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瓊,賈支吉
(1.西南石油大學 圖書館;2.成都職業技術學院 圖書館,四川 成都 610000)
目前,國內圖書館普遍實行的是開架式借閱,讀者可以自由穿梭于圖書館的各個角落,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進行就地閱覽或者外借,最大限度促進了圖書的流通,然而開架借閱帶來的問題之一就是容易造成圖書的丟失。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圖書館普遍使用了圖書防盜設備來進行預防。圖書館的防盜技術經歷了機械鎖防盜、電磁防盜和RFID防盜3個階段。其中,電磁防盜設備以其成本低廉、性能穩定,長期以來是圖書館界采用的防盜設備的首選。盡管目前圖書館在向著智慧圖書館發展,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開始使用RFID技術來進行圖書的防盜,然而對于一部分和筆者所在圖書館一樣存在經費缺乏的圖書館來說,RFID技術的投入需要大量經費的支持,因此RFID技術的使用仍然未提上日程,圖書館在運行過程中,仍是采用電磁防盜技術來保障圖書的安全。
筆者在日常工作中,多次接到圖書館出口處安保人員反饋圖書館出口處使用的防盜設備存在誤報、漏報的問題,誤報導致他們經常與讀者發生矛盾,漏報使他們嚴重懷疑當前防盜設備的防盜效果,擔心目前使用的防盜設備已經不能很好地對館藏圖書起到防盜作用,可能導致圖書的丟失。筆者為全面了解當前筆者所在圖書館所使用的防盜設備的防盜效果,特意與同事們進行了相關測試。
西南石油大學圖書館目前使用的圖書防盜設備是電磁防盜設備。完整的圖書電磁防盜設備包括電磁防盜儀、磁條、磁條充消磁儀、回檢儀,此次測試是通過使用含有磁條的圖書通過電磁防盜儀通道時的報警情況來了解設備的防盜效果。
西南石油大學圖書館目前共有兩套防盜儀,1套為2008年的設備,1套為2016年的設備。本次測試為了比較新舊書(新舊磁條)和新舊防盜儀對防盜效果的影響,采取了對照實驗的方法,為了便于記錄,總館4個通道分別命名為1.1, 1.2, 1.3,1.4,分館4個通道分別命名為2.1,2.2,2.3,2.4。
實驗中共抽取了兩批圖書,為方便記錄,第一批稱為舊書,第二批稱為新書。
舊書取樣:舊書并不是外觀陳舊或館藏年代久遠的圖書,而是剛由讀者成功還回的圖書,隨機選取50冊,并在借還書處的磁碼回檢儀上確認該批書可正常報警,選取具有隨機性,但更能反映圖書防盜儀的日常工作狀態。
新書取樣:考慮到舊書中磁條可能因為長期使用,有可能造成充敏效果差的問題,此次抽樣為隨機從資源建設部抽取剛由書商加工好的50本新圖書,同樣,為了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測試前在借還書處的回檢儀上確認該批圖書可正常報警。
測試人員每次攜帶一本圖書,書拿在手上,按照讀者攜帶書出館的常用高度、常用位置、常用速度,自然通過總館和分館的各個電磁防盜儀通道。
測試結果見表1。

表1 圖書在電磁防盜儀各通道經過的報警率
盡管筆者及同事對電磁防盜儀防盜效果的測試較為簡單,但是從表中的數據以及我們日常觀測到的其他數據可以看出,目前使用的電磁防盜儀在日常使用環境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4.1 通道報警率普遍不足。不論是分館的通道還是總館的通道,對圖書的報警率普遍都達不到設備標注的數值。目前,大多數電磁防盜儀廠商在參數中都標注了產品的報警率,一般都在95%以上,有些廠商標注的甚至為98%以上,然而從測試的數據來看,僅在第三次測試中有一個數據達到了標注的報警率。
1.4.2 總館通道報警率明顯低于分館通道。從表中數據可以得出,總館的電磁防盜儀通道對受測圖書的平均報警率為47.25%,最低只有10%,漏檢率大大出乎了筆者的意料,而分館的電磁防盜儀通道對受測圖書的平均報警率為69.25%,最低為46%,明顯優于總館。
1.4.3 通道對受測新書的報警率明顯高于受測舊書。電磁防盜儀通道對受測舊書的平均報警率為48%,最低10%的報警率也由舊書產生,對受測新書的平均報警率為68.5%,新書的最低報警率為50%。
1.4.4 通道的報警率不穩定。在測試中,筆者發現,同一本書在通過同一個通道時會出現時而報警,時而不報警的情況,因此同樣的50本圖書,經過同一個通道,每次的報警率都是不完全相同的,為了便于記錄,于是表中選取的數據為設定好測試流程后一次性通過通道的數據。
圖書電磁防盜儀的工作原理:當書本(內裝磁條)進入通道時,磁條在通道內被磁場磁化至飽和,發射與接收線圈之間的常態電磁波形發生變化,被主機檢測后即可發出報警。當磁條在通道內未被磁化或未被完全磁化,則圖書防盜儀的檢測線圈接收不到信號或接收到的信號太弱而不報警。根據此原理,磁條的性能對電磁防盜儀的防盜效果影響巨大。有研究表明,早期圖書館所使用的磁條少則一兩年,多不過五六年,圖書中的磁條會批量發生充、消磁困難,從而造成漏檢現象。盡管此次的受測圖書均已通過了借還書處回檢儀的檢測,但是由于借還書處的回檢儀操作距離更近,通過回檢儀檢測的圖書中的磁條的靈敏度可能僅滿足回檢儀報警閾值卻不滿足防盜儀通道所需的報警閾值。
