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孟渺
(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4)
育人以德為先,思政是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合力才可見效。專業課思政是著力點,是關鍵。充分挖掘“物流成本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元素,并將思政內容貫穿于整個教學實踐中,使課程思政內容深植于學生心中,變為學生的行動,成為學生的習慣。讓學生明白消除浪費不僅是成本管理的核心,更關系到國計、民生、可持續發展,使學生未來能可以有效管控成本,持續為企業、國家、社會做貢獻。
思政是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合力,齊抓共管,才見成效。培養高素質的高職專業人才需要以德為先。思政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思想理論知識是基礎,專業知識及技能是主干,日常工作生活是體現。因此,需要構建思想教育理論為先導,思想內容適用于學生,專業課程思政元素深度挖掘的三維一體的育人體系。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及輔導員教師等多方參與,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方見成效。
專業課程思政是使學生根植于心,變為行動的關鍵。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習的專業課程多,知識面較廣,所學的理論知識、方法和技能較大程度地影響著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專業課程思政能夠在更廣的面上,更容易被學生吸收后根植于心,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變成行動,形成習慣,影響一生。因此,在三維一體的育人體系中,專業課程思政是著力點,是關鍵。
每門專業課程都有某一方面的知識、方法及需掌握的技能,首先要充分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經濟在不斷發展,社會在日新月異,人們對物質和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擴大,但是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社會資源總是有限的,不能滿足無限制的需求就成為必然,物質的稀缺性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人類要可持續發展,盡可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就要節約能源、降低消耗、減少污染、增加效益,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而這些都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內容。
物流利潤的獲得主要是通過降低物流成本來實現,物流是企業繼擁有自然資源的第一利潤源,及擁有人力資源的第二利潤源后的第三利潤源。物流利潤的獲得主要是通過降低各種物流成本來實現。物流成本管理就是想辦法降低物流成本,從而提高企業利潤。
在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的基礎上,將其貫穿于整個“物流成本管理”教學實踐中
首先在物流成本管理概念等理論及相關的方法中導入思政元素,讓學生在思想上得到認識,產生共鳴。
1.學習成本、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管理等基本概念時引入思政元素。成本是運作過程中的各種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消耗,表現為對各種資源的消耗。各種直接材料、間接材料的投入,工具、設備的使用等以物化勞動的形式被消耗,而不同的人花時間投入各種工作中則是活勞動的消耗,這些都是資源的消耗。降低成本就是要盡可能地減少各種資源投入,完成一定產出或者一定資源的投入產生最大的有效產出。而這些資源有的可能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資源,有的是緊缺資源。減少這些資源的投入對企業就是降低了成本,對社會、對國家就是在做貢獻。而且資源的消耗還可能帶來水、氣、物的污染,破壞社會環境,影響可持續發展。因此,減少各種資源的消耗,既降低了企業成本,又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還可對社會、國家做貢獻,一舉三得。物流成本是物流活動過程中的各種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消耗,同樣表現為對各種資源的消耗。物流成本管理就是對物流成本的整個形成過程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費用,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核心是消除一切浪費。
2.學習、掌握物流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時,強化對思政元素的認識。物流成本管理有很多方法,如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關鍵因素分析法、線路優化方法、活動優化方法等。學生通過學習、掌握這些方法,進一步強化對思政元素的認識。
比較分析法。通過本期與前期的比較(縱向比較),可以分析、判斷成本增減情況,為決策提供依據。通過與其他部門或單位比較(橫向比較),可以知道成本的控制水平及與別人的差距,找出后期成本管理努力的方向。通過本期實際與計劃(預算或標準)比較,可以知道本期成本控制效果,也為下期成本管理提供參考。
比率分析方法。在與其他單位比較的過程中,有時絕對數的比較不可比,不能說明問題,就只能用相對數進行比較。此時,采用比率分析方法。比如兩個單位可能規模等實際情況不同,總成本、總利潤等絕對數指標的比較就沒有意義,而采用比率分析法用單位成本、單位利潤等相對數指標進行比較就可比,有意義。
活動優化的方法,如標準作業成本法(ABC):是在產品(最終成本)和資源中間加入一個橋梁(作業)。作業消耗了各種資源,產品承接了各種作業;資源消耗在各個作業中,各種作業為產品的需要而產生。一般的成本計算只知道產品消耗了多少資源,不知道這些資源都消耗在哪里。ABC法則不僅知道消耗的資源,還知道資源消耗在何處?消耗了多少。通過ABC法的分析有利于對成本進行全程管理及精準控制。通過活動的優化真正消除一切浪費,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另外,還有關鍵因素分析法和線路優化方法。關鍵因素分析法:剖析影響最終結果的所有因素,計算各因素單獨對結果的影響程度,從而找出影響最終結果的關鍵因素,為后期精準管控成本提供依據。線路優化方法:在運輸和配送中采用節約里程等方法對線路進行優化,找出最佳運輸(配送)路線。通過計算可以知道優化后縮短的運輸(配送)距離、節省的運輸(配送)費用等。
