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江 張海燕
2018 年,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區(港)建設,海南省把會展業規劃成為海南省12+1 重點支柱產業之一,這對中國會展業的發展無疑又是一個超級“利好”消息。海南會展業向什么方向發展,如何建設好會展業的營商環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基于此,本人結合3 年多來海南國際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實踐和營商環境進行調研與分析,目的在于幫助政府及管理者進一步優化會展業營商環境,促進海南省會展業高質量發展。同時,也為其他業態營商環境優化提供參考。
影響海南會展業的發展的營商環境包括政治法律環境、經濟環境、技術環境、自然環境、文化環境等,具體如下:
中央賦予海南自貿港建設獨立立法權,允許海南省在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中國特色的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為此海南省制定了與會展業投資的相關法律、條例以及正面清單、負面清單,這對海南會展業的發展必然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
海南省為會展業的發展制定了非常優厚的經濟政策,包括零關稅、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資金進出便利等。從經濟環境看,全省19 個市(縣)都制定了包括稅收優惠、土地使用、資金進出便利等方面的招商引資優惠條件,甚至可以采取“特事特辦、一事一議”的方式支持會展企業的發展。
由于海南建省時間較短有關,總體來看海南省在基礎建設和先進技術方面存在短板,例如數字技術企業和人才不多。但海南省已在海口、三亞、洋浦等地開始自貿港建設試點,并積極引進阿里巴巴、京東、抖音、字節跳動等數字經濟的頭部企業和部分高校,來彌補技術環境及人才的不足。
海南全島自然環境優美,空氣新鮮,民風淳樸、心地善良,人際關系并不復雜,教育相對落后,海島氣息濃厚,生活節奏較慢,旅游資源豐富,吸引著全世界各地游人前來投資、觀光和購物,這些也符合會展業發展條件。
海南人基本不排斥外來文化,島內人才相對匱乏,教育相對落后,工資收入不高,居民住宅價格較高,可能會造成人才引進困難;主動參與自由貿易港建設意識不強,工作效率不高。
會展業是海南省國際自由貿易港建設中的重點產業之一,會展業運營商對海南省會展業營商環境滿意度如何?調研團隊經過實地調研后分析結果如下:
調查結果顯示,近七成的會展企業表示政府部門主動聯系走訪企業,積極為會展企業解決問題,服務態度和效果較好。受訪企業對海南整體營商環境較為滿意,滿意率高達90.87%,不滿意僅占9.13%。
從企業類型來看,會展行業協會的滿意率高于會展運營企業和會展服務企業。其中:會展運營企業占受訪企業的54.9%,對營商環境評價總體滿意達到93.1%;會展場館企業占比25.1%,對營商環境總體滿意度達89.7%;會展酒店及其他會展服務企業占19.8%,對營商環境總體滿意度為87.1%。
政府及管理部門對會展業發展政策制定及時精準到位,尤其是針對新冠疫情的影響,海南省制定了特殊時期的稅收減免辦法和鼓勵會展企業舉辦會展活動的特殊補貼,如稅收延遲申報和繳納、職工養老保險延緩繳納等,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海南會展企業,完善和優化了企業違章處置、土地指標安排等多項政策,創新 “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等辦法,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會展運營商對會展場館和環境比較滿意,但對會展場館配套設施及運行條件滿意度不高。主要舉行大型國際會展時,設備的先進性存在差距,會展場館周邊配套酒店數量較少。個別會展場館功能不全,很難滿足專業性的會展需要。
會展運營商對會展供應商服務的滿意度在70%左右,還有較高的提升的空間。一是多數布展材料和物資都要在島外購進,如遇到臺風或7 級以上大風輪渡就會停航,所有車輛不能進島,造成布展材料物資延遲到達,導致島內會展材料價格上漲或物流成本升高;二是會展技術和管理水平不高,特殊布展需要從島外尋找合作伙伴,造成會展運營成本增加。
對人文環境滿意度調研時發現,受休閑文化影響,人文環境滿意度得分較低。對技術支持服務滿意度得分不高,主要是高校資源較少,缺少專業技術人才,導致許多會展項目企業不敢接單。
