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健 頡冰鈺
(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1]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尤其重視青年工作,對青年提出了諸多殷殷期待,為新時代做好青年工作、促進青年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與行動指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用“走在新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2]336來勉勵青年,蘊含著深刻豐富的理論內涵。
在習近平關于青年重要論述的視域下,使命意味著當代青年所肩負的責任和任務。當前,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青年大學生需要接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棒,將個人理想與“中國夢”未來發展緊密關聯,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
習近平認為“青年”和“夢想”本就是聯系最緊密的詞匯,“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3]。他還對我國青年學生在近代史上為國家獨立和人民幸福所做的努力和承擔的責任給予了高度贊揚,認為“我國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夢想,始終與振興中華的歷史進程緊密相聯”[4]13-14。青年大學生是推動社會進步、民族復興的核心力量,他提出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今天,青年大學生更應該發光發熱。“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1]
“動力”是推動事業或工作前進、發展的力量。就青年大學生來說,動力也意味著壓力,是助力青年大學生學習進步的源泉。習近平指出:“青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5]幸福不會憑空產生,夢想也難以從天而降,一切都有賴于奮斗爭取。習近平當年在梁家河的七年時光里,雖然條件艱苦,但他從來未放棄過讀書和思考。他認為學習是不斷豐富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在《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中,雷平生說,習近平思路寬廣,分析問題的能力很強,思維十分活躍,這些優點與他刻苦讀書學習是分不開的,在陜北農村勞動的那七年時間里,他從沒有一日停止過讀書學習,一直保持著愛看書的好習慣。習近平希望青年大學生通過學習豐富知識、提升自我,在實現個人理想的征途中助推中國夢的進程。
“成才”意味著成為有才能的人。習近平“非常重視青年大學生思想工作和成長工作,對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念、新論斷、新要求,深刻回答了‘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一系列重大問題”[6]。青年大學生正處在記憶力和精力非常旺盛的時期,是一個人學習知識、增長本領的黃金時段,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塑造出具有不同特質的人才。青年大學生同時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對很多問題缺乏全面的認識。隨著網絡與人們的生活聯系越發緊密,加之網絡信息復雜多變、良莠不齊,更加需要高度重視對青年大學生開展正面的引導和教育。習近平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7]172因此,各級黨委、政府以及高校都應該切實關注青年大學生培養與成人成才工作,與此同時,青年人應自覺擔負新時代前進使命的責任與擔當,做到扎實學習鍛煉本領,擁有堅強的意志和優秀的創造力。習近平特別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青年工作的領導,認真研究新形勢下青年運動的特點和規律,為廣大青年成長成才、建功立業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幫助和支持廣大青年在時代的舞臺上展現風采、發光發熱。”[4]107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8]70習近平關于青年大學生教育問題的系列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青年大學生成人成才與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奮斗目標的緊密關聯性,凸顯了習近平關于青年重要論述內隱的生成邏輯。
馬克思主義青年思想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并由其后繼者不斷發展而來的,形成了具有階級性、戰略性以及時代性的馬克思主義青年思想。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繁榮發展,集中的大機器生產日漸代替了分散的小規模勞動,從而改變了社會階級結構。資產階級在大力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無產階級,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馬克思在觀察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后總結到,“歷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9]88。馬克思認為在無產階級取得革命勝利的過程中,“最先進的工人完全了解,他們階級的未來,從而也是人類的未來,完全取決于正在成長的工人一代的教育”[10]217。而其中正在成長的工人的教育,就是對青年一代的教育,這不僅是指推翻資產階級政黨,取得無產階級革命勝利需要青年一代,更是說人類的明天和未來都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馬克思、恩格斯基于青年教育的考察進一步提出,應該關注青年的生理狀況和心理狀況,青年是人記憶力、學習能力的頂峰,又是世界觀形成初期,要將“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11]230。馬克思認為在共產主義條件下生產勞動不再是奴役人而是解放人的手段。同時,馬克思認為,共產黨人要從根本上改變教育的階級性質,通過教育傳播共產主義思想,促進青年發展。馬克思、恩格斯還強調要熱心幫助青年,充分信任青年,“把青年的成長看成是無產階級事業的一部分,始終把青年作為一種社會力量”[12],讓青年在無產階級革命中更好發揮作用,提出了“青年是人民的生命源泉”[13]13的論斷。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人關于青年的思想雖然散見于各類著作中,卻豐富而深刻,為馬克思主義青年思想的發揚光大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習近平關于青年重要論述汲取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人關于青年思想的豐富營養,直接產生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這些經驗和觀點對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習近平多次強調要鼓勵青年大學生讀書以及練就實踐本領,同時,他特別關心青年大學生成人成才,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關于青年重要論述對馬克思主義青年思想的基本遵循和創新發展。
