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宇
(廣西廣播電視臺,廣西 南寧 530022)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讓我國的媒體傳播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其中就包括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傳統媒體行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與影響。時政新聞作為傳統媒體行業的重要內容之一,這就要求有關人員一定要抓住融媒體時代的巨大優勢,逐漸轉變傳統時政新聞的傳播形式,這樣才能充分突出時政新聞的重要價值并發揮其影響力。
融媒體作為一種為了適應社會快速發展從而衍生出的一種新的傳播形式,其中融媒體對外通過聲音、信息、文字、圖片進行展示,對內融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手段其本質上是一種傳播理念。其中融媒體理念更加注重發展,為了保證不斷發展就需要改變傳統傳播形式缺點,結合傳統傳播形式的優點,實現對不同傳播形式的優點進行融合,從而進行科學的有效配置,保證所有傳播形式的優點都能夠得以充分發揮,這也就使得融媒體傳播形式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單一媒體,而是多種媒體的有效融合,這也就是融媒體的有關概念。其中就包括在傳統媒體中電視這種傳播形式的主要優點就包括能對內容進行提前編排,有效降低在內容傳播中出現問題的概率。同時電臺的主要優點是能為更多的人群提供新聞收聽的服務,為不方便進行新聞觀看的人群提供了補充,其中網絡這種傳播形式其主要的優點在于能由觀察者進行評論,有效地增加了新聞傳播的互動性。而融媒體就可以實現將這些新聞傳播形式的優點進行有效整合,做到充分發揮不同新聞傳播形式的多種功能,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融媒體通過將各種媒體的功能、手段以及價值進行有效融合,做到與我國的社會發展規律保持一致。
從融媒體理論進行研究就可以發現,其中從字面意思上進行理解就能發現這種媒體并非是一種實質媒體,而是通過將不同形式的媒體進行融合從而衍生的一種新的媒體傳播形式。其中融媒體的出現是通過將傳統媒體的優勢與新興媒體的優勢進行緊密融合,其中傳統媒體的優勢在于傳統媒體具有更多的優勢人才,同時傳統媒體立場性更強、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具有深度以及輿論更強等優勢。新興媒體的主要優勢在于媒體的傳播渠道更加廣泛,傳播形式更加多樣,傳播速度更加快捷以及互動性更好等優勢,融媒體通過將傳統媒體以及新興媒體的主要優勢進行融合,這也就構成了融媒體的理論框架[1]。
時政新聞作為政策性較強的新聞類型,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使時政新聞的表現形式變得更加多樣化,使時政新聞的可視化程度得到逐漸提升,這對提升時政新聞的閱讀體驗以及為民眾提供更加豐富的閱讀視角有著重要作用。時政新聞作為黨和政府進行輿論引導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融媒體的時代背景下通過各種公眾號的建立,使時政新聞的互動性能得到逐漸提升,有效提高了時政新聞的用戶交互頻率,發揮了其新聞輿論影響力[2]。
時政新聞作為對我國政治動態以及時政方針報道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我國民眾了解時事政治的重要手段,時政新聞與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民生工作都有著重要聯系。融媒體時代給時政新聞的傳播帶來了很大挑戰,這就要求有關人員一定要在融媒體時代下對新聞傳播形式進行轉變,其中時政新聞主要面臨的挑戰就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點就是傳統的時政新聞傳播內容已經難以滿足我國當前的受眾需求,其中主要就包括部分時政新聞缺乏對新聞價值的深入挖掘,對民眾的態度以及輿論關注較少,就使得政治新聞的傳播力以及公信力受到一定影響。