會展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僅需要高精尖的軟硬件設備設施和先進技術支持,而且它還與酒店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物流業等多方聯動。就目前看海南會展業營商環境存在著以下5 個方面的困惑:一是硬件條件及服務能否滿足海南封關后“境內關外”的管理體制需要?二是如何解決會展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會展轉型?三是國際交流能力的硬傷如何解決?四是如何解決會展企業資源整合和公平競爭的問題?五是人文環境條件短期如何改善?如何解決人才“外援”困難多成本高的問題。
面對目前海南會展業營商環境,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科學統籌規劃,不斷優化會展運營商環境。
海南會展業的發展目標是瞄準國際化大方向,用好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優惠政策,要立足長遠、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可以利用“生物位”理論對會展業進行規劃和優化。大型會展企業和運營商,要用好“零關稅”政策,舉辦規模空前、特色鮮明的國際貿易會展;中小會展企業政府應多投入情感因素,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同時,實施“生態位拓展策略”或“錯位發展策略”,讓中小會展企業發展特色會展或為大型會展做配套服務。
根據產業“價值鏈分析”理論,會展業運營商及各會展企業、供應商、相關職能部門都是這條價值鏈的上各個節點,他們要在整體運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決策。在充分了解會展企業和運營商訴求的同時,理順好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市場、企業與消費者(或客戶)、企業與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根據“環境資源價值”理論,為發展會展業,往往會投入更多的資源、成本來營造更優的營商環境,以此促進會展產業的發展,保證海南會展業的方向性,即堅持發展“綠色會展和生態會展”。
1、轉變觀念、參與自貿港建設
觀念是制約改革開放的關鍵,原住民思想觀念相對滯后,追求安逸、生活節奏慢,缺乏競爭意識,這些會給營商環境的建設帶來一定影響。要在喚醒民眾、積極參與方面下功夫,通過引進和培育相結合的手段,讓海南當地民眾正確認識到國際自由貿易港的重要性和長遠性。
2、合理投入、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相關部門要加大資金投入或土地的供給,要加強統籌規劃,調整會展產業的布局,支持海口、三亞、博鰲、海花島擴建國際會展場館,引導企業更多地向會展酒店等配套措施上投入。對于其他地區可以引導他們發展“會展后經濟”,如旅游、度假,或是做大型會展的補位。要加強會展業與旅游、酒店、餐飲等其他業態的聯系與互動,形成以信息為紐帶的產業集群,拉動海南全域經濟的發展。比較適宜的做法是:一方面利用海南自由貿易港全島“零關稅”的條件,根據旅游和購物人的習慣,舉辦相應的會展活動。另一方面將參展商、消費者變成海南的游客,從而拉動旅游業、酒店業、餐飲業、交通業等會展后經濟企業發展。
3、構建人才聯絡員機制為企業賦能
國際會展不僅要求有較強的硬件,更需要適宜的軟件技術支撐。有沒有人才或智力支持,很難把會展業做大做強。要建立企業引進人才聯絡員機制,通過“社區人才”、“私人訂制”等多種方式為企業引才聚才,為人才解決后顧之憂。同時多重并舉,加快會展人才培養基地建設,不斷為會展賦能。
4、提升服務效率,創一流會服務環境
提升服務效率,創建人性化的“一站式”服務窗口。一是各職能部門要主動為企業服務,增加辦事效率;二是相關職能部門要強化服務意識;三是要加強會展企業反壟斷合規性指導;四是創新會展企業金融服務模式,為會展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五是構建步行20 分鐘到達的“會展業服務大廳”,開展“一站式”會展服務。
5、加強會展業國際品牌建設
加強會展業國際品牌建設,利用海口美蘭機場空港片經濟區,開創世界性的航空產品博覽會品牌,使之成為世界航空產品博覽會的地標。利用全島2025 年推廣“新能源汽車”計劃,開創世界“新能源”汽車博覽會,將其品牌變成海南的永久標簽。
6、建設數字化會展和開展會展數字化服務
要加快高科技和人才的投入,利用“物聯網”技術促使會展向數字化轉型。尤其是面對疫情后經濟和全球數字經濟時代,利用現代技術構建數字化會展運營平臺,完成“數字化會展”和“會展數字化”。
海南省會展業營商環境在政治生態、經濟環境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還要在科學規劃、技術人才、人文環境、會展服務與配套等方面加強引導,積極采取措施,不斷完善和優化會展業營商環境,實現海南會展業向數字化會展和會展數字化方向轉型,以迎接數字經濟時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