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霞
(張北縣農業農村局,河北 張家口 076450)
財政稅收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極其重要的存在,關乎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任何時期都不能懈怠。從財政稅收的作用來看,它是社會資源配置、市場調控的重要舉措,可以促進社會公平,增加人們收入,從目前我國財政稅收體制運行來看,很難適應現階段社會發展要求,存在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從各方面入手,采取行之有效的完善對策,充分發揮新時期財政稅收的基本功能,更好地為社會穩定發展提供支撐。
財政支出作為財政稅收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保證財政支出的科學和透明,就必須要對現有財政稅收體制進行改革創新,優化稅收的各項措施。從財政支出的方向來看,主要包括轉移性和購買性兩方面,財政支出優化可以使政府的各項支出更加公開和透明,社會大眾也可以了解到相關財政內容,對政府的各項政策也會充分理解和支持,并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信任感,會全力配合政策的執行,這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財政支出優化還會關注社會民生問題,增設多個公益類項目,對關系民生的服務工程、基礎建設工程等項目的支出會更加透明,社會民眾生活幸福指數也會增強。
財政稅收體制改革除了對財政支出起到優化作用外,還可以優化財政預算,使各項預算更為合理,預算體制更加科學合理。在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創新下,可以對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及時發現并解決遇到的各類財政管理問題,從而使預算更為精細和科學。就目前我國財政預算體制優化來看,它的關鍵點在于監督監管,并在監管中提高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從而使政府各項支付流程更為簡化,收入和支出的規范性也會提升,形成高效化運作模式,對于政府部門來說,也可以及時對預算方案進行調整,提高社會服務水平[1]。
財政稅收體制的目的就是提高稅收預算和決算的規范性,保證各項資金流動明細合理。從它的實際運行來看,一方面反映了國家和納稅人之間的經濟關系,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法規制度和課稅辦法相結合。對現行財政稅收制度進行統一,可以使市場競爭活動更為有序開展,激發市場內在活力,實現稅制的升級轉型。此外,在稅收體制改革創新的宣傳、構建、研究方面,政府部門也積極將各項政策付諸實踐,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來解決稅收問題,為稅收體制改革創新提供有利空間,而且政府部門財政職能的全面發揮,有效提高了財務管理工作的實效性,在實踐中探索和發現新的創新途徑,加快稅收體制的轉型升級。
從現階段我國稅收體制實際運行來看,監督監管并不到位,很多有效的稅收制度在執行時沒有相應的監督監管作保障,而且政府在對體制改革時也忽略了這一點,使得整體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有很多漏洞,降低了稅收制度的權威性,國家的經濟利益和地方政府的相關權益受到損失,更重要的是,如果監督監管工作不到位,財政稅收在權力行使時,無法保證權益行使的公平性,造成貪污問題頻發,這對稅收收益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重視和加強監督監管,健全監督監管體制刻不容緩,必須要在稅收制度改革中予以重視。
現階段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有很明顯的不均衡性,地區之間在經濟水平有很大差異,而政府部門為了最大限度改變這一現狀,實現各地區之間的經濟差距,在稅收分配方面采用的是分稅方式,從使用效果來看,雖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著很多漏洞,給很多利益至上的不法人員提供了可乘之機,在財政稅收的轉移支付環節進行違規操作,私自挪用稅收資金,這對稅收工作來說損失非常大,具體來說就是在分稅制基礎上,納稅人在進行納稅時都會通過轉移支付完成,地方財政部門在進行核算時,會不可避免出現賬目模糊、漏記、錯記等問題,不法人員利用這些問題,貪污大量的稅收款,這樣就會影響到財政稅收體系中均衡地區間經濟差異的功能發揮,進一步增加貧富差距,不利于社會穩定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迅速,稅收收入持續增加,社會資源配置更加合理。財政稅收結構主要包含兩部分內容,即收入和支出。新形勢下,財政稅收結構不合理也主要表現在這兩方面,財政收支差異較大,具體來說就是非稅收收入和稅收收入兩者在稅收結構中所占的比例不合理,出現有明顯的失衡現象,特別是在稅收收入方面,從稅收的基本原理層面來分析,在整個稅收收入分配調節過程中,比較重要的是所得稅和財產稅,兩者的稅收收入也比較多,而增值稅實際上只是一種資金籌措形式,在整個稅收收入結構中占比較少,我國現階段財政稅收結構中,稅收收入的比例卻并非如此,是一種相反狀態,這樣就會限制稅收的經濟調節作用發揮。除此之外,在稅收功能方面也存在著定位模糊問題,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稅收工作的開展效果。
