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振離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記載了許多山珍海味,比如胭脂鵝脯、酒釀清蒸鴨子、蝦丸雞皮湯、火腿燉肘子、靈柏香熏的暹羅豬、野雞崽子湯……但是,您不要以為賈府的太太小姐只吃美味珍饈,《紅樓夢》中也描寫了許多家常便飯,粥就是一個突出的代表。
粥由米煮爛而成,古代稱為糜,是我國的傳統飲食,據考證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在龍山文化時期,我們的祖先不僅“以火熟食”,而且開始種植農作物,創造了陶制炊具——鬲。鬲是最早的鍋,上有圓口,下有三個空心足。三足鼎立,不僅穩固,而且空心足可以充分受熱。大的圓口則便于取出煮熟的食物。
最初的粥便是在鬲中熬制的。粥的古字寫做“鬻”,原因就在于此。粥的出現表明我們的祖先不再僅以明火燒烤食物,已經進入了以水為傳熱介質的烹煮食物階段,這是人類文明和飲食文化的一大進步。
賈府經常喝粥。如《紅樓夢》第14回寫王熙鳳“因見尤氏犯病,賈珍也過于悲哀,不大進飲食”,就“吩咐每日從那府中熬了各樣細粥、精美小菜,令人送過來”。其中第8回寫了碧梗粥,第19回寫了臘八粥,第45回寫了燕窩粥,第54回寫了棗兒熬的粳米粥、鴨子肉粥,第75回和87回又寫了紅稻米粥……
曹雪芹寫粥當然是為主題服務的,各種粥對情節的開展,人物的塑造,描寫大家族的尊卑等,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時,曹公也介紹了這些粥的所用食材、熬制的方法,營養和藥用價值。可以這樣說,如果將這些關于“粥”的情節全部刪去,《紅樓夢》將失色許多。
粥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粳米,具有健脾益氣的功用,熬熟之后,其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吸收。所以,粥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的老人、小孩,以及大病初愈、手術后、產后人群食用。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南宋詩人陸游中年曾患胃病,久治不愈,后來受張文潛“食粥說”的影響,堅持每日食粥,一年后竟不藥而愈。他對此深有感觸,在《食粥》一詩中寫道:“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蘇東坡也認為粥對健康有好處:“夜饑甚,吳子野勸食白粥,云能推陳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覺,妙不可言。”
一般人家家常吃的是清水白米粥,您可依個人的喜好加入不同的配料和調味料,如花生仁兒、大豆、綠豆、豇豆、紅棗、干貝、香菇、鹽等。在南方,人們更喜歡在粥中加入魚肉、豬肉、雞脯、雞湯等。
煮粥還有一些竅門。煮粥用水應一次添足,在熬制過程中不能因水少而再添水,這樣能“方得正味”。煮粥要掌握好火候——初烹火大,沸后改為小火,一直熬到水米柔膩如一。清代詩人袁枚對飲食頗有研究,他在《隨園食單》中寫道:“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后謂之粥。”蒸好的米飯加開水泡之,雖然也是由水和米組成的,但那叫泡飯,不是粥,其滋味和滋補作用也遠遠比不上粥。
在煮粥時,粥鍋內滾起的團團泡沫,濃滑如膏,叫做粥油,俗稱米油,能補血填精,對年老體弱者、嬰幼兒和孕產婦來講,是一種良好的補品。消化不良者,可將米炒焦后再添水煮粥,能幫助消化,澀腸止瀉。
很多長壽老人喜歡喝八寶粥,因此八寶粥又被稱為“八寶長壽粥”。八寶長壽粥的配方如下:小米50克,大米50克,花生仁25克,胡桃仁15克,松子仁5克,杏仁2克(泡軟,去皮、去尖),紅棗10克(去核掰碎),山楂10克,豇豆3克,冰糖10克(也可放紅糖或黑糖)。制作時把米淘洗干凈,備用。鍋內加水500毫升,放入豇豆、果仁等輔料(除大棗、山楂、冰糖外),煮40分鐘。然后將米倒入鍋內,用文火熬爛成粥。最后加冰糖、大棗、山楂,熬5分鐘即可。
根據不同的滋補目的,在米粥中加入相應的中藥材一起熬制的便是藥粥。據統計,我國藥粥的總數達500種以上。比較有名的如桑葚糯米粥,有補肝益腎、養血明目的功效,適用于輔助緩解肝腎陰虛引起的頭暈眼花、視力減退、耳鳴、腸燥、便秘等癥。阿膠糯米粥具有滋陰補虛、養血止血的功效,適用于血虛、咯血、月經過多等癥。柿餅糯米粥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適用于慢性結腸炎,大便次數增多,伴有黏液者,或者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者。海參糯米粥具有補腎養血益精的功效,適用于體質虛弱、性功能減退、遺精等癥。具有滋補延年作用的藥粥還有芝麻粥、蓮子粥、菱角粥、枸杞粥、柏子仁粥、牛骨髓粥等。
★即便是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粥,無論是米粥還是藥粥,仍然對于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電飯煲、養生壺等小電器的出現,更加方便了人們煮粥。晚上在其中投放好食材,設置好預約程序,忙碌的清晨您也可以喝一碗熱粥再去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