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娟 河北美術學院
蘆葦,別名蒹葭,是我國現今分布最廣泛的草本植物之一。蘆葦畫是用蘆葦的葦稈做原材料,利用熨燙碳化技術作畫的一種風格獨特的傳統民間工藝。雄安新區安新縣的蘆葦畫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它以悠久的歷史、精美的技藝和具有感染力的藝術表現,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中絢麗的瑰寶。雄安新區安新縣蘆葦畫于2009年被列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安新白洋淀的蘆葦畫藝術起源于明朝的葦編工藝。位于安新縣境內的白洋淀是河北省內最大的湖泊,湖內蘆葦種類眾多,其中蔫葦因為具有不易起火、韌性好、耐熨燙等特點,是最適合作蘆葦畫的原材料。蘆葦畫制作過程分為挑選原料、修剪葦稈、浸泡剖割、打磨拋光、熨燙烙繪、修剪雕刻、拼貼粘合、畫框裝裱等十幾道工序。安新蘆葦畫題材多樣,從傳統的花鳥蟲魚、仕女山水,到現代的風景園林、人物肖像等數不勝數。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表現白洋淀風景、人民生活及紅色主題的作品。安新蘆葦畫主要利用蘆葦自身的顏色深淺和烙燙技術來組織畫面的明暗關系,極少染色,自然質樸、素雅傳神是安新蘆葦畫最顯著的特征。
安新蘆葦畫凝聚著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國先秦時期的手工藝專著《考工記》中有記載:“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安新蘆葦畫運用蘆葦這種天然材料來表現地方人文風俗,將自然質樸的葦料融合于巧奪天工的技藝之中,實現了天時、地氣、材美、工巧的完美結合,體現出“天人合一”的造物思想。蘆葦本身有自然的肌理與脈絡,加工處理好的蘆葦,也有紋理、色彩、光澤、質感的差別,不同特性的葦料組成或粗狂、或柔美的線條,展現出一幅幅淡雅質樸、風格不一的生動畫面,也是一種和諧之美。蘆葦畫通過在平面上的裁剪、粘貼、疊加,能夠打破平面二維的形式,顯現出近似三維的立體效果,與傳統版畫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蘆葦畫的立體視覺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中國傳統水墨畫的虛實手法,使畫面更加豐富、有層次,增強了蘆葦畫作品的藝術表現力,體現出制作工藝與傳統文化的相互交融。安新蘆葦畫藝術是一種具有鮮明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是中國傳統工藝與裝飾藝術的結晶,具有深厚的藝術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傳承價值。
白洋淀豐富的蘆葦資源為安新蘆葦畫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讓蘆葦畫藝術有了發揚光大的堅實基礎。雄安新區有十幾家蘆葦畫生產企業,也有專門的蘆葦畫研究機構和很多優秀的蘆葦畫藝人。其中,楊丙軍、劉永樂是蘆葦畫藝術創作者中的佼佼者。楊丙軍將中國畫、版畫、油畫、剪紙、浮雕、編織、烙燙等多種技法運用到蘆葦畫藝術作品中,其作品結構精美、內涵深邃、風格古樸,熱銷海內外。他的作品中鳥的羽毛、人物的頭發等采用一層一層堆砌的方法,營造出逼真精致的立體感(如圖1)。劉永樂的作品寧靜優雅、妙趣天成,突出展現了白洋淀的人文風貌和民俗特色。他成立了公司,集設計研發、加工銷售、技能培訓于一體,為蘆葦畫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圖1 《狼首》 楊丙軍/作
雄安新區的成立備受社會各界關注,蘆葦畫作為雄安新區的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深受國內外各界人士的喜愛。安新蘆葦畫以其天然環保的材料、獨特的制作工藝、精美的裝飾,逐漸在工藝品市場流行起來。蘆葦畫也因為成本低、附加值高的特點,顯現出巨大的經濟價值。