學生通過對物流成本管理理論學習,認識到物流成本管理不僅可以減少各種費用的產生,降低成本,增加企業利潤,而且可以節約各種資源,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還有利于社會、國家的良性運行及可持續發展。通過對物流成本管理方法的掌握,學生對物流成本管控的信心增強了、能力提高了。
1.案例一:因素分析法分析成本結構。光明物流公司2020年6月的燃料耗用情況如下:三個項目的計劃數、實際數和差異數:燃耗單位成本(元/噸千米)分別為:0.200,0.254,+0.054。貨運周轉量(萬噸千米)分別為:7777.67,8166.55,+388.88。燃耗總成本(萬元)分別為:1555.53,2074.30,+518.77。由資料可知,燃耗單位成本和貨運量的增加導致總成本增加了518.77萬元,但并不知道兩因素分別對結果影響了多少。用連鎖替代法進行因素分析、計算得出燃耗單位成本增加使成本增加了440.99萬元,貨運量的增加使成本增加了77.78萬元。由此才知,總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燃耗單位成本的增加造成的,它不僅僅增加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多消耗了資源,多排了尾氣污染了環境,對國家和社會都有負面影響。計算的數據為未來降低成本決策提供了依據,未來的重點將從降低燃耗來降低成本,從而為企業、國家、社會貢獻力量。
2.案例二:節約里程法優化運輸配送路線。立寧物流公司擁有6噸的車輛,現要從配送點(P)向A、B、C三個客戶送貨。已知P到A、B、C,A到B,B到C,C到A的距離(公里)分別為6、7、8、10、12、9。A、B、C三個客戶的貨量(噸)分別為:1、2、2。客戶不分先后,運輸不受距離和方向的限制。如果沒有優化,單一客戶送貨需走三趟,共42公里,車輛浪費共13噸位,經過優化按PBCA(PACB)或PCAB(PBAC)送貨只要一趟,34公里,車輛浪費只有1噸位。優化后少走兩趟,縮短距離29公里,車輛少浪費12噸位。通過案例計算、分析,讓學生掌握線路優化方法,明白線路優化的重要性。經過優化,減少了運輸距離,節省了燃料,減少了環境污染,減少了趟次,少占用了交通資源,提高了設備利用率,提高了效率,減少了多種浪費,降低了成本,對企業、國家、社會貢獻了力量。
學生以“身邊的浪費”為題,分成兩組組織材料,做成PPT,并在課堂上演練。各種浪費是成本產生的根源,降低成本的核心就是要消除一切浪費。如何讓學生充分認識各種浪費,通過出課題的形式組織一場課堂演練。班級學生分兩組以“身邊的浪費”為題,每位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搜集資料,小組匯總資料并做成PPT,擇機在課堂上以兩組的形式分別進行演練。一組演練后,另一組學生可以提出任何問題或反駁,通過頭腦風暴盡量全面羅列浪費的表現形式。最后,老師點評并引出浪費的概念:浪費是不對結果帶來任何增值的事物、行為及活動。通過課題演練,讓學生初步認識現場的多種浪費,并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光盤行動”,隨手關燈、關水龍頭,不亂扔垃圾,不做無意義的事等身邊的日常事情,就是在消除浪費。就是在節約資源,減少污染,降低成本。就是在為個人、企業、國家、社會做貢獻。
以倉儲和配送兩大功能在智慧物流中心進行模擬操作,體會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分組組織學生在智慧物流中心對倉儲配送的主要環節:收貨、入庫、存儲、按訂單出庫、模擬裝車、配送等按競賽的形式現場設計并進行現場操作。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作業、節省空間、提高設備利用率、提高人員作業效率、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讓學生實際體會如何減少各種浪費,降低成本,為企業、國家、社會貢獻力量。
學生在跟崗、頂崗實習中切身體會物流成本管理課程思政內涵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了解社會,掌握專業技能,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及未來工作,高職學生在校期間會到企業進行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一是讓學生在跟崗實習階段體會物流成本管理的課程思政內容。學生在跟崗實習的過程中,了解實習單位,接觸社會,初步了解專業及崗位工作。在此過程中,通過感性認識,體會物流成本管理中節約資源,降低污染、減少浪費等課程思政內容。二是讓學生通過頂崗實習的崗位工作,在實踐中運用物流成本管理方法。在頂崗實習階段,學生已在實際的崗位上工作。學生在工作實踐中運用掌握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進行成本的實際管控,把減少資源投入、消除浪費等思政內容落實在實際工作中,取得實效。三是讓學生將浪費概念深植于心中,把減少浪費變為工作、生活的習慣。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現場體認等待、過量生產、不合理搬運、不良品等7種浪費。明白物流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消除一切浪費。將消除一切浪費變成一種習慣,體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
在三維一體的思政育人體系中,以物流成本管理專業課程進行思政育人。先從成本等概念、知識入手,理清課程的思政元素。使學生明白成本管理的核心是消除浪費。節約資源、降低消耗、減少污染、提高效率、消除各種浪費,不僅關系到企業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更關系到國計、民生、可持續發展,是對國家、社會的貢獻。其次,讓學生掌握物流成本管理的方法、體驗身邊的浪費,提高學生管控成本的信心和能力,并進一步加深對思政內容的認識。而后,學生通過跟崗、頂崗實習將課程思政內容真正落實在實際工作中。最后,讓消除各種浪費的理念變為學生未來工作、生活的習慣,產生長期效果。四個環節由低層到高層,由簡單到復雜,由抽象到具體,由認識到實踐形成一個整體,使“物流成本管理”課程思政內容深植于學生心中,變為行動,成為習慣,讓學生未來能有效管控成本,持續為企業、國家、社會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