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聰
隨著供應鏈的不斷發展,供應商已成為企業的一種戰略籌碼,有效的供應商管理,無論對提高產品質量,還是降低企業成本都至關重要,它已經成為提升企業實力的有效手段。而加強供應商選擇的管控力度,可以從前端強化供應商管理,從而進一步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工藝裝備類產品在大型組裝類企業中占重要比重,因此,需要專門針對此類供應商的選擇模式以及持續優化進行研究。
1.工裝產品分類
工裝一般是指在生產過程中應用到的工藝裝備的總稱。對于典型的制造型企業,工裝是重要的基礎裝備,大批量采購直接影響著供應商管理水平,根據采購模式,主要分為型架裝配類工裝、復材類工裝、設備類工裝等類別,本文主要針對設備類工裝(以下或簡稱“工裝”)供應商選擇模式開展論述。
2.工裝產品功能
工裝屬于制造資源,是經過設計制造、用以支持企業現場開展有序生產的基礎裝備。它直接影響產品的研制周期與利潤,對企業成本管控、效率提升、確保質量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供應商的選擇過程中,有一些比較科學客觀的原則需要遵守,這能夠幫助企業高效做好供應商選擇工作,這些原則主要有:
1.總原則全面、具體、客觀
綜合供應商的業績、設備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質量控制、成本控制、技術開發、用戶滿意度、交貨協議等內容。
2.全面評價
建立一套全面的綜合供應商指標評價體系,對供應商進行全面評價。3.簡明科學
供應商選擇和評價流程簡潔、透明、科學。
4.穩定可比
評估體系應該穩定,標準統計口徑統一。
5.靈活可操作不同行業、企業、產品需求、不同環境下的供應商評價應是不一樣的,保持一定的靈活操作性。
6.對等原則
供應商的規模和層次和企業相當,在非壟斷性貨源的供應市場上,由于供應商的管理水平和供應鏈管理實施的深入程度不同,應該優先考慮規模、層次相當的供應商。
7. 50%比例原則
企業購買產品數量不能超過供應商產能的50%,降低采供企業在對特定供應商的依賴性。
8.控制供應源數量
對于同類物料實際供貨的供應商數量不應該太多,合適數量2 ~3 家為宜,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果,還能保證供應的穩定性。
9.戰略合作原則
與重要的、緊缺的供應商發展戰略合作關系。對有戰略性長期合作伙伴關系的供應商,可簽訂“供應商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供應商戰略合作關系之后,還應根據需求的變化確認供應商合作關系是否也要相應地變化,分析和處理眼前和長遠目標、短期和長遠利益關系。企業從長遠目標和長期利益出發,可能會選擇某些表面上看似苛刻、昂貴的供應商,實際上這是放棄了短期利益,主動選擇了一個由優秀的戰略合作關系層面的供應商。
工裝產品供應商選擇方式主要分為三類:詢價、競爭性談判/競爭性磋商、公開招標/邀請招標。
1.詢價
針對需求量較小、預算金額較低的設備類工裝采用的一類供應商選擇方式,主要流程分為四個步驟:
(1)編制報價征詢書,采購部門人員針對采購申請按物料屬性進行分類,根據采購物資編制報價征詢書。
(2)發放報價征詢書,采購部門人員確定詢價供應商的范圍,供應商需經過審核,邀請符合資質的供應商進行報價。
(3)回收報價征詢書,供應商應在規定時間內遞交相關文件及報價。
(4)比價,采購部門人員根據審核后的報價單,匯總并整理所有報價,經過對比分析,編制采購業務記錄表,經審核后確定候選供應商。
詢價范圍主要為已有產品供應商名錄中選取,企業與供應商之間已建立了較為長期的合作關系,采購決策風險較小,整個選擇流程較為順暢。
2.競爭性談判/磋商
針對需求量較大、預算金額較大但未達到招標金額的設備類工裝采用的一類供應商選擇方式。
(1)供應商考察
在進行供應商選擇前,首先需要對供應商的市場競爭力、商務能力、技術能力等方面進行調研、考察和評估,這是與供應商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的基礎和前提。考察人員上,應由需求部門人員、技術部門人員、財務部門人員、法律部門人員、采購部門人員等要素組成。考察內容上,應結合公司類似產品或服務的歷史采購情況、使用情況及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現有廠房、設備及工藝方法等進行分析,充分了解供應商的供貨來源,充分掌握供應商所提供設備的技術規范及商務指標,評估其是否符合資質要求,應核實供應商提供的證明材料,比如供應商的歷史業績、財務狀況、體系證明、產品清單等。
(2)開展談判/磋商
談判一般方式為企業與經評估符合資質要求的供應商就采購事宜開展談判,供應商按照談判文件的要求提交響應文件,企業對響應文件中的價格及其他商務條件進行比較,按需兼顧其他條件(如質量),以確定供應商;磋商一般方式為企業與經評估符合資格條件的供應商就采購事宜開展磋商,供應商按照磋商文件的要求提交響應文件,企業對響應文件中的商務、技術、質量、服務等內容,按照評分標準進行全面比較和評價,以確定供應商。
