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玉
(東莞松山湖圖書館,廣東 東莞 523808)
著名圖書館學學者阮岡納贊提出的圖書館學五定律中第一定律就是書是為了用的。館藏圖書是公共圖書館開展用戶服務的基礎,圖書的借閱量及借閱率是衡量公共圖書館館藏圖書資源建設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從未被借過的圖書則從另一方面反映和揭示公共圖書館館藏圖書資源的建設質量和圖書館服務狀況。圖書館學術界定義:在一定時間內(通常指一年)一本圖書沒有一次借閱記錄稱為“零借閱圖書”。圖書館界對零借閱圖書的研究較多,劉芳兵提出升級館藏圖書管理系統,研發零數據專用分析模塊,同時加強針對專業圖書的深入挖掘與推送,針對主題相關圖書的介紹與拓展,以較大的關聯度促使圖書館打破館藏圖書的零數據[1]。吳潤珍提出從完善館藏結構、加強閱讀推廣、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等方面,動態持續地對零借閱圖書成因進行分析。對入藏量遠遠高于借閱量,零借閱率高的圖書類別減少采購,入藏量不多但利用率高的圖書類別加大采購[2]。鞠蘭萍通過統計,發現高校圖書館的藏書流通率普遍較低,一般均低于40%,高校圖書館藏書的60%~80%處于閑置狀態,未能得到有效地開發與利用[3]。趙文芳、李蘭提出通過專業性小架展示圖書、為學生制定“閱讀議程”、導師定向推介圖書、開拓多樣化借閱渠道等手段降低館藏零借閱率[4]。王靜芬等通過統計上海海事大學圖書館2010年—2012年入藏的可供借閱中文圖書的出版社分析發現,低零借閱率中文圖書出版社具有符合大量讀者閱讀需求,出版圖書品質高,出版品種較集中的特征[5]。已有的研究數據都是基于高校圖書館館藏中文圖書,公共圖書館零借閱圖書是否具有高校圖書館零借閱圖書的所有共性?
為探求公共圖書館紙質圖書零借閱情況,提高文獻采訪質量,最大限度采購符合公共圖書館讀者需求的優質中文紙質圖書,課題組對公共圖書館中文紙質圖書的零借閱情況做了調查統計、整理研究,以便為優化館藏,提高圖書利用率,減少圖書零借閱率提供參考。
課題組通過設計相關問卷,就2011年—2020年零借閱中文紙質圖書出版年、入藏中文紙質圖書零借閱率、零借閱圖書類別、零借閱圖書出版社等相關數據,分別向東莞松山湖圖書館、佛山禪城區圖書館、深圳寶安區圖書館進行數據收集。3個調查對象圖書館都屬于區一級圖書館,但以服務人口、下轄分館及服務點數量等區分,松山湖圖書館、禪城區圖書館、寶安區圖書館體量呈梯次上升的狀態。又因為各公共圖書館所用圖書管理系統不同,部分數據如出版年在圖書管理系統中提取規則不統一,佛山禪城區圖書館2019年更換了圖書管理系統,導致部分數據缺失。這些客觀存在的原因導致課題組在梳理以上公共館所需數據的時候,盡量從總結共性出發進行整理,對于缺失、定義有所偏差的數據,通過與數據采集人員進行微信咨詢、郵件回訪等方式,對圖書館業務系統有關數據進行佐證、修正。
圖書零借閱率指零借閱圖書的數量與館藏數量的比值。業界對零借閱圖書的數量的定義及館藏數量的選取范圍存在爭議。本研究中零借閱圖書指的是公共圖書館圖書管理系統中未被借過的中文圖書,選取的調研對象中各公共圖書館的圖書復本量大多在1本~5本,復本因素影響較小,故零借閱圖書數量單位以冊計算。館藏數量以當年圖書館入藏的可流通圖書總冊數為準。因此,圖書零借閱率的公式為:當年新進圖書的零借閱數(冊數)/當年新進館圖書總數(冊數)×100%。經統計,松山湖圖書館、禪城區圖書館、寶安區圖書館2011年—2020年圖書零借閱率數據顯示零借閱率隨著文獻利用年限的增加數據逐年減小,零借閱圖書主要集中在近5年,圖書入藏5年內,零借閱率變化較大,入藏5年后零借閱率基本不變,證實了文獻的半衰期與文獻利用的密切關聯。從三者對比可以看出,在同一年份,隨著入藏圖書的增加,級別越高、體量越大的圖書館要承擔的社會任務、社會職能越多,圖書零借閱率會相對較高。總體相比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零借閱率約為10%~30%,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公共圖書館中文圖書相對利用率高。
