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薇
促進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的探索——以大連外國語大學為例
朱可薇
(大連外國語大學 遼寧大連 116041)
鄉村建設是我國發展的關鍵環節,為了促進更多高校大學生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建設中,文章以大連外國語大學的在校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研的形式,對大學生鄉村振興戰略的了解程度與途徑、畢業后的工作意愿、鄉村振興活動的參與情況及建議意見進行分析,探討了全國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的現狀,提出了促進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的建議,從而使高校學生與鄉村發展之間的聯動更上一層樓。
鄉村振興;大學生;調查;經驗總結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人才是關鍵要素,培養大學生參與鄉村建設至關重要。大學生創新創業和鄉村振興的聯動是近年來學界研究的重點。各大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第一陣地,積極鼓勵和培養優秀人才返鄉創業。然而,受城鄉差異較大及疫情形勢反復等影響,大學生參與鄉村建設的活動減少,積極性降低,且活動范圍小,宣傳力度及影響力也較弱。為了提升高校對此活動的重視程度,拉近大學生與鄉村振興的關系,文章以大連外國語大學的在校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活動的意愿度和原因進行分析,以引導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建設。
1.1.1 目的及意義
所謂鄉村振興戰略,始終要將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優秀人才是支撐鄉村貧困地區發展的重要資源,大學生在鄉村建設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政府和高校鼓勵高校大學生走進鄉村,很多大學生積極到基層、鄉村參與振興鄉村的社會實踐工作。
為了明晰當代大學生參與鄉村建設的現狀,此次研究向3000多名來自大連外國語大學的本科生發放了關于鄉村振興的問卷調查。
1.1.2 研究內容
此次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大連外國語大學本科生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了解程度、畢業后是否愿意返鄉、是否參與過助農項目及志愿者活動3個部分進行詳細調研。
首先,對鄉村振興戰略的了解程度從能否較為清晰地表達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內容、是否知曉鄉村振興戰略目前實施情況及主要成果、是否了解鄉村振興戰略3個方面進行探究。然后,在畢業后返鄉意愿部分,了解大學生不愿返鄉就業發展的原因。最后,在是否參與過助農項目及志愿者活動方面,以線上捐贈或遠程支教、線下助農或實地幫扶,疫情期間更愿意采用何種方式幫助鄉村孩子拓寬知識面進行分析。
1.1.3 問卷調查結果
此次研究以大連外國語大學在校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共發放調查問卷3 251份,其中,回收有效問卷3 187份,有效回收率為98.03%。樣本中,女生2 215份,男生972份。
(1)大學生對鄉村振興戰略的了解程度。
大學生對于鄉村振興戰略了解程度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71.23%的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關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情況及主要成果;23.53%的大學生知道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程但不能準確敘述;5.24%的大學生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內容不了解且不太關心。

表1 大學生對鄉村振興戰略的了解程度
(2)大學生了解鄉村振興的方式。
大學生了解鄉村振興的方式如表2所示(設置了多選),可以看出85.28%的大學生通過老師授課、學校宣講會了解到鄉村振興戰略,73.52%的大學生有通過網絡媒體了解鄉村振興戰略,44.12%的大學生通過報紙或雜志期刊等紙媒了解到鄉村振興戰略,但選擇主動與同學討論、搜索了解鄉村振興的占比較少,僅23.53%。此外,有17.67%的大學生選擇了其他,包含線下活動、家里人敘述、家鄉宣傳等方式。

表2 大學生了解鄉村振興的方式(多選)
(3)大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去向意愿及原因。
大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去向意愿及原因分別如表3和表4所示,可以看出畢業后傾向城市工作的大學生占92.09%,傾向于建設鄉村的大學生占7.91%。大學生就業選擇城市的原因(多選)方面,因城市工資更高選擇城市的大學生占74.58%;因城市創業就業機會更多選擇城市的大學生占94.79%;城市居住環境更好選擇城市的大學生占72.37%;因為城市生活更有面子選擇城市的大學生占22.39%。

表3 大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去向意愿

表4 大學生就業選擇城市的原因(多選)
(4)大學生是否參與過鄉村振興相關活動及具體內容。
大學生是否參與過鄉村振興相關活動及具體內容分別如表5和表6所示,可以看出在是否參與過助農項目及志愿者活動方面,95.29%的學生表示參與過類似活動;4.71%的學生表示沒有參與過相關活動。參與過鄉村振興活動的大學生中,73.49%的同學參與過線上捐贈或者遠程支教的活動;26.51%的同學參與過線下捐贈和實地助農活動。

