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麗
(大連南金實驗學校 遼寧大連 116100)
目前對于小學英語特色作業設計的研究,有很多好的設計方法,例如,配音、手抄報、歌曲、制作字母、單詞卡片、編故事等。但有些方法還停留在課本原有的內容上,較少把所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缺少生活性,或者只是全然地照搬照抄,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運用能力,缺少實踐性和應用性,思維能力培養不足。2022 版《英語課程標準》中講道:“踐行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秉持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的學習理念,倡導學生圍繞真實情境和真實問題,激活已知,參與到指向主題意義探究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等一系列相互關聯、循環遞進的語言學習和運用活動中?!北局@個理念,筆者把英語作業的內容,設計得更具備個體特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充分體現和發揮學生的特長才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為學生打開思路,從而愛上學習,把學習視為一種樂趣。所謂興趣是做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也就有了動力,從而真正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體驗到獨立完成作業的樂趣,改變學生學習態度,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拓展英語學習的空間,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以往,作業的內容和形式都由教師設定,并且都要完成,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特別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們更需要自主的權利和空間。我們應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差異、不同學習風格,設計科學合理的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和個性化指導,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都得獲得成功,體驗英語學習的成就感?!队⒄Z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把凡是學生能夠自己獨立做的事情都給學生留出空間,讓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去選擇,決定,去思考,去體驗,感悟,去創造,實踐,應用?!碧厣鳂I可以自主選擇,考慮共性也兼顧個性,使學生的能力都得以充分地發揮和提升。
到了五年級,英語的文本變長、語法增多,僅僅依靠背課文來加深對知識的復習,對學生來說是很枯燥的,我們應當將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結合。特色作業設計不僅能起到復習、鞏固知識的作用,還能提高興趣、擴展知識、培養能力,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五年級教材每個模塊有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第一,以思維導圖的方式生成知識框架,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內容和知識點,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學生可以參考老師的思維導圖模式,自己再設計一個更美觀、更新穎的,有自己獨特想法的,更能凸顯知識結構的。思維導圖把復雜的文本內容簡單化、系統化,課本知識和重點內容一目了然,相比傳統的純文字的教學模式,思維導圖以其圖文并茂的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在設計的過程中,間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與探索。第二單元:我是小小出題人。結合課本知識,學生自擬題目出五道題,例如,單詞、連詞成句,寫出正確的形式,閱讀小短文等,當課本內容涉及外國文化背景知識,學生也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查找相關內容,從而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量。在自擬試題中也會加設相關知識。所有試題附有答案。在上交的試題中選擇一些質量高的題,讓全班的同學一起練習,一起成長。學生自己命題的過程,既是獨立思考查漏補缺的學習過程也是提升復習效率、深化知識理解的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多依賴于興趣。教學的實踐也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薄队⒄Z課程標準》中也提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多感官參與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豐富有趣的情境中,圍繞主題意義,通過感知、模仿、觀察、思考、交流和展示等活動,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然而一些英語作業形式單一、枯燥、無趣,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培養。如果作業得設計有創意、形式新穎,所學內容與實際相結合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創新性,學生會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尋覓真知,感受成長,收獲快樂。
在教材的第二單元筆者把作業內容設計為兩種。1.結合本單元內容設計動手操作類的設計作業。例如,手抄報、小制作等。2.結合本單元內容設計能夠提升和發揮學生創新思維的作業。例如,自編韻律詩,謎語,歌詞原創,原創小劇本,繪本等。其中,手工制作自編韻律詩是學生們選得最多、最愿意做的。在五年級上冊書中,第三模塊第二單元“Easter is in Spring in the UK.”這一課,給學生布置的特色作業之一就是制作自己喜歡的節日道具,并用英語簡述節日的由來以及道具的名稱、樣子和功能。在作業反饋交流中,有一個學生做了一個南瓜燈,并且是用橙子皮做的,既有趣又有創意。他先簡述了萬圣節的由來,又教大家南瓜燈的英文是“Pumpkin lantern.”。在介紹南瓜燈作用的同時,他還描述了自己制作的過程,他說:“I don't have knife.I use my pen to draw eyes,nose and mouth.The mouth is very big.It is very scary.But I like it very much.It's really fun.”他的描述得到了全體同學的掌聲和歡笑聲。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無論是在做的過程中,還是在表達的過程中,學生都沉浸在快樂中,也真正實現了作業的趣味性。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受到自己是個發明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需求更為強烈?!薄队⒄Z課程標準》中也提道:“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學習方式,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增強學習效能感?!奔ぐl學生的創新思維,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真正把知識變成自己的工具,教師也真正把時間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五年級下冊第三模塊第二單元“You can use the computers”一課。筆者為學生布置的特色作業是發揮創新思維。1.用“can,can't”原創歌曲“chant”或“rap”。2.我是小記者,使用關鍵詞“can,can't”展開校內外調查,采集3—5種社會現象,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不好的,也可從自身反思,并用“can,can't”描述,讓我們做合格公民。
