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欣,郭夢瑤
(沈陽大學 經濟學院,遼寧 沈陽 110044)
融資租賃是國際流行的金融工具,它集融資與融物、貿易與技術更新于一體,在本質上具有脫虛向實的特性,是與實體經濟結合最為緊密的新型金融業態。我國融資租賃行業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期,但租賃資產滲透率仍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在當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業,有助于打通境內外兩個市場,利用兩種資源,促進實體經濟平穩快速發展。
①融資租賃是企業設備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企業采取租賃方式“融入”所需購置的設備,意味著獲得了產業技術升級所需要的資金。在歐美發達國家,采用融資租賃購置設備的比例已近1/3,反映出融資租賃在實體經濟中的重要地位。②融資租賃有助于實體經濟“去杠桿”“降成本”“去產能”“調結構”。與銀行信貸相比,融資租賃可以直接降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達到“去杠桿”的效果;通過拉長租賃期限,可以幫助企業減輕還款壓力,達到“降成本”的效果;通過國際產能合作,可以帶動過剩產能合理向境外轉移輸出,達到“去產能”的效果;通過實物轉租服務,可以支持企業實現技術設備升級換代,達到“調結構”的效果。③通過“中國制造+租賃”的海外發展模式,即租賃公司從國外購買設備租給國外的企業,可以打開國際市場,使中國制造“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④融資租賃的門檻低、條件優惠,是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有效途徑,通過售后回租,還可以幫助中小微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國融資租賃企業(不含單一項目公司、分公司、SPV公司、港澳臺當地租賃企業和收購海外的企業)總數約為12 156家,合同余額約為65 040億元人民幣,融資租賃已經成為支持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現階段,支撐融資租賃行業的四大支柱即法律、監管、稅收和會計制度不斷成熟完善,尤其是監管的統一,排除了融資租賃發展道路上的一個主要障礙。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融資租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仍有不少問題亟須解決。
我國一直以來把融資租賃作為一種融資工具,主要強調其融資的小功能,而忽略了融資租賃服務的大功能。根據國際慣例,租賃貿易應定位于服務貿易領域。這種服務不僅為承租人提供融資、融物的便利,而且還給廠商提供銷售時的金融服務,為企業提供資產管理服務,幫助企業盤活閑置資產等。由于融資租賃定位不準確,導致政策制定、行業管理、經營模式存在偏差。
我國融資租賃公司的業務主要以售后回租業務為主,利潤來源主要是賺取利差,這種方式和銀行抵押貸款相類似,直接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展開同質化競爭,并不能真正發揮融資租賃的優勢。最能體現租賃行業特點的業務如直接租賃、委托租賃、轉租賃等國際上較為普遍的業務模式較少采用。在業務領域方面,“租長、租大、租集中”的現象較為普遍,業務對象偏重于大型企業,對中小企業的設備租賃較少,滿足不同層次客戶需求和提供租賃咨詢、資產管理、資產處置等專業化服務能力不足。另外,在跨境租賃以及推動國內制造業的國際化進程上還無法充分體現其作用。
融資租賃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大部分租賃項目有3年~5年的回收期,單靠資本金的運作遠不能支持業務發展的需求。長期以來,我國融資租賃公司的融資渠道狹窄,除了資本金,過于依賴銀行信貸資金,不但融資成本相對較高,而且多為短期借貸,與租賃業務的期限不匹配,存在流動性風險隱患。對于中小融資租賃公司而言,在市場資金收緊時,從銀行獲得資金就變得相對緊張。融資租賃渠道狹窄制約了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和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受自身業務特點及外部經濟因素的影響,融資租賃業不可避免地面臨經濟周期、利率、匯率等宏觀風險,政策、法律、稅收等中觀風險,經營、流動性、信用、操作性等微觀風險。對大部分融資租賃公司來說,普遍關注承租人的違約風險、自身流動性風險等微觀風險管理,對行業風險等宏觀風險的認識不足。融資租賃公司的風險防范基本是圍繞具體項目展開,包括事前風險防范、風險評估、項目準入等,對宏觀經濟環境及行業發展的分析判斷、評估不足,且缺乏具體的防范措施。
資金、風控、人才是融資租賃行業的核心。由于我國的融資租賃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在人才建設與管理經驗等方面與國際發達的融資租賃市場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專業面人才的稀缺給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帶來較大影響。
融資租賃的特有優勢是以融物來實現融資,屬于金融與貿易結合的邊緣產業,它是以促進企業添置生產設備,增加制造能力的服務為本源,用融物的方式解決融資難的一種交易工具。同時,融資租賃又是一種生產性服務產業,它連接上下游產業鏈,同時為承租人、出資人、供貨廠商提供代人融資、代人放款、代人采購、代人銷售、代人資產管理的5項綜合性服務,是與實體經濟結合最緊密、產融結合最有效的商業模式。只有充分認識和理解融資租賃的這一本質,融資租賃公司才能將業務發展的重點放在直接租賃和經營性租賃業務上,才能真正融入實體經濟,實現“融資”向“融物”的轉型,通過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3.2.1 走專業化經營之路。專業化是一種經營思路,是指融資租賃公司集中優勢資源專注于某一行業和細分市場,在產品、服務、技術、市場等環節向精、專的方向發展,形成具有規模性、差異性及核心競爭力的經營模式。目前,專業化經營已成為國際融資租賃業的發展趨勢,也是未來我國融資租賃業的發展方向。為此,融資租賃公司要深耕產業領域,關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帶給融資租賃行業發展的新機遇,還要根據各自的資源稟賦,充分認識市場的變化,對行業進行聚焦,找準方向,把業務做深做細做透,做實做專做強。中小微企業作為融資租賃業務容量最大、需求最為頻繁的群體,更有利于融資租賃公司培養自己的長期客戶群,可將中小微企業作為專業化的一個重要細分領域,設計開發專門針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租賃產品,加大支持的力度。
3.2.2 提升融資能力。融資租賃公司要提升融資能力,實現融資方式多元化:①從租賃資產證券化入手。為便于資產證券化,融資租賃公司要不斷提高自身資產質量,在項目投放上選擇那些現金流穩定、期限長、違約率低、行業分散性好的資產,有效降低租賃資產的信用風險。②嘗試銀行保理、同業借款、信托融資、發行債券、引入保險資金、境外融資等,不斷拓寬融資渠道。
3.2.3 探索租賃新模式。隨著融資租賃的不斷發展,融資租賃開始在教育、醫療、農業、基礎設施等行業中運用。融資租賃公司應進一步開發新的租賃標的物,拓寬業務范圍,探索租賃新模式,如科技租賃、綠色租賃、消費型租賃、跨境租賃等,使融資租賃在服務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及促進中國制造“走出去”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3.2.4 做好風險防控。①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信用、市場、操作等主要風險的識別、計量、處置、補償的制度體系、組織體系,將各項風險管理融入業務運作全流程。②創新風險管理機制,開發運用具有租賃特色的資產分類、風險計量、壓力測試工具;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金融技術實現租賃資產和企業經營的動態監控;用好租賃二級市場、產業鏈及多種金融平臺的組合優勢,做好資產管理和風險資產的處置。
3.2.5 注重人才培養。融資租賃公司通過對員工進行專業化培訓來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和水平,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和專業能力的融資租賃人才。高校及第三方研究機構可設立融資租賃專業和研究中心,助力培養專業化人才和行業研究及創新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