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末芝 劉曉東
(寧夏理工學院 寧夏石嘴山 753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在城市電商逐漸發展成熟的當下,農村電商也不斷發展,并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快速的發展速度在農村地區實現了深入發展。在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下,產品銷售面臨著重大變化,農產品逐漸從“銷售時代”轉變為“品牌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實現農產品電子商務品牌化運營對于農產品自身的銷售、農產品市場的開放十分重要。
所謂新媒體,是相較傳統媒體而言的媒體形式,不同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新媒體集多種傳播方式于一身,有效實現了“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新媒體之下,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界限進一步模糊,人們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樣,信息內容更加豐富。并且新媒體自身具有的輕量化、便捷化的特點,極大地適應了當前互聯網和移動終端技術,一經興起,就快速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1]。
新媒體最突出的特點在于網絡化、數字化,能夠快速傳播海量信息,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交互性明顯。在新媒體平臺的支持下,信息發出者與信息接收者之間能夠及時進行互動。此外,新媒體還具有即時性的特點,在信息發布上,新媒體沒有具體的時間、地域的限制,能夠快速及時地完成信息發布與接收[2]。
新媒體與數字時代、網絡時代相伴而生,新媒體的誕生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識都產生了深刻變化。在營銷方面,新媒體的突出優勢具體如下:第一,能夠提供給消費者較大的選擇自主性。由于新媒體本身強大的傳播與溝通能力,能夠為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提供大量的信息支撐。消費者能夠在多平臺進行對比,然后進行購買決策。同時在選購過程中消費者也可以與賣家進行直接溝通,這極大地降低了信息不對稱,也能使商家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消費體驗。第二,新媒體的出現使多元化營銷成為可能,并且顯著降低了營銷費用。傳統營銷過程中對產品的宣傳,需要商家投放大量廣告費用,以電視、報紙、雜志等媒體廣告版面的投入,而新媒體時代無論是廣告形式還是廣告投送路徑都十分豐富。除基礎的硬廣以外,還包括軟文推廣、視頻推廣等,能夠為商家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營銷方式[3]。第三,新媒體為商家實現對客戶的精準定位提供了有利條件。傳統營銷方式下,在受眾定位與傳播中往往是“廣撒網”,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營銷費用被浪費,而在新媒體平臺之下,商家進行廣告投放更為精準,基于不同受眾的消費情況、喜好偏好可以采取不同的營銷手段,極大地提升了營銷手段的針對性和精確性,從而更好地促進營銷傳播。
對農產品銷售而言,大部分農產品對產品銷售時間有很大限制,當產品收獲后,需要第一時間進行銷售。而借助新媒體多元化的平臺與渠道,能夠及時進行宣傳推廣,吸引更多的人前來購買或提前預購,這有效地擴大了農產品的宣傳渠道和傳播范圍,增強了農產品的曝光量,能夠吸引更多的消費者[4]。
從銷售渠道上看,新媒體自身渠道豐富,常見的微博、微信平臺,以及抖音短視頻平臺本身用戶基數大,消費者可在傳統電商平臺進行線上購物,也可以由商家在這些平臺發放相應的宣傳視頻,推廣廣告,再由消費者跳轉到相應的電商平臺進行購買。這種渠道優勢,增強了消費者購買的便捷性,也使傳統銷售渠道得到拓展,更加促進即時性銷售,有利于擴大銷售范圍[5]。
從當前農村電商平臺化發展的現狀來看,許多知名的農村電商平臺都是通過新媒體的力量進行的宣傳傳播,如抖音的“石榴哥”、網易“丁家豬”等。借助新媒體時效快、多樣化、普泛化、平民化的特點,將其與農村電商相結合,能夠將農產品快速品牌化。這有利于農村電商品牌化外部的發展擴大,也能借助新媒體渠道優勢,實現自身品牌優化,更好地擴大知名度,增強品牌影響力,使產品以高效便捷的方式走出農村。
在農產品電子商務品牌化發展過程中,對于農產品自身品質要求較高,而我國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組織化、規模化程度較低,許多產品缺乏標準化且同質化現象嚴重。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常常是農戶的分散性經營,生產效率有限,難以在市場上形成足夠的影響力。并且由于其產品是在農村生產加工并銷售完成的,缺乏完善的質量監管體系,產品質量難以保障。新媒體在帶來極大的傳播優勢的同時,也容易造成某地某種品牌一旦被曝出質量問題,將會導致整個地區的銷售都出現一定的困難甚至滯銷問題[6]。
農村地區本身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尤其在物流方面更是發展不足,而農產品大多對保鮮的要求較高。運輸過程中,如果保鮮儲存不當,或運輸時間較長,將使得產品在運輸途中變質,這無疑會對農戶造成較大損失,也會影響農產品的品牌化運營。
從農村地區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階段看,自從2018年“滯銷大叔”利用悲情的方式營銷蘋果之后,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弊端進一步暴露出來,其整體的品牌化運營體系十分單一。對于農產品品牌化運行來說,不能盲目悲情營銷,或盲目進行大量渠道鋪設。農產品電子商務運行發展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小、散、亂”,缺乏組織有序的運營體系。從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各區域發展極不平衡,眾多淘寶村主要集中在浙江、山東、江蘇等地區,以發達地區的農村居多。而中部西部等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由于基礎設施或農產品資源的限制,發展十分不完善,整體水平低下。
