日本、韓國等。

1.2 農業從業人員情況

緬甸從事農業的人口徘徊在50%(圖1),隨著其國民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與就業人口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呈下降趨勢。2010年,農業就業人員占就業總人數的53.14%,此后,農業增加值和農業就業人員均持續下降。

圖1 緬甸農業增加值和就業人員占比

近年來,服務業就業人員一直穩步增長。2019年,服務業就業人員占就業總人數的比例超過1/3;并且得益于緬甸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國際旅游收入突破25億美元。然而,由于第二和第三產業更容易受到疫情影響,緬甸2020年農業增加值占GDP總量回升到22.82%。

緬甸約50%的勞動力集中在農業部門,雖然近年來隨著第二三產業比重增加,農業產業就業率逐漸下降,但仍有一半左右的勞動力從事著與農業相關的產業。2018年農業就業人員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首次低于50%(表2),余下的就業人員從事工業和服務業等第三產業。隨著相關產業的興起,相信緬甸會有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從事如金融、財會、信息技術、教育、房地產等第三產業[14]。

表2 緬甸2010—2019年國內農業經濟統計

2 緬甸農業資源

2.1 自然資源

緬甸自然條件優渥,生態環境好,資源豐富,自然災害較少,大部分國土都在北回歸線以南,屬于熱帶國家。緬甸海岸線總長2 655 km,西南方是孟加拉灣,南方是緬甸海[4]。緬甸東北部與中國的西藏和云南接壤,東部與老撾和泰國毗鄰,西北方為印度和孟加拉國。中緬國境線長約2 185 km,滇緬段為1 997 km[4]。緬甸地勢大致北高南低,西部山地和東部高原間為伊洛瓦底江沖積平原,地勢較為低緩。緬甸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整體偏溫熱,環繞緬甸東、北、西三面的山脈和高原阻隔了冬季亞洲大陸寒冷空氣南下;而由于南部沒有山脈的阻擋,常年受到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影響,雨量豐沛,降雨多集中在西南季風盛行的6—8月,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達4 000 mm以上;中部為雨影區,年降雨量不足1 000 mm[15]。緬甸國內江河水流密布,水量充沛,主要江河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湄公河和欽敦江(前三者均發源于中國),支流遍布全國,蘊藏水力的裝機總容量達到1 800萬kW。最負盛名的湄公河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從中國云南西雙版納進入緬甸[12],主要流經緬甸撣邦與老撾、泰國的邊境線。

2.2 耕地與勞動力資源

緬甸國土面積65.31萬km2,2015年農業用地12.73萬km2,農業用地/國土面積2015年19.5%,耕地面積1 087.9萬hm2,耕地/國土面積16.66%,人均耕地面積0.21 hm2[5]。常見的耕地類型有腐殖土、紅壤、潛育土等。2016年農村人口數量為3 456.05萬,2017年增長到3 718.76萬,2018年達到3 738.74萬。2018年緬甸總人口5 370.84萬,人口增長率0.61%。2019年緬甸失業率1.58%,2015年基尼指數38.1%,2019年農業就業人員占比為48.85%。

3 緬甸農業產業發展概況

3.1 產業結構與布局

緬甸沃野廣袤、氣候適宜,在農業發展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甘蔗、玉米、豆類、蔬菜、熱帶水果、芝麻、花生、天然橡膠、小麥、棉花、薯類等,見表3。

表3 緬甸2015—2019年種植農產品統計 單位:萬t

3.2 重點產業發展介紹

3.2.1 水稻 緬甸有“稻米之國”的美譽,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世界上主要的水稻產區之一)與錫當河河谷以及實皆省伊洛瓦底江流域地區是緬甸三大水稻主產區,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緬甸也因此而常年在世界大米生產和出口中位列前茅。水稻作為緬甸最重要的農產品,其政策扶持、從業人員數量均在農業生產中占據極大的比重,主要出口對象是中國。2016年全國平均水稻單產3 818.1 kg/hm2,2017年3 798.9 kg/hm2,鄰近中國的撣邦、克耶邦等地和孟加拉灣沿海地區的農業生產水平較高,單產能達到4 000 kg/hm2;近年來,緬甸稻米年產量還有不斷增長的趨勢。緬甸2015—2019年的稻米出口量分別為172.80萬、139.88萬、332.08萬、273.19萬、267.58萬t,占據緬甸農產品出口的相當部分。

