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 唐藝


隨著工業設計在中國—東盟合作中的熱度不斷上升,雙方都迫切需要一個務實的平臺,為中國—東盟各方探討工業設計合作模式、把握新機遇提供良好契機。2021年12月,第四屆中國—東盟工業設計與創新論壇暨第二屆“金紫荊杯”中國—東盟工業設計大賽頒獎儀式在中國廣西柳州順利召開,恰逢其時地為中國—東盟提供了合作平臺。
此次論壇邀請了國際、國內的領導和嘉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以“助力共建中國—東盟區域科創中心”為主題,共同探討了工業設計發展的無限可能。此次論壇和大賽有哪些亮點?通過參加相關活動,各方有哪些收獲?展望未來,大家對論壇和大賽的發展又有著怎樣的期待?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通過與嘉賓們在論壇內外的對話,找到了答案。
搭建平臺,帶活產業鏈
工業設計旨在創新、促進商業成功,進一步推進更好質量的生活,作為創新鏈的起點,應該被更多人注意到。浪尖設計集團戰略發展中心總經理孟劍在論壇上提到,在工業設計的產業化發展上,尤其是搭建工業設計的全產業鏈平臺上,有6個方面需要注意,包括:設計、轉化率、產教融合、產研融合、產業融合和產城結合,這些都是工業設計必不可少的因素。
“此次論壇以結合大賽的形式呈現,不但讓更多設計作品被看到,同時搭建了良好的平臺,為企業、學校提供信息互通的通道,為中國—東盟的工業設計賦能和創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孟劍說,“通過此次大賽,更多優秀的設計單位和人才被挖掘,推動了‘產教融合’,以進一步發展廣西制造業,助力標桿產品培養,促進優質項目落地廣西,全面提升了廣西面向國內和東盟市場的影響力。”
孟劍在提到“產城融合”時表示,工業設計作為一個抓手,盡管思維可以不受局限地在廣袤的太空遨游,但是我們的肉體還在原子時代,我們需要物理空間把所有的資源和要素進行銜接,改變以前被動性的服務,變成平的、生態的、鏈條式的服務,這樣的話整個系統的協調和高效就能實現了。此次論壇在聚焦工業設計的同時,進一步整合工業產業資源,讓工業設計這條“鏈”更結實、更緊密,給予了國內外企業一個創造工業發展合作共贏的空間。
“論壇+大賽”:開放的視野,開放的合作
“我覺得‘金紫荊杯’中國—東盟工業設計大賽非常有意義,這個比賽起點非常高,是一個國際性的比賽,它廣泛契合多方需求,組建開放式的設計創新網絡。這種開放式的設計創新網絡包括國際、國內兩個視野,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廣東省五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王漢友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和東盟的合作自建立以來,就緊密不可分割,在工業領域,更是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
據王漢友介紹,五邑大學按照新工科的理念進行工業設計領域人才的培養,試驗產業的新業態、OBE理念。OBE理念即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的一個理念。“對于五邑大學的學生來說,通過參與這樣的大賽,他們既能夠了解到一些最新的設計資訊,看到產業設計的趨勢,也能看到產業設計方面研究的熱點和著力點。”王漢友表示,這次大賽組織得非常周到,既考慮了本地的設計領軍人物,也考慮到了外部的設計資源,既邀請了設計方面非盈利性的社會組織,也邀請了很多一線實戰的設計師,它非常重視跟產業對接。“工業設計的學生既要抬頭看路,也要埋頭干活。回去之后我會好好組織我們的師生,以后積極參與大賽,為大賽貢獻一份綿薄之力。”王漢友這樣說道。
浪尖設計集團創始人、董事長羅成也對“論壇+大賽”的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表示,中國—東盟工業設計與創新論壇已連續成功舉辦多屆,始終堅持緊緊圍繞現代制造業發展和中國—東盟合作的重點領域,以設計與創新為指引,探索中國和東盟的工業未來,推動中國和東盟工業設計與創新交流的機制化建設,是促進學術交流對話和商業項目合作的良好平臺,有助于加固中國—東盟互學互鑒、共同發展的紐帶。
美好愿景,未來可期
國際和國內相結合的模式是本次論壇、大賽的一大亮點。實際上,自論壇舉辦以來,東盟國家就積極參與其中,通過論壇平臺尋求更多的合作機遇。
“從2018年開始,中國—東盟工業設計與創新論壇已經在中國柳州成功舉辦了4屆,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成為中國—東盟工業設計創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通過論壇平臺,泰國在工業設計領域得到了很多靈感和收獲。在未來,泰國將進一步利用好論壇平臺,加深泰中兩國在工業產業設計領域的合作。”泰國宣素那他皇家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阿卡蓬·因庫爾對論壇的舉辦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而在論壇的推動下,許多產業和設計人才得以對接,加速推進中國—東盟工業產業合作由“工業制造”到“工業創造”的轉變。展望未來,參加論壇的嘉賓對中國—東盟工業設計合作及論壇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美好愿景與積極建議。
“我們談中國—東盟的合作,其實雙方的文化是比較相近的,所以我認為未來雙方在開展工業設計與創新合作時,應該抓住兩個關鍵詞,一個是‘交叉’,一個是‘文化’,這需要我們開拓學生們的國際化視野,關注文化間的交叉,包括‘引進來’‘走出去’。我們希望有綜合的機制和綜合的資源,培養出綜合的人才,再用人才的優勢賦能創新。”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系主任李卓這樣說道。
羅成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則表示,論壇和大賽的組織和承辦,可以深入挖掘中國—東盟在資源、人才、技術等方面的互補優勢,由政府和企業提出要求,設立專項研究課題,通過“揭榜賽”等方式,招募自組織和專業團隊,定向輸出研究成果和解決方案,并形成長效機制,將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效益,從而讓論壇與大賽的正面效能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聯系編輯:3134643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