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菲
(吉首大學 圖書館,湖南 吉首 416000)
吉首大學地處武陵山連片特困區的中心地帶,包含3個校區,現有各類在籍學生3萬余人。吉首大學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同時也是武陵山連片特困區實力最強、資源最豐富、影響力最大的圖書館。館舍建筑面積3.4萬m2,擁有紙質圖書近150萬冊,圖書館現有職員工60余人,其中正高職稱4人,副高職稱21人,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圖書館采用GLIS 9X的圖書館集成服務系統,全部實現了自動化管理,近50萬種圖書回溯建庫,建成了獨立的門戶網站,構建統一的信息門戶,集中信息資源管理、應用服務管理和內容整合,為廣大師生提供個性化、特色化的館藏信息服務。校園網已經建設成為覆蓋吉首、張家界兩地3個校園的大規模、高速城域網絡,光纜連接總長度超過30 km,入網用戶超過20 000戶,校園網的規模、用戶數名列湖南地區高校前列,為RFID智能管理系統平臺在校園的應用提供了良好的網絡環境。目前,圖書館已經擁有服務器13臺,各類終端設備300余臺(件),存儲系統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擴容至120 T,前年學校雙一流建設的圖書館機房改造項目投資70余萬元,極大地改善了網絡硬件設施,這些前期建設均為2021年中財項目資金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但是圖書館現有工作人員嚴重不足,吉首大學圖書館兩地辦館,分布在3個校區,在編在崗工作人員60人,流通一線工作人員21名,其中50歲以上15名,近5年無人員引進,按照目前人員狀態,今后要維持日常業務都很困難;讀者對圖書館現有借閱模式產生厭倦情緒,信息化時代,學校面向的“00后”讀者其信息化知識廣、接受新技術快,對新科技充滿興趣,傳統的借閱方式已無法滿足其個性化需求,讀者隱私權利保障有待完善。上述問題的存在,使得圖書館的信息化服務與大數據時代的發展不相適應,影響到數字圖書館的建設的進程,因此,建設圖書館RFID管理系統是解決工作人員短缺、提升借閱管理服務質量的必要舉措。
吉首大學圖書館提出了建設“武陵山文獻信息中心”和“民族團結教育示范基地”的目標,需要圖書館布局和功能的相應改變,現有的傳統磁條借還模式無論在館員數量需求上,還是在書刊借閱便捷性方面都無法滿足服務和管理的需求。為加強圖書館自動化管理,降低人力資源成本,提升辦館效益,必然要通過RFID管理系統來實現圖書自助借還、館藏清點、定位等功能,延長服務時間,提升工作效率,從而建立一個高度現代化、自動化、人性化的武陵山片區一流高校圖書館。從前瞻性和可擴展性考慮,RFID系統設計充分考慮到圖書館工作的發展趨勢,使系統具有較強的擴展能力,確保系統能適應RFID技術的高速發展。同時,系統軟件使用MVC架構,將功能模塊與顯示模塊分離,分層實現模塊功能(如與清大新洋圖書管理系統的數據交互模塊、RFID標簽讀寫模塊等),使各子系統功能擴展、升級都很便捷。
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管理績效。構建以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應用為核心的圖書館RFID智能管理系統管理與服務模式,將自助借還理念落實到圖書館服務一線,將減少圖書館借還窗口服務人員8名以上,增加自助借閱窗口4個,預計每周延長服務時間35 h以上,可有效緩解人員緊張壓力;優化空間布局,完善系統功能。圖書館RFID智能管理系統應用方案體現為物理空間布置、館藏書刊陳列存放、閱覽室管理采用大開間、全開放式的服務模式;結合PLC技術和網絡通信等技術實現圖書館業務數字化。該系統包括:基于80萬冊電子標簽及轉換系統、2套館員工作站系統、1套圖書安全監測系統、監控中心系統、2套自助還書系統、1套Web發布系統、2套SIP2接口系統等。
智慧圖書館的概念已經開始超越了單純的技術層面,開始向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方面延伸[1],降低圖書館人力資源成本,提高館員服務層次。圖書館面向師生讀者的一線服務人員主要集中在流通部與閱覽部,共有人員20名,實施RFID自助借還模式后,這兩部門人員將得到40%左右的壓縮,從而將其調整到學科信息服務崗位,為學校“雙一流”建設服務;改變服務模式,延長服務時間,該項目的實施將改變過去閉館和正常下班期間讀者無法借還現象,讀者實現24 h自助借還,極大地滿足了用戶的個性需求,預計每周延長服務時間35 h以上,延伸了圖書館的服務時段。
圖書館職工高級職稱人員比例達40%,博士研究生2人,在讀博士研究生2人,技術部門業務骨干5名,業務能力和科研能力較強,完全有能力實施RFID自助管理系統的建設。圖書館目前已實現兩地4校區數字資源的集中管理,門戶網站實現信息檢索的一站式獲取。圖書館局域網絡運行良好,并與校園網連通,館內網絡布線均100 M,館外進出口為100 M。圖書館2018年實施了“雙一流”建設的機房改造項目已竣工驗收,極大改善了網絡硬件設施。智慧圖書館擁有開展24 h自助服務的天然需求[2],目前借助項目中標公司的技術力量,加上圖書館相關人員參與,基于技術與環境的實施條件已完全成熟。
RFID在國內高校應用發展迅速,目前湖南省內有十余家高校圖書館已投入使用,吉首大學圖書館長期從各種期刊、會議和館際交流上了解到RFID技術的應用,近兩年參加多場RFID相關學術會議,并現場了解相關技術信息,特別是學習了省內高校圖書館RFID技術現有的成功案例及歷年來設備技術參數的變化,保障了平臺項目的先進性、兼容性。
