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泉港區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莊宇寧
(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2)
泉港區位于福建省東南沿岸,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溫度23攝氏度,轄區占地面積約為460平方千米,陸地面積為341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為119平方千米,海域面積占轄區面積的25.8%,是名副其實的港口城市。當地政府重視海洋漁業發展,力求漁業的現代化發展,但隨著泉港區漁業的快速發展,諸多問題隨之而來,阻礙了產業的發展。本文意圖通過探討泉港區海洋漁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提出可借鑒、可推廣的現代漁業發展模式,增加漁民收入,對推動泉港區海洋漁業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漁業是指捕撈和養殖魚類與其他水生動物及海藻類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產品的社會生產部門。其中,海洋漁業是漁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狹義的海洋漁業主要是指海洋捕撈業、海水養殖業、海洋產品加工業、海洋休閑漁業五大類;廣義的海洋漁業更加細分,包括海洋捕撈業和海水養殖業的上下游產業,如漁船、漁具制造和海產品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部門[1]。
通過 《泉州市統計年鑒 (2016—2020年)》數據分析發現,近五年來,(1)產業經濟上,泉港區農林牧漁經濟總產值在經歷上漲下跌的曲折發展后,2020年出現“回春”現象,比2019年增加9730萬元。但海洋漁業總體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全區漁業總產值從2016年的141821萬元下降至2020年的105900萬元,降幅約為25%,海洋漁業發展前景不景氣。(2)產業發展上,2020年,泉港區農林牧漁總產值達199501萬元,其中漁業總產值105900萬元,占GDP比重53.08%,產業經濟發展不平衡。(3)就業人員狀況上,泉港區漁業就業人員約為6萬[2]。(4)水產品產量上,2021年初截止到10月,泉港近海捕撈與海水養殖產量為68167噸[3]。
直至目前,泉港區漁業相關企業運營狀況良好的總共有277家,按照注冊資本劃分,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大型企業有2家,分別是惠嶼島漁業開發有限公司和泉港鴻福漁業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500~1000萬元的中型企業共有19家;注冊資本在500萬元以下的小型企業達到256家,其中100萬元以下有172家,100~200萬元的有54家,200~500萬元有30家。
目前,泉港尚未出現海產加工龍頭企業,主要是個體工商戶在捕撈、養殖后的初步簡易加工。個體戶資金較少,難以引進高新機器加工海產,多為手動加工,海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得不到保障的同時,加工效率較為低下。同時,個體戶無法及時捕捉市場行情和全面掌握市場動態,總體上不利于提高泉港區海產品加工業的市場競爭力[4]。
泉港區海洋漁業貿易總額不斷增加,從2010年的1.52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1.32億元。貿易產品以魚類、貝類為主導,蝦蟹類、藻類為輔。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泉港近年來的進出口貿易順差逐步擴大,出口額均多于進口額。但泉港海產貿易產品較為單一,產品加工程度不高,使泉港的市場多元化競爭力不足,且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往來泉港貿易的商人減少,海產貿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泉港區地處國內熱門旅游城市泉州市境內,324國道貫通全境,交通便利,與泉州相距僅45千米;泉港區港口水深港闊,常年不凍不淤,在國內是數一數二的良港,海域面積119平方千米,海產品鮮美肥嫩;全年平均空氣質量優,2018年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幅度躍居泉州市第一。泉港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政策,實施農村墻畫美化、垃圾分類處理等,建設“美麗鄉村”34個項目,打造一系列文體旅游綜合實驗村鎮,其中3個村獲得省級旅游特色村的榮譽稱號,9個村入選市級鄉村振興示范點和綠色鄉村項目。綜上所述,非常適宜海洋休閑漁業的發展。
但是,泉港區海洋休閑漁業目前在發展中存在以下阻礙因素:一是資金短缺,投入不足。目前,泉港區政府對海洋休閑漁業處于觀望階段,尚未有專項資金扶持和政策文件傾斜。二是勞動者素質低。目前,從業者多是一些傳統漁民,文化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小學及初中文憑者占半數以上,未接受相應的休閑漁業知識培訓,缺乏服務意識,難以發揮勞動主體的主導作用。三是漁民的觀念較為保守,缺乏創新意識,難以突破現有發展局面。四是缺乏統一規劃,經營類型單一,游客體驗感較為一般。
充分利用泉港區良港資源優勢,深入發展加工業,延長海產品加工產業鏈。一是建立加工合作社,呼吁當地個體戶加入,進行海產加工的知識培訓,個體戶聯合發展、資源共享、互利共贏。二是頒布海產加工質量安全準則,清除不合格、不安全的海產品小作坊。三是通過政策吸引,引進海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打造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海產品加工園區,發揮園區集約、共享、延展的特性。四是以泉港較為特色的海產品打造海產品牌,例如以黃花魚打造“年年有魚”品牌,以此申報地理標志產品,既為當地海產品擴大了知名度,又可保護和弘揚地方特色產品。五是加速培育海產食品、生物制藥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現代新興產業,建設現代海洋技術產業研發基地。六是加快建立信息平臺,完善冷鏈配送和網絡商城,將泉港區打造成面向海外和輻射內陸的海產品加工基地和物流[5]。
