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林
(萬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
建構建筑智能化系統,以建筑作為平臺,兼備建筑設備、自動化辦公以及網絡通信,利用現代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監控技術等,實現對建筑以及建筑設備的自動化監測與合理把控,優化管理,合理配置信息資源,以智能化手段對建筑物進行控制與管理,以此更好地滿足于人們對于現代化建筑的服務功能、信息的共享、安全監控等多方面需求。
智能化系統依托于現代計算機技術、傳感技術和互聯網而廣泛應用,在時代更迭和技術發展下,讓不同行業憑借科技的優勢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讓建筑行業更快速成長,轉變以往建筑安全體系建設觀念,以信息化、智能化、數據化為中心,建構智能化安防系統,提升建筑的建設質量以及服務性能,滿足不同階段用戶對居住空間的便捷化、安全性的需求,通過安全防范系統建設,對各個子系統的協調與控制,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施工階段的作業風險,改善了建筑施工的環境,提升系統運用和風險把控效率,讓建筑行業更好地適應當代綠色、環保、安全、節能的主題思想,在合理控制成本和確保施工安全以及建筑質量的情況下為企業謀求更多經濟效益。與此同時,建筑智能化系統的建設,有助于相關行業對信息化智能設備的應用。此外,為了進一步推動建筑智能化系統落實,需要結合新時代建筑工業發展背景和城鄉發展建設的協調性問題,運用綠色發展理念,以技術效能加強住房信息安全的保障,打造綠色、節能、環保、智能的新城市。
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是建構智能化家居、確保信息安全的關鍵,需要運用成熟的智能技術,建設智能監控主系統,并通過系統的集中化管理,實現對各個監控的子系統的監管,以技術手段加強建筑內部各智能系統的連接,便于風險呈現和安全防控過程中對小區各個區域部位的圖像、聲音等數據的調取與控制。同時,還需要在智能系統應用中建立健全監控管理體系,以規范化管理規則為建筑周圍以及小區內部出現的安全隱患和異常情況提供支撐與指導。但我國各地區智能化建筑發展極不平衡,很多二三線城市對建設智能化系統的認識不深入,而且智能技術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城市普及應用范圍不廣,僅僅運用了門禁系統和安裝了攝像頭,但是在設置這些安全裝置的基礎上,并未將這些裝置發揮出應有的安全防控能力。很多建筑在設計階段并沒有將視頻監控的攝像頭分布進行合理規劃,小區攝像頭分布范圍有限,監控區域不夠范圍和全面,而且很多小區監控并沒有24 h運行,這樣對全天小區安全情況的監察就會中斷,如果小區監控系統并未連接公安系統和消防系統,一旦建筑發生火災或者系統內部出現異常情況,無法第一時間通過系統自動化功能將問題傳輸到公安系統和消防系統中,不僅會引發建筑安全危機,還會增加風險蔓延的幾率。從當前視頻監控系統中存在的漏洞分析,體現在如下方面:一是弱口令問題。多數網絡視頻監控設備的登錄密碼都使用的是默認密碼,這些默認密碼都是簡單的弱口令,甚至一些設備沒有設置密碼,登錄不需要任何的驗證,就可直接看到監控視頻。例如:用戶名admin,密碼為空,雖然也有設置123456789這樣簡單的數字組合,要比密碼為空強一些,但總體上安全性都無法保障。二是系統后門問題。近年來很多國內外知名廠商都相繼被爆出監控設備存在后門的問題,這一問題一經報道就引發行業以及用戶的惶恐和關注,如果廠商設置了后門,便可以直接獲取監控系統的shell權限,執行shell命令,但是否所有廠商的監控設備都存在后門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探究。
