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云龍 董亞春
天津美術學院產品設計學院
根據史料記載,香道出現于春秋時期,在漢代有了較為廣泛的傳播,在宋代達到興盛。香道在古代是貴族階級身份的象征,它代表了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是藝術與禮儀的象征。香道主要是通過手觸、鼻嗅、眼觀的方式來完成焚香、聞香、觀香的一個過程,憑借自己的經驗與感受來對香進行鑒賞,同時通過這個過程來增加自己對事物的感悟,達到修身養性、凈化身心的目的。香不僅可以讓人感覺到清新爽神,而且能夠讓人身心愉悅,因此香不僅能夠養性還能養生。所以,香道那些瑣碎的禮儀形式表現出的是人們對于生活的追求,從嗅覺直通心靈,能使人沉靜,使人悟道,使人神安竅開,還能使人消除病痛,達到唯美的生活境界。長期從事名物研究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揚之水將宋代香爐大致分為封閉式(有蓋)、開敞式(無蓋)兩類,現代人一般稱前者為熏爐、后者為香爐[1]。在常見的香爐之外,還有薰球、香囊等香具以及焚香使用的香盤、香鏟、香帚、香合、香箸等焚香用器,可謂中國古代香文化的歷史物證。
1.香爐。香爐是香文化藝術中的主要用具,其形式多元豐富,如博山型、金山寺型、蛸足型、鼎型、三足型等。
3.香筒。香筒是熏燒線香的香具,又稱“香籠”,常見的材質有玉石、熟竹、黃檀木、花梨木、金銀或者象牙。
4.臥爐。臥爐也稱作橫式香薰,和香筒功能一樣。
5.香插。香插是帶有插孔的基座或是可以插香的香具,可以說是最方便也是最多元的香具,適用于長短、粗細不同的線香。
6.香盒。香盒是置放香料的容器,又稱香筥、香合、香函、香箱等。材質有木質、金銀、玉石,甚至金鑲玉等,是文玩之一。
7.香罐。香罐是用來儲放盤香、瓣香、末香或塔香等香料的小罐子,常用的有錫罐、玉石罐、木質罐等,皆為密封的圓罐、方罐或多角罐。
8.香囊。香囊是盛放香粉、干燥花等的器皿,方便隨身攜帶,也稱為“佩香”。
目前,市場上大部分的香器產品不論是在造型的設計上,還是色彩及材質的選擇上都過于單一,風格普遍是中式的復古風格,意在體現“古色古香”。市場上常見的香器大致是香臺和香爐這兩類,就香爐而言,材質多為金屬或陶瓷,帶有繁復的傳統花紋,樣式千篇一律,雖然是中式仿古,但是并無創新,只是簡單地在形式上進行模仿,這樣完完全全“仿古”的設計很難得到大眾的喜愛,也難以體現香道文化傳承千年的文化精髓。市場上香臺的設計很多是通過打造一個場景來展現一種意境,或是一山一水,或是一花一木,又或亭臺樓宇。這種意境設計在不斷創新的同時也不斷被模仿,當前市場上對于香臺的意境設計就處于反復被模仿的狀態,多是對傳統元素的提取和運用,但是少了對意境的理解和推敲,同時也少了趣味性。但是不得不說,香臺的設計一直都在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道路上創新,香器也慢慢地進入普通大眾的生活,與此同時,香道文化也在逐漸復蘇,相信香器的設計也將一直持續向好的方向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香器無疑是提高生活質量最好的裝飾品。在對香器產品進行調研之后,結合對現代香器散香方式的調查研究,為接下來的研究設計工作做好鋪墊。
Alyn Wallace的手機上有很多app和網站,可以幫助他制定夜間拍攝計劃。這些是他最喜歡的幾種:
在傳統的香器使用方式中,焚香是從古至今一直在沿用的香氣產生方式,古人一直有焚香撫琴、焚香凈氣、吟詩作畫的習俗,在焚香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煙霧,所以焚香也可以用來營造意境和氛圍。同時,古人認為焚香可以讓人達到入神的境界。除了焚香之外,香包的佩戴也是一種歷史比較悠久的散香方式。香包在古代稱為香囊,在香包上你會發現五顏六色的圖案紋飾,同時,香包被縫制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根據不同的用途香包上所裝飾的花紋也各不相同。焚香和佩戴香包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受到傳統宗教習俗的影響。
現代,隨著香器種類的不斷豐富,散香的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人們不再依靠單一的“焚燒”來達到散香的效果,香薰精油、香薰燈、香薰機、香薰蠟燭等香器產品的出現,不僅能夠更好地擴散香氣,同時也讓人們能夠更加方便地享受精致的生活。
金碧山水是中國山水畫中的一種,興盛于唐代,是中國繪畫史上重要的流派,以泥金、石青和石綠三種顏料作為主色,比“青綠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勾勒山廓、石紋、坡腳、沙嘴、彩霞以及宮室樓閣等建筑物[2]。
金碧山水區別于后世青綠山水最顯著的特征在于畫面對于金的運用。金是一種極度穩定的物質元素,具有特殊的光澤,在古代東西方藝術中都具有極高的地位[3]。金本身屬于珍貴稀有的金屬材料,其材質與其他礦物、植物繪畫材料有著天然不同的審美質感。同時,金包含豐富的文化屬性,是富貴的象征。在唐代之前的繪畫中,金的使用較為有限。金的使用形成了金碧山水特有的藝術語言。除了對于金的巧妙使用之外,金碧山水的另一大特點是對于石青、石綠這兩種礦物原料的使用。石青色質瑰麗,性質穩定。石綠在自然界中與石青共生,也稱作孔雀石[4]。金碧山水多描寫富麗堂皇的樓閣宮殿和壯美秀麗的山川大地,具有濃郁的色彩。
在中國山水畫中,除了景物的描繪外,最重要的莫過于作者對于意境的表達,甚至意境有時比景物刻畫的好壞都重要。意境是中國山水畫內在的靈魂,一幅優秀的山水畫作除了在技法上精妙絕倫的展現,更要表現出創作者想要通過作品表達的思想與情懷,要能夠讓觀者感同身受或者有所想、有所思。杰出的中國山水畫必然是用高超的技法將景色和情懷相互融合,這也是中國山水畫作意境的體現,就是要用簡單平凡的筆墨來傳達出不俗的情懷,達到情融于景、景融于情的境界[5]。意境是山水畫的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抽象的形態,它是中國山水畫的重要特征,是每一個山水畫創作者在創作時所要達到的標準與境界,而作為觀者也應該有相應的欣賞標準。
金碧山水主題與香器的研究設計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項對于傳統事物的創新研究。“金碧山水”不只是一個畫派、一種繪畫技巧、一種表現形式,它所展現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是中國美術史上最具國際性又最具國際特征的民族現象[6]。所以,在把兩者相結合的設計中,要注重對中國山水畫意境的展現,意境是中國山水畫的精髓,它體現了創作者的思想境界、文化底蘊、審美角度以及對自然的感悟,是山水畫作的靈魂。
在展現意境的同時,在創新設計這一層面,材質創新是一個較好的設計創新切入點。新型材料的使用、材質的混搭設計以及材質工藝的創新,都會賦予產品一個嶄新的起點。在形態結構的設計上要盡可能地摒棄傳統的香器形態結構以及散香方式,以簡潔明了的設計結構體現現代感,使大眾更容易接受。
通過對香器以及金碧山水主題的研究,進行了產品形態推演(如圖1)。根據產品造型設想、形態推演、確定方案以及方案細化等幾個步驟,最終確定以“隱香山水”作為最后的產品實施方案。