近年來,文化產業已成為引領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朝陽產業,雄安新區大力推進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在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促進白洋淀經濟生態區的經濟發展,提升河北地域特色文化傳承力度與綜合競爭實力,為蘆葦畫藝術的傳承開發和創新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雄安新區的蘆葦畫藝術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和鮮明的藝術特色,在國內外藝術市場上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目前,安新縣的蘆葦畫藝術遇到了發展瓶頸,在技藝創新和傳承發展方式上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技術難度大,制作過程煩瑣,年輕人不夠重視,同時精通繪畫和蘆葦畫制作工藝的技師非常少;(2)電腦雕刻技術逐漸替代手工藝,大批量機器制作作品,粗制濫造的現象屢見不鮮,純手工的技法很難傳承;(3)由于材料和制作工藝的局限性,對于部分細節(例如人物畫的面部細節、多色彩表達),很難精彩表現;(4)大多數從業人員文化底蘊不深,很難從題材與形式上進行藝術創新;(5)蘆葦畫制作多采用作坊型、私營型的勞動模式,從業人數較少,規模小,年產值不高;(6)很多小型的蘆葦畫工廠為了降低成本、薄利多銷,大批量地復制生產蘆葦畫商品,導致各種贗品和劣質品充斥市場;(7)市場對民間美術傳承的接受程度不夠,政府對民間美術傳承的支持力度不足,缺乏應有的宣傳與推廣;(8)蘆葦畫人才有很大空缺,缺少大量高素質的技術人才、管理運營人才和市場營銷人才。
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依存。任何一種傳統工藝的傳承離開了創新,都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走向滅絕。蘆葦畫作為植根于本土的藝術形式,若想傳承并發揚光大,必須走本土化、特色化道路,在題材、工藝材料、制作技藝等方面不斷創新。(1)題材創新。現有的蘆葦畫涵蓋人物、山水、風景、花鳥蟲魚、動物等多種表現題材。雄安新區的蘆葦畫藝術要有更大的發展,必須把原有的仿制模式轉變為創作型的藝術形式,融入雄安新區的地域特色和現代設計理念,才能體現嶄新的藝術面貌。例如,水鄉風情、紅色文化、新區建設、大型人物活動場景、主題性的風景園林等題材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蘆葦畫工藝的學術性。(2)生產工藝創新。目前蘆葦畫工藝在染色方面有很大的技術局限性(尤其是在人物面部表情的豐富性的表達上較為呆板),大部分蘆葦畫有色彩單一、層次感弱、表現不夠細膩的局限性。更新熏白、漂白、燙烙、染色、雕刻、拼貼等生產工藝,才能使蘆葦畫作品呈現出形象更加生動、層次更加分明、色彩更加豐富、畫面質感更加強烈的特點,作品質量就會有更大提升。(3)技法創新。可以利用國畫、素描、版畫、浮雕、編織、剪紙、烙畫等諸多藝術技法進行創新。例如,選用蘆葦葉包裹的色澤最為白凈光亮的部分表現人物的皮膚層次,使用絲毛工藝將蘆葦稈進行絲狀的精細剪制,再進行漸變染色,來表現鳥的羽毛、動物毛發的柔軟度和細膩感,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4)材料創新。在蘆葦畫制作過程中加入新型環保輔助材料,如活性炭。活性炭能夠有效凈化空氣,還有抑菌防霉的作用。活性炭與蘆葦的完美結合可杜絕制作工藝上因使用劣質顏料和黏膠導致的二次污染現象。(5)形式多元化。除普遍存在的懸掛式掛畫外,可以開發炭盤、屏風、桌擺、瓷瓶、特殊禮品定制等多種形式,能夠極大地豐富藝術表現形式和擴大產品市場。
(1)建立傳承機制,注重人才的挖掘和培養,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技藝、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從事蘆葦畫創作的人應該具備深厚的美術基礎、高超的燙烙和雕刻技術,蘆葦畫人才的培養應借助美術專業院校力量,由高校負責藝術指導工作。需要建立人才培訓基地,集中定向培養人才,定期對技術人員進行國畫、書法、版畫等專業培訓,這樣才能提高從業人員的審美能力和專業技能,培養強大的專業人才隊伍。(2)注重科研,從工藝創新、產品設計、市場經濟、品牌經營、人文發展等方面深入研究蘆葦畫,找出傳承新途徑,引領藝術文化新潮流。在設備、工藝方面,進行整體的、全方位的提升改進;在品牌建設方面,運用現代的經營理念加以運作;在產品設計開發方面,由企業研發人員積極探索;在市場營銷方面,有逐步完善的市場監管機制和企業營銷人員的宣傳推廣,有企業、工廠、直營店、藝術館等機構的交流和合作,擴大蘆葦畫銷售范圍;在科研方面,有專家學者、科研團隊進行深入的研究。這些勢必會成為蘆葦畫藝術傳承的重要途徑,促進蘆葦畫藝術的健康發展。