3.2.2 豆類 豆類作物是緬甸第二大作物,也是緬甸第一大出口農產品,常年占緬甸農業總產值的15%左右,額度占緬甸農產品出口總額的1/3,主要出口對象是印度。緬甸出口豆類主要有黑豆、綠豆、木豆、鷹嘴豆等。近年緬甸豆類生產情況見表4。

表4 緬甸2015—2019年主要豆類出口情況 單位:萬t

2014年緬甸豆類出口量138萬t,出口額約9.57億美元,占緬甸農產品出口總額的36%。此后只有2016年略低于130萬t,2018年重新回到140萬t,2019年更是突破了150萬t。其中,黑豆和綠豆占了豆類出口量的絕大部分。

3.2.3 甘蔗 甘蔗等糖類作物是緬甸重要經濟作物。2015—2017年,緬甸甘蔗收獲面積16萬hm2,2018和2019年逐步增加,超過18萬hm2。與此同時,甘蔗產量也從2015—2017年的1 000多萬t增長到2018—2019年的1 100多萬t,2019年已接近1 200萬t。從單產來看,始終維持在63萬t/hm2左右,2019年,單產達到了65萬t/hm2(表5)。

表5 緬甸2015—2019年甘蔗種植生產情況

3.2.4 玉米 玉米在緬甸是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重要糧食作物,也是緬甸農村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玉米主要出口對象包括中國、新加坡、越南、泰國等。近年來,緬甸玉米的單產和總產量均穩步增長。從收獲面積上看,2015—2018年,緬甸玉米收獲面積逐步增加,2017年開始超過50萬hm2(表6),2019年比2018年略有縮減。但隨著玉米單產量的提升,2019年的玉米總產量比2018年高1 000 t以上,接近200萬t。總體來看,玉米產量主要通過改善種植模式來提高。

表6 緬甸2015—2019年玉米種植生產情況情況

3.2.5 橡膠、油棕等經濟作物 緬甸氣候積溫高,毀壞型的強風較少,降雨豐富,土壤肥沃,符合橡膠、油棕等熱帶經濟喬木的生長環境要求,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均在緬甸投資了橡膠和油棕產業。緬甸于2018年加入天然橡膠生產國協會(ANRPC)[17]。

4 緬甸農業產業技術發展現狀

整體來看,緬甸農業產業技術發展水平較低,綜合生產能力較差,資源潛力未得到充分發掘,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4.1 國家農業政策層面