隨著地方高校政策資金的不斷充實,高校智慧圖書館將采用更多的自助服務方式,閱讀推廣也將更多地以智能化的技術為基礎展開[3]。學校閱讀文化是否濃厚,關鍵在于圖書館自助服務網絡是否完善,師生讀者能否很方便地就近閱讀。因此,吉首大學圖書館在推進全民閱讀活動中,應堅持全覆蓋原則,在需求高、符合條件的校區建設室外自助借閱機等設備,便捷式培養師生的閱讀習慣。
吉首大學圖書館兩地3校區辦館,面對近2.6萬名讀者,在編在崗工作人員60名,一線工作人員只有21名,且近幾年每年都有人員退休,屆時圖書館維持日常業務都存在一定難度;另一方面,有9名高學歷、高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從事一線借閱,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的浪費,未能提供更有價值的信息知識服務。
RFID自助技術使用戶在一個完全開放的信息環境下,通過館員的提示,直接面對信息資源,利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處理信息,激發靈感與創造性。用戶在查詢、鑒別、分析、整合信息的時候,能夠鍛煉其信息獲取的能力,可以主動參與信息資源的查詢與利用的全過程,了解各個知識點的信息科研與發展動態,還能夠給自己建立動態的個人信息資源庫,使自己的專業能力、學科領域得到拓展,常常帶著問題去研究知識,在發現中萌發新的見解或新的研究方向和課題。有助于用戶發現自己的潛在需求,發揮和開發其潛能,特別對于吉首大學一流學科建設與文獻檢索課的開展,提供了創新性的實踐教學基地。
優化配置圖書館人員隊伍,將9名學歷高、經驗豐富的人員充實調整到知識信息服務崗位上去,該業務節點上不再需要設置專門的人員。從國內具有RFID系統的高校圖書館來看,流通一線至少可壓縮9名左右流通工作人員,預計每周延長圖書借閱服務時間35 h以上,提高圖書的外借量1倍以上,物理到館人次增加0.5倍以上。同時,根據國內高校圖書館使用該系統的情況統計,實施RFID管理系統后,可節省師生書刊借閱時間50%以上,承擔85%左右的文獻借還量,到館人次將比原來增加0.7倍以上、外借數量將增加1.5倍以上。
目前地方高校圖書館館員,特別是一線流通閱覽工作人員,普遍缺乏新技術環境下的創新理念、改革意識、技術能力和信息素養,這也極大制約了圖書館智慧服務體系的全面構建和健康發展[4]。智慧化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需利用智慧化手段拓展創新性學科服務,智慧圖書館中的智慧服務成為文獻服務、知識服務之后的高級階段,是智慧高校圖書館建設的終極表現。學科館員在學科專業與圖書館之間架起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梁,為用戶主動地、有針對性地收集和提供信息服務,并通過學科化、個性化、知識化服務,形成針對性的增值產品,為教學科研任務的完成和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是現階段實現智慧服務的有效載體。通過實施以RFID為代表的圖書館智慧化建設,必將加快智慧型高校學科館員的體驗式培養。
自助服務意味著讀者在圖書館利用資源不再需要一個館員的監督,讀者的行為會直接對將來的使用形成部分影響,形成了讀者間互相的行為監督。自助服務使讀者用學校的圖書館變成自己的圖書館。這無形中也增強了對圖書館的認同感及歸屬感,使讀者自己的行為將自覺地遵守圖書館所指定規章制度,在潛移默化中達成了高校圖書館環境育人的目的。
傳統的磁條防盜系統常會出現諸如虛幻誤報警、消磁不干凈誤報警等許多非真實被盜情況。而RFID門禁系統可以通過集成的閱讀器來判斷被檢查圖書是否為違規夾帶或借閱記錄遺漏圖書,進而判斷是否做出報警動作,比傳統磁條防盜系統降低漏報率和誤報率85%以上,同時,RFID管理系統可實現圖書的快速清點,使圖書館的固定資產能夠有效控制,圖書丟失率降低90%以上。
由于現階段高頻模式主要應用于公共圖書館,而超高頻模式主要應用于高校圖書館,所以就確定了采用超高頻的模式。2020年,經進一步的現場調研及與同行交流,得知RFID系統就超高頻模式有兩種實施方案:①采用單一的RFID模式,這種模式出現得早,應用得多;②采用RFID+磁條的模式,這種模式出現得晚,但發展得快,近兩年采用第二種模式的高校圖書館越來越多。
第一種模式(單一RFID模式)的不足是沒有規避掉RFID標簽的防盜功能差的劣勢,即讀者把書挾在腋窩或書脊緊貼人體,標簽的芯片就被屏蔽。
第二種模式(RFID+磁條)就規避了單一RFID防盜功能差的劣勢,當RFID芯片被屏蔽時,磁條就能起到防盜報警的作用。吉首大學圖書館現有的幾十萬冊圖書都有磁條,所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增強了系統的防盜可靠性,省內多所高校館均采用第二種模式。采用第二種模式還有一個潛在好處就是便于今后全省實施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而這種優勢在2020年之前是沒有的。
圖書館RFID智能管理系統通過網絡實現數據共享,并通過SIP2協議接口模塊實現與圖書管理系統的無縫鏈接,實現數據的共享與交換。防盜儀是RFID系統的核心產品,技術上要支持圖書手機借閱防盜功能,這將為圖書館今后的業務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館員工作站(含標簽轉換裝置)是項目的核心產品,其館員工作站(含標簽轉換裝置)在做圖書數據轉換時,可以把圖書館現有問題圖書(死書)剔除出來,便于加工糾正后參與流通;盤點定位設備必須實現與圖書管理系統的實時通信,功能齊全,方便操作,實時處理問題;同時考慮到人臉識別技術的增值性功能,以期為高校圖書館提供智能化管理和便捷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