4.2.1 建設海產交易中心
目前,泉港尚未擁有官方正式的海產品交易市場,都是漁民沿街擺攤構成的小范圍街道交易。可以建設面向全區乃至全省、全國的海產品交易市場,落實相關制度,完善配套設施,吸引更多交易方,使泉港的新鮮海產品得到有效直接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在節省交易雙方成本的同時,促進泉港區海產貿易。
4.2.2 構建電子信息平臺
截至2021年,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3%,比2020年增長約4296萬,且仍然處于持續上漲狀態。在這個全民互聯網的時代,電子貿易是泉港區海洋產品貿易的重要一環,著手構建泉港區海產品電子信息平臺,對傳統的海鮮貿易進行改革。一是可以實現漁商和漁民的隨時聯系,不受空間限制,避免價格不透明、中間商賺差價等擾亂市場的行為出現。二是可利用電子平臺收集數據、分析市場、預估海產價格,使貿易雙方做到“心中有數”。
4.2.3 打造優秀海產品牌
好的品牌自身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影響品牌效應最主要的是產品自身的品質,好的產品是品牌的基礎。從源頭上注重捕撈后的冷藏機制及采用先進的養殖方式;銷售上建立海產品的源頭追溯體系,一物一碼,在包裝上印刷海產的溯源碼,掃碼信息需要包括何時何地捕撈上岸或養殖成熟,何時何地完成初步加工,何時何地裝載運輸等,且在新冠疫情期間需要更加注重海產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并將檢測結果記錄在溯源碼上,讓消費者放心消費。通過此舉提高泉港海產品的整體質量,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和品牌的影響力。
首先,在產品形象上,最直接的影響因素是包裝,好的包裝能夠使消費者在貨架上一眼相中產品,是泉港海產品的競爭利器;在顏色上,可以采用清新亮眼的顏色,例如藍色或綠色,藍色是海洋的顏色,可以給消費者一種海產新鮮、美味的心理暗示。綠色是自然的顏色,可以給消費者一種海產有機、無污染的心理暗示,兩者結合更是相得益彰;在logo設計上,可以設計海產品擬人形象,頭戴斗笠、梳蝴蝶型發式、衣短露臍、生動可愛,凸顯閩南特色服飾文化;在介紹設計上,順應時代潮流,摒棄傳統多而雜的產品介紹,只留下精簡的介紹,給消費者留下簡短深刻的印象;在材料選擇上,可采用環保易降解的材料如紙盒紙、箱包裝。
其次,產品規格款式和檔次也是重要影響因素。海鮮的受眾群體廣,上至七十老耄,下至兩歲孩童,針對不同受眾群體,可以推出相應規格的產品。例如,現如今單身獨居人士越來越多,可以推出單人包裝,對海產品進行初步加工,分量較少,真空包裝,并將相應的菜譜印在包裝上,既解決了單身食量較小吃不完浪費情況,又可以幫助年輕人省略做飯前期的備菜時間,適應年輕人生活的快節奏。海產品不僅可以作為日常食用,還是逢年過節的送禮佳品,推出節假日禮盒包裝,契合高端市場需求,拓展產業市場。
4.2.4 運用廣告促銷營銷
廣告是泉港海產推向市場的重要手段。明確泉港海產的消費群眾,推出特色方言——閩南語版本和普通話版本的雙版廣告,在客船、公交車、超市、網絡等地方投放廣告;通過舉辦展覽會展示全港海產的眾多品類,并聘請解說員進行現場講解,讓參與者感受海產背后的有趣故事和營養價值,帶動海產消費;與美食博主合作,以快遞或現場品嘗的形式,邀請他們體驗海產品之后在公眾號、微博等網絡賬戶上寫下體驗感受[6]。
成功的促銷不僅可以帶來短期的高效益,還可與產品的推廣相結合,為泉港區海產行業帶來長期良好的經濟效益。促銷分為三個階段:(1)前期,在不破壞市場價格規則的前提下,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提高市場占有率,并且時不時舉辦轉發朋友圈集贊免費領取嘗鮮套餐活動,或分發老客戶優惠券,吸引顧客二次消費,樹立泉港區海產價格親民的形象。(2)中期,采用多種營銷策略相結合的方式,例如文化營銷、社交媒體營銷等,提高泉港海產的品牌影響力。(3)在經歷前中期的鋪墊后,泉港海產已經獲得一定可觀數量的消費群體,這時要以維護現有消費者為主,輔之吸引新的消費者。以會員制的形式獲取消費者信息,節假日將優惠信息發送至會員手機,平時的團購、套餐、打折信息也可通過微信等平臺展現給消費者;努力打造專屬泉港海產的銷售服務平臺,以良好的售后服務,例如節假日免費贈送禮盒給高級會員等舉措,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黏性[7]。
一是政府“領頭羊”奮力奔跑,出臺相關鼓勵漁業發展的政策,增加漁業資金投入比例。二是提高漁業勞動者素養,通過舉辦海洋漁業知識講座等加強知識技術培訓,鼓勵相關專業的大學生返鄉,提高服務質量。三是堅持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理念,落實休閑漁業保障體制。四是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形成特色文旅品牌。可利用泉港區特色海絲文化、戲曲文化為休閑漁業提供濃厚的文化氛圍,結合五里海沙、峰尾古城等海洋、海岸資源,更新改造峰尾古城古街,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引入美食、文創、非遺等特色產品,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漁家風情街區,同時帶動沿海居住、商務、商業等業態發展[8]。
本文以泉州市泉港區海洋漁業產業發展為例,探索其現代化發展模式。針對加工業發展滯后、貿易競爭力弱、休閑漁業投入不足問題,提出延長產業鏈條、建設海產交易中心、構建電子信息平臺、打造優秀海產品牌、運用廣告促銷營銷、創立文旅品牌等舉措,希望能為泉港區海洋漁業現代化盡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