理論上,新一代電磁防盜儀在報警率、誤報率、漏報率以及抗干擾能力上都會有所改進,西南石油大學圖書館總館和分館的防盜設備并非同一型號、同一批次產品,總館的設備型號更舊更老,因此加上電子元件老化因素的影響,總館防盜儀與分館防盜儀相比,防盜效果更差一些,誤報率也更高。
基于以上兩方面的原因,為了提高圖書電磁防盜設備在防盜過程中的有效性,筆者建議有必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3.1.1 新書。對于新書,圖書館近幾年一般采取的是由書商外包加工圖書的方式采購新書,在招標參數中有必要約定書商必須采用優質非晶鈷基復合磁條,并約定通過某種可靠的方式檢測磁條的品質,以免造成書商混用不達標的劣質磁條,從而影響圖書的防盜效果。
3.1.2 舊書。對于舊書中的磁條,應購買相應設備,對舊書進行批量充敏。以西南石油大學圖書館為例,目前承擔了學校一部分勞動實踐課的教學任務,許多學生需要到圖書館進行勞動實踐,可以利用這個契機,購置相應的設備,帶領學生分批次對圖書館的圖書進行充敏,使圖書中的磁條恢復防盜功能。
3.1.3 重點圖書。重點圖書重點保護政策。目前各高校圖書館的藏書數量巨大,以西南石油大學圖書館為例,目前有紙質圖書200多萬冊,不同時期加工的圖書使用的磁條各不相同,而且磁條隱藏很深,找到并更換難度大,同時由于目前各高校圖書館均存在紙質文獻借閱量急劇萎縮,讀者閱讀習慣向電子文獻轉移的特點,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絕大多數的紙質文獻無人問津,在這種情況下,再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全面改造紙質文獻中的磁條,對于經費和精力有限的圖書館來說得不償失。因此,可以制定一定的選書原則,挑選出需要重點保護的圖書,通過增加優質非晶鈷基復合磁條的方式對這些圖書加以保護。
3.2.1 重視設備的使用年限。西南石油大學的設備管理部門設定的圖書電磁防盜儀最低使用年限僅為3年,遠低于電腦類設備的最低使用年限,因此為了確保產品的性能保持在最佳狀態,必須在合理的年限內更換產品。而目前西南石油大學圖書館總館的圖書防盜儀的使用時長已達13年,因此在防盜性能測試中出現相應的防盜效果較差的結果也在情理之中,必須盡快更換。
3.2.2 注意設備的選型和測試。除了要按時更換產品以外,在采購產品的時候還要做到貨比三家,增加測試環節,選出實際使用效果更好的產品,而不是僅僅根據商家報出的參數和價格進行選擇,若不實際測試,很容易選出“紙上談兵”的產品,反而淘汰掉好的產品。
西南石油大學圖書館目前使用的是通過人工記錄報警的方式對其進行日常監測,實踐證明這種日常監測是很有用的,可以對防盜儀的工作情況進行定量分析,如果記錄出現極端情況,如連續幾天無報警,或連續幾天只有誤報,工作人員就能判斷出電磁防盜儀極有可能出現了問題,就意味著需要對電磁防盜儀進行全面檢查。據筆者所知,目前已有部分電磁防盜儀支持通道區分報警和日志記錄功能,具備這種功能的電磁防盜儀可以減輕人工記錄的負擔,也是電磁防盜設備的一個升級。
目前的電磁防盜設備普遍都是數字型設備,支持數碼顯示,可以直觀地觀測到設備上的一些數值,比如防盜儀報警的基準值,實際引發報警時的值,回檢儀也是同樣會顯示一定的數值,如果電磁防盜儀廠商和回檢儀廠商在設計時采用同樣的算法使得兩種儀器的數值相匹配,那么這些數值就可以為借還書處的充敏或消敏操作提供依據。同時,當工作人員發現電磁防盜儀沒有正常工作時,也可以更方便地查找出究竟是圖書磁條的原因還是電磁防盜儀本身的原因。
近幾年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圖書館已經將RFID技術應用到圖書館,這些圖書館也開始采用RFID的防盜技術來防止圖書等紙質文獻的丟失。然而,RFID技術的應用需要圖書館投入大量的資金,同時,許多圖書館在RFID技術的使用過程中也遇到了較多的難題,RFID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并不算成熟,因此,對于許多和西南石油大學圖書館一樣存在資金難題的圖書館來說,引入RFID技術必須慎重。隨著電子資源的進一步發展,讀者閱讀習慣繼續向電子資源轉移,圖書館的精力和經費都將繼續向電子資源傾斜,許多圖書館或許仍會持續使用傳統的電磁防盜設備對圖書等紙質文獻進行管理和保護,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各大圖書館有必要持續關注圖書電磁防盜設備的運行情況,加強圖書館間溝通,加強與電磁防盜設備廠商的溝通,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類似報警率不夠高、誤報率較高的問題,促進圖書電磁防盜設備的進一步發展,提高圖書電磁防盜設備的精度,更好地保護圖書館的紙質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