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一單,劉維維,陸玉梅,彭荷芳
(江蘇理工學院 商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0)
工作場所幸福感,簡稱工作幸福感,也有學者將其稱為員工幸福感,是指員工在工作場所及工作的過程當中產生的一種積極的主觀心理,可以通過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人際支持三個方面來衡量。目前對于工作幸福感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不斷有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界定工作幸福感,但仍未有人能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筆者主要是從主觀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整合幸福感3個角度對工作幸福感進行解釋。
主觀幸福感源于快樂論,強調以個體主觀標準評價幸福狀態,表現為在工作中體驗到的積極和消極情緒及滿意度,是積極情緒大于消極情緒的一種情感體驗,也是物質和精神層面的享受。心理幸福感源于亞里士多德的自我實現論,強調自我發展和完善,是個人價值實現、優秀品質、得到認同和從事有意義的活動帶來的積極感受,表現為精神層面的愉悅。人際支持,更側重于員工的人際關系狀況,包括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和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系。多項研究表明,員工工作幸福感程度越高,對企業的認同感和忠誠度就越高,越不容易離職。
丁蕾和王忠平通過研究表明,員工工作幸福感程度越高,對企業的認同感和忠誠度就越高,越不容易離職。因此,如何使得員工在工作中感受到較高的幸福感是當今的管理者面臨的重要課題,是提高企業效益、引領現代化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目前的企業競爭本質上就是企業內員工綜合素質的較量,而提高員工的幸福感,不僅可以有效加強員工的凝聚力,還可以實現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完美統一,能更充分地發揮員工的工作能力。根據近期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企業如果可以有效提高員工的幸福感,可以有效降低員工工作時的負面情緒,并積極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增加企業的營業利潤。
目前,許多中小企業管理體制仍是不夠完善的,不完整的管理體系常常會使一個企業陷入窘境。當企業面臨變數時,大部分中小企業一般是會去制定一些臨時的應對措施,而不是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從而制定出可持續的應對方案;小部分企業是盲目照搬其他同行企業的管理模式,完全不考慮該模式是否與本企業的實際情況相適應。
部分中小企業一味地追求眼前的利潤,而忽略了持續經營的初衷;部分中小企業雖然制定了一系列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卻不符合自身發展的實際。不論是以上哪種管理模式,都沒辦法充分發揮員工的作用,讓企業效益達到最大化。
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中小企業管理者對各人才市場情報的收集能力還是較強的,但在招聘人才、培訓人才和留用人才這方面的能力確實還是有待加強。中小企業的經營作風單一、缺乏新意,思維刻板、缺乏大局觀,所以很難出現能留住人才的優秀管理者,加上自身企業文化并不突出,甚至有些中小企業都沒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很難培養出員工的認同感和忠誠度。
大部分的企業管理模式改革可采用下面的方式方法進行:
3.1.1 提高員工與崗位的匹配度。為了更有效地開展工作,員工所任職位都應與其工作能力相匹配,通過合理的職位分配讓員工能做自己更擅長的事,同時還能體現自我價值,從而提升他們的幸福感,讓員工更加積極主動地做好本職工作。
3.1.2 提高員工的薪酬和福利。對于很多員工來說,工資和福利是幸福的直接感受。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建立公平合理的績效與薪酬結合的制度,能充分發揮薪酬的激勵作用。提供的員工福利可以是額外的假期、活動獎金、團建旅游等多樣化的福利活動,這也是提升員工幸福感的巧妙手段。
3.1.3 提供更多的學習和培訓機會。這對于知識型員工來說是毋庸置疑的福利,能有更多提升技能和能力培訓機會,才能讓他們在工作中更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能使他們更多地感受企業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對企業的歸屬感,從而增強幸福感。
3.1.4 調節企業氛圍。如果員工能在一個和諧穩定輕快的企業氛圍中工作,整個企業內部不論是上下級還是平級之間都能相處融洽,積極進行團隊合作,那便能帶動這個員工的積極情緒,積極情緒使員工在工作時擁有良好的狀態,更容易產生新想法、產生創新行為,對于其工作熱情、工作執行力和工作效率也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今天,信息化技術在不斷滲透到各個領域,各行各業在互聯網時代浪潮下都在積極尋找升級轉型的機會,企業的管理手段也不例外。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作為當前互聯網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信息采集技術,可以有效幫助企業搜集各類數據信息,有利于促進企業更加了解市場動向和員工需求。
3.2.1 利用“互聯網+”改革管理模式。①企業要運用經濟管理的技術手段,運用“互聯網+”模式來充分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以創新的形式改變傳統的經濟管理模式?,F代企業管理者應積極學習大數據、計算機、數據庫等新技術,完善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智能化處理代替傳統人工操作?,F代企業也需要與時俱進,提高網絡技術、發展電子商務模式,讓企業得以轉型和發展。②企業要以云計算為基礎來把握行業動向。云處理可存儲大量數據,為大數據提供可擴展的基礎,所以可以說兩者密不可分,大數據無法離開云處理。企業在經濟管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經營管理數據,這時就可以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在海量數據中對所需的數據進行調取,對各種行業數據進行分析。分析完畢即可了解該行業發展的動態,以此為依據對本企業的經濟管理措施進行整改。③企業需建立大數據經濟模型。在經濟發展中,為了能夠了解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經濟模型的建立至關重要。對企業而言,在其生產經營活動中,可以通過經濟模型的建立與分析,準確調整企業的生產經營策略。而大數據經濟模型,能夠對多樣化的數據進行整合,模型建立更加準確、科學,對未來經濟發展變化趨勢預測更準確,有助于企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為企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保障。在此方面,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進行嘗試,比如根據對員工性別、年齡、工作年限等方面的數據進行分析,來預測員工的離職傾向,并針對員工離職傾向分析結果及時采取相應的保留措施。微觀用人主體的人才流動預測有助于優化人力資源管理效果、降低人力資源成本、強化用人主體在人才爭奪戰中的競爭優勢。
3.2.2 利用“互聯網+”增強員工的幸福感。企業可以通過大數據全方位搜集員工的各種常規數據,以及員工在微信、微博或其他社交媒體的歷史足跡,形成員工大數據資料庫。在此基礎上,通過數據分析專家的結構化建模,從而對員工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比如企業可以構建一個基于特定需求的員工分析模型,涵蓋員工的專業能力、個人興趣等。根據這些分析,企業會得到涵蓋該員工性格傾向、團隊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發展潛力等方面的分析報告,結合報告再調整適合該員工的職位與管理方式,從而讓員工感受到更多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大幅度提高員工的工作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