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琪
(無錫太湖學院商學院,江蘇 無錫 214000)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提出了“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在市域范圍內的具體實施,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石和實踐。受全球科技發展與應用的影響,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到社會治理中不僅是一個全球矚目的宏觀問題,更是關系到市域智慧化發展的重要問題。因此,構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智慧體系是未來社會治理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國內研究中,學者龐金友提出自治、法治、德治、共治、智治“五治”融合的治理策略作為市域治理現代化的邏輯與方略。學者陳成文以能力短板為突破口,科學構建市域社會治理風險防控能力測量指標體系,通過提升風險防控能力來應對治理現代化的新要求。學者謝小芹基于宏觀、中觀和微觀思路積極構建“市級統籌協調、縣級組織實施、鎮村強基固本”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鏈條。學者譚衛華以新加坡經驗中的“民本”“融合”“創新”理念構建了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于一體的市域社會治理內容體系。從現有文獻來看,當前國內學者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綜觀研究較多,而落腳于運用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智慧體系的研究相對較少。
國外學者在研究市域治理現代化時,將大數據的相關技術引入到城市治理或公共管理領域已有一些理論基礎鋪墊。Amanda Walker通過從ICMA、麥肯錫、RICS和SCC收集的數據,對基于大數據的城市治理、無線傳感器網絡和自動算法決策過程進行了分析和估算以研究智能可持續城市。Carol Trettin, George Lzroiu等學者基于傳感器的大數據應用和實時決策,通過結果方程模型和概率抽樣技術研究以市民為中心的城市治理網絡的社會可持續性。Ali Al-Badi, Ali Tarhini等學者從大數據治理框架入手研究如何用大數據使得公共機構做出有效決策,并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可靠性。Tijs van den Broek, Anne Fleur van Veenstra從平衡監管遵從性和顛覆性創新研究大數據合作的治理,提出組織間治理安排的選擇高度依賴于共享的數據類型。國外學者的研究偏向城市治理和可持續性的研究,雖然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方法上有很多可借鑒之處,但國外的城市發展的相關條件和環境與中國的市域社會治理還是存在實際情況上的差距。因此,在研究我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智慧體系構建時應進行因地制宜的研究。
社會治理本身的一些特性和市域治理現代化的大數據環境、條件等都存在“碎片化”的傾向。當前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環境和條件不太成熟,出現信息基礎設施部分缺失建設或重復化建設的現象。治理現代化的科技基礎設施配套不足,如平臺、技術、運行設備等未實現成熟配套,信息平臺與移動終端尚未實現有效地無縫對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依靠基礎技術、科技設備、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等的共同發展,但諸如這些相關領域的自身發展并不是足夠成熟,政府對聯動發展的整體性作用發揮不足。并且,其在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中應用得比較零碎,未達到系統應用和完全融入。另外在社會治理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高端人才、資金、法律、技術等的支撐仍存在不足。
在市域治理范圍內會涉及到包括區域治理、部門治理、行業治理、基層治理、單位治理等。不同治理主體本身的組織形式和市域治理宏觀層面的組織形式存在“碎片化”傾向,合作機制不健全,目標和任務不統一,少部分社會治理問題被忽視,部分政策的執行效率不高。在治理客體方面存在著諸多的人、事、物等單元,在緊密性和協調性方面存在不足,未形成有效的網絡效應,存在顧此失彼的現象。治理客體內容較多,在統籌治理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客觀難度。行業治理的應用拓展與保障不足??萍技夹g行業自身的不成熟,使得其很多的應用領域并未得到拓展。企業與科研的發展相對較快,但產能的轉化并不明顯,很多產品在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無法高效應用或無法大面積推廣,或者相關配套產品沒有跟上,造成了產與用的脫節。
價值理念驅動態度與行動,當前繁多的治理理論會導致態度和行動上的分散化。社會治理組織在遇到實際問題時,不能快速與相關價值理念相聯系,主觀理念比較混亂。另外,不成熟的開放性的數據環境也導致公眾缺乏安全感與信任感,隱私未得到充分保障。公眾自身很難控制自身的個人信息不被泄露,不論是二維碼的掃描,還是智能家居、醫療等對個人信息的大量采集,都不自覺地將個人隱私暴露在“玻璃房”中。公眾個體價值理念的“碎片化”也會影響其參與社會治理的方式與效果。另外,智慧化的發展與應用,極大地改變著社會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社會結構,原先的利益格局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動搖。受到利益驅動的影響,部分社會治理主體出現一些為謀取利益而販賣相關信息、擾亂社會治理秩序的現象。
