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曉,王 健
(九江學院 圖書館,江西 九江 332005)
“信息疫情”的英文單詞是Infodemic,是信息(Information)和流行病(Epidemic)的組合。2020年2月13日,世界衛生組織在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召開的創新研究會上,針對疫情研究確定了優先級,在其優先級清單中出現了這個新詞——Infodemic(信息疫情)。意思是:各種繁雜的信息傳播速度遠比病毒快得多,普通人處于信息過載的狀態。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傳染病防范主任Sylvie Briand博士指出,伴隨新型冠狀病毒的疾病疫情暴發的,是與病毒相關的信息疫情的暴發。“信息疫情”下過多真偽難辨的信息使人們難于發現值得信任的信息來源和可以依靠的指導,既可能對人們的健康產生危害,也可能給社會穩定帶來危害[1]。如今是社交媒體蓬勃發展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在這樣的環境中暴發,所產生的“信息疫情”的破壞力是相當強大的。為正確認識和控制好“信息疫情”,高校圖書館也積極加入這場戰斗中。
現在是一個信息多媒體時代,手機網絡異常發達,中國網民有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1.2%,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1%,網民數量居世界首位[2]。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由于它傳播速度快,感染范圍廣,防控難度大,加上是一個新型病毒,尚未有治療特效藥物,人們對此非常擔心和恐懼。疫情之初,人們一看到與疫情有關的信息,不分真假,都善意地互相轉發給親朋好友或者上傳網絡,使得一些虛假信息借助網絡的力量無限放大,在現在這樣一個幾乎全民網絡的時代一經流傳,會增加人們的心理負擔,加大人們的恐慌情緒,沖毀人們的信心大堤,削弱人們戰勝疫情的斗志。
虛假信息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的高速性和易傳性,使得危害成倍擴大。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網絡上盛傳的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維生素C可以幫助人們抵抗病毒,一夜之間,所有大小藥店幾乎被搶購一空。網傳雙黃連可以抗病毒,民眾連夜排隊搶購,甚至連電商平臺的獸用雙黃連也一度脫銷。信陽、深圳、岳陽等地因網上出現虛假“封城”信息,導致人們瘋狂囤積米、面、油等生活物資。種種搶貨行為打斷了人們正常的社會需求和生活需求,使得生病真正需要這種藥物而無法購買。囤積生活物資一方面會因過量吃不完而浪費,另一方面買不到的會花超出原價數倍的價格去購買,人們正常的消費生態平衡被嚴重打破。這些虛假信息嚴重打亂了正常的社會供求平衡,擾亂了社會秩序。
政府機構是權威信息的發布者,但因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問題,信息發布有時會出現延遲現象,一些虛假信息趁這個空當伺機而出,妖言惑眾。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網絡上曾傳言新冠肺炎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低于美國流感,這種虛假信息的流傳會使民眾誤判疫情的嚴重性,反對戴口罩,反對居家隔離,質疑政府的政策,在嚴峻的抗疫形勢下,非常不利于政府防疫工作的開展,也會降低政府在民眾心中的公信力。虛假信息的影響力過大時,政府的話語權勢必削弱,使得政府的權威受到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下,趁著人們心理的恐慌,一些邪教組織利用疫情編造謊言,散布歪理邪說,企圖拉攏信徒,擾亂社會穩定,危害國家安全。還有一些惡意散布的謠言和虛假消息,將病毒和疫情“政治化”,損害中國政府在抗擊疫情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使國際社會錯誤理解中國疫情流行現狀,對我國做出一些錯誤的外交政策。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國際媒體對中國疫情進行歧視和偏見的報道,嚴重玷污了中國的國家形象。
自媒體、社交媒體時代,真假并存的海量信息嚴重困擾著民眾,提高民眾的信息素養能力,教會他們如何區分真假信息,對信息來源進行科學查證,培養批判思維和識別虛假信息技能已刻不容緩。特別是在重大衛生公共事件下,顯得尤為迫切。絕大多數高校圖書館是國有資產,除了擔負教育學生的直接職責外,還肩負著解決社會問題,提高社會民眾信息素養的社會職能[3]。隨著這些年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步伐的加快,這種職能越來越明顯。高校圖書館用自己的能力提高民眾的信息素養,傳授給民眾正確檢索和識別真假信息的技能,保障民眾真實公平地獲得信息,既是高校圖書館責無旁貸的社會職責和義務,也是提高高校圖書館社會價值和社會地位的有效途徑。
提高公眾的信息素養是規避其帶來負面影響的有效途徑,提高公眾的信息素養一直是所有圖書館的工作目標之一。2017年8月《國際圖聯數字素養宣言》中明確提出:“圖書館必須將培養讀者的數字素養作為核心服務之一”。《2017國際圖聯年度報告》中也提出:“培養以信息素養為重點的素養教育,并將它作為公民的基本技能”[4]。美國的高校圖書館在提高民眾信息素養打擊網絡虛假信息方面起步較早,也比較有成效。如伊利諾伊大學iSchool虛假信息研討會項目和西雅圖湖濱學校圖書館“數字生活”項目,它們已是圖書館的重要日常工作[5]。2017年美國圖書館協會白皮書充分肯定了圖書館打擊虛假信息的努力,他們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2019年中國圖書館年會期間,中國圖書館學會和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等單位共同發起《中國公民信息素養教育提升行動倡議》,號召全國各級各類圖書館和有關機構積極響應,開展行動[6]。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的信息資源中心,同樣也是社會的文化信息中心,在提高國民素質,提高民眾信息素養,幫助民眾應對“信息疫情”上有天然的優勢。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9月8日在給中國國家圖書館81位老專家的回信中指出:“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7]。高校圖書館有豐富的信息資源,有龐大的館藏書、報、刊,各具特色的數據庫和電子資源可供民眾查閱。高校圖書館還有一批熟練掌握檢索技能的專業化高素質的圖書館員,可以告訴民眾如何區分虛假信息,還可以為民眾傳授科學的檢索方法和檢索技巧,用“授人以漁”的思路給民眾送上揭穿虛假信息假面具的工具。
