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夢
1997年的亞洲經濟危機與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波及全球,論證了經濟法價值與功能的重要性。只有將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相結合,同時注重經濟法對金融市場的調控,才能保證經濟秩序平穩健康發展。當前我們要立足經濟法的實際,探討經濟法的價值和功能,將經濟法作為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手段,發揮其風險防范作用,從而更好地解決金融風險,為優化金融環境和防控金融風險提供強有力的法律體系支撐和保障。
金融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因采取的管理方式不當導致企業自身發生經營危機。同時,因各個企業間存在密切的合作以及經營管理環境的變化,導致企業將內部的經營管理風險傳導其他企業,致使一些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及經營風險擴大等問題,甚至波及整個行業。就我國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應格外注重金融風險的防范。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各行各業都聯系緊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鏈條。因此,需認識到金融風險對經濟風險產生的影響,從而平衡好各方之間的關系。一旦不能做好切實可行的防控模式,將會產生更大的金融風險。從過去爆發過的金融危機來看,金融風險的發生具有不定時性。
其一,經濟法具有持續的健全性。就我國目前的金融運行環境來看,經濟法對其有很大影響,在法律規范層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金融行業的發展,幫助我們解決了一些經濟發展中的缺陷與不足,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這是經濟法穩定性與持續性的凸顯。自2020年以來,我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不懈努力,經濟也隨之飛速發展,故而經濟法應不斷被完善和充實,這對于我國經濟活動的開展,及金融行業的建設都是大有裨益的。
其二,經濟法具有涉及領域的廣泛性。目前我國經濟系統具有多元性、綜合性,經濟法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核心法律之一,應多角度、全覆蓋地考慮如何更好地滿足當前我國經濟活動領域、金融建設方面的需求,使經濟法起到規范及管控的作用。隨著經濟法的幾次修訂,其所涉及的領域不斷擴大,內容也日趨完善,這更加凸顯出經濟法的重要功能價值。
通過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的原因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律方面存在漏洞,經濟的發展不能脫離于法律制度,需要法律來“保駕護航”。尤其對于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高速騰飛發展的階段,經濟法的價值與功能更不容忽視。經濟法最主要的價值功能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安全價值。安全是所有法律共同的價值取向,不同的法律保護權益也不盡相同,究其本質來說,安全價值是核心價值,但不同法律對于安全價值的定義也不同。比如,刑法側重于保護國家、社會和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民法側重于保障平等主體間的經濟安全,而經濟法是側重于保障國民經濟安全。對于金融行業來說,經濟法所體現的安全價值在于金融財產的安全、金融體系的正常穩定運行等,金融安全是經濟法安全價值在金融行業中的重要體現。然而金融風險具有普遍性,金融安全與金融風險、金融危機是相對應且緊密相連的。美國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最大的根源也是法律層面的疏漏,對此我們應吸取教訓,完善我國金融行業的法律制度,做到以經濟法為根基,平衡好安全與效率及利益之間的關系,切實保障我國經濟環境與金融行業的穩固運行。
其二,效率與公平價值。所謂經濟法的公平價值是指法律關系中的任何一個主體,都能夠享有利益平衡,即實質公平(主要包括規則、信息、分配的公平)。公平與效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價值關乎經濟的發展與穩定。我們國家明確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再配更加注重公平。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這也是為了平衡好效率與公平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受到經濟法的影響,同時經濟法也起到了合理的管控作用,經濟法憑借自身的效率與公平價值,可以從各種不同的市場主體中選出合適的主體,將其匹配到對應的金融領域中,確保科學分配、資源有效利用。因此,經濟法其自身的價值功能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
經濟法對于防范金融風險至關重要,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滯后性的弊端逐漸顯露,出現了經濟法對于一些金融風險不適用的情況。為建設健康、穩定的金融市場環境,要根據金融行業中顯現的問題做好對經濟法的完善和調整,保證在立法方面,經濟法能夠應對金融風險。同時,在完善金融市場相關法律的中,我們應注重對有關金融企業法律的構建,保證立法的有效和完整,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
全球金融市場的運行中,政府如何運用經濟法手段監管和調控至關重要,政府在金融行業中應發揮調控作用,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對金融機構加強管控。政府應注重引導金融行業的改革與發展,確保對金融行業的宏觀調控,從而有效防范金融風險。不僅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金融市場的內部監督與管理同樣重要。由于我國金融行業起步稍晚,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金融企業內部需要制定監督管理制度,并接受來自政府和社會的外部監督,為經濟法的應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在防范金融風險時,不僅要發揮經濟法的作用,還要兼顧政府對金融市場的宏觀管控及金融市場內部的監督,齊頭并進,才能有效防范金融風險。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我們可以將互聯網信息技術運用到金融風險的管控當中。開展網絡對金融風險的監管工作,構建“全方位、全覆蓋”24小時不間斷監測系統,可以自動識別與發送金融風險信息給相關負責人;劃分需重點監測的金融風險。網絡監控作為監控金融風險的重要方式之一,將可以解決金融風險的監督管理問題。因此,加強經濟法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結合,能夠防范金融風險,加快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在本國的發展基礎之上借鑒外國相關先進技術,開發適合我國的信息技術金融工具,以此防范金融風險。
對于金融風險的防范需要我們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全面監控,但金融行業信息存在不能及時披露、隱蔽性的特征,所以如果我們不能做到全面了解金融企業信息,那么企業就極容易在交易過程中上當受騙。因此,管控及相關行業需要做好信息及時披露,讓相關合作企業及時了解到對方的企業經營狀況,避免造成不當合作導致金融風險的出現。對于一些網貸平臺等也需要注重自身的信息披露,讓用戶能夠了解是否存在風險,進而開展金融活動。完善企業信息披露制度,實現信息真實透明,也是提高防范金融風險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過對經濟法的特點及價值功能,以及對金融風險相關問題的分析,不難發現,經濟法在防范金融風險中起到無法替代的作用,深入了解經濟法并加以合理應用,既能防范金融風險,也能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效益。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強化對經濟法的研究與完善,將經濟法應用到金融風險防范中,解決金融風險問題。同時金融企業自身也應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為金融市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