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榮平
(新疆廣播電視臺廣播新聞中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微語境”媒體格局逐步生成,進而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在“微語境”下,新聞編輯面臨著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多元化的工作形態以及創新化的信息環境使得新聞編輯應積極轉型,進而在激烈的媒體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在此過程中,還應不斷注重“微語境”在新舊媒體發展中的滲透,進而為新聞媒體的轉型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進而打造出新媒體時代發展的新格局。
對于“微語境”來說,其是通過為微信、微博、APP 和微刊等“微”的新媒體形態建設的模式,其形成基礎是現今發達的互聯網技術和科技信息技術,進而構建成一個獨特的語言傳播體系。“微語境”的傳播具有較為獨特的信息傳播特點,主要包含低門檻性、快速便捷性、精準受眾性、互動參與性和傳播移動性幾種特點,可以讓人們的審美需求和精神感受得到滿足,優化人們對信息的接收方式,使信息傳播方式得到顯著的擴大,對傳統的新聞媒體產生很大影響,加強新聞的教學能力,使新聞的傳播方式產生改變[1]。在“微語境”的話語傳播體系的發展中,傳統的新聞媒體受到了很大的挑戰,為了使傳統的新聞媒體得到更好的發展,應該對轉型發展加強重視,促進新聞媒體得到創新發展。
在當今“微語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的新聞媒體得到了很大的挑戰,選擇正確的發展途徑,優化新聞媒體的未來發展。現階段,新聞媒體的編輯是封閉的,對外界的發展沒有足夠的關注,不了解“微語境”的發展,導致新聞編輯的發展落后,難以適應時代的進步,不能滿足人們對生活的需求,導致新聞編輯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被社會淘汰。因此,新聞編輯應該認識到改變的重要性,促進新聞編輯的發展,優化新聞媒體的發展,使新聞媒體可以和時代的發展更好地連接,促進新聞媒體的現代化發展。對于新聞媒體的發展來說,可以改變自身的發展思想,通過網絡技術的運用,可以進行新聞APP 的制作,使傳統的媒體編輯得到新的發展[2]。但是隨著新聞APP 的增多,新聞APP 逐漸飽和,人們沒有辦法下載更多的新聞APP,因此,傳統新聞編輯應該加深對新聞優化的研究,促進新聞編輯的發展,使新聞媒體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在現今的情況下,“微語境”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傳統的新聞媒體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難以滿足社會全新的發展需求,新聞媒體需要轉變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向。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微信和微博等平臺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人們的傳統閱讀方式產生了很大轉變,傳統的新聞媒體編輯未來的發展方向是需要考慮并重視的問題,在“微語境”發展態勢下,新聞媒體應該采取相應的手段融入“微語境”信息傳播方式,促進傳統新聞媒體的轉型和發展。
在“微語境”的傳統發展下,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信息傳播工具的運用,新聞媒體可以更好地建設新聞客戶端,還可以重組新聞的內容。在新聞媒體的發展和轉型中,新聞媒體需要更加完整地讓人們了解到新聞內容,使人們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了解到最新的新聞內容。新聞媒體還需要解決傳播速度和新聞更新速度的問題,提升新聞媒體編輯人員的工作能力。因此,在“微語境”的發展中,為了更好地提升新聞媒體的技術,新聞媒體應該認識到轉型發展的重要性,更好地迎接挑戰。
隨著“微語境”的出現,互聯網技術得到了顯著發展,傳統的媒體技術受到了一定的沖擊,新聞媒體的傳統中心地位受到了很大威脅,人們更加傾向于采用新媒體的方式進行信息的獲取。隨著微信和微博等新媒體的發展,傳統的新聞媒體的受眾人群和新聞編輯的審核權力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其新聞內容也轉向網絡的話題。在新聞媒體編輯的發展中,傳統新聞媒體的信息獲取能力較差,難以在新聞發生之后獲取第一手的新聞信息,新聞的傳播速度較差,人們更加喜歡用信息傳遞迅速的新媒體工具進行新聞信息的查看。在此基礎上,新聞媒體工作者并沒有良好的工作狀態,難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新聞職能[3]。在“微語境”的發展情況下,微信、微博等新媒體迅速發展,信息接收和信息傳播速度快,導致傳統的新聞信息受到很大影響,人們對傳統新聞媒體的注意力降低,更加關注新媒體。在此基礎上,新聞媒體應該轉變自身的發展方向,優化自身的發展技術,更好地促進傳統新聞媒體的轉型與發展。
