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英

2021年10月10日,北京國家速滑館(張晨霖/攝)
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即將開幕。
北京將成為歷史上首座舉辦過夏冬兩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屆時,代表90多個國家(地區)奧委會的約2900名運動員齊聚一堂,參加7個大項和15個分項的比賽。
“要增強使命感、責任感,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各項籌辦任務,把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辦成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向祖國人民、向國際社會交上一份滿意答卷。”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2015年7月,北京攜手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此后6年多的時間里,在五大發展理念和四大辦奧理念指引下,數萬名冬奧建設者將一張張建設藍圖變為現實。
冬奧速滑館“冰絲帶”備受贊譽,并獲得諸多大獎;大獎的背后是,從設計、施工到建筑材料,創新在各環節凸顯。給它造“骨架”的工程師說:“創新已經成為奧運建設融入骨髓的工作方法:你不讓我創新,我也得去創新。”
為實現冬奧電力保障“零閃動”,在北京冬奧組委和北京市重大辦的支持、協調下,國網北京電力得以與8家場館業主、11座冬奧場館簽署“一體化”協議,并將路況交通信息、市內充電樁充電站等城市數據整合進電力系統“智慧大腦”,集中力量辦大事。
延慶賽區生態修復前后歷時6年,點位最高海拔2198米,修復面積214萬平方米,修復栽植喬灌木逾30萬株。參與項目的“80后”工程師們熱血豪情,以“敢死隊”之名鼓舞士氣,打贏精準修復攻堅戰,助力“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理念完美落地。
在首都二環內、高樓林立間,一所百年老校從零開始,探索冰雪課程進校園。它以開放之姿,借力社會資源與國際優勢資源打開局面、提升自己,同時不忘輻射朋友圈,幫扶偏遠地區的朋友,助力區域整體發展。
面積達1142公頃的冬奧公園免費開放,真真切切讓市民得實惠。這是一座克服了很多困難才建起來的公園。管理者說:“要讓老百姓最大化地享受到它的好,感受到它的美,收獲快樂和健康。”
……
站在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的跳臺頂端,透過山谷可以遙望到明代修筑的長城。在北京什剎海的老冰場上,傳統冰車和溜冰重新熱了起來。冰蹴鞠在胡同里得到復興,大大小小的室內外冰場、雪場上紛紛辦起“冰雪嘉年華”。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北京冬季奧運會將把中國人民與世界聯系起來,實現其讓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愿景,改變冬季運動的現狀。中國將迎來最優秀的冬季運動選手,全世界都會感受到這份熱情。”
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備賽工作時強調,要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再接再厲,全面落實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抓緊抓好最后階段各項賽事組織、賽會服務、指揮調度等準備工作,確保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圓滿成功。
是的,北京準備好了,中國準備好了。正如冬奧之歌《我們北京見》所唱:“我們說過會再見,揮手間就祈了愿,滿滿期待的心跳,總能聽見……北京歡迎你,我們北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