采購人員根據考察評估情況編制談判/磋商文件商務部分、技術部分、質量部分,包括供應商資格條件、采購需求、評標方法、報價要求、響應文件編制要求、截止時間、開標時間及地點、技術要求、服務要求、質量條款以及合同草案條款等。應組織成立競爭性談判/磋商小組,其中法律部門人員負責響應文件中企業資質、合同文本等商務內容的評審;財務部門人員負責響應文件中財務狀況、合同付款方式等商務內容的評審;技術部門人員負責響應文件中技術指標、參數、質量體系文件、質保條款、驗收要求等技術內容的評審。
3.公開招標/邀請招標
針對需求量較大、預算金額較大且達到招標金額的工裝產品采用的一類供應商選擇方式。一般指企業以招標公告的方式確定供應商。
(1)根據招標工裝項目的特點和需求編制招標文件,包括技術要求、對投標人的資格審查標準、投標報價要求和評標標準等實質性要求及條件,以及合同的條款要求。
(2)成立內部評審組,其中法律部門人員負責審核文件中法律資質條款、合同模板等是否符合要求;財務部門人員負責審核財務條款、付款條款等是否符合要求;技術部門人員負責審核采購內容、技術條款、質量條款等是否符合使用需求;需求部門人員負責審核采購內容、交貨周期、技術條款、質量條款等是否滿足使用需求,再由招標機構統一發布及組織評標。
基于以上三類供應商選擇方式,充分考慮工裝產品供應商選擇過程的特點和運行方式,可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優化。
1.供應商選擇模式持續優化
持續健全工裝供應商選擇模式和采購體系建設,優化供應商選擇流程。
(1)從規范工作流程步驟、建立標準化手冊等方式方法優化管控要求。
(2)在建立招標委員會的基礎上,建立采購與供應商管理委員會,負責年度計劃的審核與制定、供應商規劃與選擇過程中的各類文件評審,并包含法律部門人員、財務部門人員、質量部門人員、技術部門人員等,協同各部門力量,構建完善的供應商管理體系。
(3)根據供應商管理與采購過程劃分體系文件,持續完善供應商選擇程序及制度細則,細化各級職責分工,設置各類評價標準,深化管控要求規定,并建立采供一體化的管控模式。
(4)針對工裝供應商,優化清冊管理,也可分類簽訂框架協議,拓展更多的戰略合作供應商,整合各級資源,更好地保障產品的可追溯性與穩定性。
2.供應商考察評估更加有效
在工裝供應商選擇過程中,供應商資質考察是否到位是決定最終選擇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以往的談判/磋商選擇過程中,存在因供應商商務指標審核不到位、技術規范要求不嚴謹、財務狀況審核不仔細造成的廢標等狀況。
(1)對資質審核標準嚴格要求,對相關部門實施標準化考核,確保進度與質量兩手抓。
(2)對工裝供應商優化分類檢查單,提升考核要素針對性,從實際的生產能力、技術能力等多維度開展考察評估,應確保各要素完整,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察模式,確保供應商各項指標在考察時充分滿足要求。
3.綜合性評分指標更加科學
供應商在產品質量、交付表現,技術服務等方面的能力,直接影響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因此要在供應鏈中有效實施供應商選擇標準,合理制定供應商選擇指標十分重要。針對采用綜合評分法的選擇過程,應充分參考供應商考察及評估結果,設計供應商選擇評分模型,考慮投標文件的符合性、完整性、有效性,綜合文件中產品的質量、價格、交付、服務、技術等條款的響應情況,進行供應商選擇過程中的評分,并科學合理地確定指標分配的權重,可以采用層次分析法等方式,為選擇綜合水平最優的工裝供應商提供客觀支撐。
4.供應鏈人才梯隊逐步強化
強化專業化的工裝供應商選擇人才梯隊:
(1)培養對工裝數模、工裝文件的審核和管控能力,了解市場上優秀的工裝頭部企業,有效地把控供應商選擇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在談判/磋商中降低工裝供應商選擇過程中的成本,并且定期對供應商選擇人員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深入現場調研工裝實際使用情況及意見反饋。
(2)優化工裝評審專家庫,進行專業化分類,邀請生產、技術、質量等各維度的資深專家入庫,共同提升工裝供應商選擇的有效力度。
5.供應鏈數字平臺建立完善
建立以供應商選擇以及數據管理為核心的工裝供應商管理系統:
(1)將目前線下流轉的詢價和競爭性談判/磋商流程設置為線上平臺流程,一方面方便評審組進行流轉和審核,一方面節約了文件審簽的人工成本。
(2)完善數字平臺,從工裝供應商基本信息、風險信息、資質信息、產品目錄等多方面記錄供應商的基礎信息,再通過對供應商的交付能力、產品質量、績效評價、技術能力等信息進行匹配,建立統一的工裝管理入口及工裝管理信息。
進行全流程策劃、全過程管控,實現工裝管理各類數據的流通和內部共享,最終達到降本增效、資源共享、管理提升、保證質量的總體目標。
綜上所述,在企業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供應商的選擇與管理工作,作為優化企業采購流程的關鍵步驟,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與發展,也會出現較多的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之上,需要持續進行供應商選擇模式和流程的優化。對于大型制造型企業,更應注重供應商的選擇、評價、考核和管理,不斷完善供應鏈管理體系、構建供應鏈數字平臺、注重供應鏈人才梯隊建設,真正實現供應商管理的專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