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杰,楊寧霞
(新疆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新型肺炎對服務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其中以旅游商務、會議講座等人員流動量大、密集活動為主要盈利點的酒店行業受到的沖擊最大。2020年4月9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的《關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單位全面掌握員工流動情況,盡量減少人員聚集和集體活動,嚴格控制人員密度。酒店行業依然短期內無法從收支失衡的泥潭中掙脫,而伴隨著各個階段防疫工作的開展,疫情的蔓延趨勢雖得到控制,但由于境外輸入導致的本地感染的情況時有發生,疫情防控常態化已成為現實。復雜的外部環境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旅行消費欲望,使得酒店經營愈發困難。因此,如何在高外部風險的情況下通過改善自身財務管理能力,化危為機,實現酒店的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每個企業都有符合自身發展的財務管理模式,財務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水平。酒店的財務管理特點有以下幾點。
一般行業的生產過程與銷售過程是相互分離的,而酒店行業的生產過程卻與銷售過程緊密聯系,其服務的“生產過程”一定程度上展現在顧客的面前。因此,員工個人的工作表現、工作精神都將直接影響顧客對酒店經營價值的評價。基于此,有別于一般企業層次化的服務管理,如何保持較高的服務質量才是決定酒店服務價值的關鍵。
對于酒店來說,客房、會議廳等商品都是無法搬運和貯存的,其價值的體現就在于當日是否提供服務。假如當日沒有客戶接受服務,那么該房間當日的價值就會失去。
酒店的價值增長,更多地依靠無形資產價值的增長。高品質的服務、高效的管理、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商譽價值帶來的無形價值效應都可以產生其他行業一時難以復制的經營優勢,這也是酒店行業盈利能力可以保持在較高水平的原因。同時,不斷增加的無形效應必然會逐步形成品牌效應,而品牌效應的形成則會帶來廣告效應和協同效應,酒店正是以此來擴大知名度,增加客戶忠誠度,獲得競爭優勢并降低成本。
酒店以開展旅游商務、會議講座為主要經營業務,其持續經營能力直接受到人員流動密度的影響。在經歷過多次且反復的疫情沖擊后,人們對外出旅行的消費欲望大大降低,并且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嚴重影響了酒店的營收。同時,在此期間,酒店行業的經營成本并沒有降低多少,可能還因為需要滿足政府防疫要求而提高,如此嚴重的收支失衡使得酒店行業的復蘇步履維艱。具體分析來說,疫情防控常態化對酒店財務管理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疫情后,酒店行業最主要的經營壓力來自于現金流壓力驟增帶來的資金鏈斷裂風險。酒店行業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的正是蓬勃發展的旅游業,但在疫情后,旅游業一時難以恢復,行業消費者群體大量減少。同時,雖然在疫情后,各地政府都出臺了相應的幫扶政策來幫助酒店業復蘇。但由于疫情沒有被徹底消滅,境外輸入病例導致本地感染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人們對于旅行的消費心理也發生了變化。根據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一系列關于假期旅游形式的信息可以看出,疫情后全國出游人數最多只能恢復至疫情前的70%左右,而且人們的旅游目的地選擇愈發近程化,這使得一些城市酒店的消費者群體數量波動巨大,客流量總體來說大不如前。同時,對于中高端酒店來說,對團體和企業客戶實施“消費掛賬”是提高酒店業務競爭力的重要方式。但在疫情后,此類應收賬款回收更加困難,回收期的延長直接導致酒店資金周轉速度下降,資金壓力增加。
酒店住宿業的成本主要來自于人工費、水電費、設備折舊攤銷和日常維護、相關稅費以及日常物耗,而一些中低端酒店可能還需要支付房屋租金等費用。其中絕大部分的成本支出均為固定成本,本身涉及的金額高昂且難以延期支付。因此,在客流減少的情況下,酒店日常收入難以支撐高昂的成本支出。除此之外,中高端星級酒店的各類配套設施都具有一定的使用壽命,為了給顧客良好的服務體驗,到達一定年限就需要及時更新。而為了在疫情期間挽留各個崗位的核心人員,相應的工資薪金支出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時,為了應對疫情過后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大部分酒店在滿足疫情后國家衛生安全標準的基礎上,不得不加大投入,以滿足顧客的安全需求,以此來吸引顧客,這在無形中增加了酒店企業的經營成本。收入在下降,成本卻在上升,這是導致酒店經營成本高昂的重要因素。
由于此次疫情的波及面大,影響時間長,國家和各級政府都出臺了一系列幫扶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在稅收、租金、信貸、融資等多方面提出了減免、延期和補貼政策。酒店企業應當充分了解當地政府發布的具體幫扶政策,及時提交申請,爭取最大幅度的補助。同時,對于采用委托經營模式和擁有特許經營權的酒店企業,還可以尋求管理公司和主公司的理解與支持,在延緩或減免相關費用繳納,增加應急風險資金撥付,修改原定項目經營目標上獲得一定的幫助,以減緩營運和資金方面的壓力。
由于此次疫情無法被完全消滅,在防控常態化下,做好有效的資金管控,增收節流對于企業緩解資金壓力、保障持續經營至關重要。酒店企業可以通過對實行預算分級的方式來準確區分不同項目支出的可延緩時間,以此爭取更長的緩沖時間用于恢復經營,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同時,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20年中國酒店業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國內酒店市場中等以及經濟型酒店數量占70%以上,而他們的平均連鎖化率只有26%。可以說,大部分酒店并沒有進行連鎖化經營,在應對公共衛生危機帶來的資金壓力只能由酒店經營者自己承擔。而在疫情后,全行業的困境導致酒店業的大規模“洗牌”,堅持經營下來的中小型酒店必然會引來一些想乘機拓寬自身業務范圍的資金雄厚的投資企業。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到酒店業短期內無法全面復蘇,酒店企業所承受的資金壓力無法完全依靠增收節流來解決。因此,一些有較好發展前景的酒店也可以考慮適度接受融資或資產重組來尋求新的發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互聯網平臺的優異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現,而實體經營難以應對突發性公共安全危機的固有缺點暴露無遺。因此,酒店業應當通過加強網絡互動的方式來保持競爭力,具體可以表現為:①積極更新傳統銷售平臺數據,通過發布新性特色包間、積極回復顧客評論、及時更新酒店信息等方式,提升平臺流量和關注度,穩定在線業務。②轉換觀念,合理利用時下流行的短視頻平臺,通過投放消費者感興趣的短視頻,增加公眾對酒店特色、房價以及防疫安全措施的了解,提升酒店存在感和公眾關注熱度,開拓新的營銷渠道。③通過“互聯網+”拓寬自身的經營范圍,適當地開展微利業務,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努力形成品牌效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在疫情后的行業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影響下,酒店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承受著較大的壓力,財務風險管理進程發展緩慢。在疫情過后的新時期,酒店企業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謀求一席之地,除了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之外,還須開放思想,不斷提升財務管理能力,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經營風險,在保障酒店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提升酒店企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