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金
業財融合是指企業日常的經營活動與財務管理的有機融合,即財務人員更懂得基層業務及商務管理、基層業務人員更加深入了解財務。從企業層面來說,即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相互運用信息技術、將各自所屬的信息資源及時溝通共享、動態融合的過程,實現財務管理工作與業務工作的協調統一和有機結合,從而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當今國際環境,信息化快速發展,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模式。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把人類帶進了全新的全球共享化網絡信息時代。在全球信息化的推動下,企業逐步進入轉型階段,搭建起全新的生活工作架構。在大數據背景環境下,運用新的財務管理模式來優化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推動高質量發展與業財融合成了企業追求的目標。以“共享化”帶動“產業化”,優化企業現有管理模式,實現業財融合與“財務、商務、業務聯動”,這些成為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傳統模式下的財務管理,財務的功能的就是記賬以及對事后結果的披露反映,即在經營業務結束后,報銷人員將相關原始單據交至財務部,財務人員對已發生的業務進行核算、記賬。是對事后結果的反饋,即典型的事后監督。這種角色有點像考試考場的評卷人,僅是對最后結果的一個檢驗或驗證。鑒于管理新要求的需求下,結合經濟的發展,財務人員轉型迫在眉睫,如何轉?向哪轉?轉換后的管理模式?這些實際的問題擺在面前,目前處于什么階段,前期的結果后期要如何規避,后期要如何規劃,怎樣運行可以到達企業高效運行的目的,以怎樣的方案運行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業財融合是新時代的發展要求,也是致力于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轉變。
未來對財務人員的要求是既懂財稅知識又懂項目管理的管理者,也是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又是解決問題的答疑者。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拼的不僅僅是市場,更重要的是高效的管理及業務的提升能力。
企業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的財務管理是通過價值鏈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是各部門的高效對接、有機融合,團隊協作,最終實現全公司的信息資源共享。站在公司戰略發展的維度來看,是將財務基礎數據進行分析提煉、評估風險、規避風險、實在項目的最大收益等,對項目進行實時、動態的跟蹤監督、不斷改變策略,最終實現企業的終極目標,即企業價值最大化。業財融合要做到的是事前預測、事中監督、事后反饋的全周期管控,多維度管理分析,進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業財融合包含財務管理、項目業務、經營活動之間的融合,實現了不同口徑的資源信息共享。將各部門、各模塊的信息在公司內部進行整合分析,實現跨單元資源共享,有效地進行了資源配置,節約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跨部門的工作協同,有利于實現企業的標準化、精細化管理,將業務、商務、財務不同的板塊進行高效融合,實現資源高效配置,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企業價值觀是企業經營發展的核心部分,只有確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才能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凝聚力,使得公司全體員工向著既定的發展目標共同奮進,員工不僅在工作上取得了巨大進步,同時精神層面也獲得了提升。業財融合是一種比較新型的財務管理應用模式,成功地將業務與財務工作的進行對接融合。業財融合管理模式下,除了完成基本財務工作外,還要加強對業務內容的分析和過程管控。
在傳統財務管理模式下,財務人員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基礎核算上,如費用報銷、發票核查、財務記賬、編制報表等瑣碎、重復的基礎性工作上,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目前許多工作已實現智能化。如審批環節已由線下審批改為線上審批、增值稅進項發票線上認證、財務憑證自動生成、一鍵完成財務報表的編制工作等等。財務人員正逐漸從基礎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到企業的項目管理中,在項目管理中發揮財務管理的價值。現階段,絕大多數財務人員的管理理念還處于“管好錢,算好賬”階段,未向管理會計轉變,未能真正充分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需求,企業現在的需求是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提升數據分析能力,找出企業的優缺點。財務部門作為企業最終數據的反映部門,應與商務、業務協同,掌握數據背后的業務實質,發現經營過程中的異常現象,如指標不正常、虧損、成本不受控制等因素,及時提出企業存在的問題及短板,提出專業的意見和建議。
