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審美與資本的糾纏:審美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及批判

2022-02-05 02:31:46穆佳瀅
江蘇社會科學 2022年2期

崔 健 穆佳瀅

內容提要 20世紀中葉以來,伴隨著消費主導型社會取代生產主導型社會,審美景觀不斷涌現,“視覺經濟”愈發興盛,以審美與商品雙向互動為主要特質的審美資本主義應運而生。審美資本主義從審美與藝術中汲取靈感和動力,將審美要素納入資本運作過程,以時尚與想象機制為中介,實現由公開的、赤裸裸的剝削壓迫向隱蔽的、偽裝起來的壓榨和征服轉變。審美與藝術本具有的自由與解放意蘊在審美資本主義運作中消失殆盡,淪為資本的附庸,不可避免地造成“消費自由”與審美操縱的矛盾、感性的壓抑與審美主體之缺失、反抗能力的異化與精神世界之痛苦等困境。審美資本主義只是資本借以克服種種危機來獲取延續發展的內驅動力,無法使人們擺脫資本邏輯的統治而實現真正的解放和復歸。唯有在生產力極大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才可迎來人的感官豐富性的復歸,迎來大眾審美意識的解放和整個人類社會的新生。

20世紀中葉以來,在消費社會的推動下,審美因素逐漸成為當代經濟發展的動力。資本通過低調的、隱喻的、間接的審美粉飾傳統的、直接的、赤裸裸的剝削壓迫,這是資本主義在到達個人基本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市場瀕臨飽和狀態的階段后,為實現資本增殖,進一步獲取經濟利益的需要而展開的全新探索。近年來,審美資本主義這一概念開始進入學界視野,成為國內外資本主義研究、美學研究的新關注點。西方學者對審美資本主義研究較早,美國社會學家托斯丹·邦德·凡勃倫(Thorstein B.Veblen)與德國社會學家維爾納·桑巴特(Werner Sombart)將奢侈與資本相聯系,從對奢侈的研究出發對審美經濟展開研究,這可以視為審美經濟批判的開端。以德國學者格諾·伯麥(Gernot Bohme)、法國學者奧利維耶·阿蘇利(Olivier Assouly)、澳大利亞學者彼得·墨菲(Peter Murphy)等為代表的西方學者追溯了審美這一因素在資本主義發展中的作用,共同指認審美資本主義的到來,掀起了審美資本主義的研究熱潮。他們以審美為核心,從審美與美學的角度分析和探討了當代資本主義思想路向的新轉向。國內學者對審美資本主義的研究較少,散見于若干論文。如向麗的《審美資本與審美資本主義批判》,該文通過區分“審美資本”與“審美的資本化”,指出審美資本主義批判既是對審美資本在當代社會轉型和變遷中所發揮作用和意義的顯現,也是基于審美資本的特殊性對審美的資本化提出的批評與重構[1]向麗:《審美資本與審美資本主義批判》,《思想戰線》2021年第6期。。連晨煒、王杰在《消費主義時代的審美資本問題探究》中指出,需要引導審美資本在社會生活中的實踐,發揮其對審美的正向作用,避免其陷入商品拜物教的負面價值[2]連晨煒、王杰:《消費主義時代的審美資本問題探究》,《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5期。。曹衛東、汪堯翀在《審美資本主義批判》中揭示了資本主義積極訴諸傳統資源,在價值層面上不斷地自我理解和自我建構的特點[3]曹衛東、汪堯翀:《審美資本主義批判》,《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段吉方在《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生產轉向及其理論意義》中洞悉了審美資本主義之來源,認為審美資本主義的理論內涵及其發展與當代社會文化轉型過程密切相關,這是當代美學走向新的理論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4]段吉方:《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生產轉向及其理論意義》,《文學評論》2017年第5期。。

總之,國內學者對審美資本主義的研究,多偏向于美學領域,且與社會文化緊密相關。同時,這一新的理論概念在國內尚未形成系統、全面、細致的研究體系。因此,本文嘗試立足于哲學視域,通過對審美資本主義演變、運作邏輯的分析,透視其引發的諸多社會悖論,如審美在為經濟發展帶來動力的同時引發的品位泛化、審美自主權喪失等問題,對其進行批判性考察。

一、審美與資本從對立走向融合:審美資本主義的到來

審美資本主義作為一個新的研究對象,其概念尚未明確。西方學者對審美資本主義的研究多側重于其與美學經濟的關系,如德國學者伯麥、法國學者阿蘇利旨在從美學的角度理解資本主義制度的演變,將審美資本主義看作美學與西方資本主義體制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學者更傾向于關注審美與經濟的關系,較少涉及“主義”問題。從審美與資本/經濟關系的角度審視審美資本主義是對其進行深入研究的出發點和前提。

