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茜茜
2013年9月,自貿試驗區這一全新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首先在上海生根發芽,截至2021年,全國共有21個自貿試驗區。自貿試驗區作為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舉措,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與此同時,跨境電子商務作為外貿和互聯網結合的產物,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自貿試驗區作為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舞臺”,以其獨特的政策便利和完備的基礎設施給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跨境電子商務能夠通過互聯網技術使生產環節和消費環節直接對接,簡化了交易環節,降低了交易成本,且進入門檻低,給整個外貿市場帶來了發展的新氣象。未來跨境電子商務不僅能夠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新源泉,而且還能成為推動傳統外貿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
目前已有大量學者研究自貿試驗區以及跨境電子商務,王冠鳳(2014)率先研究了在貿易便利化的影響機制下,上海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實踐與未來的發展方向。隨后陳曉雁(2016)從貿易便利化政策出發,以貿易便利化對跨境電子商務的促進作用為抓手,進一步提出上海自貿區的對策建議。王建文,蔡勇志,陳新(2015)從福建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問題、經驗借鑒、對策4方面進行研究。王貴斌,何偉(2018)研究了浙江自貿區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從海關監管、物流運輸、人才培育三大方面提出了針對性的策略。白曉花(2020)的研究視角則是從武漢市如何在“自貿區+綜試區”的疊加政策優勢下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可見,目前已有大量文獻對自貿區及跨境電子商務進行了研究,關于陜西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的文章幾乎空白,文章的研究期望能夠為陜西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一點幫助。
“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綜試區”賦予了陜西自貿區在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上更大的推動力。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陜西自貿區圍繞著申報、結算等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的措施,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蜂擁而至。在跨境貿易結算方面,“通絲路”平臺為企業提供人民幣跨境結算服務,為陜西省企業走出去搭建了一條便捷的“人民幣網上絲綢之路”。在平臺方面,“洋貨碼頭”“絲路匯”等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誕生,還吸引到京東全球購、考拉海購等國內知名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入駐。
陜西自貿區于2021年12月獲批了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樞紐核心區由四園組成,其中就有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快件物流園,與高鐵、高速公路、城市軌道緊密銜接,交通便捷。截至2021年,陜西省累計開通貨運航線38條,其中國際貨運航線19條,包括四條第五航權國家全貨運航線,打造了互聯互通的國際貿易通道,實現貨郵吞吐量快速增長。此外,中歐班列“長安號”作為助推陜西省“一帶一路”經貿合作重要的載體,向北輻射京津冀、向南帶動長三角和珠三角,開行了15條國內集結線路,實現國內29個省(市、區)的貨物由西安港集結分撥。便捷的空運和陸運為陜西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匯聚。
陜西自貿區自從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以來,聚集了一批外貿公司、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物流和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鏈完善,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其中不乏國內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包括阿里巴巴、敦煌網、國美電器、騰訊、京東、一號店等,龍頭企業對于其他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存在著帶動效應,促使產業鏈競爭力得到提升。
“通絲路”“洋貨碼頭”等本土平臺,都在助力陜西自貿區的建設和為“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服務。雖取得一定成績,但是在各個方面與國內知名進口平臺仍存在差距。首先,平臺產品種類和數目少,不能滿足消費者一站式購物的需要。其次,價格和銷量吸引力小,由于在價格方面不具備突出優勢,導致購買人數少,銷售量低,評論少,消費者是具有從眾心理的,這不利于消費者參考和選擇。最后,商品質量保障仍待加強。價格可以說是消費者選擇商品的第一要素,但是在選擇購買進口商品時,產品質量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已經可以和價格相媲美。假貨、次品問題一旦發生,就會使平臺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而想要使消費者重拾信任是需要很高的成本。