農業政策的核心是價格政策。緬甸實行了多年的糧食統購統銷政策,低價強制征購以稻米為主的糧食,抑制了農業的發展。1988—2003年緬甸進行了第一次農業改革,減少了政府稻米收購量,解除了農產品壟斷出口禁令,引入了夏季水稻項目。2003年后,緬甸進行了第二次農業改革,于2003年4月23日正式頒布了稻米自由交易法令。新政策下,緬甸國民均可從事稻谷和大米交易,價格市場化,但不允許出現壟斷經營。政府不再直接從農戶手中征購稻米,轉而以原價從商家購買其從農戶手中收購的稻谷的10%(無論該批稻谷的市場價是多少)。出口方面,只能出口國內多余的稻米,并且必須遵守緬甸稻米交易管理會的指示,出口商繳納10%的稅款[18]。緬甸的農業改革初步建立農產品價格體系、完善供銷體系、調整農業貸款利率、改善農產品對外貿易等。2016年,緬甸又頒布了新農業政策,被稱為2016年農業政策,新政策和戰略目標包括:確保糧食安全;保障農民的權利,提高福利;通過組織農民協會和合作社,促進農業部門的發展和升級;通過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增加市場準入、建立小型企業和設計參與性土地使用計劃和管理,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改善農村人民和農民的社會經濟條件;尋求技術援助,從地方和國際機構調動財政資源,支持農業部門的作物、牲畜、漁業和農村發展;促進國內外對農業部門的直接投資;提升農產品競爭力等。新政策的主要意圖是確保緬甸在生產這些國內和國際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的高價值農產品方面擁有比較優勢,旨在創造有利環境,促進生產更多樣化的高附加值農業、畜牧業和漁業產品。為了改善農民的社會經濟狀況和農業部門的業績,農業、畜牧業和灌溉部將通過有效執行積極主動、意義深遠的政策和戰略目標來支持國家經濟發展作為優先事項。總體來看,近年來緬甸的農業政策平穩、積極,能給予農民足夠的經濟刺激,適應國家和國際社會不斷發展的需求。

4.2 當地政府和企業對農業科研和生產的投入方面

緬甸對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投入不足,農業基礎設施發展較慢。緬甸有巨大的水力資源卻無法充分利用,電力生產和使用不足,灌溉設施缺乏;化肥、農藥等農用品的需求缺口非常大。以化肥等農用品為例,緬甸有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建有氮肥(尿素)生產設備,2015年氮肥產量6.7萬t;2016年開始,由于極大地增加了化肥進口量,氮磷鉀肥的進口量翻倍,國內氮肥產量縮減為3.6萬t,2017和2018年更是進一步縮減到2.3萬t,而同年的進口量分別達到了23.3萬和24.8萬t,是國內產量的10倍。2019年,氮肥的進口量增長至29.6萬t,國內產量恢復到5.8萬t。在磷肥和鉀肥方面,緬甸國內產量為0,完全依靠進口。2015年磷肥、鉀肥的進口量分別為1.5萬和1.4萬t;2016年均翻倍,分別達到了3.1萬和2.5萬t;而2017年較2016年進一步增長了約200%,達到9.4萬和7.9萬t;2018年磷肥和鉀肥的進口量均首次突破10萬t,分別達到14.7萬和12.8萬t;2019年,磷、鉀肥進口量分別增長到18.1萬和16.5萬t(表7)。總體來說,緬甸化肥基本依賴進口,進口依賴度超過90%,自給率僅為8.25%。緬甸2015—2019年肥料投入情況見表8,2019年全球各洲平均肥料投入見表9。

表7 緬甸2015—2019年肥料生產、使用與進出口統計 單位:t

表8 緬甸2015—2019年平均肥料投入 單位:萬t

表9 20 19年全球各洲平均肥料投入 單位:萬t

4.3 農業推廣體系建設方面

緬甸農業科學技術推廣體系尚不完善,技術投入不足,主要表現為,農作物單產平均水平普遍低于鄰國,如2019年緬甸水稻單產為3.80 t/hm2,約為中國水稻單產的53.8%;甘蔗單產為65.03 t/hm2,約為中國甘蔗單產的84.1%。此外,豆類、棉花、玉米、麻類作物等單產水平均普遍較中國低。緬甸尚未建立完善的農作物良種繁育和推廣體系,缺乏優質高產種子,新品種推廣較慢[7];緬甸還有農業教育發展水平較低等制約因素。近年來,緬甸一直采取措施加強農業科技推廣,加強農業專業學歷教育、農業職業教育以及在職培訓,進一步開發農業人力資源,提高農業部門行政人員的服務,培養合格技術人員,并有效地分配相關的服務和工作。充分利用瀾湄合作協議和RCEP規則等,同中國在農作物品種交換、育種和栽培技術交流、農業科研技術人員培訓等方面展開了一系列合作項目,參與中國農業農村部舉辦的東盟農業人才培訓,在中國舉辦的緬甸現代農業人才提升國際工作站等農化知識專業培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未來還可以利用智能APP、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進一步發展農業科技推廣、訓后支撐服務、農業金融等。

