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人:張成崗
主持人語:面向后疫情時代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新挑戰,新型舉國體制構成了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行動模式。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強調“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舉國體制既延續了社會知識生產的學術范式,又呈現出中國特色科技治理的實踐特征。當前,立足學術傳統與實踐語境的交叉定位,深耕歷史主義和情境主義的雙重對話,新型舉國體制在知識生產演進向度、國際環境變局向度、社會經濟發展向度和治理體系及能力建設等向度型構了重要問題域。從跨學科、多視域對中國特色社會科學中的新型舉國體制進行建設性研究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本欄目三篇論文正是從不同維度對新型舉國體制進行研究的成果。《后常規科學視域下的新型舉國體制與科技治理現代化》重點從知識生產演進向度和治理體系建設向度探討了新型舉國體制對科學理性、集體信任和效率共識的整合優勢。從學術科學到后學術科學、再到后常規科學的語境變遷型構出新型舉國體制的行動邏輯。面對巨大的事實不確定性和決策風險,擴大的科技共同體構成了新型舉國體制融入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前提。新型舉國體制旨在形塑以使命為導向的創新型知識生產,同一性、公共性和長期性的國家意志驅動其在風險情境、爭議情境、失靈情境和追趕情景下制度化運行,以實現科學公共事業中的共同生產。《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健全新型舉國體制的根本動因與路徑選擇》以新型舉國體制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邏輯統一性為主線,探討了社會經濟發展與國際環境變局對新型舉國體制的驅動效應。新型舉國體制要以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為靶向目標、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建立系統完備的新型舉國體制,實現新型舉國體制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同頻共振。《構建以技術社會實驗為導向的新型舉國體制》基于建構主義立場指出新型舉國體制構成了一種全新的技術社會實驗。在技術的生產、擴散和使用三階段,新型舉國體制的開放參與特征,通過互動者和參與者的擴散意愿與行為來調整生產者的知識導向,形成技術擴散與知識生產相平衡的技術社會實驗模式。
時至今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技術迭代推力與后疫情時代的治理需求拉力為新型舉國體制延拓了新的空間與挑戰。本欄目的三篇論文是研究者對這一論題的思考,希望能引起學界進一步討論和交流,以期為立足中國特色社會科學建設的新型舉國體制研究圖繪更加繁盛的理論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