受企業所在行業領域的限制、組織機構變化、戰略目標轉變及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業財融合在整個企業管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現階段,財務部門在企業前期規劃、生產運營過程中的參與度較低,未能在企業發展中貢獻財務應有的決策支撐。財務管理應貫穿于項目的全周期管理,不僅要做到源頭上把好關,更側重于事中管控及事后分析反饋,真正實現全過程管控,方可實現提質增效。此外,招投標環節財務部門參與度不高,預算編制、成本管控、項目考核等由業務部門主控,財務部門僅是輔助功能,導致項目成本數據與財務賬面數據存在偏差、未能有效地反映各項業務活動。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云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各行業的信息化水平也都在穩步推進,極大水平地提升了企業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但大多數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參差不齊,OA 自動化辦公系統、HR 人力管理系統、GEPS項目管理系統、財務核算NC系統等雖各部門推行較久,但各個模塊使用相對獨立,未能實現一體化對接融合。信息化是將各板塊的數據融合成一個數據集中化平臺,尤其是對大型集團企業而言,提供統一的、高效的且有一定價值的數據信息是至關重要的,在保證財務數據的效率和質量的同時,還有助于在同一平臺上完成內部不同行業子公司之間的數據收集、數據分析等,打破行業間的數據壁壘,實現各個行業間的穿行測試,形成多元化交叉性數據透視分析,結合子公司財務部門的相互配合共同達成集團目標。
目前,大部分企業都在結合自身的特點有效地實施業財融合模式,業財融合模式通常是由財務部門牽頭主責,但在過程中所呈現出的結果是,僅在財務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價值,財務加深對企業業務的了解,有利于財務精細化管理的實行。但對業務部門而言,在轉變過程中業務部門的成效和價值并不能被全面系統地體現出來。這種情況下導致業務部門參與的熱情不高,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施過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業務部門的工作量,并且財務部門重新評估業務部門的價值會進一步凸顯出業務管理過程中的弊端,這也是造成業務部門對業財融合產生了抵觸情緒。
企業要實現真正意義上高質量發展,要充分制定企業的長、短期發展戰略,要進一步加強業財融合,從源頭上實現財務和業務的整齊劃一,整體把控、統籌兼顧,有針對性地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制定發展目標,形成財務管理中有業務指標、業務管理中有財務指標的綜合評價管理體系,做到管控前移、流程融合、信息共享,最終打通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之間的壁壘。
財務人員作為業財融合的重要一員,先要轉變傳統的財務管理觀念,由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變。財務人員不僅僅要懂得算賬,還要融入企業的經營生產過程中去,利用自身的財務優勢參與到項目的管理過程中,提升職業判斷能力,如前期的項目考察、成本預測等等,為管理層決策提供前期的可行性建議,評價活動、決策支撐等。近年來,會計準則、稅收法規等變化重大,財務人員在不斷更新本專業知識儲備的同時,還要具備必要的搜索能力、洞察能力和判斷能力,財務人員不僅僅要做數據的搜集者,更要做數據的分析者。
業財融合的績效考核設定要標準化、規則化,需要制定新的考核標準,制定綜合的考核指標,如在增加外部營業收入的同時也要考核成本費用情況,不能單方面增加外部營業收入或者減少成本費用,綜合考慮。外部營業收入和成本費用要有一定的考核占比設定,不能單獨考核外部營業收入,而忽略了成本費用的增加,或者過分的降低成本費用,進而產生利潤總額,降低開發市場的積極性。必須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業財融合的最終目的是降本增效與開源節流相融合,形成一種常態化的動態管理機制,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業務、財務都以為企業創造價值為目的,二者的深度融合將貫穿每個業務環節,有利于發現業務中存在的薄弱環節,找原因積極解決并形成固化措施以防止類似問題發生,如:修訂制度流程、形成討論機制等,真正使業務流程效率提升,解決業務中的卡脖子問題,為財務融入生產經營提供配套服務。積極推動業財融合管理理念,推動“職能管理”向“戰略管理”轉變,推動財務管理想價值引領的數字化、智能化戰略財務管理轉型,實現財務經營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持續發展的方向戰略,有效地發揮財務的參謀和助手作用,發揮協同效應,促進企業發展和戰略目標的實現。
以“分散化、集中化、共享化”為目標逐步推進業財融合建設,建立起依托于信息化和大數據的新型管理模式,管控前移、流程融合、信息共享,打通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之間的壁壘,實現業務信息與財務信息的無縫銜接,有效進行對財務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剖析,在提高決策支持力度、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降低經營風險、助力企業價值創造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