就美學研究的學術史而言,審美與資本的關系是曖昧而復雜的。二者的關系在對立與融合之間不斷漂移,從對立逐漸走向融合。一方面,審美與資本的對立鮮明表現為兩個價值體系的對立,即非逐利性與功利性的對立。在這種對立關系中,藝術與審美被看作有獨立游戲規則的領域,與資本相互抵牾,意味著對庸俗日常生活的超越、對資產階級市儈的對抗,與追求實用性與功利性的人類活動毫無瓜葛,即“有一種從垂死的、慣例的、工具化的文明的常規形式中使經驗回復的廣泛的熱望”[5]查爾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現代認同的形成》,韓震譯,譯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734頁。。藝術的原初意蘊是“可見之美”對“不可見之美”的象征,即借助藝術品的可見性幫助人們尋求具有超越性的“不可見之美”,通向更高層級的美與和諧之域,最終到達自由王國?!懊赖乃囆g”被架設在高置的“供奉臺”,時刻展現著與眾不同的美感。人們有距離地審美,并將美視為最高價值標準,接受藝術的教育和教化,贊同“只有作為審美現象,人世的生存才有充足的理由”[6]弗里德里?!ねつ岵桑骸侗瘎〉恼Q生》,周國平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6年版,第275頁。。西方早期審美主義者,諸如康德、席勒、叔本華等人崇尚“審美無利害”[1]“審美無利害”是指關于美和審美本質的一種觀點:個體在審美活動中獲得的審美知覺或經驗,同審美對象的實用功利價值無關,和主體的任何欲望和功利觀念無關。,強調審美的自律性,即“為藝術而藝術”[2]“為藝術而藝術”是對康德與席勒美學的一種粗淺而通俗的表述。,將審美看作超越感官滿足與生理欲求的高級精神活動??档略谄洹杜袛嗔ε小分猩昝鲗徝赖淖月尚粤?,強調“在這三種(美、快適與善)愉快里只有對于美的欣賞的愉快是唯一無利害關系的和自由的愉快;因為既沒有官能方面的利害感,也沒有理性方面的利害感來強迫我們去贊許”[3]伊曼努爾·康德:《判斷力批判》,韓水法譯,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6—47頁。。在康德看來,審美的自律性在于非強制性及自由特征且不受制于利害關系。

另一方面,伴隨宗教形而上學的衰落加之現代工業文明與科技文明的發展,審美與資本的關系被改寫,二者逐漸從對立走向融合。18世紀末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促使城市規模大范圍擴張并出現新的階級分化,科學理性帶來的“撕裂感”使人的生存充滿焦慮。18世紀末到19世紀,以華茲華斯為代表的浪漫派主張以“詩”的意蘊重塑與自然的關系;法國現代派詩人波德萊爾創設了“浪蕩子”[4]“浪蕩子”是對法語“flaneur”一詞的意譯。在法語中,它指“散步者、閑逛者”,尤其指19世紀巴黎城里有錢財支撐而不需要勞動的人士,他著裝考究,氣質儒雅,閑來無事,漫步街頭,悠悠哉哉。的意向,先知般地感應到資本對人類感知方式的影響和改變;20世紀,德國思想家本雅明更為敏銳地洞察到資本與審美之間的曖昧關系,認為游走在“拱廊街”的“閑逛者”[5]“閑逛者”是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美學家本雅明在對19世紀法國抒情詩人波德萊爾的研究中提出的一個非常重要且影響深遠的概念,特指那些因為現代性城市的興起而可以游蕩在城市各個角落,觀察、體驗都市生活的人。與櫥窗前的商品交互觀看,冷眼旁觀社會的“物欲縱流”“川流不息”“人情淡薄”。而資本家想方設法地賦予商品以“美感”,誘使“閑逛者”處于迷醉狀態,以實現資本增殖之需要。德波在其景觀社會中看到了資本在視覺文化層面的演變,認為“景觀只不過是獨立的發展中的經濟”[6]高建平、丁國旗主編:《西方文論經典(第六卷):后現代與文化研究》,安徽文藝出版社2014年版,第408頁,第412頁。,“當積累達到如此程度時,景觀也就是資本”[7]高建平、丁國旗主編:《西方文論經典(第六卷):后現代與文化研究》,安徽文藝出版社2014年版,第408頁,第412頁。;此外,法國學者阿蘇利認為,審美并不意味著與資本的對立和與日常生活的距離,在某種程度上,審美成為資本主義“長盛不衰”的重要動力。他在對早期歐洲封建社會的分析中,指認宮廷貴族已發展出一種以審美品位為特征的生活方式,品位的調控“就是政治等級的調控”[8]奧利維耶·阿蘇利:《審美資本主義:品味的工業化》,黃琰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年版,第36 頁,第36頁。,人們借用品位的權威,“以一種和平方式鞏固自己的權利”[9]奧利維耶·阿蘇利:《審美資本主義:品味的工業化》,黃琰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年版,第36 頁,第36頁。。資本的介入使審美的功利性作用日益突出,審美與藝術從自律的“神壇”跌落至“自由”的人間,其傳統的、具有“不可見之美”的神秘面紗被撕毀,將審美藝術等同于純粹精神性的幻想也已告終。在這一現實沖擊下,即時的欲望與快感的滿足成為人們的熱切追求,精英文化與民眾文化、審美活動與大眾生活、雅與俗的界限被抹平,審美與藝術活動不再局限于博物館、展覽館、藝術館等特殊場地,不再具有在現實中被需要的崇高地位,成為人人都可接觸、接受的對象[10]陶東風:《日常生活審美化與新文化媒介人的興起》,《文藝爭鳴》2003年第6期。。審美轉而成為具有利潤導向價值的文化產業,唯有幻化為具有買賣價值、可以賺錢的商品,才能在競價中受到追捧,真正實現其藝術價值。審美藝術的肌體被充斥著“銅臭味”的商品浸透,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因。由此,審美不再是商品生產的點綴和附加,而成為商品消費的內核。如此,審美這種超越利害性卻又浸淫于資本的“二律背反”[11]指雙方各自依據普遍承認的原則建立起來的、公認的兩個命題之間的矛盾沖突?,F象促使藝術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與沉淪。傳統的工業資本主義轉而成為審美資本主義,資本主義迎來新的發展樣態。

