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建黨百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里,伴隨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并在新中國建設的各個歷史時期發揮了巨大作用的幾家重要新聞出版單位,也迎來了發展史上的重大周年紀念和新平臺開播上線:11月7日,新華社迎90周年華誕;10月26日,人民出版社成立100周年;12月3日,中國人民對外廣播事業創立80周年;5月27日,中國日報創刊40周年;5月9日,《文史哲》雜志創刊70周年;10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奧林匹克頻道及其數字平臺開播上線。在這些單位的周年紀念和新平臺開播上線的重要日子,習近平總書記一一為他們發出了賀信。獲得賀信各單位及其所代表的領域,對賀信進行了認真學習和領會,紛紛表示要以賀信精神為指引,在新起點、新征程做出新貢獻。
點評
在建黨百年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特殊年份里,習近平總書記上述六封賀信,對應了我國新聞出版的六個方面,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新華社是國家通訊社,是我黨最重要的主流輿論陣地之一;人民出版社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家出版機構,百年來以出版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黨和國家重要文獻以及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為基本任務,成為政治性、理論性和通俗讀物出版的重要陣地;中國人民對外廣播事業始于延安新華廣播電臺開辦日語廣播,發出了中國人民對外廣播的第一聲;中國日報是我國1800多種報紙里唯一的全英文以對外發行為主的日報;《文史哲》是新中國第一家高校文科學報,被譽為“高校文科學報之王”,現今已發行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發行量一直高居國內學報榜首。在距北京冬奧會開幕百日開播上線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奧林匹克頻道及其數字平臺,是中國大陸地區唯一得到國際奧委會授權使用奧林匹克名稱和五環標識的傳播平臺,也是國際首個以4K超高清和高清標準24小時上星同步播出的專業體育頻道。習近平總書記對這六家新聞出版單位的賀信高瞻遠矚、語重心長,充分彰顯了習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新聞出版單位和新聞出版工作者的親切關懷和殷切希望。
2021年1月18日,中宣部在國家博物館舉行“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啟動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并講話,強調隆重慶祝建黨百年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記錄歷史偉業、展現百年風華,生動鮮活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齊聲唱響共產黨好的主旋律,大力營造舉國共慶百年華誕、齊心協力開創新局的濃厚氛圍。
按照中宣部的要求,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主流媒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采訪,推出了一批角度新穎、形式多樣、傳播廣泛的融媒體作品。這些作品以黨員故事、經典場景、重要時刻為切入點,綜合運用H5、VR、AI、3D還原等技術手段,以手繪動畫、剪紙長卷、互動劇情、影視混剪、開箱Vlog等形式,記錄黨的歷史偉業、展現黨的百年風華,獲得巨大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點評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大型主題采訪活動是媒體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凝聚思想共識、探索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的實踐場,更是呈現媒體融合成果和守正創新能力的展演場。
媒體融合時代,在移動社交傳播碎片化、場景化的傳播語境下,主題報道如何實現以小見大、化繁為簡,鎖定歷史長河中值得關注的精彩瞬間,展現百年歷程中的巨大成就,是融合創新必須要解決的命題。全國各主流媒體以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為引領,以黨史學習教育為資源,以新興媒體技術為手段,推出了一大批影響廣泛的主題報道,通過具有生命力的片段融通古今,傳達百年間奮斗前進的紅色精神,以優異的成績為慶祝建黨百年的主題報道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2021年6月,國家版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四部門聯合啟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2021”專項行動。本次專項行動重點整治了五個領域版權秩序:一是加大短視頻版權治理力度,二是整治網絡直播版權亂象,三是規范體育賽事版權秩序,四是強化在線教育版權監管,五是鞏固重點領域治理成果。
截至9月底,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巨大成果:各級版權執法監管部門查辦網絡侵權案件445件,關閉侵權盜版網站(APP)245個,處置刪除侵權盜版鏈接61.83萬條,推動網絡視頻、網絡直播、電子商務等相關網絡服務商清理各類侵權鏈接846.75萬條,主要短視頻平臺清理涉東京奧運會賽事節目短視頻侵權鏈接8.04萬條。
點評
本次專項行動以新修改的著作權法、行政處罰法實施為契機,深化大要案件查辦,強化網絡平臺治理,不斷加大對網絡侵權盜版的懲處力度,推動網絡服務商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共同構建版權保護社會共治格局,維護清朗的網絡空間秩序。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各級版權執法部門聚焦權利人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網絡侵權盜版問題,不斷加大網絡版權執法監管力度,強化網絡平臺治理,嚴厲打擊短視頻、網絡直播、體育賽事、在線教育等領域的侵權盜版行為,持續鞏固新聞作品、網絡音樂、網絡文學、電商平臺等領域專項治理成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營造了良好的網絡環境。
2021年8月初,中宣部在京召開持續深入開展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電視電話會議。會議指出,開展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是加強傳媒監管、營造良好新聞輿論環境、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舉措。要深刻把握新形勢新特點新挑戰,增強政治自覺、鮮明問題導向、扣緊時代特征、堅守人民立場,牢牢扭住嚴厲打擊網絡新聞違法違規活動這個關鍵戰役,把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作為優先處理項,突出重點領域,明確主攻方向,下重手、出重拳,堅決打響打贏專項行動攻堅戰。本次專項行動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廣電總局、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等10個部門聯合組織開展,重點打擊新聞單位及其人員的新聞違法活動、各類網絡傳播平臺及公眾賬號的非法新聞活動以及社會組織與個人的非法新聞活動。
