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威帆
2022年6月26日至7月7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在成都(以下簡稱“成都大運會”)舉行,這是規模僅次于奧運會的世界級綜合性運動會,也是代表世界大學生最高競技水平的體育盛會。
目前,距離成都大運會開幕還有不到半年時間,成都正全力做好各項賽事籌備工作,突出國際標準、中國風格、巴蜀特色、青春風采、節儉理念,為舉辦一屆精彩圓滿的國際體育盛會不懈努力。
中國西部第一次舉辦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由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辦,包括“夏季運動會”、“冬季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屆,只限在校大學生和畢業不超過2年的大學生(年齡17~28歲)參加。成都大運會比賽項目設置田徑、跳水、射箭、籃球、排球、游泳等15個必選項目和武術、賽艇、射擊3個自選項目,共18個大項、269個小項。
成都大運會口號為“成都成就夢想”(Chengdu Makes Dreams Come True)、吉祥物為一只名叫“蓉寶”的大熊貓……在成都大運會倒計時300天之際,火炬“蓉火”正式亮相,將國際品質、中國風格與巴蜀韻味巧妙融合,是成都大運會愿景和精神的集中體現。
成都大運會是繼2001年北京大運會、2011年深圳大運會之后,中國大陸第三次舉辦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也是中國西部地區第一次舉辦的世界級綜合性運動會。
打造一屆“智慧大運”
遵循“綠色、智慧、活力、共享”辦賽理念,成都高標準打造先進可靠的賽事信息系統、綠色智能的場館管理體系、便捷舒適的大運村服務體系和協同聯動的城市保障服務體系,全面提升成都大運會智慧化水平和城市智慧化支撐能力。
建成技術運行中心、賽事信息系統,實現繞城內大運會相關區域5G網絡覆蓋。依托成都市智慧治理中心,建設賽事主運營中心(MOC),全面融合賽事信息系統、智慧大運村、智慧場館、基礎支撐和城市智慧服務五大板塊內容,為大運會提供智能管理、數據分析、指揮調度等應用,確保大運會指揮管理工作全方位精細可視、全流程精確管控。
2020年8月18日晚,全球首個以賽事命名的衛星——“大運號”AI衛星首次亮相,這也是AI衛星互聯網首次全面融入世界級綜合性運動會。借助AI衛星,在成都大運會上,可以將成都的科技創新和前沿科技成果更好地展現給觀眾,并帶來前所未有的太空視角觀賽體驗。
2021年9月28日,《成都大運會智能智慧十大應用場景清單》發布,其背后,是成都推動科技產業與體育產業相融合,打造“智慧大運”、智慧體育的深度考量。
全面規劃管理大運遺產
成都大運會是自大運會創辦以來,第一個全面規劃管理遺產的大運會。
從賽事籌備開始,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就編制了大運遺產規劃,建立了大運會遺產規劃管理工作體系。首批項目包括城市遺產、體育遺產、教育和青年遺產、文化遺產和環境遺產等,還將以大運會重點遺產目錄形式分批次對外公布。
2021年6月26日,國際大體聯正式命名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為世界大運公園。未來,將把世界大運公園、大運村作為世界大運會遺產進一步打造。
確定為重點遺產項目的在建工程,將按遺產規劃管理要求,對所具有的標志性功能及特點加以固化,并將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重點遺產項目長期、高效、可持續利用。實施大運品牌惠民、大運場館惠民、大運環境惠民、大運文化惠民和大運服務惠民行動,全面提升城市環境品質,持續放大賽事效應,讓市民共享辦賽成果。
各項準備扎實有序推進
回眸成都大運會籌辦的腳步,留下的是一個個不凡的印記。
2021年12月29日,成都大運會執委會組織進行了首次模擬綜合演練,全要素全流程進行,確保在賽時呈現最佳狀態——辭舊迎新之際,這是一次對過往籌備工作的梳理和檢驗,更彰顯成都大運會擁抱青春、擁抱世界的一份期盼與自信。
成都大運會申辦成功以來,大運會執委會全面落實“綠色、智慧、活力、共享”辦賽理念,深入推進大運會籌辦各項工作。目前,成都大運會49個場館設施建設已全面完工,系列測試賽圓滿完成,開、閉幕式創意設計工作正扎實推進,疫情防控、志愿者招募等服務保障也有序進行。
如今,走在成都的街頭,大運會元素隨處可見。各種“大運集市”,為市民、游客提供“樂享大運”的消費場景;在社區、商圈、綠道、學校,不斷加大大運會歌曲的推廣和傳唱力度,讓世界聽見大運……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以舉辦大運會為契機,成都正統籌做好賽事場館的綜合利用,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借勢發展體育產業,做大做強賽事經濟,持續增強城市功能,造福廣大市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