從資本主義自身發展的特性來看,“現代資本主義是一種審美生產方式”[1]Peter Murphy,The Aestheic Spirit of Modern Capitalism,Aesthetic Capitalism,Leiden&Boston:Brill,2014,p.51.,審美從邊緣走向中心,被納入資本生產邏輯中,成為資本借以形塑自身活動的重要介質。審美資本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的嶄新展演形式,呈現出審美藝術化、視覺景觀化、審美勞動非物質化的特征。審美藝術化,強調受眾對商品的選擇與購買超越其實用價值與功用價值,轉而尋求消費品的美感與趣味,資本家也更加強調提升商品的視覺效應,促進商品的消費流通。從而衍生出新的價值形態,即“審美價值”[2]審美價值也可稱為“展示價值”(inszenierungswert),既不同于使用價值,也不同于交換價值,而是第三種價值范疇。審美價值出現在商品的流通過程中,意味著資本主義的關注重點由生產轉變為對生產的展示。:“服務于對生活的展示、裝飾及提升”[3]Gernot Bohme,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the Aesthetic Economy", translated by Robert Savage, Thesis Eleven,2003,73(1),p.72.。視覺景觀化,意為在審美資本主義階段,受眾對商品美感的要求不單單體現為單個商品的包裝與美學展演,更是通過對不同商品的審美化排列與立體化呈現,凸顯其精妙絕倫的美感。審美勞動非物質化表明:勞動非物質化,腦體勞動分工界限日愈模糊,審美勞動創造審美價值;商品非物質化,審美體驗成為商品的新形式。同時,審美資本主義呈現出審美與商品雙向互動的特質,即審美的商品化和商品的審美化。前者是將藝術、審美等經由商品化運作改造為文化/藝術消費品,并在資本邏輯的操控中不斷實現價值增殖;后者強調生產的商品日趨超越實用價值,趨向審美價值,審美作為商品的附加價值被瘋狂追加??梢哉f,在審美資本主義時期,并不是“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而是“生產什么,則需要什么”,“不是市場試圖使自己適應消費者,而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望是事先存在的,只是等待發現;相反,它按照消費者所生產的商品形象塑造了消費者”[4]Eva Illouz, Emotions as Commodities: Capitalism,Consumption and Authenticity, New York: Taylor&Francis Group,2018,pp.7-14.。審美的商品化和商品的審美化共存于當前社會,也可以稱之為“審美的日常生活化”與“日常生活的審美化”。審美藝術活動由音樂廳、畫廊、藝術館等特殊場地和特定場所走向社區、街頭、廣場等公共領域,充斥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一場深刻的審美化變革正在進行著。