點評
2021年是中宣部等部委組織開展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的第八個年頭,早在2014年3月27日,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中共中央宣傳部等關于深入開展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的通知》,根據《通知》精神,我國已經連續八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取得很大成果,但部分地區部分媒體仍然存在類似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對優化新聞傳播秩序、凈化新聞輿論環境作出具體部署、提出明確要求。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出現了很多新變化,給治理工作帶來了新挑戰。此次專項行動突出“持續”“深入”,強調力度,要“下重手、出重拳”,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這項工作的重視和加強傳媒監管、營造良好新聞輿論環境、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決心。
2021年11月23日,為進一步加強娛樂明星網上信息規范,維護良好網絡輿論秩序,中央網信辦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娛樂明星網上信息規范相關工作的通知》,提出對違法失德明星藝人采取聯合懲戒措施,全網統一標準,嚴防違法失德明星藝人轉移陣地、“曲線復出”。近年來,網上泛娛樂化傾向、低俗炒作現象屢禁不止,流量至上、畸形審美、“飯圈”亂象等不良文化沖擊主流價值觀,一些網上有關明星的宣傳信息內容失范,緋聞八卦、隱私爆料占據網站平臺頭條版面、熱搜榜單,占用大量公共平臺資源,人民群眾反映強烈。《通知》從內容導向、信息呈現、賬號管理、輿情機制等4個方面提出15項具體工作措施,要求嚴把娛樂明星網上信息內容導向,加強正面引導,建立負面清單,禁止娛樂明星網上信息含有宣揚畸形審美、低俗緋聞炒作、惡意刷量控評、虛假不實爆料、誘導非理性追星等內容。
點評
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在堅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的原則上,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來,文娛領域炫富享樂、緋聞隱私、負面熱點、片酬違規、“陰陽合同”、偷逃稅行為等亂象頻發,備受社會詬病。2021年是文娛生態整治之年,一系列治理措施重磅出擊。8月27日,中央網信辦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的通知》,提出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優化調整排行規則等10項措施;9月2日,國家廣電總局出臺抵制違法失德人員、堅決抵制高價片酬等多項措施;同日,中宣部印發《關于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直指流量至上、“飯圈”亂象等文娛領域問題。上述舉措重拳出擊,既是鞏固之前的治理成果,又是推動治理制度化、常態化的關鍵。對文娛行業來講,理應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弘揚真善美、批駁假惡丑,充分發揮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作用,旗幟鮮明樹立愛黨愛國、崇德尚藝的行業風氣。對明星藝人、網絡主播來講,作為公眾人物,本應以身作則,在收獲“明星”身份紅利的同時,應加強自身修為,堅定政治理想,創作時代精品,做社會公德的示范者、正能量的建設者。
2021年10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2021年版清單跟2020年版清單相比,禁止準入事項從5個增加為6個,增加了禁止違規開展新聞傳媒相關業務。其中明確,非公有資本不得從事新聞采編播發業務:不得投資設立和經營新聞機構,包括但不限于通訊社、報刊出版單位、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廣播電視站以及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布服務機構等;不得經營新聞機構的版面、頻率、頻道、欄目、公眾賬號等;不得從事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重大社會、文化、科技、衛生、教育、體育以及其他關系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等活動、事件的實況直播業務;不得引進境外主體發布的新聞;不得舉辦新聞輿論領域論壇峰會和評獎評選活動。
點評
我國的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擔負著反映輿論、引導輿論的重要任務,必須嚴格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要杜絕出現非公資本干預主流輿論的現象。事實上,關于非公有資本不得進入新聞出版的采編業務領域的規定早已有之。《關于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的實施辦法》(2012年)中提到: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報刊編輯部轉制或合并成立報刊出版企業中,不得有非公有資本進入;《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2017年)第八條提到: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的采編業務和經營業務應當分開,非公有資本不得介入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業務;《關于開展2020年度報紙核驗工作的通知》(2021年)明確,報紙主管主辦單位是否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是否全面履行“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成為重點核驗內容之一。《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21年版)》提出非公有資本不得從事新聞采編播發業務,有利于鞏固主流媒體新聞采編優勢地位,明確新聞生產主體,整治無相關資質從事新聞采編的行為,營造規范有序的新聞傳播環境。
由國家電影局、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提供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8日,2021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和銀幕數量穩居世界首位,電影《長津湖》票房突破56.95億元人民幣,超越《戰狼Ⅱ》成為中國影史票房冠軍,同時成為全球影史戰爭題材票房冠軍、全球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并繼續位居 2021年全球電影票房榜榜首。自9月30日公映以來,《長津湖》屢破影史紀錄;10月5日,憑借19.56億元的票房成績成為中國影史國慶檔票房冠軍;10月19日,總票房突破50億元,成為中國影史票房最快破50億元的電影,《長津湖》一路刷新中國影史紀錄,領跑年度全球電影票房。