預算管理作為財政稅收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稅收體制的改革效果,因此,做好財政預算管理,提高預算方案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可以有效提高財政稅收收入[2]。從目前我國財政稅收體制現狀來看,地方財政在預算管理體制上還存在有很多缺陷,例如預算體制落后跟不上新時期發展要求,而且預算監督監管力度不夠,審核措施落實不到位等。這些缺陷會降低預算管理機制的公信力,很難完全發揮出預算管理在財政稅收中的作用。此外,從財政管理作用發揮角度來看,它的作用范圍并不全面,存在有很多遺漏區,導致財政管理方案的整體性降低,預算管理體制難以實現及時創新,也就直接導致了財政管理工作質量下降,跟不上新時期經濟發展的要求。
新形勢下,政府部門要在財政管理工作中加強監督監管,建立強有力的監管措施,為稅收體制改革保駕護航,對財政稅收的權力行使進行保障,確保公平性和公開性,減少違法行為產生[3]。除此之外,還要對稅收的基本權責進行明確分工,確保政府部門在事物處理時可以充分發揮稅收制度的管理作用,最大程度保證稅收收入的穩定,同時還要對部門進行科學劃分,及時對地方政府的財政稅收權利進行合理規劃,提高稅收行為的規范性,在稅收政策制定方面也要結合地區實際情況,確保符合地區經濟發展實際,有很高的可行性,確保財政稅收穩定。
要提高稅收轉移支付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就需要結合實際制定合理的轉移支付體系,對專項轉移支付和普遍性轉移支付比例進行合理調控,盡可能保持兩者平衡,這樣可以使稅收資金的分配更加合理。對于政府部門來說,就要充分發揮自身管控作用,構建完整的監管機制,對財政稅收轉移支付流程進行全過程監管,要求相關財政人員嚴于律己,全面、詳細的記錄每一筆資金的動向,提高對財政稅收資金的實際使用效果。此外,在稅收返回和體制補助方面,也要滿足改革創新的基本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嚴格控制轉移支付的來源,適當對普遍性轉移支付比例進行調整,提高轉移支付整體的科學性。
在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下,財政管理工作也逐漸實現了自動化操作,可以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對收支情況做出合理分析。在財政稅收體制改革中,如果內部監督監管措施落實不到位,就會影響到外部監督工作難以正常開展,而現有監管體系所采用的是業務和行政相獨立的模式,使得很多工作開展受到權限制約[4]。因此,財政管理人員就要對內部結構進行優化創新,從意識上形成重視,對收支不平衡問題及時采取措施改善,找出差異出現的原因,與此同時,還要盡可能減少間接稅務的數量,確保稅務逐漸減少,一方面要對原有稅務進行優化,完善各個地區的財務政策,另一方面還要引導相關行業進行自我創新,根據財政稅收改革實現自我調整,采用適宜的經營發展模式。
構建系統完整的財政預算管理機制,可以有效促進財政稅收體制的改革創新。在具體的構建工作開展中,要重點做好以下3個方面:①財政稅收部門要健全現有部門設置,包括預算管理方面、收支審核方面和監督監管方面等,在多部門相互協調作用下,對財政資金收支進行全面監督和審核,進一步明晰資金動向,提高資金使用效果。②強化預算管理的控制作用,對教育、醫療、環保等民生項目進行針對性管理,可以根據實際適當增加資金投入,而對于其他項目則可以適當減少,保證資金使用的科學合理[5]。③加大對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通過嚴厲后果來增強人們的稅收意識,提高稅收管理的權威性。
在經濟發展新時期,做好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創新工作意義重大,可以優化資源配置,穩定社會發展。對于體制改革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需要全面分析問題原因,采取相應的完善對策,構建強有力的財政監管機制,提高財政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而使其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