二、審美與資本的曖昧機理:審美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

資本能夠與審美在消費社會中曖昧互融的根源,歸根結底要從資本本身的運作邏輯中尋找?!百Y本只有一種生活本能,這就是增殖本身,創造剩余價值,用自己的不變部分即生產資料吮吸盡可能多的剩余勞動?!盵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9頁。在馬克思的視域下,整個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史就是一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追求剩余價值、實現價值增殖的歷史。近年來,伴隨資本主義社會的不斷發展,“消費主導生產”取代“生產主導消費”,消費型社會悄然登場。在傳統生產型社會,資本家采用提高勞動生產率、改進技術、改善管理經驗等方式謀求資本的積累和財富的增加,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與之相伴的是消費社會中生產的大量過剩,即過剩的商品遠遠大于消費者有限的購買能力,消費與商品之間出現張力。如何消化日益豐盛乃至過剩的商品成為資本家需要解決的緊迫問題。同時,資本家瘋狂追求剩余價值也有其歷史限度,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在周期性爆發的經濟危機中顯現。在這種情況下,資本主義不得不以更新的增殖手段、更廣的增殖范圍突破發展瓶頸。在追求剩余價值以及轉嫁內部矛盾的雙重作用下,資本主義一方面積極開拓世界市場,以空間的地理擴張維持資本的高速運轉,另一方面重新發現了審美藝術在消費社會中的價值,使審美在一種異化的意義上重新回歸了它的社會性。

審美能夠被資本主義所利用并成為維持其持續發展的嶄新動力,根源在于人性中對美的渴求、對時尚的向往。德國學者西美爾在《時尚的哲學》中指出,時尚的確立是建立于“二重性”基礎之上的,而人總是一種“二重性”的動物,既需要普遍性,又需要特殊性,“普遍性為我們的精神帶來安寧,而特殊性帶來動感”[1]奧爾格·西美爾:《時尚的哲學》,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版,第70頁。。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解釋,生活于現代社會中的人,既想要通過某種方式引得社會的關注,在普羅大眾中脫穎而出,實現個體的獨立價值,成為具有“特殊性”的個體,但倘若成為“庸中佼佼”,并不能帶來生活的愜意,反而會因眾人的追捧感到惶恐與焦慮,對歸屬感的渴求又成為個體尋求普遍性的直接動機。時尚一方面作為現代社會的風向標,引領潮流文化,另一方面又借助大量的機械復制,創設有著共同時尚品位或尋求某種相同時尚品位的社會共同體,使個體在尋求時尚的過程中找到歸屬感。從這個意義上說,個體對時尚的追求,一方面基于內在的對于獨特性的追逐,另一方面基于固有的從眾心理,即對特定共同體的歸屬需求。此外,處于“潮流前線”的時尚始終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被少數人擁有,而大多數人處于正在接受或追求的路上。社會上層人士的時尚品位將其與較低階層人士區分開來;而當下層人士開始模仿上層人士的時尚品位時,上層人士便會選擇拋棄這種時尚,轉而尋求更新的時尚品位?!皶r尚”一旦被多數人接受,也就不再被稱為“時尚”。大眾“嗜此不?!钡爻聊缬谧分饡r尚的游戲,審美資本主義也借由縮短商品的“物理壽命”[2]物理壽命指從設備以全新的狀態投入使用開始,經過有形磨損,直至技術性能上喪失原有用途不能繼續使用為止所經歷的時間,又稱“物質壽命”。、操縱時尚的更新頻次、加快對舊產品的淘汰進而贏得更多的獲利空間。在這個意義上,時尚既體現了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同時其“快速流動性”的樣態又符合資本對新驅動力的需求,成為資本與審美相互勾連的介質。

