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澤娜 唐小鵬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300)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把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建設,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快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佛山市是國務院批復的我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與廣州共同構筑“廣佛都市圈”,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組成城市,在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版圖中處于領先地位。制造業是佛山第一大支柱產業,在珠三角經濟圈中,制造業發展態勢迅猛,近年來,在新冠疫情持續、中美貿易摩擦等態勢下,佛山市制造業的發展面臨轉型升級的需要。
佛山市擁有豐厚的人口資源,城市人口數量位居全國特大城市第五,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目前的產業運營綜合成本是粵港澳大灣區同類城市中最低,其中制造業雄厚的基礎底蘊是佛山經濟的重要支柱。
2020年,我國內地GDP過萬億的城市共有23個,佛山躋身其中,在全國萬億級城市中,佛山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始終靠前。佛山市提出力爭在“十五五”期末實現GDP突破2萬億元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最大的依靠就是制造業,因此佛山市明確了在實現GDP突破2萬億的進程中,要確保工業比重始終穩定在50%以上。與此同時,佛山市優質制造業企業接連上市,優質項目不斷落地,圍繞制造業發展的改革和服務不斷推進。
廣東省是改革開放的前沿,佛山作為珠三角經濟圈的重要一員,其經濟具有典型的外向型特點。2020年,佛山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5000億元,增速居珠三角第一,佛山市制造業的蓬勃發展,既滿足了國內市場,又不斷拓展國際市場,發展勢頭強勁。2020年,佛山出口紡織服裝420.3億元,增長32.2%;出口燈具180.7億元,增長29%;出口家電631.1億元,增長14.5%;出口家具249.4億元,增長4.1%;出口陶瓷產品189億元,增長2.5%。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際市場上的合作與交流越來越頻繁,發揮各自競爭優勢的國際貿易越來越繁榮,但由于各個國家發展階段、經濟制度不同,導致各國貿易爭端和摩擦不斷。近年來,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美國政府提出了“美國優先”的口號,推行經濟霸權主義,實施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盡管我國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但是制造業首當其沖地受到了這場貿易爭端的沖擊。制造業作為佛山市的支柱產業,面對國際市場中頻頻發生的貿易爭端,容易與貿易對象陷入“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理論描述的是兩個一起作案的罪犯,被捕入獄后分開囚禁,雙方無法進行溝通,如果兩個人采取合作的手段,即都不揭發對方,由于證據不足,每個人只要坐牢一年;但如果有一個人采取背叛的手段,即揭發對方,而另外一個人沉默,那么揭發的人因為立功可立即釋放,沉默的人因為被揭發,入獄十年;如果兩個人互相揭發,那么犯罪證據確鑿,兩個人都會被判刑八年,由于罪犯無法溝通,因此傾向選擇互相揭發的背叛行為,而不是保持沉默的合作行為。“囚徒困境”式的博弈必須在一個信息極不對稱的封閉環境中產生結果,囚徒因為信息匱乏,無法做出理性的選擇,而且這種博弈一般是不可重復的。
當今是信息化時代,信息獲取速度快,獲取途徑便捷,更重要的是,市場競爭活動是重復進行的,這種重復博弈最終將令所有參與者脫離困境。一方面,困境中的囚徒,如果采取背叛措施,在接下來的博弈中將受到打擊報復,為了謀求長期利益,“囚徒困境”就被打破了。當然,這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前提下,就是困境中的博弈者之間是實力相當的,也就是自身利益受到侵犯的時,必須有打擊對方的實力。另一方面,就是拓寬合作對象,當合作對象不可信賴時,選擇與其他對象合作,減少單一合作對象帶來的貿易摩擦風險。
“囚徒困境”在國際貿易經濟活動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假如把貿易活動中的雙方當成“囚徒困境”中的兩個博弈者,在面對貿易爭端的過程中,博弈雙方在博弈過程中保持持續的競爭力,離不開自身實力的不斷增強。因此,佛山市作為制造業大市,正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產業升級是保證競爭實力的有力保障。
制造業是佛山市的支柱產業,盡管佛山市制造業發展勢頭良好,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都有較強的競爭力,但在面對國際貿易爭端的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
對于傳統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來說,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我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招工難、留工難等問題突出,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導致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利潤空間下降,對企業持續投入生產、研發都產生影響。佛山市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生活成本和物價水平高,進一步推高了勞動力成本,佛山市制造業原有的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難以保持。對于依靠低勞動力的傳統產業,如服裝、陶瓷等傳統制造業的低成本競爭優勢逐漸消失;對于新興的技術密集型制造業,如電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等設備的生產制造,技術工人的供給速度和質量難以滿足行業發展需求,高新技術制造業的增長速度有待提高。因此,佛山市制造業尋找新的發展模式,加快轉型升級十分必要。