目前部分小區的安全設施門禁系統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安全防護性效能,而是讓門禁成為擺設,安全保障性弱。部分小區更多偏重物防和人防的建設,技防設備防護性不夠,幾乎是一種點綴。所以,像防盜門、防盜窗被破壞,門鎖被撬開的現象也屢見不鮮,這也側面證明了視頻監控系統的重要性,如果發生安全風險,如果沒有監控系統的輔助,很可能連取證的依據都沒有。隨著技術功能的更新和強化,加上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一些中高端小區建設數量也逐漸增多,這些中高端小區在技防建設和設備采用方面要比普通住宅小區的安保情況要增強許多。很多中高端小區會在公共場所安裝24 h監控設備,并且小區的門禁系統由以往的單一語音對講改為可視對講,對進入小區的車輛、行人都會進行面部掃描和信息自動化識別與確認。但是畢竟中高端小區建設的數量相比普通住宅來說還在少數。因此,從普通住宅的安防系統安全性問題來分析,一是開發商對于小區安保設施建設并沒有足夠的重視,公共場所的技防設備性能并沒有達到安全標準的要求,而且很多用戶對技防設備的性能優劣也比較外行,更多看重住房功能,而對小區安防系統建設缺少敏感度,有時會被開發商蒙在鼓里。比如:防火器、滅火器、煙感、溫感器、防盜報警器等智能家居都是可以進入家庭的,但是開發商并不會主動提及,而用戶如果對這些了解不夠,自然缺少重視程度,更不要說要求開發商進行安裝了。二是小區物業公司安防管理落實不到位,并未承擔起維護好小區公共安全的責任,對公共安全維護與管理缺少認識。甚至有的小區并沒有安排24 h值班的保安,即使安排了值班保安,通常也只管理小區大門的進出,對陌生人員、車輛的排查以及后續發生的事情并沒有管理到位。
雖然依靠自動化技術、信息化系統實現了建筑住宅智能化,使用戶居住功能得到了優化,滿足了用戶對居住空間的舒適性要求。面對用戶對住宅的多樣化需求,智能建筑建設可以及時響應和滿足用戶的需求,通過自動化系統管理對居住空間各個區域進行把控,加強了對建筑內部設備之間聯系,提升了設備的使用效率。智能建筑可以通過物聯網建構一個物體和網絡連接的生態系統,實現對信息的把控與交換。正是因為物聯網對內部建筑物體的連接作用,系統才能按照布線進行執行,通過對語音的識別來控制燈光或者用戶可以借助遠程控制設備,按照需求來進行燈光照明、加熱、通風、電器等操作。雖然得益于自動化技術和物聯網的優勢,為建構智能樓宇提供了多種可能性,但是進一步來看,不能忽視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即智能家居的安全性如何保障?盡管實現物與人的連接產生諸多優勢,但是也暴露出數據安全和網絡病毒攻擊等風險。所以,從安全風險問題上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分析:一是用戶個人因素和敏感數據。二是互聯網設備運用中可能出現的病毒感染或者黑客攻擊等。如果智能家居或智能樓宇中無法有效控制安全風險,很可能會讓網絡病毒入侵門禁、視頻監控等系統中,在網絡攻擊下危及整個建筑的穩定運行。因此,在選擇設備、軟件和技術的制造商時,必須確保它符合GDPR的規定。還要加快完善網絡安全保護相關法律法規,以法律制度為數據安全管理提供精確的規則和執行的標準。另外,技術制造商需要提高對數據安全管理的重視,提升智能產品的安全性能,將其轉化為產品的附加值,尤其是在連接敏感和物聯網數據管理設備的網絡建設方面,對密碼的設置與定期更新都十分必要,針對用戶隱私和敏感信息安全做好全方面地防控。
智能家居建設需要在安全防范管理系統上全面考量,以確保小區安全為建構目的,加強技防系統設備應用,提升技防設備安全性能。其包括根據現代物理和電子技術對建筑內部或外部的異常和入侵破壞行為及時發現并控制,通過系統對風險的自動化識別,產生聲光報警現象,提高對風險的警示作用,并根據監控功能實時錄制風險發生時以及整個發展過程的圖像和聲音,為后續風險問題的處理提供破案的支撐憑據,以此提醒小區安防值班人員和管理人員針對此問題,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具體來說,一是要根據智能小區保護對象的風險等級和安防要求,確定相應的風險防護級別,滿足小區整體以及局部不同防護的要求,提升小區安全防護水平。二是結合智能小區的建設質量標準、功能以及安防管理要求,充分利用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等,以技術效能打造先進的、可靠的、適合的安全防范體系。三是加強安全防范主系統與各個子系統的配合度和協調度,按照國家相關安全防范技術規則和智能小區建設標準,以用戶需求為中心,采用集成化、規模化、標準化的應用方式,適應和滿足當下智能建筑工程建設與技術發展的需要。