第二點就是部分政治新聞報道形式過于單一,其中主要表現為部分傳統的時政新聞在報道中,通常以領導畫面、會議場景以及現場同聲作為主要的表現手法,就使得受眾在進行時政新聞的接收時,很難對時政新聞的有關信息進行快速匹配,同時這還會對新聞的語言特色造成影響,整體的新聞缺乏重點,使得時政新聞的受眾的嚴重流失。第三點就是時政新聞傳播渠道相對閉塞,其中就包括部分時政新聞在傳播中通常以電視、廣播以及報紙等形式進行傳播,這種傳播形式交互性較弱,同時部分地方性的時政新聞缺乏深度以及廣度,對時政新聞的傳播覆蓋面造成了制約。第四點就是部分新聞從業者缺乏創新意識以及受眾意識,就使得這部分新聞從業者由于缺乏對群眾意識的了解,導致新聞欄目與群眾關系逐漸疏遠,這不但會導致時政新聞的傳播空間受到壓縮,同時還會使得時政新聞的受眾群體受到嚴重影響,導致新聞的收視率難以快速提升[3]。
時政新聞采用傳統的傳播形式進行傳播時,其中就可以發現以往的新聞傳播形式渠道過于單一,其中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這就要求時政新聞通過電視、報紙互聯網、手機等多種渠道進行傳播已經成為必然選擇,只有保證時政新聞在傳播時的傳播渠道變得更加豐富多樣,才能保證時政新聞的價值得以充分發揮[4]。
比如,時政新聞在進行傳播中,為了有效擴充新聞傳播途徑,首先就需要在融媒體的框架下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相應的官方網站、電子報刊以及短視頻等新興媒介,從達到有效提高新聞傳播成效的目的。這就要求在時政新聞的媒體領域的發展中,首先就需要對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時政新聞多渠道傳播方式進行深入探究,通過充分發揮融媒體時代的巨大優勢,實現逐漸形成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移動客戶端等融合的時政新聞傳播體系,實現對時政新聞傳播渠道的有效改變。同時有關人員借助新興媒體手段進行時政新聞傳播中,還需要注重解決新興媒體在新聞傳播中存在的虛假新聞現象,這就要求專業新聞人員在入駐主流媒體以及官方媒體的領域中,通過發揮時政新聞的專業性,有效改善新聞快速傳播從而導致新聞內容虛假的問題。通過有效保證時政新聞內容的質量以及真實性,對偏離的新聞輿論導向進行糾正,使時政新聞的價值能得到逐漸提升。有關人員在進行時政新聞的傳播中,還要注重對新聞內容的編輯工作,這就要求在進行時政新聞的編輯中要注重文字、視頻等多種媒介的有效應用,實現有效改變時政新聞的單一性,保證時政新聞傳播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保證在避免受眾流失的基礎上逐漸增加受眾積累,使時政新聞的傳播價值能得到快速提升。
時政新聞在采用傳統傳播形式進行新聞傳播時,通常會以自身選定的傳播目標作為出發點進行新聞信息的傳遞,同時在進行時政新聞的傳播中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這也就為時政新聞的權威性以及真實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新聞傳播中將新聞的發布以及刊登作為新聞傳播的最終目標,使得在新聞傳播中很難對新聞的傳播效果進行準確評估,其中原因在于受眾群體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途徑進行時政新聞的接收,新聞傳播人員很難與受眾群體進行有效的交流互動。這種單一的新聞傳播形式對這種新聞的傳播工作造成了不利影響。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以及各種網絡軟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不斷融入,新媒體平臺以及自媒體平臺的不斷崛起,使通過新媒體以及自媒體進行新聞傳播導致吸納了大量的傳統媒體受眾。這就要求注重新聞的交互形式,使新聞的影響力以及時效性都能夠得到逐漸提升[5]。