智慧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通過整體性治理理論解決環境與條件碎片化問題,以需求為導向,以技術為手段,并協調和整合形成整體型的市域空間。在市域的多維空間中構建信息共享平臺,是智慧化措施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在信息共享平臺中,涉及到市域交通、水利、環境、安全、經濟、文化發展等方面,通過大數據管理,可視化的數據分析以及服務共享等方式來執行。數據驅動政務,信息化改善民生。在市域制度維度,利用信息共享平臺建立智慧城市和可持續發展城市,形成以市域為依托的龐大的信息空間綜合體。
資源條件是社會治理的重要條件之一。同時資源整合能力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著力點,它直接關系到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效性問題。加快制定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資源統籌共享相關政策,在技術研發上投入大量資金支持,設置技術發展專項資金項目等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通過支持關鍵技術研發和重點領域系統研制項目,推動社會治理智慧化應用。通過信息共享平臺的構建,有助于各種資源以更快速、更融通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在此基礎之上,把社會治理現代化環境中的各種要素匯聚在一起,在信息共享平臺的基礎上,建立整體性的市域空間體系。信息共享平臺還需要加強監控和安全保障,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平臺盜取公共安全信息和公民隱私,避免擾亂社會治理秩序。
在市域社會治理主體上,以整體性治理理論為基礎,把區域治理、部門治理、行業治理、基層治理、單位治理等多方位、多角度有機結合起來構建智慧體系。依靠數據價值,實現社會治理主體的有效調度,并協調各治理主體之間的穩定關系。宏觀主體在智慧科技方式的導向下進行精細化管理,微觀主體在智慧平臺的輔助下進行宏觀匯總,形成多元一體格局。市域內部組織職能在科技手段、方法和平臺等智慧方式的輔助下可以有效地分工。推動進行相關高層次人才引進支持政策的出臺,以便更大地發揮技術創新的作用。制定激勵政策,鼓勵多元社會主體加入到社會治理中,并且提高各主體治理現代化的能力。另外,對于社會治理主體也要加強法律和規則的約束,以保障治理體系的安全性。
在市域社會治理客體上,多元客體需求的有效表達和傳遞需要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智慧手段。這些智慧手段不僅使得客體的信息傳播更加快速,而且其高度編碼化的方式有利于保護社會治理客體的隱私。在保障隱私的基礎上,社會治理客體與主體的交流會更加頻繁,也更加信任。這種多元一體的組織形式既是扁平化的,打破了層層官僚體制的限制;也是高效化的,面對社會治理的問題與需求能更精準與快速地解決。
智慧體系的構建不是單純地構建數字城市,而是在數字城市的基礎上還需要智慧化的價值理念。共同價值理念的形成是整體性治理理論的基礎,那么達成共識的基礎必然是信任。但是這種價值理念并不是完全主觀性的,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之上。這種理性方式需要通過必不可少的智慧化手段,如數據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總結、數據應用等。有理可循,并提升社會治理價值理念的信任感。將治理能力現代化理論和整體性治理理論相結合貫穿在價值理念中,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研究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建立創新驅動合作平臺,以理性信任為基礎,利用平臺優勢,有利于優化跨界合作的平臺體驗。價值理念的理性信任也可以加強市域之間的社會治理現代化合作,以共同面對和解決復雜的社會問題。
另外,公眾參與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指標之一,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感提升也會促使公眾能更好地參與到社會治理中。智慧體系構建的移動終端連接公眾,其是社會治理現代化體系構建中信息的提供者也是共享者,會影響到社會治理的持續優化以及體系構建的績效。價值理念的理性信任整合,能夠提升公眾參與的意愿、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價值理念也是社會治理現代化智慧體系構建的重要方面之一,應在組織價值理念整合的基礎之上,加強公眾個體的價值理念信任和幸福感。
文章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理論、整體性治理理論和智慧城市背景相結合,在研究類似問題上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經驗總結和智慧體系構建中在環境與條件、組織形式和價值理念等方面的相關建議,對于全國其他城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提供一定的政策思考??傊谏鐣卫憩F代化和智慧城市的洪流中,要構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智慧體系,必須積極探索其現實性和前瞻性。立足當前社會治理的緊迫問題和民生問題,如何將社會治理與現代化手段緊密結合仍需繼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