表5 大學生是否參與過鄉村振興相關活動

表6 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活動具體項目(多選)
由于疫情形勢復雜,大學生批量定時深入鄉村參與實地實踐的機會較少,開展線上活動的風險更小且更便捷。在開展線上活動方面,大學生們最希望的幫扶對象是鄉村兒童,幫扶項目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69.81%的大學生愿意進行線上趣味課授課(物理化學小實驗、歷史地理小知識等);73.02%的大學生愿意進行線上藝術課授課(音樂、手工、繪畫、書法等);66.71%的大學生愿意參與你問我答漂流瓶(孩子和大學生隨機互相提問互相解答);53.69%的大學生支持通過公眾號的形式來遠程線上提供志愿服務。

表7 大學生具體幫扶項目(多選)
2.1.1 大學生是否會關注鄉村振興
研究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平時會關注鄉村振興,并對其了解程度較高;少部分大學生對鄉村振興的了解程度較低,不知其發展情況及成果;還有部分大學生對其不會進行關注。大學生對鄉村振興的關注程度雖然較高,但對相關內容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因此,需要讓更多的大學生關注鄉村振興,提高對其的關注程度和了解程度,促進鄉村振興建設,這是鼓勵大學生參與鄉村建設的第一步。
2.1.2 大學生關注鄉村振興的方式
研究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大學生了解鄉村振興戰略是通過高校思政課;通過網絡媒體等現代化渠道的大學生也不在少數;報紙或雜志期刊等紙媒也是主要方式之一,但通過其他方式關注的大學生占比較少。尤其是通過線下活動、鄉村宣傳等方式關注的大學生更是寥寥無幾。可見,在信息化、網絡化時代,大學生主要是通過現代化網絡來獲取各種信息。因此,要以現代化方式為主體,進一步提高鄉村振興戰略在大學生群體中的關注度,運用自媒體平臺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到鄉村實況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展。同時,高校思政課的引領作用也不可忽視,相關課程的開設可成為提高鄉村振興戰略關注度的重要方式[1]。
2.1.3 大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去向意愿及原因
研究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大學生更傾向于在城市工作,只有少數大學生有在鄉村工作的意愿。更多的就業機會、更高的工資水平及優越的居住環境和醫療水平成為多數大學生選擇在城市就業的主要原因。也有少部分大學生礙于面子更想在城市工作。因此,為切實提高大學生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參與度,需要從增加鄉村就業機會、提高鄉村就業待遇、改善鄉村環境進行,讓大學生對農村的就業前景充滿信心,促進更多的大學生投身于鄉村建設。
現階段,大學生畢業后服務鄉村振興主要包括大學生村官和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兩種形式。然而,這兩種形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對個人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實施過程的不穩定性及失敗率較大、多數大學生返鄉意愿低等問題。加上鄉村存在服務持續性短、缺少激勵和評價機制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學生返鄉服務鄉村振興活動的積極性。
2.1.4 大學生是否參與過助農項目及志愿者活動
研究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大學生通過線上捐贈或遠程支教方式參與鄉村振興活動,可見大學生對于參與助農志愿活動尤其是線上幫助鄉村兒童活動的意愿較高。與衣物捐贈、書籍郵寄或者在假期志愿活動,幫助農民種地收稻等單一且沒有持續性與穩定性的保障方式相比,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鄉村人才缺失、文化相對落后等問題[2]。
綜合調查結果可知,大學生對于鄉村振興的了解程度較高,參與鄉村建設活動的積極性較高,但返鄉創業意愿較低,主要受工資水平、就業機會和生活條件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鄉村、政府及高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1)改善鄉村條件。政府需要合理運用政策福利,改善鄉村生活條件,美化鄉村環境,改善鄉村交通,優化鄉村居住環境。培育高素質農民,加強鄉村地區人民的文化培養,大力推廣普通話,全面提高普通話普及程度。同時,要提高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待遇,給予創業補貼、貸款支持、稅費減免等福利,為其提供更好的工資水平及就業機會。