傳統制造業是資源消耗型產業,佛山市自身并沒有豐富的生產要素資源,最發達的制陶業和冶鐵業所需要的鐵礦資源和陶泥都需要從外地運入,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外購城市,傳統制造業的快速發展,能源供應跟不上生產速度,導致生產資源缺口擴大。同時,龐大的中小型制造業企業主要依托村級、新建的工業園區聚集,土地資源緊張、高能耗生產模式也導致污染問題突出,廢水、廢氣、噪聲等環境壓力加大,制約了城市配套環境的改善,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是改善佛山市城市建設的必經之路。
技術投入是提高制造業效率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制造業技術進步的重要途徑,佛山市在技術投入上仍有待提高。一方面,體現在勞動生產率上,制造業勞動生產率與全球勞動生產率水平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勞動生產率低,限制了產出效率、勞動者報酬、制造業競爭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體現在制造業產品的科技含量上,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制造業研發投入水平、自主創新能力、產業基礎體系和支撐能力、核心關鍵技術等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佛山科技投入占其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一直在1%左右徘徊,遠低于發達國家的科技投入。在參與全球制造業發展互動過程中,佛山市的比較優勢決定了在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中處在較低地位和層次,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中處于中低端位置,隨著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中國需要技術進步對制造業競爭力作出更大貢獻,進而提高產業增加值和全球價值鏈地位。
佛山市制造業產品的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2020年,佛山對歐盟進出口632億元,增長19.5%。對美國進出口723.1億元,增長17.7%,出口貿易市場對象相對單一,容易誘發進口國提起反傾銷投訴。縱觀國際貿易發展的歷史,歐美地區是發生貿易爭端比較頻繁的地區,這種過于集中的出口貿易活動,導致企業應對貿易診斷的風險防控能力較弱,制造業出口貿易受貿易對象政策影響較大,自主性較差,制造業的生存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受貿易爭端的影響較大,不利于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在面對當今國際貿易市場的新態勢時,“囚徒困境”的啟示是只有自身實力強大,才能在競爭過程中維護自身利益,而佛山市制造業綜合實力的提高,離不開產業轉型升級。
(1)加快科技創新發展。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驅動發展是提高制造業生產效率的核心途徑,在新常態下,佛山市制造業企業要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戰略,堅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建立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制造業產業體系,以科技自立自強為基礎,加大科技投入,加強創新研發,攻克產品的核心技術,提高制造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面向國際科技前沿和競爭態勢,佛山市制造業企業應積極融合全球的創新資源,增強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加強對外科技交流與合作,培養和引進優秀的專業人才,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升企業的國際合作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只有這樣,在面對國際貿易爭端時,才能有實力在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時予以有力回擊,讓競爭對手回歸合作共贏的局面。
(2)加快結構性改革。佛山要由制造業大市轉變為制造業強市,制造業轉型升級是必經之路,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實現轉型升級,提高制造業的高級度、復雜度和發展能級,提高整體競爭力,加速從佛山制造向佛山品牌、佛山服務、佛山創造、佛山標準轉變;利用國內國際雙循環模式,加快形成制造業發展新型產業分工體系,結合不同區域現有的實際情況,通過集群化模式,重點布局,提高分工的專業化和交易的便利性;順應現代產業融合發展趨勢,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綠色制造、智能制造,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強大力量,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深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高耗能低效能企業,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大力扶持創新型企業。
(3)實現外貿市場多元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非洲、南美,亞洲市場也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佛山市制造業企業應盡快優化出口市場結構,跳出單一博弈的制約,降低對特定貿易對象的依存度,積極開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場,增強應對國際貿易摩擦風險的防控能力。近年來,佛山地處改革開放發展前沿的珠三角地區,在發展對外貿易上具有一定的基礎優勢,國家倡導“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的建立,都給佛山市進一步“走出去”提供了契機和平臺,制造業只有實現外貿市場多元化,才不容易陷入與特定貿易對象的“囚徒困境”博弈,佛山市制造業才能有更寬廣的國際舞臺。
(4)采用新型貿易手段。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為佛山市制造業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提供了新的貿易途徑。制造業企業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快速獲取不同區域的消費需求偏好信息,生產出更貼近國際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產品,能夠有效降低產品生產成本、貿易成本和貿易不確定性。佛山市制造業企業要把握互聯網創新契機,利用電子商務技術實現廠商和消費者、線上和線下的全面連接,根據國際市場動態進行柔性化生產,加大了對外交流與合作的寬度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