在“微語境”的視野下,傳統的新聞媒體遇到了很大的挑戰,新聞信息的傳播呈現了多元化的發展格局。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新聞信息的傳播打破了單向性的傳播方式,而是顯示出互動性的信息交流模式,促進新的新聞傳播方式形成,也為傳統的新聞媒體傳播提出了新的挑戰。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下,微信和微博新媒體都有更加快速的信息傳播速度和信息審核能力,傳統的新聞媒體的信息處理技術需要有全新的發展,進而滿足時代和社會的要求。在傳統的新聞媒體中,應該認識到信息傳播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性,促進新聞媒體編輯信息傳播方式的發展。在“微語境”的影響下,傳統新聞媒體受到了十分嚴峻的挑戰,有著十分明顯的滯后性,從而難以適應當前時代的發展需求。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下,傳統媒體還應該重視新聞信息接收與發布的時效性。在新媒體的發展下,傳統新聞媒體得到了很大的挑戰,難以保障信息的率先傳播,導致人們更加愿意采用新媒體工具進行信息的獲取,影響傳統新聞媒體的發展。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由于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傳統新聞媒體沒有信息傳播及時性,導致傳統新聞的發展受到阻礙。
在新聞信息的傳播前,一定需要進行審核工作,在現階段中,傳統新聞媒體沒有嚴格的分工和審核界限,經常出現新聞信息的疏漏或瑕疵問題,偶爾還會有影響社會穩定性的內容出現,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4]。因此,傳統新聞媒體應該意識到分工和審核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分工和審核工作的能力,使編輯人員加強對新聞審核工作的認識,更好地促進傳統新聞媒體的發展。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變得更加多元化,同時整體的信息獲取形式相較于之前也有著很大差異。在當前的環境下,新聞編輯不僅是專業媒體所能完成的,越來越多的受眾也可以參與其中,進而“全民編輯”成為了新聞編輯的重要發展趨勢。在“全民編輯”的影響下,新聞編輯的門檻很大程度上得到降低,除了專業化水平團隊以外,人人都可以通過移動客戶端完成對新聞信息的編輯,并將編輯完成的內容發布到微博、微信等媒體平臺上。通過這樣的形式,新聞編輯不斷向新媒體領域轉移,進而也大大提升了受眾對于新媒體的關注度,同時撼動了傳統媒體的地位,整體的發展趨勢也面臨一定困境。特別是在“微語境”的影響下,新聞編輯轉型更加急迫。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新聞媒體應立足于大眾化發展趨勢的創新,并將更多資源投入到自身數據庫創建當中。在數據的輔助下,新聞媒體可以更好地完成發現新聞、采集新聞、資源整合等環節,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傳統媒體的專業優勢,在立足于實際的基礎上提升自身對新媒體形勢的適應能力[5]。在日常的工作中,新聞編輯人員應更多地關注各類新聞平臺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工作,進而有效地在電腦客戶端以及手機APP 客戶端上完成對新聞信息的整理與推送。在此過程中,新聞編輯人員還應與受眾之間保持密切的聯系,通過提供更多的互動與反饋機會來了解受眾需求,進而保證新聞信息的準確性與個性化。此外,新聞媒體還應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明確自身定位,不應受到庸俗化新聞需求的影響,從而最大限度地展現出新聞編輯的工作價值。
在當前的媒體環境下,新聞媒體官網以及微博客戶端都可以在新聞信息發生之后的第一時間予以推送,而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提升,二維碼等功能的出現又進一步擴大了新聞媒介的受眾范圍。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新聞編輯應主動提升自身對于“微語境”的適應能力,并積極參與到相應的信息搜集和整理工作當中。在實際進行新聞編輯的時候,新聞媒體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能優勢,促進稿件編寫與信息推送質量的提升。