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萌
(昌吉廣播電視臺,新疆 昌吉 831100)
在各類媒體融合的作用下,全新的媒體結構已經形成。相比傳統媒體,新媒體在新聞宣傳方面更具優勢。新媒體因其更快的信息傳輸速度、清晰的畫質,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吸引了受眾的眼球。電視新聞節目是對當前新聞熱點內容的梳理與整合,而播音主持人的詞匯使用、語言風格直接影響受眾對事件的關注度。播音主持人可以通過自己獨特的主持方式向受眾傳達新聞信息,展現自身的學識與個性。
所謂融媒體,就是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之后所形成的全新媒體平臺的形式,其不僅具備新媒體信息化、現代化的特性,還具有傳統媒體的一部分特性。融媒體出現之后,整個媒體行業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第一,受眾在思維方面的改變。在傳統媒體中,受眾的思維是被動接收信息,屬于單向性;但在新媒體中,受眾不是單向地接收信息,而是可以雙向互動。
第二,新媒體更加具備個性化。受新媒體的影響,信息的傳播渠道更加多元化,且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這不僅能滿足用戶對信息的需求,也能充分適應用戶個性化的要求。因此,電視新聞在新聞播音方面應當向個性化方向進行創新與發展,電視新聞播音節目中的播音人員及主持人也要有自己的特色。
第三,群眾對數據的體驗感也極其重要。在傳統媒體中,人民群眾與媒體聯系的方式較為單一,一般是編輯短信和打電話,這種溝通形式的體驗感較差,且溝通的效率很低;但互聯網模式的出現可以有效解決此類問題,通過使用互聯網能夠實現媒體與人民群眾實時互動的目的,有效提高用戶的體驗感。除此之外,還能提高相關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進而帶動經濟效益。
新形勢下,受眾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智能手機、iPad 等移動終端借助新媒體平臺獲取新聞資訊,電視新聞節目已經不再是他們的唯一選擇。因此,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應當在革新欄目內容、形式的基礎上,關注播音主持人的風格的改變,運用觀眾喜愛的方式將新聞內容傳遞給他們,從而重新贏得觀眾的支持及認可,增強節目對觀眾的吸引力。
電視媒體自誕生以來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道路,但其一直是固定的編排模式,缺乏創新。由于新聞播報方式的古板,常常導致新聞主持人的個性不易受到關注。此外,受到融媒體的影響,不僅出現了種類繁多的短視頻平臺,主持風格也呈現出多樣性。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如果仍然保持固有的風格,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逐漸失去原有的地位。
在傳統媒體平臺下,從事播音主持的工作人員普遍具有一定的話語權。但在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員的話語權開始漸漸式微。這主要是因為新媒體技術的迭代,沖擊了過去播音主持正規、正統的工作風格,各類播音風格借助新媒體技術應用的門檻呈百花齊放的態勢。由此,其播音主持從業人員的整體工作質量就會變得良莠不齊,甚至影響到該工作領域的質量問題,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播音主持行業的口碑受到嚴重沖擊。
近幾年,雖說國內各大電視新聞節目都在積極尋求突破和創新,但其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卻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從而造成了節目內容同質化、主持方式機械化的問題,觀眾也開始流失。從宏觀層面分析,《新聞聯播》節目主持人的主持風格、工作著裝一直都是其他新聞節目爭相模仿的對象。雖說“新聞聯播模式”保證了新聞主持工作的嚴謹性,但如果所有媒體平臺的新聞節目都采用這種主持方式則會使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與其他電視節目相比,電視新聞節目內容嚴謹,主持形式規范,一直以權威形象存在于受眾心中。而在當前互聯網環境下,面對網絡新聞的激烈競爭,新聞播音主持的風格缺乏創新,需要融合互動環節,縮短播音主持人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創新節目的主持風格。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要關注用戶的體驗,可以通過設計新聞評價區、互動話題,增加受眾與新聞節目的互動性,精準把握受眾的新聞需求,有效分享優質信息,塑造播音主持人的“親民”形象。在風格創新時,可通過使用網絡流行詞匯,提高節目主持的親和感,以及提升受眾的認可度。比如,2016年某網友深夜發文,提出了“藍瘦”“香菇”兩個詞匯,瞬間成為網絡流行詞匯。在播音主持時,遇見相關題目,主持人可適當融合流行詞匯,緩解新聞播報的緊張性。
