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張慧娜 趙辰瑋 倪志宇
摘要:2021年5月以來,由河北省委宣傳部發起的展現黨的百年輝煌歷程的原創歌曲《歲月征程》在網絡中迅速走紅,傳播量突破2億次。本文結合傳播學、社會學、廣告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知識,運用引爆點理論,通過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法則和環境威力法則,對《歲月征程》的傳播現象進行分析,以期探求新時代主流文化作品傳播的新理論研究圖式與實踐推廣路徑。
關鍵詞:引爆點理論 歲月征程 文化傳播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由河北省委宣傳部發起的主旋律歌曲《歲月征程》,于五四青年節全網首發,在網絡中迅速走紅,受到廣泛關注。《歲月征程》歌曲發布以來,以文字、圖片、視頻、H5等多種內容形式在報、網、微、端多渠道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傳播,極大地擴大了傳播的范圍和影響力。據長城新媒體集團冀云大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7月,抖音短視頻平臺上累計收錄相關原創短視頻274件,話題播放量1.2329億;快手平臺上累計收錄原創短視頻134件,話題播放量1.3228億;學習強國上話題播放量286.3萬;微博上,《河北日報》、河北廣播電視臺、長城新媒體等官方微博主持的“歲月征程MV”、“百年正青春同唱一首歌”、“百所高校同唱一首歌”等話題傳播量達6330萬。
美國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于《引爆點》一書中提出了“引爆點”理論及流行三法則:“流行潮突然全面爆發,以及一切變化同時發生,這一極具戲劇性的時刻,我們把它命名為‘引爆點’。”任何一個潮流都會擁有一個引爆點。所謂引爆點,就是引起事物全面流行、全面爆發的那個極具戲劇性的點。通過大量的實驗觀察和經驗總結,把引發流行的關鍵點或者說關鍵因素歸結為三個法則,它們分別是:個別人物法則、附著力因素法則和環境威力法則。格拉德威爾的“引爆點”理論及其“流行三法則”對分析《歲月征程》所產生的流行潮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由此,本文嘗試運用“引爆點”理論探討主流文化作品《歲月征程》的走紅原因。
在個別人物法則中,“內行”、“聯系員”、“推銷員”是其關鍵要素。三者之間不是獨立存在、毫無聯系的,而是相互依存且可以相互轉換的。同時,在流行潮中,一人可以擔任其中多個角色。在《歲月征程》流行潮中,“內行”掌握并傳播其歌曲及活動相關信息,“聯系員”大范圍擴散相關信息,“推銷員”說服大眾接收認同這些信息。
1.發起者扮演“內行”角色提供首發信息。“內行”掌握著流行潮中的相關內容的大量信息,并將其傳遞給大家。在《歲月征程》流行潮中,《歲月征程》歌曲作者及首發平臺河北廣播電視臺、長城新媒體扮演著“內行”的角色。《歲月征程》歌曲產生之初,還鮮為人所知,但河北廣播電視臺、長城新媒體等河北省媒體平臺對歌曲有所了解,利用自身優勢為《歲月征程》制作MV并將其進行全網發布,將《歲月征程》迅速擴散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首歌。
2.各大高校扮演“聯系員”擴大傳播范圍。“聯系員”像社會黏合劑,他們擁有強大的人際關系網并善于運用微弱關系。在《歲月征程》流行潮中,雖然扮演“內行”角色的河北省媒體平臺也扮演著“聯系員”和“推銷員”的角色,但是各大高校在這場流行潮中“聯系員”的身份更為突出。

高校肩負著青年學生意識形態和思想政治宣傳引導的重要任務。如今,網絡深刻改變著傳播生態和青年人群的生活方式,因此高校開展的思想引領工作也做出傳播調適,更注重情感動員和交互性。在這種傳播調適下,《歲月征程》傳唱活動吸引到各大高校的注意。高校通過“歌曲傳唱”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意識形態傳播在廣大青年中順利開展,并動員學生參與其中,從而無形中增強了青年群體對黨和國家的情感認同,點燃其愛國熱情。由此,各大高校紛紛加入歌曲《歲月征程》的傳唱及翻拍熱潮,使《歲月征程》在全國青年群體中擴散開來,形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