疫情之初,民眾對信息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為保證民眾檢索信息,查閱資料,各高校圖書館紛紛“線上開館”“線上服務”,將館藏數字資源通過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向讀者繼續開放,服務類型多種多樣。各高校圖書館每天在不同平臺發送推(發)文,有通知問候類的,有閱讀推薦類的,有介紹圖書館服務和資源如何使用的,有匯總新冠肺炎各種知識的,還有與疫情相關的發展動態的,各館為戰勝疫情還進行的各種線上挑戰、競賽活動等。各高校圖書館還紛紛發揮自身優勢,迅速展開應急信息服務,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新冠專題—指南與方案、病例報告、中醫藥專輯”,南開大學圖書館的“戰疫”主題書柜,湖南大學圖書館的“免費抗疫信息資源”,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的“抗擊新冠病毒”專題庫,武漢大學圖書館的“22個新冠病毒免費數據庫”等[8],各種不同的服務,既滿足了普通讀者的一般需求,又滿足了學習型研究型讀者的高深需求。
對于真假難辨的“信息疫情”,圖書館學情報學發揮了權威的專業辟謠。對讀者咨詢中提出的《實證化中醫基礎理論及運用》一書在十年前就預言了此次肺炎疫情的暴發這一問題,上海圖書館參考館員運用專業檢索技能,證明此書是不存在的,僅有與此內容相關的論文,但并未對肺炎疫情進行預測,以十分專業的信息檢索讓謠言止于真相[9]。很多高校圖書館還專門開辟了“辟謠專欄”,針對網絡上出現的各種謠言一一破解,為民眾撥開了一片真相的藍天。清華大學圖書館館員王媛,在疫情期間看到謠言滿天飛,從信息素養的專業角度,寫了一篇《如何快速識別疫情新聞中的信息真假》的文章,教民眾如何分辨假新聞,迅速被多個公眾號轉載、傳播,給了民眾識破謠言的工具。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圖書館的服務從線下轉到了線上。信息素養教育是高校圖書館普遍承擔的通識課程,疫情期間,各高校圖書館紛紛提供了線上的信息素養培訓,使讀者足不出戶可以得到信息素養培訓。針對民眾居家辦公,對信息的需求量增大,面對的信息量巨大這一問題,為了有效提高讀者的信息免疫力,在疫情的不同階段圖書館結合不同時勢舉辦各種在線講座,來幫助民眾辨別信息真偽。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在疫情初期,在其公眾號上推出了一系列關于病毒和疫情的圖書,幫助民眾正確認識疫情,隨著疫情的發展,虛假信息的出現,又推出以“人性”“信念”“謠言”“自律”為主題的書籍,引導讀者如何識破謠言,做到不信謠不傳謠,隨著中醫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發揮的作用,又適時推出了權威的中醫圖書,普及中醫知識。有效提高了民眾的信息素養,為消除恐慌,增強抗疫信心輸送了正能量。
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信息疫情”,讓我們真實感受到了虛假信息的破壞力,它大到對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秩序,小到對社會民眾的日常生活、飲食起居都有很大的影響。為應對“信息疫情”,高校圖書館在身體力行地踐行著自己的社會職責,同時。社會各種力量也應該團結起來合作應對。
國內外眾多專家都多次呼吁要提高民眾的信息素養來應對虛假信息,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一直以來,在提高公眾的信息素養方面,高校圖書館都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一些歐美發達國家,高校圖書館與周邊社區都建立了良好的服務關系。近幾年,我國高校圖書館在社會化服務的大潮下,眾多高校圖書館也將服務對周邊居民開放,圖書館可以將信息素養課程延伸至周邊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信息知識講座和技能培訓班,幫助社區民眾逐步提高識別虛假信息的能力,通過提高公民的信息素養來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在互聯網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高校圖書館參與社區居民的信息素養教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應對“信息疫情”,社會各種力量應該團結起來。高校圖書館可以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協同政府和新聞媒體共同努力來應對。政府機構具有發布公共信息的絕對權威性,新聞媒體在傳播信息上具有強大的傳播力,高校圖書館與這些機構合作,發揮高校圖書館員搜集、篩選、挖掘、分析數據的信息組織優勢,讓圖書館員參與到社會化信息的采集、鑒別和篩選中,以二次加工的形式保證公開信息的及時有效和客觀公正,可以大大減少虛假信息的生存空間。這樣既體現了圖書館員的工作智慧,也大大提高了圖書館員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中,高校圖書館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參與其中,豐富了高校圖書館的工作內容,大大提高了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地位。高校圖書館作為一個不斷成長著的有機體,經過這次危機,應該更新服務理念,創新工作方式,用實際行動照亮社會民眾的智慧之路,唯有這樣才能與時俱進地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