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璨
(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廣西 南寧 530022)
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需要諸多環節來完成,圖書館是成就教育的最主要基礎設施之一,要建設具備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人,就應該將優秀積極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與文化育人相結合。圖書館作為傳播知識發展和教書育人的重要基地,匯集大量人才的同時也保證了社會文化的組成。
圖書館發展歷程當中,圖書館文化宛如一股無形而巨大的力量推動著圖書館在新時期的建設,圖書館文化的發展關聯性體現在:一方面圖書館的文化具備很強的歷史的傳承性,這種傳承體現了文化的延續性、精髓;另一方面圖書館也展示了一個動態革故鼎新的一個創新發展過程,這種創新提升與擴展了圖書館在新時期的發展內涵,而兩者之間又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共同推進圖書館文化的發展[1]。對于圖書館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理清圖書館的發展歷史,能夠幫助人員建立起圖書館價值的清晰框架,更好理解圖書館的育人功能。
文化的傳承性就是基于對歷史的正確解讀,在此基礎上完成對歷史知識的繼承,需要認識到,在任何一個時代,社會文化與舊時代的文化之間是承襲發展的方式,文化的傳承性是文化的基礎、文化的根源決定的[2]。①樹立高尚的目標,相信先進文化的理念,相信歷史文化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發奮圖強努力奮進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3]。②培養高校學生崇尚科學和追求真理的方向,要實事求是,運用科學的眼光去探索未知,透過事物的現象觀察本質。在這個過程中敢于懷疑和探索,即使是已成體系的知識和理論等,也應該用科學的創新思維去懷疑一切,發現人們發展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去批判、懷疑、求證,強調在文化傳承和育人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圖書館秉承社會主義發展的現狀,借助圖書館的優勢,宣揚圖書館的發展價值[4]。
周代的史官典籍收藏是我國圖書館的起源。西漢出現了中央藏書和地方藏書兩種形態的圖書館;唐朝出現了雕刻印刷,藏書這種形式有了技術與物質支撐;清末后出現了宮廷和官府的藏書形式,藏書方式得到了豐富。但是可以看出古代圖書館的服務群體是針對性,如帝王將相、王公大臣、士大夫等,提供范圍有限,不能為大眾階層服務。可以看出古代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比較特殊,因此發揮的價值有限[5]。
近代以后,西方思想對國人的影響較大。劉國鈞先生對近代圖書館的評價非常全面:“故其目的在使凡有閱讀之能力者,不問其年齡階級與性別之如何,皆得有適當之讀物”,這句話證實了圖書館服務對象的轉變,我國封建制度被打破,圖書館能為普通群眾提供閱讀服務,普及新知識,提高大眾知識素養的同時達到教育育人的目標,這種轉變是圖書館文化發展當中基礎功能的體現。
進入新中國,圖書館的性質被改變,圖書館的形態已經不僅僅是以紙質書籍作為主要的呈現方式,數字圖書館得到快速發展,運用互聯網技術,能隨時隨地向讀者和位于世界各地的人們提供最新的圖書館資源,打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提升了服務方向,也彌補了傳統圖書館發展過程當中的缺陷[6]。在新時期,紙質書籍和數字化圖書館并存的發展方向,將會在以后的世界中,長時間持續得到發展,甚至部分人強調紙質書籍的價值和功能,可以看出人們在接受新興事物的過程中,包含了保持和傳承圖書館傳統文化的一種共識。
圖書館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變化之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保持了自己文化屬性,并且傳承了文化特征。“書之味,更是文化之味”,在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下,傳統閱讀方式仍舊被大量人所歡迎喜愛。圖書館從誕生開始,就決定了自己傳承文化的理念,人類文明的靈魂集中在此地。在圖書館的發展過程中,圖書館的管理紀律嚴明且操作規范,操作人員愛崗敬業團結友善,標志著現代圖書館在現代化背景下的發展勢態良好。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于1975年法國里昂舉行了關于圖書館職能的圖書館研討會,確定了現代圖書館的職能是以保存人類文化遺產職能。因此,圖書館藏書,理應是那些保存著社會記憶、歷史文明,傳承了人類數千年的文明歷史,孕育出了鮮活文明的藏書文化。圖書館在文化傳承方面的重要性非常重要[7]。
創新是一切發展的根源,創新立足于傳統發展的基礎之上,在圖書館傳承的技術上,創新才有可能持續不斷地進行,否則圖書館的創新發展就會失去根源和活力。在傳承的基礎上,綜合開發出適合我國國情的、適合本身發展的、適合創造和傳播的先進文化,引導時代文化和培育創新文化,順應時代發展和讀者的需要,發揮文化對讀者的深刻影響,增強國家軟實力的建設,為中華文化做出巨大貢獻。
習近平在中央政治會議上強調,傳統優秀文化是中國在世界文化激蕩環境下站穩腳跟的基礎,也是中國文化發展的基礎。面對文化,需要區別對待,應該積極創新、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努力運用中華民族創造出的先進文化來培育人、養育人。
以浙江大學圖書館的發展為例,浙江大學秉承“求是創新”的理念,承擔起了文化傳承和創新的責任,并將這個理念積極向高校推廣經驗和相關的做法。浙江大學圖書館打造了以“文化講座+文化展覽+悅空間”為立體文化育人平臺,并且在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8]。
建立空間平臺提供青年閱讀場所。閱讀推廣工作一直是圖書館發展的重要職能,全民閱讀背景下全民閱讀活動的開展已經成為比較常見的活動。由浙江大學圖書館和學校團委聯手創辦完成的閱讀平臺,使用基地自主管理的方式,將該空間與教學樓、學生公寓、校醫等多個區域聯系起來,延伸了閱讀的空間,豐富了圖書館的發展形式,也為國內眾多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建設提供了可行之策。
在當前的圖書館建設過程中,應強調圖書館的現代化建設,中國教育科研網的建立實現了與Internet之間的聯系,圖書館的發展將會進行二次革新。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圖書館只有實現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實現聯網和建立起共享平臺,才能實現資源能源的互惠利用。
在現代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藏書資源的配置與優化體現在信息資源建設方面。圖書館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積極打破傳統發展的模式,有意識的引進先進特色資源,讓讀者能夠接收到更好的閱讀服務。在資源完善的過程中,積極引進的同時也需要摒棄傳統文化當中的不足部分,服務新時期讀者的需求。
在新時期,需要加強對圖書館員綜合素質的提升,應該以完善的思想道德素質建設為主體,積極運用完善的思維道德素質建設和社會核心價值觀來影響館員隊伍;針對館員,還需要有針對性地完善圖書館的管理制度。要求館員本身具備豐富知識、高雅的氣質,幫助館員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對讀者樹立積極的三觀有很大影響。
圖書館發展的過程中,強調發展的宗旨、發展需求,在文化傳承創新的基礎上,強調圖書館的育人功能。針對頂層設計,強調圖書館人文價值功能,充分繼承和弘揚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促進圖書館文化不同層次的建設,更好為新時期讀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