4.4 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方面

緬甸國內沒有成規模的農產品流通企業,農產品流通設備建設和加工技術也比較落后。國內沒有農產品的期貨、電子交易,全部為現貨交易,且大多集中在蔬菜、服裝等混雜的大棚交易區,沒有專業型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也沒有大型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絕大多數的農副產品加工來自小型工廠和家庭作坊,技術力量薄弱,深加工能力弱,產品檔次低,結構單一,導致未加工的低價值農業產品占出口量比重過半。以水稻為例,由于稻米干燥設備應用時間晚,大米的收獲、儲藏、加工等設備和技術落后,使得大米在收獲期、田間堆積時、運輸過程中、加工過程中、儲存期間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損耗,總損失超過15%,雨季時更為嚴重;由于加工技術落后,碎米多,易受潮,導致緬甸大米的產量和產品品質受到嚴重影響。又例如漁業方面,緬甸基礎速凍設備數量有限,缺乏符合國際市場標準的冷凍設備,主要使用傳統方式(煙熏、腌制、制作魚露等)進行水產品加工,不能進一步加工,因此主要面向國內供應,直接影響了出口價值。

5 緬甸農業發展趨勢分析

農業是緬甸國民經濟的支柱,自然資源條件也非常優渥,國內的各行各業的發展都以農業為基礎,但由于一些歷史原因,其農業發展仍較為落后,受到一定限制。即便農業產業比例占據較大份額,緬甸仍不屬于農業強國。主要表現在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與農業創新能力缺乏[16],農業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不足[7],產業組織的培育欠缺,產業政策的扶持較弱[11,13]等。而如今,在瀾湄合作協議和RCEP規則等背景下,中國與緬甸的農產品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農業投資快速增長,農業技術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化,緬甸農業產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5.1 加強農業產業政策扶持

在瀾湄合作和RCEP規則的背景下,緬甸可以出臺更為積極的農業產業扶持政策,進一步加強和中國等瀾湄國家的農業合作體制機制建設,開展農業經濟合作,促進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強化基礎農業發展,促進農產品貿易發展和市場準入、農業投資和農業科技交流,共同打造農業科技園區等[6,10]。2017年,瀾湄合作農業聯合工作組成立,為促進瀾湄六國農業合作政策交流與戰略對接發揮了協調作用;2018年,李克強總理在瀾湄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上提議“共同設立瀾湄農業合作中心”;2019年1月,瀾湄農業合作中心正式設立,以服務次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發揮區域性協調支持機構的作用,推動農業務實合作;2020年1月,瀾湄六國農業部門正式通過《瀾湄農業合作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加強農業政策對話、農業產業發展、農產品貿易與農業私營部門投資合作、能力建設與知識分享及其他優先領域合作,共同提高成員國農業發展水平;2022年5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緬甸生效,實施RCEP的成員方達到13個,中國將對緬甸在RCEP項下的原產貨物實施關稅減讓,實施首年降稅商品項數占比達到95.1%,零關稅商品項數達到66.8%。緬甸實施RCEP后,緬甸原產的材料和零部件也將被納入RCEP的累積范圍,這將進一步降低貨物在RCEP項下獲得原產資格的門檻。通過農業貿易政策與周邊國家在農業經濟相關領域加強合作,準確把控與周邊鄰國糧食貿易流通的關鍵節點,這些措施將對農業經濟建設產生積極影響。

5.2 增加農業產業投入

通過強化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增加農田水利灌溉系統、供電設施和農業機械設備,提高農田效率、機械化程度,增加農業產出,促進農業種植;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鐵路和高速公路運輸、農產品物流能力,擺脫對水運的依賴,發揮輻射效應;增加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的相關投入,引進先進農業機械設備、良種、優質化肥等;增加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米制品加工業和釀酒業的投入,提高產品附加值;積極引進友好鄰國的企業,進而參與全球農業生產分工、構建全球化農業產業鏈;增加農業信貸投入和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建立農業經濟“防火墻”壁壘。