3.大眾媒體扮演“推銷員”說服大眾接納信息。“推銷員”就像推廣大使,具有強大的“帶貨能力”。在《歲月征程》流行潮中,大眾媒體扮演著“推銷員”的角色。在各大高校對《歲月征程》進行傳唱和傳播后,其傳播范圍得到了擴大,吸引來了各大媒體的關注。大眾媒體對《歲月征程》歌曲自身內涵和傳唱活動等進行了整合報道,將《歲月征程》通過大眾媒體走向傳播高潮,“說服”更多網友關注并接納歌曲《歲月征程》。
傳播中,不僅傳播者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而且傳播內容或產品本身也十分關鍵。如果傳播信息沒有附著力,則很難引發一場流行潮。附著力是指想法、產品或服務內容的交互性,有利于在產品與用戶之間架起橋梁,從而增強產品或信息的用戶黏性。在“信息爆炸”的互聯網環境下,信息越來越難以產生附著力。因此,在重視信息質量的同時也要注重信息包裝。《歲月征程》流行潮的引爆也離不開它的附著力因素。
1.“遞進式”議題設置,打造立體傳播。在《歲月征程》流行潮引爆中,顯現出“遞進式”議程設置的特征,由“知曉—顯著—長尾”三個階段不斷將《歲月征程》推向傳播高潮。在《歲月征程》傳播前期體現為知曉模式,河北省媒體將這首歌帶到大眾視野,讓大家初次了解到這首歌。在《歲月征程》傳播中期體現為顯著模式,各大高校對歌曲《歲月征程》進行傳唱及翻拍,吸引了大量的青年群體的關注,建立起歌曲《歲月征程》與青年受眾群體的橋梁,肩負起對于黨史學習教育和思想引領的使命,使《歲月征程》的傳播范圍及傳播深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歲月征程》傳播后期體現為長尾模式,《歲月征程》的影響力沒有隨著傳唱活動的結束而呈現趨弱現象,得益于《歲月征程》傳唱活動結束后把握好了傳播余溫。被傳唱活動吸引來的大量官方媒體及自媒體,對歌曲自身內涵、創作故事、歌曲傳唱活動及花絮、青年感想等進行了整合報道,發揮了長尾效應。在“知曉模式—顯著模式—長尾模式”遞進式議程的推動下,《歲月征程》以立體豐滿的形象呈現在大眾面前,受到廣大受眾的喜歡。
2.文化內涵豐富,創新闡釋手段。傳播內容包含優秀文化內涵,能為受眾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才能牢牢抓住受眾,獲得理想的傳播價值。《歲月征程》以百年黨史為主展開闡述,簡潔明了地回顧了革命歷史,展望青年未來,將“一帶一路建設”、“雄安建設”、“綠色生態發展之路”、“中國夢”等時事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思想融入其中,將抽象模糊的主流價值呈現為生動具象的內容,使主流價值走出理論走入實踐,使主流價值“活了起來”,有效提升了主流價值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此外,“我們都是追夢人,星辰大海堅定走下去,多年以后我們在這里,祖國一定變得更美麗”等歌詞字字有力,直擊人心,將意識形態的精神力量灌注于優美的歌詞音律中,潛移默化中傳播思想政治內容,將愛國主義情懷的種子播種在青年群體心中。《歲月征程》傳唱活動以生動的軟傳播方式開展,使高校中“教”與“學”形成良好互動,營造出沉浸式學習氛圍,增強了思想政治傳播的感召力,促進了青年實現政治成長。
3.“創作式”互動傳播,引發全民參與。《歲月征程》流行潮中,歌曲傳唱活動具有突出的互動特性。相比互聯網中常見的受眾“點贊、評論、轉發”互動模式,各大高校通過二次創作參與這次歌曲傳播,使廣大青年的參與感更強,情感共鳴更強烈。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每個人的表現欲都被激發,而“創作式”的互動正好可以滿足廣大受眾自我表達的需求,將自我個性融入《歲月征程》的二次傳播中,不僅豐富了《歲月征程》的傳播內容,而且增強了《歲月征程》的吸引力。例如,河北大學版《歲月征程》MV中,不僅進行了翻唱,而且將河北大學的校史文化、校園文化、豐富的學生活動等融入其中,賦予了歌曲時代性,同時展現了河北大學學子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傳遞出當代青年對祖國對黨最熱烈的愛意。
任何一個流行潮都與其發生的條件、時間、位置等密切相關,即為環境威力法則的釋義,這強調大環境對傳播潮流形成的影響。人們內心狀態一定程度上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一定程度上會受到視覺、觀感、觸覺等多方面感觀的影響。《歲月征程》流行潮的引爆也與其環境基礎密切相關。
