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人民幸福的“共同富裕”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和歸宿,積極推進“共同富裕”的實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的征程上要“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他進一步強調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并對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現路徑作出深刻的闡釋。現在,我們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扎實推動共同富裕需要準確把握現階段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
實現共同富裕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既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又要防止兩極分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造福人民為根本目的,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只有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充裕的物質條件和雄厚的經濟基礎。
實現共同富裕要推進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就是要通過高質量發展繼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發展模式,提升發展動力;堅定不移地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處處體現了共同富裕的要求,包含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通過高質量發展,才能實現在做大“蛋糕”的基礎上分好“蛋糕”,更好滿足全體人民物質和精神的“雙富裕”要求。
實現共同富裕要通過合理制度安排。要建立科學的公共政策體系,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讓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并提高精準性,加大對落后地區、邊遠地區基礎設施、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方面的支持力度。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逐步縮小職工與居民、城市與農村的籌資和保障待遇差距。完善兜底救助體系,加快縮小社會救助的城鄉標準差距,逐步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兜住基本生活底線。
實現共同富裕要通過勤勞智慧創造。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既要有長遠眼光,也要有務實行動;既要有目標意識,也要有過程意識;既要有共性目標,也要有個性路徑。各地要根據自身實際因時因勢因地制宜設定發展目標,作出政策設計安排。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通過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提升全社會人力資本和專業技能,教育引導勞動者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增強致富本領。暢通向上流動通道,創造更多致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讓每個人都擁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不斷激發全社會勤勞致富、奮斗致富的內生動力,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用辛勤汗水澆灌幸福之花,以全體人民的共同奮斗實現共同富裕。
“道阻且長,行將則至,行而不輟,則未來可期。”當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偉大成就,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更加牢靠。邁步新征程,我們必須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中,秉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的原則,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