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航
從《2020 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相關統計數據來看,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左右,蒼南縣的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則高達99%以上,雖然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收入不斷增長,但醫保支出同樣大幅提升,導致醫保基金結余率逐年下降。而且在醫保基金的運行中,也不斷出現醫保欺詐等風險,這使得醫保基金監管工作刻不容緩,結合地方實際采取科學合理的醫保基金監管方式,提升監管質量與效率,探索創新監管模式十分迫切。同時在數字化時代,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的出現,也為醫保基金監管模式創新提供了支持。
“三位一體”監管是指以數字信息系統為基礎,通過付費方式改革、智能審核、事后稽核方法,對醫保基金實現全過程監管。“三位一體”監管模式的提出,一方面考慮到醫保基金運行相關三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另一方面也充分考慮醫保基金運行中的“利益驅使”因素。實際上,在醫保基金穩定運行過程中,兩定機構、醫保經辦機構、參保人員三者獲得的信息是不對稱的,這導致醫保市場失靈,從而加大了醫保基金監管的難度。此外在利益的驅使下,醫保各方均在追求效益最大化,醫、保、患之間進行監管博弈,在貪婪、機會、需要、暴露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滋生舞弊,進而對醫保基金監管帶來挑戰。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創新性地提出“三位一體”監管模式,市場失靈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舞弊理論、博弈論等是主要理論基礎。
監管主體:政府醫保部門,面對市場失靈與信息不對稱,發揮調節作用,獲取博弈中的有利位置。
監管對象:參保人員、醫務人員、兩定機構。
監管方式:預付制管理、數字信息化監管、第三方監管、多部門協同監管。預付制管理中應積極探索混合型支付制度,包括DIP 付費、DRGs 付費等,積極推進醫保基金總額付費管理模式;數字信息化監管中建立醫保信息系統,實現動態全過程監管;在第三方監管中試行“醫保基金社會監督員”制度,在多部門協同監管中打造“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信用體系”樣本。
監管內容:監管對象在醫保基金運行過程中出現的違法、違規、違理等行為,比如醫保欺詐、定價超物價限價、超量配藥、無指征住院等行為。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醫療基金監管領域的不斷滲透,蒼南縣自2001 年起不斷完善互聯網結算系統和智慧醫療系統,逐步實現對醫療服務、處方流向的監管。《關于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地點醫療機構醫師庫的通知(浙醫保[2012]5 號)》發布后,蒼南縣在醫保管理部門的牽頭下,建立了定點醫療機構執業醫師信息庫,對醫療服務從業人員加強了協議監管、基礎信息監管和醫師執業地點監管。2020 年依托《國家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數據庫》,統一醫保醫師、醫保護士、醫保藥店、醫保定點機構代碼,強化了醫保監管。
蒼南縣醫保基金付費方式經過了按項目付費、按床日付費、按病種付費等付費方式改革,于2019 年開始實行總額預算為核心的付費方式,2021 年開始門診按人頭付費的付費方式,并在“醫共體”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支付方式改革,初步形成以總額預算為核心,多種付費方式相結合的復合型醫保費用結算管理辦法。醫保基金審核方式也經歷了人工審核向智能審核的過渡,引入計算機輔助、大數據輔助審核的“陽光醫保”智能審核監管,進一步提升了醫保基金監管的數字化水平。2020 年,由蒼南縣醫保局牽頭成立了蒼南縣醫保基金稽核服務中心,發布了《蒼南縣醫療保障局關于聘請醫保基金社會監督員的通知》,這標志著稽查手段與第三方監管改革的不斷推進,進一步強化了監督力量和水平。
一是蒼南縣醫保局不斷加強數字化、“互聯網+”平臺建設,通過醫保系統建設加強信息共享水平,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市場失靈問題,并不斷加強醫師庫、“陽光醫保”等數字化平臺的建設力度;二是深入解讀國家相關醫保改革政策,落實醫改精神,加快支付方式改革步伐,進一步完善了總額預算模式,完善監管機制;三是在“醫共體”建設的基礎上,強化了兩定審核的重要地位,以總額預算為導向,完善項目付費審核方式,落實審核機制與基金監管,加強對新增兩定單位的管理,建立兩定單位審核工作會議制度,促進兩定單位規范管理;四是注重全過程管理,完善了稽核工作制度,將稽核工作貫穿事前、事中、事后。由此,蒼南縣醫保基金監管建立了以數字化為基礎,付費方式改革、智能審核、事后稽核的“三位一體”監管模式。
近幾年來,蒼南縣不斷加快醫保基金監管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實際調查研究中發現,依然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蒼南縣雖然啟動了定點醫療機構信用體系建設工程,但尚處于試點階段,還未取得復制、推廣的成果,其醫保誠信尚待加強。從目前來看,雖然不斷加強兩定醫療單位的監管,但依然存在“寬進嚴管”的一些問題,對醫保定點的要求不算高,這也使得一些兩定單位在利益驅使下出現博弈失衡,進而醫保欺詐問題時有發生。
二是醫保基金監管力量薄弱,面對日益增長的參保人員數量與定點醫藥機構數量,受限于編制限制,稽查人員數量不足,專業化水平有待提升,監管制度不完善,無法保證稽查人員的監督執法工作開展。