比如,在進行時政新聞的傳播中,就需要通過建立新媒體客戶端有效增加新聞的交互性,同時還需要保證時政新聞的真實性以及準確性,在其基礎上逐漸提高新聞的互動性以及時效性,這就要求時政新聞的發布機構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融媒體發布流程。首先就需要采用技術進行融媒體平臺的建立,加強對時政新聞內容采訪、編輯、校對、審核體系的建設工作,保證時政新聞的真實性、準確性。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在進行時政新聞的采訪時,要做到對新聞內容的及時發送,同時有關人員要對新聞的內容進行及時審核以及快速整理,然后采用新聞客戶端以及各種新媒體平臺對時政新聞進行快速發布,保證受眾群體能夠在第一時間進行時政新聞的介紹,有效提高時政新聞時效性。需要加強時政新聞與受眾群體之間的互動,通過開放新聞評論系統,有效了解受眾的心理需求以及輿論導向,實現時政新聞在傳播時對民眾的新聞輿論導向進行正確引導,使時政新聞的影響力以及公信力能得到逐漸提升。
在融媒體的時代背景下,由于不同的新聞媒介會表現出不同形態,同時不同形態的時政新聞在傳播中又會表現相應的優勢,這就使得在傳統的媒體背景下,各司其職的時政新聞傳播形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下社會背景的最新需求。這就要求有關人員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要對新聞傳播內容進行有效融合,從而逐漸提升時政新聞的可信度[6]。
比如,有關人員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進行時政新聞的傳播中,就要求在進行同一時間以及同一內容的新聞傳播時,有關人員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新聞內容展開,其中就包括有關人員要將文字、圖像、聲音、影像這幾種新聞內容傳播形式進行有效融合,通過各種新聞傳播形式的有效融合將新聞事件更加立體地在用戶群體進行展示,這種傳播新聞傳播形式已經成為當下時政新聞報道的必然選擇。同時為了有效提高時政新聞的影響力,有關人員在充分融合這四種新聞傳播形式以外,還需要熟練采用數據新聞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以及虛擬現實技術與時政新聞進行有效融合,為時政新聞注入更多的新鮮血液。
有關人員想要逐漸提高時政新聞的可信度,除了有效實現新聞傳播形式的有效融合之外,還要注重對新聞內容的有效融合。就要求有關人員要對不同媒介形態下的新聞傳播內容的側重點進行有效結合,其中這就包括有關人員在進行時政新聞的傳播時,需要對新聞的內容進行深度分析,通過結合音頻以及視頻的形式,使新聞事件的現場感能得到逐漸增強,有效增加受眾群體對新聞事件的體驗感,同時還要求有關人員需要引入有關圖片,實現讀者對新聞內容進行進一步的理解與感受,這也是提高新聞事件現場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有關人員通過音頻視頻以及圖片的有效融合,可以在保證逐漸提高時政新聞傳播的有效性的基礎上,可以使時政新聞的可信度以及可讀性都能得到逐漸提升。
時政新聞與其他新聞內容相比,在內容上更加具有權威性以及影響力,但是時政新聞的選題內容上進行研究就可以發現,由于部分新聞內容在選題上過于平穩。就會使得時政新聞缺乏對熱點以及焦點問題的過多觸及,這就要求有關人員在進行時政新聞的傳播中,要做到充分利用融媒體信息觸角長以及新聞傳播速度快的優勢,對民眾的熱點話題進行深入挖掘,在時政新聞的立意選擇時通過充分利用熱點話題,有效增加時政新聞的吸引力,這就要求有關人員在進行新聞主題的選擇時要盡量選擇深受民眾關注以及帶有深層矛盾的新聞話題[7]。
比如,有關人員在進行時政新聞的報道中,就可以通過發揮融媒體技術的巨大優勢,保證在第一時間內獲取新聞素材,并且通過各種新型手段對問題背后的所涉矛盾進行采訪。做到切實了解受眾群體的內心需求,通過發揮融媒體手段的巨大優勢以及時政新聞的影響力,采用時政新聞對民眾的心理訴求進行有效表達,實現對民眾的合法權利進行有效保障。通過融媒體技術的充分利用在逐漸增加受眾群體對時政新聞的關注度的基礎上,同時對提升時政新聞的吸引力以及社會熱度也有著重要幫助,保證受眾群體能切實感受到時政新聞的重大價值。
綜上所述,在融媒體的時代背景下,時政新聞想要有效應對競爭激烈的媒體市場,就需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的優點,同時還需要結合新興傳播形式的優勢,在保證時政新聞準確性以及真實性的基礎上,對時政新聞的傳播形式進行不斷轉變,有效增加受眾群體的參與感以及體驗感,有效推動時政新聞得以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