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西壯族自治區總工會建立以全區基層工會組織和會員信息資源為中心的線上集體協商云平臺,形成了集體協商專職指導員的網上工作體系,實現了集體協商工作線上管理。
據介紹,線上集體協商云平臺主要依托自治區總工會“網上工會”云平臺開展建設,由自治區總工會提供指導,通過完善的線上工會組織架構分級授權、逐級管理。各級工會系統管理集體協商的專職指導員,再通過線下指導基層企業完成集體協商合同簽訂流程,線上填報集體協商合同結果的工作模式,形成集體合同臺賬,并設置合同到期提醒功能,及時提醒集體協商專職指導員跟進,為集體協商專職指導員的集體合同簽訂工作提供可靠的線上管理工具,還為集體協商指導員的管理和工作考核提供便捷的線上平臺。自治區各級工會及集體協商專職指導員可隨時通過該平臺下載標準化電子集體合同模板,為集體合同簽訂提供了標準的統一模板,方便管理以及數據統計。
日前,山東省濟南市總工會對戶外勞動者驛站服務進行提檔升級。據了解,市總工會重點對驛站站點布局、查詢方式、管理模式3 方面進行升級。在布局上,把驛站新建位置調整到快遞小哥、外賣送餐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比較集中的區域;在查詢方式上,研發戶外勞動者驛站地圖導航小程序,實現“一鍵查詢”;在管理模式上,開展社會化服務管理模式試點,引入物業管理。
為提升驛站知曉率、使用率、活躍度,濟南市總工會把驛站作為“四季服務”的陣地,讓工會傳統服務惠及廣大戶外勞動者特別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此外,濟南市總工會通過制度保障、資金保障、人員保障等構建驛站良性運行的三重保障。“如今,驛站已成為工會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服務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橋頭堡’和實現工會工作社會化的新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
2021 年,江西省總工會投入326 萬元,向全省3.2 萬名物流快遞員、網約送餐員、家政服務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會員贈送職工互助保障,最高保障金額7 萬元,以幫助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據悉,江西省于1996 年成立職工保障互助會,多年來,依托工會組織健全的網絡,以滿足廣大職工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為宗旨,積極開展互助互濟的困難幫扶工作。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平時我幫人、有難人幫我”是職工互助保障的最大特色。該保障計劃不僅對符合條件的職工進行賠付,“應賠盡賠”;對不符合理賠條件的困難職工,也加大了慰問力度。目前,該省職工保障互助會已經設立了13 家辦事處(含省產業直屬辦事處),100 個縣(市區)都設立了代辦處,實現了省、市、縣三級全覆蓋,制定了意外傷害、意外傷害住院綜合、意外大病綜合、重大疾病、大病住院、女職工幸福、住院津貼7 項保障計劃。
近年來,貴陽市總工會深入開展技能人才培育行動。據悉,目前貴陽市全面建立了首席技師制度,對在支柱產業、重點產業和新興產業企業生產、服務一線崗位直接從事技術技能工作的高技能人才職工中被評定為“貴陽市首席技師”的,給予5 萬元獎勵,并提供貴陽市高層次人才服務綠卡及相關待遇。
此外,貴陽市總工會大力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以產業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為導向,探索“崗位——培訓——就業”一體化模式,加強職工就業技能培訓,助力相關企業推進新型學徒制培訓制度,培育和造就一支適應產業發展要求的技能人才職工隊伍。同時,支持各縣區工會探索“一企一策”政策。白云區總工會與相關部門聯合出臺支持企業引進和培養人才的專項政策,對引進高技能人才的企業和企業新培養的高技能人才按高級技師2000 元、技師1600 元、高級工1400 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