(2)借助網絡媒體吸引人才。當今時代,大學生對科學技術、新聞媒體的依賴度較高。傳統的人才招攬方式已經不適用于新一代求職者。鄉村要主動搭建便利化、全方位的創業平臺,展示新農村面貌,通過舉辦農業新技術博覽會或農業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為高校學生提供展示機會,從而為返鄉就業大學生提供極具吸引力的多樣化選擇。
(3)開展助力鄉村相關活動,鼓勵大學生參與。利用大學生參與鄉村建設活動的積極性,開展線上支教等大學生與鄉村建設互利互惠的活動,增強大學生對鄉村振興的關注度[3]。
大學生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工作,需要政府、各高校及學生共同協作,政府通過政策激勵,大力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高校通過在大學思政課中增加相關知識或開設相關課程來提高大學生對于鄉村振興的關注,使大學生充分了解鄉村現狀,主動參與鄉村振興服務。深刻理解“三農”問題對于國家富強、社會發展、民族復興、人民安康的重要性,與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息息相關。同時高校也要積極培育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打造熱愛奉獻,素質優良,知識豐厚的返鄉助農學生團隊。
3.3.1 深度挖掘,單點推進
大學生作為新時代青年,要振興鄉村,首先要深度了解鄉村。如在農業稍發達的鄉村地區挖掘當地特色農產品,對某一產量高質量好的農產品進行產業鏈延伸,通過學習的農業知識深度開發此項農產品,建設產業園,并對其進行包裝設計、改造、宣傳及銷售,從而帶動村民致富。對于少數民族和自然風景優美的鄉村地區而言,可以挖掘、創新利用當地的民俗文化或獨特地質條件開發觀光旅游產業。通過融合當地的歷史、文化、宗教、民俗等建設文化村,開發生態農業、生態旅游,以促進鄉村振興的長效可持續發展。
3.3.2 關愛兒童,教育優先
農村留守兒童是城鄉發展中的特殊群體,承載著農村的未來,但由于農村教育資源的匱乏,這些兒童普遍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從而導致鄉村建設后勁不足。對此,要聚焦鄉村教師的培養,通過培訓來提高鄉村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4-5]。高校可以組織大學生支教團隊,通過線上遠程或實地派駐為留守兒童量身定制教育教學活動,以義務教育為基礎,同時擴展德智體美勞及愛國黨建教育,從而緩解農村教育資源的不足,推進鄉村教育現代化,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3.3.3 長效治理,鞏固成果
為鞏固鄉村振興成果,避免脫貧攻堅戰反彈,推動鄉村的長效治理及可持續發展,需在鄉村設立綜合服務平臺,鼓勵高校學生團隊定點定期幫扶,重點培養從鄉村走出去的大學生,他們熟悉農村情況,對農村有感情,有扎根農村、建設農村的基礎。同時,關注黨性修養高的人才,鼓勵德才兼備的大學生黨員投身鄉村建設。為滿足村民切實需求和鄉村建設的需要,學生團隊可以在平臺工作站為村民提供技術支持、能力培訓、教育答疑等服務,培養高素質農民。此外,可以通過不同專業知識建設醫療保障流動站、地質災害勘測小組、文藝法治宣傳組等,提供特色服務,為鄉村幫扶工作提供長期保障。
目前,我國正處于鄉村振興建設的發展時期,大學生的參與是鄉村發展中強勁的助推力量。通過對大連外國語大學本科生的調查分析延伸到對全國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的總結和建議,以期為更好地聯動高校學生與鄉村建設,這不僅為大學生提供就業機會,還為農村帶來發展機遇,由此帶動全社會更加關注鄉村發展,完成鄉村振興的任務目標。
[1]李姣.浙江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激勵機制探究[J].廣東蠶業,2022,56(2):154-156.
[2]王萍,蒙榴.大學生創新創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路徑探索[J].現代營銷(信息版),2020(1):96-97.
[3]陳君,覃東君.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學生農村創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20(20):20-21.
[4]周波,鄒煜恒.人才振興背景下大學生志愿服務鄉村緣由和影響因素分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0 (1):10.
[5]胡澤中,呂建秋.加強大學生參與鄉村振興的對策建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22):238-240.
F323
A
2095-1205(2022)12-138-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2.41
“鄉約往之”——拉近大學生與鄉村振興的最后一公里(202210172D037)
朱可薇(2002- ),女,漢族,遼寧鞍山人,本科,研究方向為日語(國際經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