“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年輕的共產黨人就在不斷地實踐著馬克思主義青年思想,形成了馬克思主義青年思想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關于中國青年的理論、觀點、原則和方法。”[14]俄國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從此中國人民有了正確的革命理論,找到了通往勝利的革命道路。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格外重視青年一代的培養,他們的教育思想為習近平關于青年重要論述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這些依據我國國情逐漸形成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青年學說也是習近平關于青年重要論述的理論淵源之一。自五四運動以來,青年學生始終發揮著先鋒隊的作用。毛澤東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15]121勉勵青年學生積極進取,做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生力軍。在《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一文中,毛澤東指出:“我國從19世紀40年代起,到20世紀40年代中期,共計105年時間,全世界幾乎一切大中小帝國主義國家都侵略過我們,都打過我們……究其原因,一是社會制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后。”[16]258在總結歷史教訓之后,毛澤東鄭重地告誡人們,如果不改變經濟技術落后的狀態,挨打是不可避免的,并號召青年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于建設社會主義國家。鄧小平也十分重視對青年一代的培養,他在把握時代特征、立足實際的基礎上繼承發展了毛澤東的青年思想,提出了“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17]85的社會主義新人思想。以江澤民、胡錦濤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也都充分肯定青年大學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地位及作用,提出了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質量的衡量標準主要是看大學生是否合格、政治素質是否合格,并且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堅持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18]640。習近平在賡續歷代共產黨人對青年學生價值認同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創新和發展,認為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靠的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共同的努力,鼓勵青年大學生學本領、長才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巨大寶藏,蘊含著內涵豐富的育人思想,最典型的是先秦儒、道、法三家的育人思想,對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塑造有著深遠影響。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指出,包含“關于仁者愛人、以德立人的思想”[19]6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給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習近平關于青年重要論述的產生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對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
近代以來,先進分子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提出了許多啟迪民智的思想,這些思想中的積極因素對青年大學生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其中,以嚴復、孫中山等的“新民”思想為主要代表的思想對近代中國產生了重大影響。嚴復以極高的愛國熱忱抨擊封建專制,尋找救亡圖存之道,習近平在《科學與愛國——嚴復思想新探》一書中寫道,“時至今日,嚴復的科學與愛國思想仍不過時”[20]1。習近平也多次稱贊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21]1,勉勵青年大學生要心懷天下,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
除此之外,習近平對許多經典名言能夠信手拈來,他經常使用典故來告知青年大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他曾引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來提醒青年大學生讀書不僅可以增長人們的知識,還可以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他還根據自己的經驗認為思考是閱讀的必然和升華,如果沒有思考,人云亦云,再好的書目也難以發揮它的價值。“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篤行的論述是對我國傳統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精神和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繼承和發展”[22]139。習近平告誡青年大學生要在年少時努力學習,“莫向光陰惰寸功”,教導他們養成喜愛看書學習的好習慣,不要荒廢時光。習近平更看重青年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認為書本知識重要,但是實踐能力更重要,換言之,青年大學生要“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23]。青年要在實踐中學習和應用知識,要在實踐中激揚青春,實現夢想。
偉大的導師馬克思在中學畢業論文中寫道:“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守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24]459青年大學生只有把追求個人價值和實現社會價值在實踐中統一,只有與人民的期盼、與黨和國家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那么個人事業才會更廣闊、更久遠。只有站在人民立場,才能做到心系人民、造福人民,為此,青年大學生要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圣重任,以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為奮斗目標。習近平于2013年7月17日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考察時對青年大學生發表演講指出,“要有強烈的愛國情懷,這是對我國科技人員第一位的要求,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要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把人生理想融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中”,“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科學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25]109習近平這番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話語,使在場每個大學生深刻銘記個人的事業永遠離不開強大祖國的支持,能將個人發展與國家和人民需要結合起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當前我們無比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青年大學生要同心協力、共同擔當各自所肩負的歷史責任與使命。習近平強調:“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我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動員廣大青年為之奮斗。”[7]167
艱苦奮斗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古人說,“一勤天下無難事”。人生路上的美好理想,唯有通過艱苦奮斗才可以實現,國家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只能憑借創新實踐才可以解決。