那資本又是如何使消費者沉浸于審美創造的迷霧中,完成對時尚的追逐,進而推動商品的快速消費以實現資本增殖的呢?表面上看,一方面,資本借助外觀的展演為消費者呈現“夢幻城堡”,使消費者在景觀的魅惑下不自覺地沉浸于對“美好世界”的幻象中從而完成對商品的消費,簡而言之,即視覺刺激。如本雅明描繪的“巴黎拱廊”、德波眼前的“景觀社會”、威廉姆斯筆下法國早期的百貨商店等,再如當下的迪士尼主題樂園,憑借不斷賦予自身新鮮意義與價值“代碼”,完成對消費者的魅惑與引誘。縱觀當下的人類生活,從衣服、鞋子、帽子等生活用品的設計到家居家電、室內裝潢、商品櫥窗,乃至生活美學館等公共場域的呈現,從運動休閑到旅游度假,無一不是各類富有美感的商品堆積而成的“景觀群”、極具魅惑力的“城堡”。受眾在景觀的“輪番轟炸”下產生審美愉悅,自覺參與乃至配合景觀的無盡展演,完成對“身披美學”的商品的消費,深陷其中。在整容宣傳的“狂轟濫炸”下,哪怕人的身體也難逃被資本掌控的命運,資本成為“真正支配一切、異化一切的‘社會權力’”[3]任平:《馬克思資本批判辯證視域的當代啟示——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哲學反思》,《哲學動態》2009年第4期。。另一方面,消費者在受到視覺刺激,自覺沉湎于商品“美學外衣”的同時,更是借助想象機制完成了對商品意蘊的美好幻境的設想。“經濟與文化,效用與審美這兩種不相一致、原本相互矛盾的東西,通過理性化/想象的過程而形成了共謀關系。”[4]Anders Michelsen, "The Visual Experience Economy: What Kind of Economics? On the Topologies of Aesthetic Capitalism",in Peter Murphy&Eduardo de la Fuente(eds.),Aesthetic Capitalism,Leiden&Boston:Brill,2014,p.83.所謂“想象機制”,即消費者徜徉在充滿魅惑力的商品櫥窗前時,會產生對擁有該商品后的舒適、愉悅、美好等場景的幻想,以致萌生占為己有的欲望。楊春時認為,在當前資本主義社會中,受眾借由美與藝術彌合“冷冰冰”的現實所帶來的創傷:“審美創造了一個主體性的世界,人才找到了一塊精神上的‘世外桃源’。在這塊凈土上,人避免了淪為創造財富的機器、追求物欲的動物的命運?!盵1]楊春時:《審美意識系統》,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第134頁,第57頁,第57頁。諸如當前市場販賣懷舊之風的小物件、懷舊電影,正是與消費社會中人們尋求情感出口以舒緩現實社會中主觀與客觀的撕裂感的訴求相契合,從而將部分人的情感體驗衍化為整個社會的集體意識。個體借由對懷舊文化的消費,在想象機制的作用下,或是“回到”充滿泥土味的家鄉,或者“穿越”到無法復刻的青春時光,在過去與現在的對比中進行反思與改變,找到繼續前行的力量。

更深層次而言,審美資本主義借助工具理性作用于人的心理層面。資本主義將虛假需求強行灌輸到人的自覺意識[2]楊春時:《審美意識系統》,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第134頁,第57頁,第57頁。層面,利用心理層之間的互通關系壓入非自覺意識[3]楊春時:《審美意識系統》,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第134頁,第57頁,第57頁。。在這個意義上,審美資本主義借由“充盈美感”的商品“符號”,將有利于資本增殖的內容滲透進人的自覺意識之中,通過自覺意識擠壓非自覺意識,否定乃至壓制非自覺意識的呈現,以虛假需求代替本真需求。由此,人的精神、心理結構成為操縱者的“靶標”,人們在收獲幸福感、儀式感、娛樂感等美學體驗的同時,心甘情愿地為資本增殖服務,近乎瘋狂地購買和消費“無關乎幸福與本真需要”的商品[4]謝·卡拉·穆爾扎:《論意識操縱》,徐昌翰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頁。。

三、顛倒的“景觀”:審美資本主義的審思與批判

在現代消費型社會中,資本將目光投射于審美與藝術,將審美納入資本生產邏輯,成為更新和拓展資本增殖的嶄新方式與手段,使資本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以維持和發展。作為資本與審美共謀的產物,審美資本主義的興起包含一定的積極意義。將審美因素融入商品的生產過程,雖是資本主義實現價值增殖、獲取發展動力的一種手段,卻以滿足個體的心理需求為核心,暗含商品經濟發展對人自身的關注。資本主義要借助“美學外衣”緩解商品的生產過剩,就勢必要在其包裝、外觀、形象上下功夫,就必然要關注大眾的所思、所想、所求,加大對人本價值的關懷。消費者在對商品的購買與消費中,除了占有其實用價值,更是享受其倡導的產品理念、價值觀念乃至生活方式,收獲了更為自由和自在的購物體驗與生活情趣。審美資本主義雖以逐利為目的,卻體現了對人的精神與文化層面的關懷,承認世俗欲望與日常生活,將感性從形而上的理性壓抑中解放出來[5]崔健、穆佳瀅:《虛假的現實:消費幻象中的視覺迷失》,《內蒙古社會科學》2021年第2期。,在一定程度上為人們提供了更為豐富和充沛的審美活動,成為抗衡物化的“藝術利器”,得以療救生活于急劇變化的現代社會中的個體。