1.流行環境下,搭乘短視頻熱潮。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即時碎片閱讀代替了長篇大論,個性化閱讀代替了千篇一律,新式媒體應運而生,并受到大眾的廣大喜愛,成為時代新熱潮。如今,短視頻平臺擁有龐大的用戶群,且內容也在不斷地更新,實現良性發展,成為當今文化輸出的最有力平臺。《歲月征程》流行潮的引爆,一定程度上與短視頻的流行離不開關系。短視頻平臺使視覺、聽覺相結合,可以盡可能調動人體不同感官從而使人們更好地感受歌曲營造的氛圍。此外,短視頻交互共享的特點也為《歲月征程》的傳播提供助力,使其在網絡中逐步走紅。
2.傳播環境下,喚醒集體記憶。《歲月征程》流行潮的引爆,與其在互聯網傳播中成功喚起大眾集體記憶有一定的聯系。集體記憶由法國社會學家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于1925年提出,指在現代社會中或一個特定群體內,成員之間傳承、共享與共同構建一個事或物。《歲月征程》將一個個重大歷史節點、一個個高光時刻鮮活再現,使聽者仿佛穿梭在歷史長廊中,親眼看到一代代中國青年為中華民族之崛起不懈奮斗,給受眾營造出沉浸式體驗。《歲月征程》歌曲及MV打造出振奮人心的視覺聽覺燃點,喚醒了大眾對于黨的歷史的集體記憶,引發了大眾強烈的情感共鳴和身份認同。在強烈的情感共鳴與民族身份認同下,大眾積極參與到《歲月征程》的互動中,將《歲月征程》推向傳播高潮。
3.群體環境下,催生從眾心理。當人們處于群體環境中,很容易感知到來自身邊眾人的壓力,從而引發從眾心理。在從眾心理的驅使下,人們很容易效仿別人,做當下流行的事情,從而使《歲月征程》流行潮更加流行。例如,抖音短視頻平臺上官方發布的短視頻廣泛傳播時,高校出現翻唱和翻拍MV時,其他高校在感受到其社會影響力及其中的思想引領價值時,會產生趨同心理,也會產生通過推出本校翻唱或翻拍文化產品的方式引領本校學生用新穎的方式學習主流價值內容的想法,深植愛國激情,激勵青年在歷史中尋找青春共鳴,在實干中書寫青春華章。群體環境中大眾的從眾心理,無形中也為潮流的不斷升溫助力。

格拉德威爾的“引爆點”理論闡述了潮流背后的導火索,其包涵思想、行為、信息及產品等多個方面,不僅適用于商業領域流行潮的剖析,也適合社會多個領域流行潮的剖析。《歲月征程》能夠在網絡中引爆流行潮,與流行三法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雖然潮流會隨著時間、地點等變化而發生變化,但是潮流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不會抹去。正如《歲月征程》,將主流價值以原創歌曲的方式進行了傳播與推廣,為未來新時代主流文化作品的傳播實踐推廣提供了一條可參考借鑒的優秀路徑。
作者張偉系河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張慧娜系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碩士研究生
趙辰瑋系河北大學團委宣傳與新媒體工作部主任
倪志宇系河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本文系河北大學2021年紅色文化專項課題“黨史教育音樂劇《歲月征程》”(項目編號:2021HHW005)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英]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引爆點[M].錢清,覃愛冬,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管玉瑤.《旅行青蛙》在社交圈走紅原因分析——基于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引爆點”理論[J].新媒體研究,2018(07).
[3]潘志賢.短視頻如何制造引爆點——以中國青年報·青椒視頻為例[J].新聞戰線,2017(18).
[4]龐丹,王昕,趙顯嵩.基于集體記憶理論的高校紅色基因傳承路徑研究[J].農家參謀,2020(21).
【編輯:朱垚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