圖1 產品形態推演圖
該方案將主題金碧山水中金的元素設計成有秩序排列的金屬線條(如圖2),金屬線條與玻璃山水交錯層疊排列,上下的玻璃山水模擬自然界中水中倒影的畫面(如圖3),在上半部分的金屬線條中隱藏著與線條極為相似的線香,這樣既不影響產品的外觀又不影響產品的使用,同時還能增加產品使用的趣味性,點燃線香所產生的煙霧豐富了產品對山水意境的展現(如圖4)。但是在設計實施過程中發現使用線香容易產生清理困難的問題,所以在散香方式上又進行了新一輪的研究。

圖2 產品金屬支架部件圖

圖3 產品玻璃山水部件圖

圖4 產品效果圖
通過對擴香物質進行的又一次調研發現目前市場上的車載香薰棒可以解決上一方案中線香的問題。車載香薰棒由金屬外殼、固體香薰內芯以及棉芯組成,在使用時需要將固體香薰內芯與棉芯組合裝置在金屬外殼里,安裝在車內的出風口位置,通過車內的出風口與金屬外殼上的空洞相結合來完成香味的擴散,同時這種車載香薰棒也可以通過隨意的懸掛來完成香味的擴散。由于線香并不是現在的青年群體所經常使用的擴散香味的方法與途徑,所以車載香薰棒的發明解決了這一問題,可以將原有的設計中的線香改成固體香薰棒,通過自然揮發的形式來完成香味的擴散。另外,產品在進行設計時增加了精油的盛接裝置,在香味較淡的情況下可以在固體香薰棒上滴一至兩滴精油來增加香味。根據對車載香薰棒的使用時間的調研,一個固體香薰棒的使用時長可以達到三個月到五個月,不用經常替換,這樣使產品在使用起來更加的方便。
在這次的課題研究中拋棄了以往傳統的香器使用方式以及傳統香器的外觀形態,不再以“焚香”作為香器唯一的使用途徑,而是通過資料的搜集與調查研究發現更符合當代社會的、新的香器使用方式。對于香器的外觀造型來說,玻璃材質的使用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創新了,結合新的香氣擴散方式,使產品更富有創新意義。
中國山水畫不僅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而且成了一種時尚的文化符號融入日常生活中。金碧山水雖然也是中國山水畫派中的一種,卻鮮為人知,甚至于大家經常把金碧山水與青綠山水搞混,這主要也是因為金碧山水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比較短暫,許多畫卷作者都已經不能考證,但是金碧山水畫僅僅以石青、石綠、泥金這三色便可以描繪出一幅金碧輝煌的完美畫卷,不得不讓人為之贊嘆。
目前,香器重回市場,成為隨處可見的代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門產品,但是,市面上現有的香器產品無論是在主題還是形式上都過于單一,僅僅是套用了香器的表現形式而沒有真正體現通過香器這一載體所想展現的文化與意境。同時,外觀過于復古的香器并不被大多數消費者所接受,消費者反而形成了香道復古刻板、難以理解的印象,這并不利于香道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山水題材的濫用也是造成香器產品形式單一的原因之一,以山水為主題的香器產品隨處可見,但是能夠真正展現山水意境的山水香器產品卻寥寥無幾。通過對香道和金碧山水主題的學習與理解,對香器進行研究與再設計,來展現香道文化背后的宗教信仰、社會生活、制作工藝以及審美情趣,這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利于增進現代社會人們對于傳統歷史文化的理解,同時也有利于體現我國卓越輝煌的優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