審美資本主義的出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為現代社會提供了絢爛多彩的“視覺景觀”,但值得注意的是,審美資本主義作為資本主義“復活”的“藥劑”,將“資本主義”加上“審美”前綴,無法掩蓋或美化資本主義,資本的介入和干預反而使審美所具有的原初意義湮滅,存在感遭到稀釋,個人的審美化能力被削減,資本家賦“美感”于商品中的做法并未使資本主義逃離其必然走向,反而以更加隱蔽的方式促使資本主義在更高層級、更大范圍上趨向滅亡。穿過審美“迷霧”,呈現在大眾眼前的或許是另一番景象。

其一,“消費自由”與受眾實際受到的審美操縱相矛盾。在消費時代,人們擁有自由的活動空間,可以自行選擇活動的方式與場域,對商品的購買與占有也獲取了更多自主權,看似抹平了由于階級、財富、身份、地位的不平等所帶來的差距。同時,審美資本主義的出現使得大量的審美、藝術材料充盈于大眾的日常生活,審美泛化在一定程度上為人們審美品位的追求與生活質量的尋求提供了便利。但需要意識到,資本主義借助大量“身披美學外衣”的商品、服務,堂而皇之地宣稱“在需求和滿足原則面前人人平等,在物與財富的使用價值面前人人平等”[6]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劉成富,全志鋼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35頁。的口號,制造“消費平等”“消費自由”的假象?;诒浑[藏的資本逐利性的,從日常服飾、家居、百貨超市到工作場所的休憩都被賦予了暗含商品附加價值的審美要素,受眾無時無刻不暴露在“視覺景觀”的“審美圍困”中,受到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操縱,看似“自由”,但“個體自由首先是作為消費者的自由,這種消費者自由以高效運作的市場存在為基礎,而反過來它又是確保市場存在的條件”[1]齊格蒙特·鮑曼:《自由》,楊光,蔣煥新譯,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1頁。,消費社會中聲稱的“消費自由、民主、平等”存在虛假性。一方面,游走于其間看似“自由自在”的消費者沉溺于“等價交換”的表象,殊不知需要有足夠的貨幣支付能力才能完成對商品中審美要素的享用。資本主義借助支付能力的差異區分暗含不同審美要素的商品,將對商品的占有與“身份、地位、聲望”等掛鉤,審美的大眾化、普遍化轉而成為審美的等級化。另一方面,消費者自身的審美意識在審美資本主義的操縱下,不斷被雜糅到商品的生產與消費中。人們目光所及之處,無不有審美操縱的影子。個體被圍困于五光十色的“審美規訓”中,仿佛置身于“楚門的世界”,在“消費自由化、民主化”的幻覺中喪失自我,成為服務于資本增殖的傀儡與幫兇。

其二,感性的壓抑與審美主體的缺失。馬克思十分重視感性的解放,將其視為人性解放的標志,但出乎其意料的是,消費社會中“往日的工人階級”已成為“興致勃勃的消費者”,“不僅失去了革命性,而且變成資本主義的社會基礎”[2]張盾:《文藝美學與審美資本主義》,《哲學研究》2016年第12期。。馬爾庫塞指出,“發達工業社會中工人階級的現實狀況使馬克思的‘無產階級’一詞成為一個神化概念”[3]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劉繼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頁,第233頁,第52頁。,“‘人民’,即先前的社會變革酵素,已經‘上升’成為社會團結的酵素”[4]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劉繼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頁,第233頁,第52頁。。在消費主導下的社會形態中,受眾無意識地受到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圍困,明知身處資本主義的操縱之下,卻依然趨之若鶩,甚至奮不顧身,成為與資產階級共同維持資本主義統治的中堅力量?!皩徝馈狈堑珱]有成為解放人本性的推動力,反而使個體沉浸在“消費美學”營造的庸俗狂歡與感性沉淪之中[5]崔?。骸断M主義的資本邏輯、意識形態屬性及其批判》,《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0年第4期。,淪為資本主義現實的肯定性要素。在消費社會中,商品的使用價值被各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象征“聲望”“地位”的審美符號代替,消費者變為幻象的消費者。資本既是審美主體的建構力量,也是其解構力量。一方面,資本將審美納入資本生產邏輯,通過制定相關法則,創設服務于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審美品位”,操縱“時尚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建構了審美主體的自主性;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利用審美資本主義,將自身的特殊利益作為所有受眾的“合理利益”兜售,受眾無深度地追逐著活躍于社會上的“審美因子”,沉迷于資本建構的“時尚機制”,變為對權威、資本曲意逢迎的工具,而主動拋棄自身的審美判斷能力。此外,根據拉康的“剩余快感”[6]在拉康和齊澤克看來,“剩余快感”理論與“剩余價值”理論具有某種程度上的同構性。剩余快感“并非僅僅將自身置于某些‘正?!幕究旄兄械氖S?,因為快感同樣只呈現在這種剩余之中,因為它是一種構成性的多余”(齊澤克:《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季廣茂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版,第73—74頁。)。理論,受眾的情緒,無論悲喜,都可以轉移至他者,且在轉移的過程中不會有任何毀損。受眾并非以“在場”的姿態全程參與審美資本主義的游戲,更是借助“審美的轉移”間接體悟感官愉悅,這暗含了審美主體與價值缺失的困境。

