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偉玲
(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3)
建筑要遵循安全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可能遇到的安全問題,減少管理成本。打造特殊教育學校的建筑空間環境首先要研究特殊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充分考慮他們在感官能力、活動能力、智力認知等方面的不同特點。特殊學校圖書館作為開放的公共學習活動區域,面向所有師生,在建筑無障礙建設和改造過程中需要考慮建筑空間環境在構成要素上的通用性和特殊性。
建筑空間設計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安全性,是特殊教育學校校園建設的第一原則。在特殊教育學校建筑設計中,無障礙設計只是保證建筑空間安全性的基本,它是特殊教育學校建筑設計的最低要求,也是底線,如果一個特殊教育學校連基本的無障礙都不能保證,那這就是一所不合格的特殊教育學校。例如,活動空間地面需要具有一定的防滑性,墻角需要進行軟包等。
由于感知和身體機能的缺陷,部分殘障學生可能對噪音、采光、溫度、濕度、氣味等環境因素較常人敏感。因此在建筑環境設計時要關注空氣調解和采光的問題,圖書館等公共學習區域需要避開食堂、垃圾站等容易產生不良氣味的功能區域,也不適合靠近馬路、體育場館等噪音源。
特殊教育學校圖書館的無障礙設施主要體現在裝修、家具和輔助設備上。圖書館過道上應配有雙側扶手,扶手應配有盲文提示信息,主要空間入口應配有語音導航設備。公共閱覽室盡量設置在一樓靠近入口通道,閱覽室書架采用開放式,便于低視力學生和多重障礙學生查找和取放。書架上應有明顯的盲文標識,書架之間的通道應保持足夠寬度,方便輪椅通行。閱覽室家具應充分考慮空間和結構上的需求,針對不同殘疾類型、身高特點,桌椅應高度可調、桌面傾斜角度可調。提供輪椅書桌,書桌高度以及腿部空間應滿足輪椅坐姿閱讀,必要時可提供輔助站立設備。為方便低視力學生閱讀盲文圖書和明文圖書,桌面應可調整,并配有閱讀燈及電子助視器、盲用讀書機等輔助設備。
特殊教育學校應為學生創造民主、平等、全納的人際環境。特殊教育學校的圖書館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創造安靜、整潔和富有文化氣息的環境氛圍,運用各種不同材質和色彩的裝飾,結合書畫、雕刻等加強文化內涵的烘托。有條件的圖書館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設置歷史文化展廳、音樂休閑場所,甚至飼養小動物來滿足特殊學生對情緒和情感的需求。
相對其他殘障類型的學生,視障學生信息無障礙面臨很多問題。圖書館信息無障礙主要服務視障學生,對其他的殘障學生也能帶來便利。
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管理人員能準確、及時地了解圖書館當前書籍的館藏和借閱情況,及時掌握人流量和評估讀者需求。圖書館信息化管理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可以加入視頻監控、人臉識別、智能環境管控等智能化設置,既能提高管理效率和精細化程度,又能實時通過信息化手段與讀者溝通,掌握殘障學生的活動情況,提高學生安全管理水平。
通過合理使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提高圖書館的管理效率,也能提升讀者的用戶體驗。圖書館內可以使用大量信息化自助終端,提供良好的人機交互和信息無障礙支持。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大數據分析繪制出用戶畫像,通過手機、館內終端等設備提供個性化的智能服務,例如好書智能推送、館藏檢索、文獻傳遞等服務。提供數字資源訪問服務,建設數字圖書館,豐富數字圖書資源,設立電子閱覽室。完善信息無障礙建設,圖書館所有電子資源查閱設備都必須支持讀屏功能,網站支持原生讀屏功能。
作為視障學生,盲文是他們使用的特殊語言文字,他們通過觸覺來閱讀文字。目前,盲文出版圖書類型少、出版周期長,內容遠不能滿足視障學生的學習需要。為了讓視障學生享受到信息社會帶來的便利,特殊教育學校圖書館在特殊資源的建設和改造上應該走在前頭。針對盲文書籍類型少的情況,可以組織人員適當翻譯并出版一些需求較高的文獻。視障人群對數字化信息的獲取有天然的屏障,在信息時代,視覺的缺失需要通過聽覺、觸覺等其他感官去代償。引進或錄制有聲圖書,并為視障學生提供無障礙訪問途徑。
無障礙環境的建設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即便再先進的設計和設施也需要管理人員的操控,任何時候,人都是成敗的決定性因素。無障礙建設沒有終點,無障礙服務也沒有止境,為特殊群體提供人性化、精細化、規范化的暖心服務是無障礙服務的宗旨。
特殊學校圖書館無障礙服務體現在出入無障礙、交流無障礙和認知無障礙等方面。針對自主出行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志愿者現場服務,必要時提供送書上門服務。為聽障學生提供手語翻譯服務,為視障學生提供盲文打印服務,為肢殘學生提供書籍查找服務。提供館內一對一導航和信息檢索等個性化暖心服務。關注讀者精神世界,積極開展各類讀書交流活動,開設人文講座,定期播放無障礙電影,凈化心靈,啟迪智慧,同時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提供線上人工服務。總之,特殊教育學校圖書館的無障礙服務涉及方方面面,與普通學校圖書館有很大區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十分重視特殊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先后頒布一系列政策和標準文件,對特殊教育學校的規劃和建設提供了思路和規范指引。但政策的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需要更有針對性的標準體系,符合當前和未來一定時期特殊教育學校圖書館的建筑強制性標準和參考性方案對此類學校圖書館無障礙建設更具現實性。相對于建筑無障礙,我國信息無障礙起步晚,標準和政策也更顯單薄,針對教育領域的信息障礙政策和標準寥寥無幾,且同樣存在適用范圍有限、實施要求不明確、落地困難的問題。國家應加大信息無障礙社會建設投入,扶持信息無障礙產業,推動信息無障礙立法,切實保障殘疾人信息無障礙權利。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取決于它對弱者的態度。特殊學校圖書館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前提是秉承教育公平理念,樹立無障礙服務信念,堅持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宗旨。特殊教育是推進教育公平的途徑,目的是讓所有人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和能力,通過教育的“溫度”激發殘障學生的價值潛能,提升社會文明程度。設身處地地為殘障學生考慮,千方百計滿足無障礙需求,是特殊學校圖書館努力的方向。
信息技術是教育現代化的基礎,特殊教育學校圖書館無障礙建設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持。由于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定制化的需求高,信息化建設也存在很大的困難。需要加大投入,深入調研,攻堅克難。不僅僅是資金上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專業人才培養上的投入。
特殊教育學校圖書館只有實現基礎設施、人文環境與信息交流的無障礙化,才能真正為特殊需要學生提供知識的海洋、精神的家園。雖然起步較晚,但通過不斷實踐和思考,特殊教育學校圖書館終將形成一套成熟的無障礙建設與服務體系,更好助力特殊教育,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