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疏影 劉雯靜 左茜雅 張琪爾 黃巍
(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 400067)
在全球化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頻頻抬頭,多邊貿易體制遭受打擊,許多國家開始向區域經濟合作一體化轉型。中國作為貿易大國,堅持與其他國家保持開放和合作的友好關系。農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目前中國對RCEP國家農產品的發展現狀及影響農產品貿易的因素,對促進中國與RCEP國家農產品貿易具有重要意義。
學者們對農產品出口現狀分析的實證檢驗基本都運用的是拓展的貿易引力模型。鄭建、王雪梅(2019)將隨機前沿分析法運用到引力模型中,從主觀條件上分析了影響農產品出口的因素[1]。劉藝卓、趙一夫(2017)通過GAPT模型,分析并得出了中國農產品比較優勢相對較低,但勞動密集型產品上相對于部分成員國具有一定優勢[2]。薛坤、張吉國從農產品關稅削減的角度分析了RCEP對世界宏觀經濟和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3]。綜上所述,學者們運用引力模型研究國家間的貿易問題成果較多,但總體來說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利用貿易指數充分說明產業內貿易水平現狀及競爭力優勢,拓展貿易引力模型,對中國農業發展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我國農產品貿易占據對外貿易重要地位,2018年中國農產品出口總額797億美元,比2017年增長5.5%,占對外貨物出口總額的3.2%,出口規模不斷擴大。2009—2011年,中國對RCEP國家農產品出口規模總體上增速較快,平均增長率為28.89%,農產品占出口貨物比重在4%上下波動,農產品出口在與RCEP國家的貨物貿易中占據較為穩定的地位,但農產品出口占中國對RCEP國家出口貿易量比重小,這與我國農產品缺乏品牌效應和規模經濟有關。由于各國市場需求及貿易政策等具體條件不同,貿易額呈現出較大差異。
產業內貿易指國際貿易中,雙方交換同一產業所生產產品的貿易行為[4]。本文選擇產業內貿易指數來突顯中國與RCEP國家在農產品領域的要素稟賦相似度及產品層次結構的重合度。

其中:X是某產業或某類產品出口額,M是某產業或某類產品進口額,均使用X-M的絕對值。
計算分析發現,中國與RCEP國家在2009—2017年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較高。但2017年之后,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指數急劇下降,在2018年低至0.46(小于0.5)。由此,自2017年以來,中國與RCEP國家的農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較低,雙方的農產品要素稟賦相似度高。
貿易競爭力指數,一般用TC(Trade Competitiveness)表示,說明一個國家或地區某一產業或某一特定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強弱[5]。該指數越大說明該類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越強;反之,說明該類產品的競爭力越弱。具體計算如式(2)所示。

表1 變量解釋與說明

式(2)中:X為農產品出口額,M為農產品進口。
計算分析發現,中國對RCEP國家農產品出口貿易競爭力指數保持正數,表明我國農產品出口具有競爭力,但呈現先下降再上升的趨勢,2017年競爭優勢最低。為了進一步了解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農產品相對競爭力水平,筆者還研究了英國和美國,并將三者進行對比分析。2009—2018年,英國競爭力保持在較高水平,這與其發達的科學技術和嚴格的監管體系息息相關[6],相比之下我國農業缺少應用型人才。中美競爭力指數曲線上下交互,2014年后中國取得相對優勢;2017年RCEP領導人會議首次召開,各簽署國推進協定生效實施,達成了農業發展的相關認同,競爭力指數上漲幅度明顯,中國的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優勢提升。但綜合近十年情況來看,其競爭優勢不穩定。
Tinberge和Poyhone提出貿易引力模型,認為兩國間的雙邊貿易和流量大小跟兩國的經濟總量正相關,與兩國之間的地理距離負相關[7]。之后,Linnemann引入人口及國家間優惠貿易協定兩個變量[8]。后續更多的外國學者用引力模型測算貿易流量和流向。

在國際貿易中,利用引力模型測算貿易潛力已是國內外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采用引力模型對中國與RCEP國家農產品出口進行實證分析。
經典的“引力模型”基本變量為:出口國國內生產總值、貿易國國內生產總值、雙邊貿易距離。本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可能影響我國農產品出口的RCEP國家變量:(1)人口因素:農產品價格彈性較小,一定程度上貿易國人口總數決定著該農產品進口基數[9]。(2)貿易條件指數:貿易條件體現著一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議價能力,指數越高,該國進口能力越強。
具體模型:

本文選取RCEP簽訂國家,即東盟十國(新加坡、泰國、菲律賓、老撾、緬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亞、文萊、越南、馬來西亞)和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新西蘭,以及印度與中國的農產品貿易額及相關變量2009—2018年的面板數據進行分析。
本文的數據為面板數據,經過豪斯曼(hausman)檢驗,Prob值為0.9963>0.05,選擇隨機效應模型對數據進行估計。對模型的基本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隨機效應模型回歸結果
結果表明,各解釋變量符號和數值穩定,符合預期。所得結果為:

根據式(5)分析可得:RCEP國家的GDP值和人口數量與中國對其農產品出口額呈正相關,RCEP國家的人口因素與中國對其農產品出口額有正相關關系,中國和RCEP各國首都之間的地理距離與中國對其出口農產品出口額呈負相關,國家貿易條件與中國對RCEP國家出口農產品出口額呈正相關。RCEP致力于消除成員國之間貿易壁壘,有效促進區域間貨物、服務貿易及投資自由化。
實證檢驗結果表明,雙方產業內貿易水平較低,農產品競爭優勢不穩定,我國對貿易國的農產品出口規模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貿易條件呈正相關,與地理距離呈負相關。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議:(1)因地制宜制定出口戰略,開闊多元化出口市場,開通貿易便利化通道,減小貿易難度。(2)打造特色品牌效應,改善農產品出口結構,依托農業大國優勢打造特色吸引出口。(3)重視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積極推動技術研發,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打造農業大數據體系,實現智慧農產高層次發展。(4)指引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推進農業規模化生產,提高土地使用率,實現農村資源的有效配置。(5)努力推進貿易協定的順利實施,堅決維護相關規則。促進RCEP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多方面多領域帶來“貿易創造效應”,為當前受新冠疫情沖擊的世界經濟帶來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