其三,反抗能力的異化與精神世界的痛苦。在馬爾庫塞看來,審美與藝術本是“大拒絕”,“即對現存事物的抗議”[7]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劉繼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172頁,第233頁,第52頁。,但在審美資本主義的控制下,消費從“實物消費”走向“符號消費”,資本主義異化“從物品的層次進入到精神的層次,而精神層次的異化是最為深刻的異化”[8]孔明安:《從物的消費到符號消費——鮑德里亞的消費文化理論研究》,《哲學研究》2002年第11期。。審美原有的超越性與批判性幻化為對感官愉悅和審美愉悅的追逐,成為資本運作體系中的一個環節。資本基于受眾對感官愉悅的神往制造虛假需求,由此“原初需要的滿足被接連不斷的偽需要的偽造物所取代”[1]居伊·德波:《景觀社會》,王昭風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頁。,自身真實需求與審美資本主義刻意激發的偽欲望之間產生斷裂、分離。真實與虛假的界限愈發模糊,主體真實自我由勞動異化走向精神異化,醉心于意象符號所構成的“美學盛宴”,遏制了勞動異化中肉體痛苦和受壓迫所引發的反抗能力和革命斗爭意識,陷入了心靈的沉淪。同時,審美資本主義借助工具理性機制將無關人類幸福的內容灌輸到人的自覺意識,構成非本真需求,取代非自覺意識中的本真需求,物質豐裕下掩蓋的是人類精神生活中不可言說的痛苦與不堪。原本象征文明進步與人類解放的審美資本主義,“不再有其內在的張力了,剩下的只有各種雜亂無章的興趣”[2]馬克斯·霍克海默、西奧多·阿道爾諾:《啟蒙辯證法——哲學斷片》,渠敬東、曹衛東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6頁。,進而成為禁錮人性的鎖鏈。

四、資本主義的自我療救與自我毀滅:審美資本主義的深層透視

資本通過挖掘人性中對商品符號價值與審美價值的向往,成功打造了審美資本主義的“視覺盛宴”。審美資本主義的發展看似蒸蒸日上,這是否意味著資本與審美實現了真正的融合,資本家是否會利用審美藝術的無限性和想象性持續滿足其永無止境的資本增殖與利益追求的本性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馬克思在《資本論》及其手稿中,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肌體的透視,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本質、功績和命運,既贊揚了資本主義對人類社會進程的革命性推動及對人類自由發展的促進作用,也指認了資本主義社會走向滅亡的悲慘命運。在他看來,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使資本與勞動始終處于對立狀態,即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不可調和的內在張力,必然引發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以致最終“炸毀”資本主義外殼。然而《資本論》發表至今,資本主義在經歷一次次經濟危機后依然在當今世界扮演著“重要角色”。資本主義本性中對剩余價值的瘋狂追逐及對社會財富的極大吞噬欲望促使其無時無刻不想方設法創新體制機制,轉換表現形態以緩解危機,進一步重塑自身發展的驅動力。但在馬克思主義的視域中,資本主義場域中存在的依然是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利害關系,即“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3頁。,“資本不可遏制地追求的普遍性,在資本本身的性質上遇到了限制,這些限制在資本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會使人們認識到資本本身就是這種趨勢的最大限制,因而驅使人們利用資本本身來消滅資本”[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頁。。資本主義表現形態的轉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資本主義歷史極限的到來,暫緩經濟危機,并不意味著資本主義偏離其發展軌道,而是必然于更高程度和更廣范圍上導致自我毀滅與“炸裂”。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的論斷穿越古今、橫跨時空,歷經各種理論與實踐的挑戰,在當下依然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說服力。