有一位同學很擅長音樂,自己作詞,并配上熟悉的歌曲,在作業反饋中為大家傾情演唱。他的歌詞是這樣寫的:“Look at the birds up in the sky.How can they fly so fast and so high.Oh,my sunshine day,oh my cronies.Let's do something we enjoy.I can run fast.I can jump high.I can do Kongfu.I can fly a kite.Do you want to play with me? Don't be shy! Let's enjoy the wonderful time.We can ride bikes faster.We can jump higher.We can stand on hands on the sand.We can study hard harder.We can speak loud louder.We can fly with wings in the sky.”后來,他教全班同學演唱這首歌曲,全班同學齊唱的場面,讓人不禁感嘆,小小的人兒,大大的智慧。雖然他們是孩子,但他們有著無限的潛能。通過此次作業,有特長的孩子充分地發揮了自身的才能,與英語相融合,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
第二項特色作業“我是小記者”,選擇的同學較多,很多同學都深有感觸,有對自己行為的反思,也有對家人、朋友乃至路人行為的反饋。有一位同學是這樣寫的:“I am a Chinese citizen.Although I am only a primary school student,I can keep many rules.I can help people and animals.I can keep quiet in public.I can keep the traffic rules.I can not throw litter.I can respect teachers and parents.I love my motherland very much.I want to be a good citizen.”還有一位同學描寫的是校園現象,她寫道:“Today I see some students throw rubbish and talk loudly in the campus.Some boys are running in the classroom.As students we can't throw rubbish and talk loudly.We can't run in the classroom,too.We should be good students.We should be good citizens.”通過反思與觀察,學生不僅把所學與實際相結合,學以致用,回歸生活,同時還實現了英語課程的育人目的?!队⒄Z課程標準》中,核心素養包含的第三個方面——思維品質,提及英語課標的育人價值,在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指導下設計并組織學習活動,鼓勵和引導學生在真實復雜的情境中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超越學科,走出教材,回歸生活,實現課程育人方式的改變。教材遵循的教育教學理念、內容選取原則,以及教學設計活動思路應突出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成為各類評價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和合作者,自覺運用評價結果改進學習?!苯處煈詫W生為課堂活動的主體,設計活動實踐作業、項目式作業等超學科、跨學科的綜合性作業,促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通過合作參與、實踐體驗等學習活動,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形式再一次對主題深入理解,實現知識的遷移和創新運用,構建語言概念。
五年級上冊“Module 10 Unit 2”,本模塊內容主題是班級與學校規則。筆者圍繞“rules”這一主題,設計綜合實踐活動作業,通過實踐、體驗、參與,建立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把課堂延伸到生活當中。特色作業要求,各小組自主選擇一個場所進行規則的討論與制定,例如,學校規則、班級規則、交通規則、圖書館規則、醫院規則、電影院規則、游泳館規則、游樂場規則等,并進行展示,展示形式自主選擇,如思維導圖、海報、課件、微課等。作業設計密切聯系生活實際,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導向,讓不同學習風格、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方式完成作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們寫道:“Class rules: 1.Don't make noise in class.2.Be quiet in class.3.Don't spit on the ground.4.Don't be late for class.5.Don't speak while the teacher is having class.School rules: 1.Don't eat in class.2.Don't fight.3.Don't play little tricks.4.Serious study.5.Respect for teachers.Library rules: 1.Keep quiet,please!2.You should return the book on time.3.You should put the book back on the right shelf when you finish it.4.Take care of the book.5.Don't draw or write anything on the page.6.Don't make the books dirty.7.Don't take the books away.8.No smoking here.9.Don't tear the books.10.Never eat in library.”在實施過程中,學生建立了學習與生活的有機聯系,通過對各場所規則的討論與制定、優化與完善,在討論中深化對規則的理解,增強了規則意識,培養了分析、歸納、總結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作業展示環節通過分工、設計、排版、制作、美化等實踐過程,培養了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了智育與美育的跨學科融合,體現了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凸顯了學科育人理念。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與補充,是學習、鞏固、拓展和提升的必要途徑,特色作業的研究以英語課程標準的核心素養內涵為導向,充分發揮學生的才能和創新意識,把所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活學活用,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真正成為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