點評
2021年,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穩中向好的情況下,我國電影產業快速復蘇。廣大文藝工作者傾情投入、用心創作,推出大量優秀作品,書寫了精彩壯美的時代華章,彰顯了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用文藝精品在全社會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指出:“實踐充分證明,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廣大文藝工作者無愧于黨和人民的期待與要求。”2021年,備受矚目的電影《長津湖》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深刻詮釋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浴血奮戰、不畏強敵、舍生忘死的戰斗精神,影片再現了一段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歷史,創造了中國電影票房新高度,在世界戰爭電影史上留下了中國電影濃墨重彩的一筆。
2021年8月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開始為期一個月的網絡綜藝節目專項排查整治,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強化網絡綜藝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嚴格控制偶像養成類節目,重點加強選秀類網絡綜藝節目管理,嚴格控制投票環節設置;堅決抵制追星炒星、泛娛樂化等不良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義等畸形價值觀;進一步壓實網絡綜藝節目制作和播出機構主體責任,加強對粉絲群體正向引導,強化平臺“水軍”、“黑粉”治理。在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相繼發聲后,各大互聯網平臺紛紛發布整治飯圈亂象公告,重點打擊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極端言論等行為。6月14日,抖音發布打擊“無底線追星行為”公告;7月31日,快手發布公告指出,對“飯圈亂象”開展專項整治,全面清理有害信息和內容。
點評
媒介技術的飛速發展,締造了全新的網絡綜藝形態。偶像養成類節目,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綜藝節目批量生產“明星”的“搖籃”,青少年試圖通過節目,追求瞬間成名,獲取流量、贏得資本,妄想不費力氣,就能“名利雙收”。青少年追求藝術理想本無可厚非,但是此類一味引導、鼓勵粉絲以購物、充會員等物質化手段變相花錢投票,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制造“飯圈”不良風氣,實屬不該。少年強則國強,青年人是國家之棟梁、民族之希望。欲從藝,先立德。偶像應是明大德、立大德,厚植愛黨愛國情懷之人;偶像應是守公德、嚴私德,樹立高尚品行之人;偶像應是守初心、鑄匠心,矢志不移追求人生理想之人。嚴控偶像養成類節目,治理娛樂圈沉疴頑疾,并非一朝一夕,只有全行業形成合力,才能為文娛領域營造清朗風氣。
2021年10月12日,商務部、中宣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國家文化出口基地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強調,建立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是激發文化產業發展活力、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為進一步發揮基地在引領對外文化貿易創新發展、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知》提出深化國際合作,支持基地加強與海外新媒體平臺合作,積極拓展企業出海新通道,鼓勵開辦專屬頻道、專屬欄目,利用點播分成、保底分成等方式拓展銷售渠道。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設覆蓋全球的新媒體平臺,助推優質文化內容“走出去”。
點評
這一《通知》是商務部、中宣部等部門推進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提質擴容增效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黨中央高度重視推進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和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文化貿易發展作出專門部署,明確要求“加強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范圍內各種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實現從文化大國到文化強國的跨越,是當代中國面臨的重大課題。這一《通知》的出臺意味著企業出海迎來重大機遇,通過新媒體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走向世界將大有可為。有實力、有文化底蘊的企業可以順勢而為,發揮好自身的市場主體作用,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平臺,并與國內相關內容產業結合,形成穩定的生態環境,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
2021年5月31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了《網絡視聽收視大數據技術規范 第1部分:總體要求》《網絡視聽收視大數據技術規范 第2部分:數據元素集》《網絡視聽收視大數據技術規范 第3部分:接口》和《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收視綜合評價數據脫敏規則》等四項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標準。《網絡視聽收視大數據技術規范》分為總體要求、數據元素集和接口3個部分,規定了網絡視聽收視大數據數據采集、大數據平臺、數據開放和服務、數據服務安全等方面的要求,適用于網絡視聽收視大數據系統和業務的規劃、設計、實施、升級改造和運行維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收視綜合評價數據脫敏規則》規定了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收視綜合評價數據的脫敏原則、脫敏技術、脫敏流程和脫敏要求。
點評
近年來,我國網絡視聽行業發展迅速,但龐大的市場體量及流量、播放量帶來的巨大收益也催生了諸多行業亂象和灰色產業。各平臺之間缺乏統一的數據標準,刷量造假的情況難以根除,網絡視聽數據存在“水分”早已是行業沉疴。在數據水軍和虛假流量泛濫的背景下,加強網絡視聽數據的科學應用與評估具有重要意義。《網絡視聽收視大數據技術規范》是國家廣電總局針對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收視大數據制定的行業規范,意味著網劇和網綜的播放數據將有統一標準。這也是繼2019年國家廣電總局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上線之后的又一大動作。在收視數據上“統一度量衡”,并不是唯流量或唯數據論,而是為了建立一個指引行業正向發展的風向標。數據標準的訂立,某種程度也標志著網絡視聽行業逐漸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