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娜
隨著大眾對健康認知水平的逐漸提升,對醫院兒科的醫療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這種更高的要求往往體現在患兒軀體疾病的治療上,而對心理層面的疏導重視程度相對有限,導致患兒疾病的診斷、治療存在缺位現象,不利于患兒的身心健康。
從患兒的角度上來看,在患病的同時,心理也遭受著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會伴隨其一生的成長。因此,在兒科的相關工作開展過程中,不能單一只注重醫療工作的開展,還需注重高質量的心理疏導,達到身心協同的治療效果,才能使患兒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滿足大眾對兒科醫療工作的要求。
患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有些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些人需要用一生治愈童年”,這對于廣大患兒來說也是一樣的。兒童在患病后,受到影響的不單單是身體層面,心理層面同樣也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譬如,受呼吸道、腸道感染性疾病的長期影響下,孩子的精神狀態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情緒低落、抗拒治療等,進而影響醫院兒科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并且形成的心理問題還可能會伴隨孩子較長的成長過程。因此,在醫院兒科醫療工作當中,需要高度重視患兒的心理疏導,對患兒疾病的治療、康復和成長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醫院兒科心理疏導三要素
患兒是比較特殊的醫療對象,由于其身心發展不健全,在實際的心理疏導過程中不過于簡單,而是要積極進行研究和分析,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對策。具體來說,需要注意以下三個要素:
環境要素
環境對于心理所產生的影響是直接深遠的,對于身心發展不健全的患兒來說更是如此。其中,如果病房環境長期很壓抑,再加上疾病所造成的影響,容易導致孩子出現焦慮情緒。兒童的焦慮障礙其中包括社交焦慮,可導致患兒與陌生人接觸時持續退縮,妨礙與同伴的正常交流。因此,在對醫院兒科的患兒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環境所產生的影響,主動優化,使得患兒能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治療,這是保證高質量醫療工作的重要前提。然而,很多醫院兒科對醫療環境重視程度不夠,導致患兒處于一個陌生、疏離的環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兒心理問題的出現概率,這需要在日后注重優化。
溝通交流
一般情況下,兒科收治的患兒年齡普遍較小,活潑好動,具有較強的交流欲望和需求,而心理疏導主要是通過護患之間的不斷交流實現的。因此,在兒科的心理疏導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溝通和交流,以患兒可以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心理疏導,更有利于快速取得對應的成效;還可以促進護患相互了解,使得心理疏導更具有針對性、更加順利。
持續性
醫院兒科心理疏導并不是尋常意義上患兒出現了心理問題后再進行,這樣往往“為時已晚”。因此,在實際的兒科心理疏導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即時性和持續性。其中,即時性在于及時開展心理疏導,避免心理問題對于患兒產生影響;持續性在于保持心理疏導工作的可持續發展,使患兒能夠從頭到尾得到心理支持,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提升兒科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
兒科心理疏導的建議
醫院兒科心理疏導本質上是一項系統性、全面性、細致性都比較強的工作,不能以一蹴而就的態度開展,需要長期堅持,注重工作實踐,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并針對兒科的心理疏導進行全面優化和完善,進而達到更好的效果,為后續的兒科醫療工作提供重要的、必要的支撐。例如,兒科醫護工作人員對孩子開展心理疏導時,不能出現“斷層”現象。目前國內部分醫院的兒科病房雖然注重孩子的心理問題,然而醫護工作人員在換班情況下,心理疏導出現了斷層。因此,醫護人員間需要加強溝通和聯系,避免心理疏導出現斷層,使得患兒的身心始終可以得到良好的引導。例如,醫護工作人員可以幫患兒找到一個近期的目標或者說愛好,這樣其精神上才有寄托。有了想做的事情,就會占用患兒大部分精力和時間,也就沒有時間胡思亂想或和父母、醫護人員鬧脾氣。
在兒科的心理疏導工作中,醫護人員的引導有著重要影響,尤其要注重對家長的指導,包括要多和患兒溝通,讓其意識到生病只是暫時的,治好就沒事了;不要刻意阻止患兒與外界交流,要以樂觀的態度對待,培養患兒正常的社交能力,這對其成長非常重要。而且,與患兒身心距離接觸最近的就是家長,倘若家長心理出現問題,那么孩子也容易出現心身問題。因此,醫院兒科心理疏導的對象不僅是患兒,還包括患兒的父母,這對患兒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任何工作都需要講究方式方法,這一點在兒科病房心理疏導過程中亦是如此。心理疏導如果一直保持在口頭上,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醫院兒科醫護人員需要注重心理疏導方法的運用。首先要弱化兒童所患疾病的程度,從而減少自卑感和恐懼感;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告訴其現在的醫療手段和技術都很發達,疾病的治療非常成功,從而建立孩子戰勝病魔的信心。
結束語
醫院兒科收治的患兒年齡比較小,身心較為脆弱,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治療的效果。因此,在兒科的醫療工作中,不僅要重視疾病的治療,還需要注重心理疏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