(1)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打開蘆葦畫藝術市場,帶動安新蘆葦畫走向產業化。文化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2017年4月雄安新區成立以來,國家大力支持雄安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為了解決蘆葦畫產業資金不足、資源短缺的問題,政府拓寬宣傳渠道,降低產品成本,提高市場占有率,逐漸打開了產品市場,進一步推動雄安新區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望形成新型的、綠色的、生態的水鄉文化模式。(2)強調蘆葦畫藝術內涵,提高蘆葦畫作品的市場價值,提高市場競爭活力;同時,適應市場需求,最大限度地開發其經濟價值。蘆葦畫作為白洋淀紅色文化的一張名片,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現階段企業應通過產品體現雄安新區的文化內涵,打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蘆葦畫框架體系。同時將蘆葦畫資源加以整合利用,可建立產業基地,改善生產環境,分析國內外市場行情,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拉動雄安新區的旅游經濟。(3)融入雄安新區地方特色資源,開發旅游產品,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打造品牌效應。蘆葦畫藝術在畫面內容、制作工藝等方面,可以融入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符號和文化資源,展現本土文化特征;也可以結合現代設計理念,開發高品質的、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綠色生態旅游紀念品。如設計開發蘆葦畫系列小掛件、小配飾等旅游紀念品,將單一的蘆葦畫衍變成動漫形象擺件等各類衍生品。同時,要加強品牌建設,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在產品策劃、創意、制作、包裝等各個環節上創新,做具有雄安地方特色的高端產品,增強企業品牌文化的競爭力。(4)更新傳播方式,搭建新媒體平臺,激發民眾興趣,做好產品宣傳與市場推廣,增強文化認同感。相關文化部門在宣傳蘆葦畫等非遺項目時要不斷加大力度,利用新型媒體如微信公眾號、B站、微博等各類文化平臺對民間技藝進行廣泛介紹,使更多的國內民眾和國外友人了解蘆葦畫這種傳統民間工藝,拓寬國內外銷售渠道,融入人民生活,使人們感受到蘆葦畫藝術的魅力。(5)在文化產業方面,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機制,合作開發新產品。企業與學校合作,選取學校相關的專業對從業者進行職業培訓,使其學習基礎知識和項目技能。同時,可以依靠年輕人的活躍思維為產品研發提供新思路,更好地實現產學研高效融合。讓企業和學校保持長期穩定的協作關系,把企業作為創新基地,把學校作為技術支持單位,把市場作為檢驗創新成果的平臺,匯聚多方優勢,推動蘆葦畫產業的創新發展。
雄安新區蘆葦畫藝術作為一種傳統民間美術,是帶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繁榮工藝品市場、發展旅游事業、增進國際交流、豐富人民生活、弘揚民族文化、振興地方經濟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貢獻。蘆葦畫藝術從業者們應該在結合時代背景和地區特色的基礎上,積極把握市場脈搏,從人才、科研、市場、技術、材料等方面進行工藝創新,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做好宣傳推廣,解決蘆葦畫發展的瓶頸問題,推陳出新,提高產品自身的國際競爭力,逐步推動蘆葦畫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讓雄安新區的蘆葦畫藝術在新時代不斷煥發出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