5.3 加強農業科技研發

加強國家整體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高農業創新能力。緬甸農業部在農業科技創新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對農業設備、農業科技創新與技術推廣等方面進行更多規劃和統籌管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確保糧食安全。

增加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投入,加強農業生產技術的研發、交流推廣及對農業科研人員的培養,提高國內農業生產水平,滿足國內糧食消費和貿易需求,并通過提高農產品開發技術水平,延長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和銷售鏈,形成現代農產品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加強農業人力資源的開發,有計劃地開展農業管理部門及基層技術人員管理理念、服務意識及技術能力的專題培訓,提高管理者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技術推廣服務能力。

重視動植物病害防治技術,保護農業生態環境[9]。緬甸農業產業缺乏植物保護知識,植物保護產品在緬甸的應用及其市場發展前景具有上升空間。全球氣候變化最近持續發生,因此對作物產量造成了嚴重影響。另外,由于種植技術水平低和蟲害暴發等原因,害蟲已成為緬甸第二大糧食作物玉米產量提高的主要制約因素。在緬甸,主要的害蟲有亞洲玉米螟(ACB)、亞洲玉米松(Ostrinia furnacalis)、歐洲玉米螟(ECB)、新玉米松、玉米耳蟲(CEW)、玉米夜蛾(Helicoverp zea)、東方粘蟲(OAW)和粘蟲(Mythimna separata)、秋粘蟲(FAW)、斜紋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和黑地老虎(BCW)等。

此外,緬甸在自然環境保護方面還會影響到中國。例如:2018年5月,草地貪夜蛾經印度侵入緬甸,緬甸最早于2018年12月12日在內比都發現草地貪夜蛾,2個月即席卷全國。2018年12月,草地貪夜蛾侵入中國云南省;2019年1月12日,中國正式確認遭受草地貪夜蛾入侵。根據2019年的調查,草地貪夜蛾在緬甸南部和東部發生為害較重,中部發生輕,中北部發生最重,蟲株率為100%,蟲口密度為1.10頭/株。草地貪夜蛾入侵對緬甸和中國農業生產都造成了嚴重影響[1-3]。緬甸可與周邊國家緊密合作,尤其是與有差異化比較優勢的友鄰在農業生態安全、外來入侵物種等相關領域加強合作。

中緬在很多方面具有優勢互補關系,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倡議、“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和RCEP自貿協議等條件,兩國在農業合作方面前景廣闊、潛力巨大。應當進一步加強地區間農業生產技術和農產品的合作與交流,提高糧食單產;進行良種培育,增強農業技術推廣能力,有效提高農業產業附加值,促進緬甸農業產業向高質量轉型。

猜你喜歡
農業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國內農業
今日農業(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新農業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今日農業(2021年13期)2021-08-14 01:38:18
歐盟發布短期農業展望
今日農業(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5G+農業”:5G如何為農業賦能?
今日農業(2019年12期)2019-08-13 00:49:56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農業合作社,與健康同行!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農業合作社,與健康同行!
外向型農業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91丝袜在线观看|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a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国产精品v欧美|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欧美97色|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欧美色图久久|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网2014| 日韩黄色精品|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日本午夜影院|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亚洲免费黄色网| 香蕉精品在线|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玖玖精品在线|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91视频青青草|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黄色不卡视频| 免费在线成人网| 日韩小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h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二区| 欧美一级黄色影院|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找国产毛片看|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欧美五月婷婷|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亚洲综合第一页| 中文字幕伦视频| 综合色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色有码无码视频|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欧美一级在线|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亚欧美国产综合| 玖玖精品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无码AV动漫|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理论片一区|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亚洲男女在线|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中字无码精油按摩中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