通常情況下,受眾能否被電視新聞節目吸引主要取決于新聞節目的主題是否鮮明,這在很大程度上受播音主持自身魅力的影響。在各大自媒體平臺中,活躍度高的節目播音主持往往都知識淵博且視野廣闊,這可以從根本上滿足受眾對知識信息的需求,幫助受眾對信息的理解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更深入透徹的理解。由此可見,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必須不斷進行創新發展,樹立正確的新聞播音理念,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以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充分發揮自身魅力,進而吸引更多受眾。同時,在進行新聞傳播時,電視新聞播音主持要率先對所傳播的信息內容進行全方位理解,然后將自身知識與受眾需求相結合,用恰當的方式進行傳播,而不是一味地照著臺本讀。
第一,提升文化底蘊,創新播音主持風格。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播音主持語言創新的重要保障。老套陳舊的語言體系,勢必會讓受眾感到乏味,因此,播音員、主持人要廣泛涉獵、博覽群書,成為博學多識的雜家。要結合欄目特點并融入主持人自身的特點,讓主持人、播音員自身的氣質、性格特點、文化背景與節目匹配,才能得到更多受眾的青睞與喜愛。
第二,精準表達,提升語言感染力。播音員、主持人應不斷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技巧,對語言進行精練、修飾,使語言更具藝術性,通過語言感染受眾,使表達的情感更加豐富準確,達到先聲奪人、以聲傳情的目的,為受眾營造舒適的收聽環境。播音員、主持人要將真摯的感情融入語言中,打動觀眾和聽眾,與他們達到高度的共鳴。
第三,打造個性化語言,增強與受眾的互動交流如今新聞節目播音主持的語言樣態發生了變化,從字正腔圓地“播新聞”到講評結合地“說新聞”再到輕松自然地“聊新聞”,越來越呈現口語化的特征,更加具有親和力。尤其是“說新聞”和“聊新聞”,貼近百姓日常生活的口語化交流,再加上播音員、主持人個性化的語言風格,或幽默風趣,或犀利睿智,多用于社會新聞、民生新聞、娛樂新聞等新聞的播報,但是必須注意的是,要做到表達得準確、嚴謹、規范,必須遵循新聞事實。播音員、主持人個性化的語言可以通過話題、觀點等表現出來,與其人生經歷、性格、知識背景、文學素養及情感體驗有關,能體現出播音員、主持人獨有的特色,這種十分“鮮活”的語言可以讓受眾迅速、深刻地理解信息。
雖然觀眾更愿意接受詼諧幽默的新聞傳播方式,但某些新聞素材的基調就已經決定了不能使用太過隨意的主持風格,要保證其嚴肅性。因此,主持人在創新節目主持風格時需要找準嚴肅與幽默之間的平衡點,這對于主持人的專業素質以及臨場反應能力都是一大考驗。具體來說,主持人在節目中適當地發揮幽默感,可以緩解觀眾的疲勞情緒、確保其能夠跟隨主持人的節奏了解完所有新聞內容,但總體上要維護好新聞播報工作的嚴肅性,保證新聞節目的權威性。如何找準嚴肅與幽默之間的平衡點,需要主持人在工作中主動思考,多積累總結。面對新形勢下新聞主持工作的種種挑戰,主持人必須要堅守初心,要正確認識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通過不間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和新聞專業素養。
想要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可以從提升節目內容的質量入手,確保播音主持人能夠駕馭各類風格的內容報道,以順應受眾對新聞收看的多重需求。播音主持人應該加強崗位技能,在新聞宣傳時展示自身的學識與個性魅力。在新聞節目中獲得受眾認可度較高的播音主持人,普遍表現為表達邏輯清晰、應對問題時思維敏捷。可見,播音主持人只有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才能提升節目的收視率。比如,播音主持人可以在節目播出前深入解讀新聞內容,梳理新聞要點,減少照稿宣讀行為。而這些工作的開展需要播音主持人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深入分析新聞稿件內容,融合自身解讀與評價,以此增添新聞節目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受眾觀看節目。
