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也
(宿遷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會計在經濟生活中舉足輕重,是經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會計角色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產生的,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伴隨著歷史的更迭,經濟的發展,會計角色的內涵也在不斷改變。在當今信息化時代下,飛速發展的社會對于會計人員不再局限于“記賬—登賬—編報”這一標準化要求,會計角色所承擔的記載和核算職能正被逐步弱化。信息化時代賦予會計角色新內涵,對會計人員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會計人員不再是簡單的記載者和核算者,正逐步轉變為管理者和決策者。在這種轉變下,會計人員需要正確定位自身角色,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
“角色”是指演員在劇中扮演的人物,也比喻生活中某種類型的人物或者戲曲演員專業分工的類別。對于“角色”的正式定義是由美國人類學家拉夫爾·林頓給出的,他指出:“角色是圍繞地位而產生的體現權利、義務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模式,是社會對處于一定地位的個體行為的期望”。隨后,不少西方學者對“角色”一詞給出了類似的定義。
會計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個人一旦選擇了會計這項工作就意味著選擇了自身擔任的社會職位,也就意味著需要承擔社會對于會計這一社會角色的具體要求。西方行為會計學者最先將“角色”這一定義引入會計研究中,我國最早研究“會計角色”這一問題的是王開田教授,王開田教授認為會計角色是會計行為主體在特定的會計主體內所處的社會地位、應享有權利、應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行為模式。
在信息化時代還未到來之時,會計的主要角色是記載、核算與校對,主要負責記載、核算并校對生產活動中的物料分配、相關收入、成本、所得稅等問題。股份制公司出現后,會計的核算角色功能還包括分期計算盈虧,向股東和債權人發放股利和利息等。而在信息化時代,會計角色不再僅僅是單一的記載、計算與核對,在此基礎上還增加了參與企業管理等職能,如業績預測、風險評估等。除此之外,信息化時代下,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愈加緊密,誰都不能獨居一隅,獨立發展,國家之間正在形成一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系。會計作為通用的商業語言,在國家商業交往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會計角色正逐步包括對外交流和協調職能。信息化時代隨之帶來的是發展勢頭迅猛的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跨國公司,這就需要會計發揮對外交流和協調的作用,實現利益的公平分配和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國際貿易的效率。
從農業文明時代到工業文明時代,會計角色都是相對封閉的,會計人員固守一方天地,在大量的數據和單據中完成工作,缺乏和其他崗位人員溝通的主動性和開放性,知識體系比較單一,對會計之外的業務知之甚少。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社會對會計人員的工作方式、思維方式、能力素質以及知識體系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會計人員需要更新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擴充知識體系,在會計專業知識基礎上必須輔之公司戰略、風險管理、公司金融以及法律等非財務知識。在信息化環境的驅動下,會計角色開始漸漸擺脫故步自封,主動與外界溝通協調,逐步深入了解企業的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會計角色所賦予的職能,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傳統財務模式下,會計人員扮演信息提供者的角色,伏案于龐雜的數據中,流水式地執行“記賬-登賬-編報”的職責,這種傳統財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會計人員自身價值的實現。信息化時代帶來財務轉型,基礎數據已經不需要人為手工處理。會計人員從數據和單據中抽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通過分析信息參與企業管理,發揮自身價值,會計角色定位由信息的提供者轉變為信息的分析者。同時,信息化時代需要會計人員整合多學科知識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提煉,并投入企業經營管理、風險管理、戰略管理等多方面,拓寬了會計人員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范疇,讓會計人員有更廣闊的舞臺發揮角色價值。
信息化時代下,會計角色有其新內涵和新特征,國家、企業、高校以及會計人員自身都應順應社會發展潮流,轉變思想,創新思維,促進會計人員更好履行會計職能,在新時代背景下合理定位會計角色。
為了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我國在吸取國際會計經驗的同時,還應該充分考慮本國實際情況。在兼顧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社會以及社會法治發展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套能同時滿足我國自身發展要求和國際會計交流需求的準則體系。同時,要加強政策引導,對于會計準入資格考試科目可以進行適當更新,將信息化時代下新型財務理念相關內容納入會計準入資格考試,并融入多學科知識,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校應積極修訂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加強財會專業與其他專業的交流,在財會人才培養計劃中納入公司治理、公司金融、風險管控、業績預測、法律等內容,培養復合型會計人才。同時,應注重高校教師的在職教育,加強對教師的定期培訓,不斷完善教師隊伍建設。對于教師的培訓應緊跟時代發展潮流,讓教師快速適應信息化時代下的新思想、新事物,并正確的傳授給學生。教師自身也應保持時刻學習的精神,不斷更新自我知識結構,將信息化時代下新型財務理念融入教學中。此外,高校應該加強校企合作,樹立協同育人理念,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在實踐中幫助財會專業學生合理定位會計角色。
企業應積極推進公司財務與公司整體發展一體化建設,引導會計人員參與公司決策,加強財務部門和其他部門的合作,為財務人員和其他部門交流提供順暢渠道。信息化時代下在職會計人員思想的轉變、素質的提升、知識體系的完善都要依靠繼續教育實現,企業要健全在職會計人員的培訓機制。①夯實基礎教育,基礎教育不僅包括會計專業基礎知識,還包括外語、互聯網技術等。信息化時代下的會計人員肩負對外交流和協調的責任,因而外語學習至關重要。互聯網作為信息化時代下信息處理的重要載體,也是新時代會計人員的必備技能。②加強素質教育,在基礎教育之上要進一步提升在職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提高其角色定位。例如,在培訓中融入公司理財、國際會計、國際經貿、經濟法等知識,幫助會計人員融合多學科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體系。
信息化時代下,會計人員要樹立新型會計理念,不斷汲取和學習最新的會計技術、會計方法,并將其融入工作中。會計人員要將自己從傳統財務工作方式中剝離出來,積極主動地融入信息化時代財務轉型中,適應信息化時代財務轉型帶來的財務變革,并在其中合理定位自身角色,更好地發揮會計價值。會計人員還應樹立大局觀念和開放觀念,將財務工作和公司整體發展有機聯系,主動參與公司的戰略構建、經營管理與風險管控,加強與其他部門員工的交流,為公司發展建言獻策。同時,會計人員要強化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信息化時代賦予會計角色的責任不僅僅局限于會計信息的處理,會計角色更肩負社會和企業整體發展的責任,會計人員要時刻牢記使命,遵守職業道德,勇于擔當,敢為人先。
信息化時代,財務轉型應運而生,會計角色的內涵更加豐富,呈現出多樣性、開放性、價值性等特征。信息化時代財務轉型對財務人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會計職能的擴大需要財務人員合理進行會計角色定位。國家、企業、高校都應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轉變思想,從完善相關準則、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培訓機制等方面促進會計角色定位。會計人員自身也要主動更新觀念,樹立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切實發揮會計角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