農村地區專業從事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的人才十分稀少,而且大部分電商從業人員文化水平較低,對于新媒體的理解不夠,也不知道如何在新媒體背景下進行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只是對他人的成功案例單純地進行抄襲或模仿。這種模式容易造成同質化現象,使消費者對其產生反感。目前,農村電商整體實力較弱,規模較小,同質化競爭十分嚴重,并且在農產品銷售過程中十分依賴當地的土特產,店鋪規模小,一旦遭受自然災害,很可能使整個店鋪倒閉[7]。雖然農村電商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農村電商從業人員普遍缺乏品牌化意識,在運營環節、美工設計環節、市場營銷環節都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撐,這給電子商務品牌化運營提出了不小的難題。
推進新媒體背景下農產品電子商務品牌化運營,需要先做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村規劃建設,做好農村網絡的普及工作,優化和完善電商運營中必要的物流體系,使各種物流運輸方式相互配合,更好地助力農村電商產品的品牌化運營。在發展過程中,可以依據新媒體的渠道進行布局,實施“一村一品”的抱團式農產品品牌發展策略,依據優質農產品直供、“一村一品”的塑造,以及整合性的文化資源輸出方式進行運營發展,從而更好地增強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整體實力[8]。
在品牌宣傳方面,要結合用戶基礎和市場需求,找準自身產品的獨特賣點,進行品牌定位。在品牌定位的基礎上,進行整體的品牌形象宣傳。在進行品牌宣傳體系打造的過程中,要契合當前新媒體的主要特點,借助知乎、抖音、微博、微信等眾多線上平臺,實現全方位宣傳渠道鋪設。農產品企業自身要認識到新媒體的重要價值,并選取與自身產品相契合的推廣平臺進行宣傳推廣,推廣過程中既能是以單一推廣平臺進行的主力營銷,也可以是推廣平臺之間的互動組合。例如,當前網絡直播較為火熱,借助直播平臺能夠有效推進農副產品的銷售與發展,也可以與影響力大的自媒體主播進行合作,借助植入式廣告,或抽獎轉發有獎互動等形式,增強品牌影響力。
在品牌形象塑造的過程中,為了增強品牌辨識度,避免其淪為其他產品的同質化競爭品,尤其在電商平臺要通過農產品認證管理,確保農產品質量。進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有機產品等認證,有利于提升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認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農產品優質、健康、綠色的品牌形象,能夠更好地加強人們對于特定產品的認識。此外,要做好農產品的包裝管理,電商平臺本身具有虛擬性,相較于線下,消費者無法直接接觸到實物產品。因此,對農產品進行包裝管理和產品展示設計十分重要,在包裝設計上,產品可以通過鮮明、簡潔的色彩或形象,增強人們對于特定品牌的記憶度。在進行農產品品牌化運營的過程中,除了推進線上平臺的運營,也可以適當增加線下門店,從而更好地整合有效資源,形成易識別的專業品類。在品牌建設方面,需要將品牌定位、品牌設計、品牌名稱、品牌標語統一化。并在各個環節相互銜接、互相幫助,進而實現企業整體利益最大化。
農產品銷售的質量和獨特性是其在市場上獲得優勢的關鍵,要堅持品質第一的原則。第一,要對農產品進行必要的篩選,將線上、線下渠道有效結合,線下通過招聘農村合伙人發揮線下資源優勢,借助當地自然資源,獲得當地優質農產品的信息和當地農戶的信任;線上通過微信、官網、微博等多渠道發布項目合作信息再進行整合式篩選,對接農產品在種植、生長、產品監測過程中的基本資料,加強選品質量。第二,在進行農產品生產時,要注意市場信息,結合市場銷售數據和以往農產品電商運營中的產品經驗,如來自淘寶、天貓、京東等主要電商平臺的產品發展趨勢,更好地做好規劃,并結合自身產品分析其主要賣點、消費者的痛點和市場需求點,進而更好地為農產品的設計推廣提供科學有效的參照。第三,要做好產品的質量監控。加強農產品自身的品質,也是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品牌化運營的關鍵步驟,要對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步驟進行仔細檢查,避免由于農產品出現質量安全而造成負面影響。在銷售農產品時,要建立適合當地的產品監控體系和售后服務體系,增強服務質量,及時回應消費者訴求,更好地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滿意度,進而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品牌化運營。
為推進新媒體背景下農產品電子商務品牌化運營的有效發展,要加強對相關人才的引入和吸引,使更多懂管理、懂運營、懂宣傳、懂美工的專業人才能夠回流農村,進而助力于農產品電商實現品牌化建設,優化自身的電商品牌,走優質化、精細化道路,發揮新媒體的傳播優勢,更好地增強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潛力。
基于新媒體背景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品牌化運營,能有效擴大傳播范圍,拓寬營銷渠道,促進品牌生成。然而,目前由于農村地區基礎設施不完善、人才相對匱乏、缺乏對品牌化運營管理的認識,導致運營過程中存在不少難題。基于這種情況,農產品電子商務品牌化運營仍需很長的發展道路要走,需要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品牌宣傳,做好品牌定位,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使農產品電子商務在新媒體背景下走得更遠、更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