中國(西安)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是為了將跨境貿易各個環節聯系起來,方便企業全流程“一站式”辦理業務。但是實際操作問題連連。首先,由于涉及范圍廣,包括多個部門和多個環節,由于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聯絡機制,企業信息沒有統一備案,信息無法實現快速有效交換,降低了服務效能,無法進一步地便利企業。其次,自貿區內B2C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產品在交易過程中存在著數量不多、頻次卻高的特點,導致通關檢測頻率高,單件包裹通關成本高。最后,在出口退稅方面,陜西自貿區并沒有根據跨境B2C企業的清關特點而制定相關配套措施,導致跨境電子商務出口企業在辦理出口退稅申報方面處于弱勢,難以享受到出口退稅優惠。
互聯網時代帶來了跨境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西安市高校人才眾多,但是存在學生素質與崗位職業需求不協調的現象。跨境電子商務領域要求人才具備物流、英語、計算機、國際貿易、金融等專業知識,但是高校開設的專業教育內容僅是基礎性知識,學生技能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電子商務企業一般通過培訓班、師傅帶徒弟等形式培養人才,培養時間長且成本高,經過培養后的員工實操能力提升,更具專業性,然而不乏跳槽和自主創業的現象,人才流失較為嚴重。
第一,平臺可以采取O2O的業務模式,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在西安市大力開展業務,挑選具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電子商務企業或大型零售企業,通過協商對其授權,開展優質電子商務活動,使西安市民參與到跨境電子商務活動中,增強他們的體驗感,提升平臺購買量和認知度。第二,平臺應該協調供應鏈及倉儲、物流、運營的各個環節,根據市場環境和競爭節點調整定價策略,重視中國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和喜好。除外,還要做好跟蹤評價,及時了解和解決消費者遇到的質量問題,嚴格把好質量關卡。第三,平臺應該盡快與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對于平臺來說,用于交易的商品和服務是它的核心。因此,在確定了目標市場的需求之后,平臺應該盡快找到商品的供應商,與其建立合作關系,將商品盡快上架,以便銷售。第四,平臺應該深耕海外市場,明確市場定位。利用陜西自貿區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的樞紐優勢,去挖掘更大發展空間和潛力的海外市場;對目標市場進行分析與定位,找出在目標市場上提供產品或服務能夠獲得的關鍵特征和利益;實施集中性營銷策略,了解目標市場對于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向目標市場提供精準專一的商品和服務,以期在目標市場上占領較大的市場份額。
中國(西安)單一窗口應該積極探索建立跨境電子商務信息共享機制,通過統一各部門之間信息數據的標準規范、備案認證以及管理服務,來提高各環節的辦事效率。統一數據標準,保證各項數據的通用性,降低數據交換和共享的難度。備案認證可以實現企業在跨境電子商務流程中只需進行一次備案即可,各個部門共享信息。統一管理服務即不僅要做到各個部門信息實現共享,而且要統一整合各個部門,做到各個部門執法過程中互相協助,監管互認,便利執法。
陜西自貿區政府層面應該高度重視跨境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制定出臺專項人才培養計劃,聯合企業和高校的力量培養復合型跨境電子商務人才。例如,政府可以通過“以賽促學,以學助業”的方式,在園區內組織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競賽,與西安市數量眾多的高等院校與知名電子商務企業共同達成協議,一同為獲勝者設置相關就業或學業獎勵,鼓勵高等院校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增強學生對這個行業的喜愛和熱情。此外,學校和企業應該合作建設實習基地。高校在對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進行甄別后,選擇合適的企業簽署實習協議。由高校教師帶領學生赴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和相關崗位進行實踐,企業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培養職業性技能。
政府部門應該利用陜西的交通樞紐效應來加強跨境物流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的更加完善才能夠節約物流成本,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結合陜西“海陸空”立體開放通道,加速在世界范圍內建立強有力的物流運輸體系,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區內物流企業一方面應該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到海外倉儲建設中,盡快建立起覆蓋全球范圍的倉儲網絡。物流企業將海外倉在交易區域里均勻分布,以便提前將跨境商品運至海外倉,進行銷售和售后。另一方面,推動多元化物流方式的整合。可以結合各種物流方式的特點以及運送商品的特殊要求,對物流方式進行靈活的組合與搭配,以滿足多樣化的物流配送要求。對于價值較高的商品,可以采取“海外倉+國際物流”的方式來進行配送,不僅可以保護貨物,而且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對于時效性要求較強的商品,則可以采取“跨境專線物流+國際快遞”的物流配送方式,從而最大限度地壓縮配送時間。
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在“互聯網+外貿”中衍生的新型的貿易方式正在快速崛起,具有預見性的市場潛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在陜西自貿區內積極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不僅能夠促進自貿區貿易便利化改革,還能夠提高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政府、高校、企業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只有將通關退稅、平臺、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行調整優化,才能更好地推動陜西自貿區和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助力我國“一帶一路”建設邁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