與此同時,新聞媒體還應樹立創新理念、與時俱進,將相應的人工智能工具引入到數據分析、結構編輯以及內容撰寫等環節當中,這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相關工作人員的壓力,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提升整體新聞內容的充實性。現階段,這種方法已經在我國有著一定規模的應用,同時還進行了優化與創新,為新聞編輯發展打開了新的格局。除此以外,新聞媒體還可以在現有基礎上對于節目設置做出新的嘗試,增添快報類、訪談類、互動類等多板塊內容,為新聞與受眾群體之間創造更加廣闊的交流平臺。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提升受眾與新聞媒體之間聯系的緊密程度,還可以更好地吸收受眾意見與建議,引導其更多地參與到新聞編輯當中,從而為構建全方位的“微語境”傳播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在微語境下,新聞的媒介形態和傳播速度發生了巨大變化,受眾群體不僅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到大量的新聞內容,而且還能夠創造新聞內容并通過微語境渠道傳播出去,受眾群體不再被動接受信息的輸入,而是更加注重自我情感的表達與傳遞,加強對新聞信息的傳播、選擇、參與以及滿足個性化需求。特別是隨著智能手機和相關軟件、APP 的普及,以網絡為載體的社交平臺呈現出微傳播環境,新聞已經成為以受眾需求為基礎的個性化產品。新聞編輯在微語境下就要以受眾需求為核心,將新聞的生產、傳播、推動工作重心放在微傳播空間中,新聞編輯的受眾意識也需提升,準確掌握受眾群體的實際需求,從而在新聞信息的生產中為受眾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新聞資源。而且在微語境下,新聞信息的推動機制從被動轉變為主動,不再以獲取新聞為主要目標,而是以受眾群體需求為新聞信息的推送導向,在了解受眾群體的需求后,通過新聞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渠道,為受眾群體提供專項新聞服務,將傳統新聞工作轉化為具有服務性質的工作。不過,優化信息推動機制需要建立在新聞編輯工作基本原則上,為受眾群體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新聞內容,滿足受眾群體的正常新聞需求的同時,不能為了滿足受眾需求而推送夸大、虛假的新聞內容。并且新聞編輯還需準確劃分受眾群體,關注受眾群體的審美體驗和個性需要,才能制作出不同類型的新聞產品,進而促進新聞編輯工作在微語境下的快速發展。
現階段,我國新聞信息的傳播發展已經步入“全民記者”“全民編輯”的時代環境,這也為新聞編輯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傳統的編發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當前人們對信息資源的需求。新聞編輯也要創新運用微媒介所具有的信息資源優勢,建立自身的信息資源庫和信息獲取渠道,對網絡信息的傳播加以應用和監督。以往的新聞信息資源獲取方式在微語境下應當基于微媒介途徑獲取,而且要拓展新聞資源的收集方式,比如,新聞編輯要加強在網絡獲取新聞線索的挖掘、搜集和整理,尋找到新聞資源產生的源頭,在確認后進行加工處理。或是在微平臺上與受眾群體積極交流溝通,了解諸多信息資源,從中選擇適宜的新聞內容,通過策劃處理,編寫出受眾群體關注的熱點話題。在此過程中,新聞編輯要發揮自身專業性特點,對相關新聞信息資源進行優化和引導,去除糟粕和虛假內容,提取優良信息資源,確保新聞信息的真實性,樹立起新聞媒體的良好社會形象。另外,在微語境中,新聞編輯可以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加強與“全民記者”“全民編輯”的合作,通過群眾的協同參與,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微傳播空間中的有效融合,可以建立起全新的新聞編發模式,由人民群眾提供免費或有償的新聞信息資源,再經過新聞編輯開發和利用,增強新聞采編工作的共享性,構建信息資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聞采編模式,從而促進新聞編輯工作和傳統媒體的創新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微語境”媒體形態的到來,傳統的新聞媒體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媒體行業的發展需求以及受眾群體的信息獲取需求。結合其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新聞媒體往往面臨著來自傳播方式、時效性以及審核工作等多方面的需求,為在新媒體環境下占據一席之地,新聞媒體需要積極轉型與發展,對大眾化發展趨勢加以創新,同時做到以受眾需求為基礎優化信息推動機制,實現新聞媒體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