中文圖書出版年指圖書某一版次的出版發行的時間,是采編工作的重要指標,也是讀者選擇圖書的重要參考數據。根據本次調查的松山湖圖書館、寶安區圖書館兩家公共圖書館2011年—2020年入藏圖書中零借閱圖書的數據,運用公式:某一出版年的零借閱圖書冊數/2011年—2020年入藏圖書中零借閱圖書總冊數×100%,計算得出某年出版的零借閱中文圖書比例。經統計,兩個公共圖書館的零借閱中文圖書出版年分布規律趨于一致,出版年越早同時利用時間越長,圖書零借閱率相對較低。寶安區圖書館的數據為2020年10月取得,當年大量新書尚未錄入系統,故有所偏差。零借閱中文圖書集中在圖書出版后的5年,近5年出版的零借閱圖書占全部零借閱圖書的近80%。故公共圖書館的中文文獻半衰期約為5年比較合適。對入藏5年以上的圖書與5年以內的圖書,進行閱讀推廣時從閱讀推廣手段、方式等方面要區別對待。公共圖書館在文獻采訪時對入藏圖書的出版年要嚴格控制,考慮圖書從出版到圖書館采購、入藏、流通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公共圖書館新書采購應以2年內出版的圖書為宜。同時在編目加工、典藏等環節要提高運行速度,為新書的流通贏得時間。
對館藏圖書的分類數據統計分析是檢驗圖書館藏書體系、藏書結構的系統性、科學性的最為直接的評價方法,又能為今后采訪工作計劃提供參考,提高圖書采購的針對性,從而提高圖書借閱率,降低零借閱圖書比例。對零借閱圖書分類統計分析可以為圖書館進行零借閱圖書推廣提供依據、參考和指導。不同類別的零借閱圖書采用不同的閱讀推廣形式、不同的激勵方案。
課題組統計了2011年—2020年松山湖圖書館、禪城區圖書館、寶安區圖書館零借閱圖書各類別的冊數,運用公式:零借閱圖書大類冊數/零借閱圖書總冊數×100%,計算得出零借閱圖書22大類冊數百分比表。經統計,公共圖書館零借閱中文圖書主要是社會科學類圖書,約占80%,自然科學圖書僅占20%。零借閱量較多的是入藏量較大的I大類和T大類,零借閱量較少的是A、E、N、S、U、V、X大類。結合各館的入藏量,I大類和T大類是各館入藏量最多的大類,A、E、N、S、U、V、X是各館入藏量較少的大類。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讀者閱讀水平的提高,讀者對軍事、科技、科普類閱讀需求增加,圖書館在圖書采訪及閱讀推廣方面要做出相應的調整。適當降低社會科學類圖書采購,尤其是I大類,增加自然科學類圖書的采購。
以松山湖圖書館為例,從Interlib圖書管理系統導出松山湖圖書館2011年—2020年入藏可流通中文圖書的大類冊數,計算得出入藏圖書大類冊數百分比與零借閱圖書類別百分比的規律和趨勢是一致的。統計某段時間各類別的零外借率,有利于我們掌握整個館藏的利用狀態,從而能更好地從宏觀上指導、調整并完善采訪工作,與各類零外借率相結合分析,能更加有的放矢地確定收集準則,明確采購不同種類圖書的種、冊比例關系[6]。公共圖書館中文圖書零借閱率與圖書入藏量密切相關。某一學科類別的入藏圖書總冊數越多,相應其中零借閱圖書也越多,圖書零借閱率越大,某類圖書采購多少需要尋求采購量與利用率的最佳結合點。
以系統著錄數據為準,導出松山湖圖書館、寶安區圖書館零借閱圖書冊數排名前10名的出版社,經統計,兩家公共圖書館零借閱中文圖書的出版社都是人文社會類及綜合類出版社,這部分出版社的書都很貼合公共圖書館的讀者閱讀需求。課題組調研統計兩家圖書館的入藏情況,發現這些出版社的入藏量排名前10,借閱量也極大,基本都是公共圖書館的核心出版社。松山湖圖書館與寶安區圖書館零借閱中文圖書的出版社前10名中各有8家是全國百佳出版單位或者國家一級出版社,說明這部分零借閱的圖書質量還是比較高的。經過進一步梳理零借閱率高出版社的館藏清單發現,這部分零借閱圖書主要集中在工業類圖書,圖書內容專業,對讀者要求高。圖書館采訪工作中對核心出版社出版的高品質圖書也不能照單全收,需根據圖書的具體內容結合本館讀者的需求特點精心選購。