智能小區安防建設會根據不同區域范圍設置相應的防范系統,通常會在小區周圍、重點區域、室內等安裝安全防范裝置,并在公共區域、重點部位設置視頻攝像頭,由小區物業公司進行統一管理。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區的安全防范水平,小區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統建設需要優化和科學設置各個子系統,以集中化管理加強對各區域的智能化監管。一是在室內設置家庭防盜報警系統,通過安裝家庭防盜或緊急求助報警裝置,并與小區物業管理中心計算機系統、公安報警系統進行聯網,提升風險處理效率,并以系統監控功能記錄報警事件發生的全過程。二是在樓宇單元入口處或者進入戶門處安裝訪客對講以及可視化監控系統,并安裝電子控制防盜門,便于住戶對訪客的監控。三是在小區周邊圍墻處和小區主要出入口以及公共區域中的重點部門要設置電子監控系統、報警系統以及門禁系統,電子監控系統在很多小區中都有設置,但問題是對系統應用程度還有待加強,要讓監控系統發揮實際作用,而非流于形式。當風險發生時小區物業管理中心就可以根據視頻監控系統的記錄自動或手動切換系統圖像,查找風險問題并采取措施。同時,在小區周邊和大門出入口設置安全防范系統是至關重要的,這些出入口通常也是風險常發生的區域,一方面,小區應用門禁系統要在小區大門、地下車庫、公共大門、側門等設置門禁,另一方面,在這些關鍵區域以及平常防范性不強的小區圍墻周邊安裝探測裝置,并與小區物業管理中心計算機系統進行連接,一旦發生非法翻越圍墻或者沒有小區IC卡、系統人臉識別不出等問題,就通過報警系統自動發出警報,并將報警信息保存和實時記錄下來。
通過利用互聯網,將不同建筑智能化系統集中管理,有效對智能建筑各系統進行控制。這樣系統在為建筑賦能、提升智能化控制能力的同時,也為各子系統及集成管理的安全與系統應用帶來安全隱患。相關建設和管理部門也針對建筑智能化系統化的安全性問題進行高度重視,針對建筑智能化系統安全體系加大研究和重視力度,更新防御技術,從不同方面滿足新時代智能家居和風險防范的要求。一是樹立信息安全的理念,從信息安全的防御方式更新上著手。以往信息安全防御方式主要是通過防火墻、病毒檢測等建設安全防范體系,但是缺少防御主動性,信息安全仍然無法得到可靠的保障。因此,要從內患問題上入手,以新的信息安全理念,運用“防內為主、內外兼防”的模式,提高使用節點自身的安全。二是運用可信計算理論,采用可信計算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信息安全問題,彌補計算機系統中的安全漏洞。目前國內可信計算技術相對比較成熟,通過國內自主研發的TCM模塊在技術上和市場上都獲得了成功。因此,建筑智能化發展可以依靠可信計算密碼模塊,構建智能建筑安全體系,運用國內成熟、可靠的可信計算技術研究成果,打造智能建筑網絡的可信終端產品,建設可信計算的密碼應用平臺。
時代不斷更迭,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消費觀念、居住體驗和需求也都出現鮮明的變化,尤其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讓人們對居住環境和建筑安全功能和服務需求不斷提高。為此,智能小區或者智能家居系統建設的呼聲不斷增強,如何高效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電子通信技術建構智能小區家庭智能系統,實現對家庭室內空間火災防范、盜竊問題、小區周邊、公共區域出入口等警情的實時監控,對住宅出入權限、門禁設置、圖像實時記錄與調取成為建筑信息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核心。所以,建筑智能化小區建設需要從意識上進行強化與更新,樹立新觀念,采用新技術,完善各個子系統,提升安全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