由于融媒體的影響,人人都是自媒體,當前的電視新聞節目也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夾縫中生存。從客觀角度來說,電視新聞節目要求相關節目主持人及時更新新聞主持工作的思維方式,進而滿足觀眾信息獲取方式的需求。同時,融媒體的到來,極大程度地拓寬了信息的傳播渠道,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使電視新聞主持人的個人形象得到極大提升。因此,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除了具備相應的職業素養外,還必須緊跟融媒體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提升自身能力,使其與新媒體時代對自身崗位提出的能力要求相匹配。另外,在傳播新聞期間,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要善于發散思維,主動利用新媒體的技術資源優勢,顯現新媒體的傳播價值。例如,電視新聞播音主持人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加強與受眾的互動等。
融合傳播是新時代以來黨推進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戰略部署,也是主流媒體發揮網絡輿論引導功能的重要路徑。傳統媒體的播音員、主持人作為黨的宣傳員,理應在融合傳播中發揮影響力。長期以來,播音員、主持人受電視媒體原有單向傳播的傳受關系影響,不免還沉浸在“我播你聽”的模式中。同時,從傳統媒體成長起來的播音員、主持人,深受傳統思維方式的影響,新聞傳播思維方式和播報語態局限于“單屏化”。因此,在融媒體時代,播音員、主持人需要順應融合傳播發展大勢,勇于創新、勇于變革,不斷學習互聯網知識,加強對媒介融合的認識,樹立融合傳播的意識。
面對全新的行業發展形勢,在引導節目主持人創新主持風格時不應當只關注語言層面,還需要關注節目主持過程中呈現給觀眾的視覺效果。具體來說,如果是兩位主持人共同搭檔主持的新聞節目,那就需要保證兩人服裝上的協調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不必每期節目都“西裝革履”,嘗試穿一些休閑服也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只有一位主持人,則需要在服裝的形制、風格或是寓意上進行創新,突顯節目特色和主持人風格,讓人產生深刻的印象。
在傳媒行業工作的人們,除了要確保自身的專業技能過硬,還應該在工作中投入全部的精力和活力。在進行日常節目播報的工作中,工作人員需要融入自身充沛的感情,從而增強自身的藝術感。假使從事播音主持的工作人員只是簡單形式化地去進行日常播報工作,例如,國內外時事新聞等。不僅無法吸引受眾的注意力,而且長此以往會導致受眾失去觀看興趣,喪失對其的關注度。因此,為了有效減少這種問題的出現,相關從業人員應該在工作中積極地融入自身情感,并提高自身播音感染力,以贏得受眾的認可與支持。
在新型媒體環境中,播音主持人應以全新風格吸引受眾的眼球,借助新聞傳播路徑的多樣性特點,突顯播音主持人的重要性。播音主持人應加強播報新聞的能力,改變報道風格,利用自身的文化修養,增加節目的收視率;并積極利用各類網絡平臺,增加與受眾的互動交流,形成線上新聞互動機制,準確掌握受眾的新聞傾向,以增強受眾的收視黏性,帶動新聞事業的發展。
現階段,新聞傳播渠道需要積極開展頂層設計,創設全新的新聞播報體系,以主流媒體為主,構建全民覆蓋的新聞傳播版圖,增強黨聲傳播效果。新聞播音主持人需要加強主流媒體的學習,以全新視域完成新聞播報風格的切換。播音主持整合了多個學科,如語言、新聞宣傳、新聞采編、心理等。新聞播音主持人在創新風格時,需要清晰確定創作方向,結合新聞宣傳規范,把握創新尺度,達到風格創新目標。在風格創新時,新聞播音主持人要加強個人專業性建設,提升自身文化品位,融合審美情趣,增強播報語言的藝術性,順應時代主流思想,展現新聞傳播的藝術性。
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要重視主持風格的創新工作,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和新聞專業素養,以應對新形勢下日常主持工作所面臨的新挑戰,提高節目的收視率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