三是復合型支付方式改革需進一步深化和完善,目前蒼南縣醫保局關于支付方式改革的重點方向是總額付費管理,且僅在“醫共體”內試點實施。實踐中發現,總額預付方式雖然有許多優點,但也有一些弊端,比如宏觀調控與微觀處理功能的改變、基本藥物制度的推進、兩定單位服務結構變化、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與病種結構變化等因素,都會對總額預付制度帶來挑戰和影響,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強大數據技術應用,利用大數據分析解決一些特殊問題。
四是數字化建設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程度不高,全信息監管能力尚待加強。在大數據應用方面,數據存在質量與安全問題,安全措施面臨挑戰;在宏觀體系內,數據共享難,很多兩定單位并不愿意數據共享,而且不同兩定單位的數據標準化程度低,匯交數據質量差,這也導致數據利用效率不高。
醫保部門要深入解讀國家最新的相關政策文件,準確領悟指導精神,明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監管的目標要求,制定醫保基金監管目標體系和工作原則。醫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錢”,在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安全中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應將保障醫療服務水平作為首要目標,同時還要堅持控制費用與保障醫療水平平衡的原則。在監管工作中,要結合“醫共體”與醫保局簽署協議的具體情況,制定醫療服務保障考評體系,加強對兩定單位的考核評估力度,建立醫療服務與費用相關的關聯明細,防止因控費而降低醫療服務質量。
結合蒼南縣醫保基金運行實際情況,要進一步完善醫保基金收支平衡管理。當前環境來看,參保擴面、提高繳費比例等傳統措施效果已不明顯,因此加強醫保基金監管、節省醫保基金支出,是保證醫保基金收支平衡的有效思路和方向。此外,醫保部門要通過合作博弈方式,尋找收支的最佳均衡點,一方面允許兩定機構適度發展,另一方面也應避免過度服務和誘導醫療等問題,鼓勵主動控費,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獎罰并重。
考慮到目前蒼南縣醫保基金監管工作的實際,以及對醫療保險相關者的寬松發展環境,在后續的監管工作中,要總結國家醫保政策和指導思想,通過宣傳教育的方式,提升社會公眾對醫保基金監管重要性的認知,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共同關心醫保基金安全。在實踐工作中,不僅要通過傳統媒體進行宣傳教育,還可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建設醫保公眾號、醫保平臺、醫保新媒體等社交平臺,宣傳醫保基金監管知識,并加大溝通交流力度,引發社會的廣泛討論,從而達到警示效果和宣傳效果。
根據醫保基金監管的實際需求,從增加人員配備、提高監管人員專業素養、賦予行政執法權、提升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等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升監管能力。在試點的基礎上,積極響應國家《關于開展醫保基金監管“兩試點一示范”工作的通知》的指導思想,進一步強化“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信用體系”建設項目,通過“采信、評信、用信”的基本評價方法,推進行業自律,實現看病就醫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此外,要深入開展“聘請醫保基金社會監督員”的項目,并總結經驗,形成具有推廣價值的成果,進而加強第三方監管能力。要強化多部門聯動,與衛生、市場監督、公安、物價等部門緊密合作,建立固定的聯動工作小組,提升監管質量。
醫保基金監管工作實踐總結發現,醫保欺詐等問題所涉及的對象,主要是參保人員與醫療服務人員或機構,因此在醫保基金監管中要強化醫保醫師、醫保機構和參保人員的管理。對于參保人員,制定定期檢查制度,推廣使用統一的“醫保卡”,適當限制參保人員的就醫流動性,加大醫保欺詐行為的懲治力度,推廣信用評分制度,并設置對應的獎懲措施。對于醫師與機構,在“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信用體系”的基礎上,建立醫師與機構的誠信檔案,制定清晰的積分累計考核制度,以及準入與推出機制,加強互聯網平臺管理。
進一步加強總額預付費制度改革,在總額預付制度基礎上,完善項目付費、病種付費、人頭付費的靈活運用方式,完善復合型支付。在醫保局與“醫共體”簽訂的總額付費管理協議基礎上,堅持“總額包干、結余留用、超支分擔”的原則,制定總額預算指標,對醫療服務與醫療費用實施精確化管理。此外,醫保局還應進一步加強醫藥集中采購工作力度,降低成本,進而減少開支,達到總額控制的目標。
深入解讀《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的指導思想,醫保部門應重視醫療大數據,加強對大數據的應用,以及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在全縣范圍內依托“醫共體”建設,搭建統一的醫療數據共享平臺,強化機構間的數據共享,利用大數據準確識別違法、違規、違理的醫保欺詐行為。要進一步完善并深化大數據相關功能,包括轉化應用、分析服務、在線工具、醫療服務案例查閱等,完善分析功能,為加強醫保基金監管能力提供數據支持。還需建設數據安全管理體系,保證數據安全與一致性,構建全局管理體系,確保大數據的規范化管理。此外在數字化時代,醫保基金監管工作也應體現數字化意識和互聯網思維,建設醫保大數據分析和應用人才隊伍,應用大數據技術拓寬監管路徑。
綜上,醫保基金監管是保障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持續穩定運行的關鍵,需加大醫保基金監管工作的力度,完善監管工作體制,積極探索與當地實際相適應的“三位一體”監管模式,加大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技術的應用,構建系統平臺,并通過醫保支付改革、智能審核、事后稽核等手段,實現醫保基金全過程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