圖書零借閱不等于圖書零利用,部分圖書由于單價高,其需求讀者是在館內閱覽,圖書的價值得到了發揮與體現,只是未在圖書管理系統中登記借閱。圖書館的教育使命、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社會職能要求及特色館藏建設需求等原因,有些圖書即使在一段時間內借閱率低或者零借閱,圖書館還是要收藏,公共圖書館中文圖書出現零借閱的現象是正常的。公共圖書館需要努力的是通過圖書采訪和圖書閱讀推廣兩方面工作優化,將零借閱圖書的數量和比例控制在較低的范圍內。圖書館作為先進文化傳播的前沿陣地,對讀者需求、社會價值觀等是具有一定積極導向的,公共圖書館文獻體系中須有一部分“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館藏。對讀者而言,最有用的圖書可能并不是那些外借率最大的圖書,而是那些最能改變我們生活的圖書[7]。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掌握不了圖書利用情況的圖書采訪無異于盲人摸象,降低圖書零借閱率的策略與方法不能僅僅依據經驗。公共圖書館需建立零借閱圖書的日常監測制度,全面收集零借閱的各項數據信息,依據切實有效的數據事實,調整采取不同的應對辦法。根據監測公共圖書館中文紙質圖書的零借閱率、零借閱中文紙質圖書的出版年、出版社等信息,分析哪些類別的圖書不受讀者歡迎,哪些出版社的書讀者基本沒有需求等等。相應采取采購零借閱率低的圖書類別、控制零借閱率高的圖書類別的比重,圖書出版時間盡量控制在12個月內,零借閱率高的出版社盡量不采購等措施,同時多開展零借閱率高類別圖書的閱讀推廣。
要提高中文紙質圖書采購質量,就不能僅僅在公共圖書館采訪原則、采訪范圍、采訪重點的框架下,按部就班的采購質量好的圖書。更要根據各個公共圖書館的讀者各種不同需求,精細化的采購公共圖書館讀者需要借的圖書。對館藏核心出版社的新書即使是優質圖書,或者名家大家的書也不能網羅式采購,片面追求采全率。需要根據圖書的具體形態、內容、出版年等信息精心選擇符合公共圖書館讀者閱讀需求的新書,同時合理增加讀者決策采購圖書的方式及采購比重,如開通網上薦購系統、建立與培養圖書館圖書推薦讀者代表團隊等,統計圖書館各類別各館藏地的圖書借閱情況,遴選高借閱率圖書清單,科學的增加復本量。公共圖書館圖書采訪需要在充分調研服務對象特點與需求的基礎上,對圖書的內容、形態進行認真分析,然后精心篩選,精細化采購,提高圖書利用率。
紙質圖書生命周期與利用半衰期是有相對固定有規律的,提高圖書從出版到讀者借閱在各個環節中的處理速度,圖書就能更早的與讀者見面,被借閱的幾率也就更大,相應的圖書零借閱率會降低。公共圖書館采訪人員要第一時間從圖書供應商、書目報紙、當當網等搜集最新圖書信息并在精細化挑選后及時采購,此段時間控制在10天內。訂購后對圖書供應商及時催促與階段性考核,到貨時間控制在50天內。至于圖書到館后的典藏與上架等環節與流程完全可以控制在7天內。紙質圖書從上市到與公共圖書館見面整個流程在70天內完成,讀者剛好處于新書宣傳熱點階段及公眾接受新書內容與價值觀的有利階段,既能提高圖書借閱率,又相對延長了圖書利用半衰期,從而達到降低圖書零借閱率的效果。
公共圖書館針對零借閱圖書專門開展多種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提高圖書利用率,從而降低零借閱率。①多角度多渠道的圖書展示,從零借閱圖書呈現的地點更換、書展,利用眼球效應來推廣文獻利用半衰期內的圖書;②對已過文獻利用半衰期的圖書采取圖書內容揭示,從圖書的內容、價值等方面做推廣,如讀書會、編制推薦書目、海報等;③通過必要的閱讀激勵推廣,提高借閱冊次、書推官、借閱獎勵等;④對特定類型的零借閱圖書精準推廣,如將專業圖書推廣到專業對口公司、團體、讀者(根據注冊信息分析)及舉辦“閱讀進企業”等活動。
阮岡納贊圖書館學五定律中第三定律——每本書有其讀者。公共圖書館應該為圖書尤其是零借閱的中文圖書找到其合適的讀者,提高圖書利用率及辦館社會效益,而零借閱圖書的閱讀推廣是找到圖書合適的讀者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