在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道路上,同樣離不開青年大學生馳而不息、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習近平在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的回信中寫道:“希望你們珍惜韶華、奮發有為,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4]45,表明在其心中的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應當是具有奮斗精神、開拓精神、奉獻精神的人。隨著當今時代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許多青年大學生吃苦經歷少,往往難以理解艱苦奮斗的真諦與價值,樂見坐享其成而不愿付出與奉獻。然而人生的道路總是甘苦交織而并非一帆風順,青年大學生一定要樹立艱苦奮斗的精神,形成艱苦奮斗的品質,把艱難困苦當作人生必修課,把人生的每一步都走穩走實,才能在堅忍不拔,艱苦奮斗中創造出人生的錦繡前程。
知識引導人生,學習成就未來,青年大學生要“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7]51,打牢人生出彩和事業發展的基本功。
當前,人類社會發展已進入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速度遠遠大于人們的學習速度,所以青年大學生更要珍惜學習機會,緊跟時代變革與發展步伐,在獲取知識更為快捷、方便的時代背景下,及時補充新的、更為豐富的知識,要堅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積極主動掌握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能,不斷提高與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綜合素質。精讀中國共產黨史足以窺見,中國共產黨人能走到今天依靠的就是學習。作為青年大學生,更應該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利用好學習的黃金時期,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具備過硬本領。過硬本領是實現偉大夢想、擔當時代重任不可或缺的依靠力量,是青年大學生的基本素質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人民克服艱難險阻、艱苦奮斗、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全面開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現代化征程的基本保證。
愛國、愛黨是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必備的素養。習近平指出:“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2]328在“培養什么人”的根本問題上,黨和國家旗幟鮮明,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是應把自己的前途命運自覺融入國家發展的洪流中,把愛國情懷、強國志向、報國行動自覺融入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當下,國內國際環境復雜多變,我國已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新時代黨和國家連續出臺系列政策、措施,積極引導、教育青年大學生形成正確國家觀,鍛煉本領,激發青春活力。恩格斯在分析德國工人運動時提出,青年是工人階級中“革命最可靠的力量”[13]3。列寧在《孟什維克主義的危機》中寫道:“我們是未來的黨,而未來是屬于青年的。我們是革新者的黨,而青年總是更樂于跟著革新者走的。我們是同舊的腐朽事物進行忘我斗爭的黨,而青年總是首先投身到忘我斗爭中去的。”[26]216習近平高度重視青年工作,多次與青年大學生談人生、談理想。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更要加強培育青年大學生的國家意識與讀懂民族團結、確保國家安全之間的辯證關系,使得他們具有更多參與感、獲得感以及幸福感。
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國家觀,高校具有難以推卸的責任與使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時刻,許多青年大學生盡管不能親臨主戰場,但他們能夠在大戰中堅定信心、不負韶華,弘揚和傳承前輩處變不驚、舍己為人的精神,同時充分利用好這個機會,靜思自己的人生規劃,樹立正確國家觀。
青年是每一個時代的接棒人,青年大學生正處于增長學識,鍛煉本領的特殊時期,他們對諸多新鮮事物還難以形成全面與正確的認知,所以,更需要積極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當今時代,互聯網上海量信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經常會干擾青年大學生的價值判斷與選擇。現實中,一些青年大學生每天關注的是給自己的偶像打榜、助力,而不是用大好時光來學習知識、增長本領。青年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只有他們能擔得起責任,國家建設和發展前景才會一片光明,因而,加強正確的輿論引導,不能僅限于校園和學校課堂,還需要在主流媒體等一些青年關注的網絡平臺上加強引領引導、激發青年大學生高度的愛國熱情,使青年文化和民族主義緊密相連。
青年大學生要始終將個人理想同國家理想結合在一起,在奉獻和奮斗中實現個人理想的同時,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青年大學生唯有樹立正確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社會主義信念,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努力學好本領、增長見識、鍛煉才干,自覺擔當大任,長志氣、增骨氣、有底氣,才能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013年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強調廣大青年人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斗、錘煉高尚品格”的“五點希望”[5]。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應時刻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樹立正確成才觀,用知識武裝大腦,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假如學習是人們成長進步與發展的有效階梯,那么實踐則是提升本領的基本途徑。2018年9月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7],將勞動教育納入育人的目標體系中,形成了“五育并舉”的新格局。青年大學生是有朝氣、有理想、有活力且富有創造力的年輕群體,只有他們在社會建設中鍛煉本領,提高能力,走在時代前列,國家才能富強,民族才會進步。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路途上,亟需青年大學生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樹立正確成才觀,努力學習,奮發圖強,在實踐中鍛煉自己。青年大學生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要不斷提高實踐創新的能力,不斷磨煉“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意志,主動將知識轉化為行動,在實踐中提高創新能力,用“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2]52。黨和國家為青年大學生成人成才提供了最好的發展契機,青年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報效社會,恪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秉持志愿精神,服務社會、貢獻社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記于心,以大學生的學識和格局擁抱社會,做時代的弄潮兒。
一個國家未來怎么樣,關鍵得看這個國家的青年。高校要立足于對青年大學生的地位和特點的研究,從青年大學生視角出發,為他們提供最需要的幫助,讓他們更好地錘煉自我,培養青年大學生愛國為民的情懷、艱苦奮斗的品質和刻苦學習的精神,多方位幫助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與此同時,青年大學生應該主動學習習近平關于青年重要論述,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確立遠大人生理想,與社會同心,與祖國同行,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偉大事業,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