正如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造就了資產階級的掘墓人——無產階級一樣,審美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展同樣在不可逆轉的程度上促使審美向資本的對立面轉變,造就了審美與資本的分離。曾經,審美與藝術借由“自律”和“自戀”,以及對高雅情趣和審美價值的堅持,保持著一種鮮明的對抗姿態和批判立場[5]周憲:《審美現代性批判》,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306頁。。在審美資本主義主導下,審美借由資本,融入大眾日常生活,個體沖破階級的藩籬,內在的審美訴求和審美意識不斷被激發和創造。加之審美與藝術中內蘊的對自由、自律、解放等價值觀念的追求與資本逐利本性及工具理性的功利性相矛盾,更進一步引發受眾對壓抑和宰制人的本性的資本邏輯進行批判與痛擊。審美和藝術“憑借其存在本身對社會展開批判”[1]西奧多·阿多諾:《美學理論》,王柯平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86頁。,力圖使“感覺”復歸人的真正的感覺,“眼睛變成人的眼睛”[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4頁。,恢復馬克思合乎人性生活的理想狀態,也就具有了韋伯思想中的把主體從工具理性的鐵籠里救贖出來的功能。此外,審美資本主義將生產與虛假需求相結合,企圖制造“美好、安穩、舒適”的生存環境延續資本主義的生命,卻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們內心深處的精神痛苦與反抗斗爭精神的缺失,是資本主義在更高層級上趨向更為深重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滅亡。

總的來說,審美資本主義的發展雖然帶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展現了具體歷史條件下資本主義的一種自我理解與自我建構,是資本主義在消費社會中的自我療救與自我修復。但無論其如何幻變,“它并沒有直接改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49頁,第449頁。,因為“資本起初是在歷史既有的技術條件下使勞動服從于自己的”[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49頁,第449頁。,是在剖析了全部可能存在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后,以審美與藝術為手段面向人的精神世界構造的統治術,并沒有脫離資本宰制勞動的傾向,并未背離資本主義的剝奪本質。在其后藏匿的是資本主義日益拓展的全景式統治,是資本主義在更高程度上更為深重的自我滅亡??梢哉f,審美資本主義并沒有“打開通往自由王國的大門”[5]Gernot Bohme,Asthetischer Kapitalismus,Berlin:Suhrkamp Verlag,2016,S.45.,自由并未降臨人間。

面對審美資本主義這一資本主義的新發展形式,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中國一方面應認識到資本主義從未停止過對自身價值資源的挖掘及對資本增殖的狂熱追逐;另一方面要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了解和掌握資本主義發展的最新樣態,認識到批判資本主義仍然是時代賦予我們最緊迫的任務。同時,放眼國內,中國的商業實踐也已開始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審美要素融入發展戰略,以獨具特色的審美因素構筑企業競爭壁壘。面對國內存在的“審美紅利”風靡之現象,既要認識到在當代社會,視覺呈現對受眾,特別是“Z 世代”人群的消費欲望的重要作用,又要以頗具內涵、底蘊的精神魂魄構筑中國特色審美經濟,正確引領大眾鍛煉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對審美的敏感力,自覺抵抗西方國家借由審美資本化展開的滲透與侵蝕。隨著人類對資本主義社會形式演變的認知日益充分,資本主義的逐利本性及剝削樣態也會逐漸被大眾察覺。在馬克思看來,在西方國家,唯有經歷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共產主義才能得以實現,人才能實現本真的復歸以及全面發展的愿景,“只有通過最大地損害個人的發展,才能在作為人類社會主義結構的序幕的歷史時期,取得一般人的發展”[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05頁。。因此,審美與資本在當代的“繾綣”并不意味著藝術的衰落,“自我異化的揚棄同自我異化走的是同一條道路”[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2頁。,在包括審美資本主義在內的所有資本主義滅亡之時,世界必將迎來共產主義社會,迎來人的主體性與感官豐富性的復歸,迎來大眾審美意識的解放和整個人類社會的新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欧类av怡春院| 国产视频入口|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欧美日韩| 欧美国产在线看| 热久久国产|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欧美成人aⅴ|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www.亚洲一区|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国产91av在线| 综合网天天| 亚洲黄网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香蕉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久草网视频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 天堂成人av|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三级成人|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欧美日韩久久综合|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色精品视频| 日本成人一区|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在线欧美a|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日韩久久精品无码aV| 成人国产免费|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五月天福利视频|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午夜毛片免费看|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欧美久久网| 欧美h在线观看| 熟妇丰满人妻|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国产一区成人|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91九色国产porny|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香蕉精品在线|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色网站在线视频| 午夜小视频在线|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国产玖玖视频|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