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才興 高 婷
(1.江西省臨川第一中學 江西撫州 344100;2.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第十六中學 江西撫州 344100)
在學科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學價值的重要體現,尤其是在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結合高中歷史學科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基于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完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在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視角下,開展教學指導活動,有效推動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歷史學科具有一定的時空特點,更加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推理和論證,具有實踐教學特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可以在史料中汲取豐富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推理和論證,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和進步。
高中歷史學科具有一定的實踐應用價值,有效提高學生的史料實證核心素養,能夠增長學生的歷史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正確認識歷史并看待歷史的思維,這可以為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帶來一定幫助,有效降低教師的教學壓力。在傳統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主導模式中,歷史學習更加專注于對歷史事件和歷史理論的記憶與背誦,學生缺少對歷史知識的獨立分析能力,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自主探究意識,而基于史料實證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歷史探究精神,能夠使他們養成鉆研求真的學習品質。
在新高考的教育發展背景下,高考試卷對史料的應用越來越多,史料考查往往是對學生歷史事件分析能力的考查,其中也包括了對歷史發展規律的總結,能夠培養學生通過歷史看待時代發展的超前視角,教師在教學中要意識到史料實證能力是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深入解讀并分析歷史事件的相關素材,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史料學習資源,引導其自主探究真實的歷史答案。這提高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促進了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在歷史教育中培養核心素養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長期以來,在傳統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歷史教師都是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進行歷史教學,開展歷史課程教學指導主要依托教材課本,這使他們的學習視野存在一定局限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基于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教師根據核心素養的要求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推動歷史學科的有效發展,在新的教育環境當中促進學生學業水平的提升,保障學生能夠接觸到豐富的史料資源,在這些資源的分析思考當中可以汲取源源不斷的歷史文化養分,這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素養。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核心素養并沒有得到歷史教師的關注,很多教師都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推動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這種固化教學思維在現階段仍然較為盛行,如果不能轉變教學理念,那么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就無法獲得提升,基于史料實證能力培養的教育發展目標也無法得到落實。在新的教育發展階段,史料實證是一項新穎的教學內容,教師通過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深入探究新課標,提高對史料實證素養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明確史料教學與史料實證的關聯性,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增加史料實證教學的比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意識,積極采納一些優秀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方式,通過深入溝通交流感受到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價值,主動參與校園開展的一些教師培訓學習,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身的歷史文化素養。在具體的實踐教學指導過程中,加強對史料的收集和分類整理,教師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積累,整合實際史料資源進行分析,對學生較為青睞的歷史典故和史學著作展開探究,以史料實證能力的培養作為教育培訓抓手,重新審視高中歷史教育教學的發展路徑,能夠制定新的教育開展策略,進一步提高歷史課堂的延展性。通過革新傳統教學方式,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優化和調整,迎合新時期的教育發展需求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進步。
高中歷史學科承擔著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責任,作為整個教學體系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歷史學科需要結合史料培養學生的實證意識,借助史料豐富課堂教學資源,進一步拓展歷史課堂學習范圍。為保障學生能夠通過不同形式的工作和內容進行學習和探索,培養學生良好的知識探究能力,高中歷史教師需要重視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培養。在課堂教學當中基于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完善和優化,進一步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推動歷史學科內容與形式的改革,有效升華學生的理解認知能力,保障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由于很多學生并不重視歷史學習探究,需要教師進行有效指導,要求學生自主搜索所需資料、應用資料以及辨別資料,幫助學生對歷史內容展開全面探析,使學生對史料實證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在學生的學習探究活動中,教師要明確學生才是歷史學習的主體,必須轉變他們的被動學習狀態,從而在新的教育發展環境當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學生教學活動的參與性,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結合日常學習與交流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價值觀,提高其史料實證核心素養,使學生養成自主探究意識,總結歷史資料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歷史課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史料實證意識習慣,進而在豐富的課堂情境當中感受歷史文化內涵。例如,在學習《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與變化》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前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自主搜集資料并進行整理和分析,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使學生結合學習的課本知識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結合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向,教師不僅要提高自身對史料的綜合應用能力,還要在歷史課堂中鍛煉學生對史料的搜集能力,使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了解不同的歷史文化,加深學生對這些歷史文化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的鉆研精神,能夠從整體角度對歷史文化進行合理把控。在歷史課堂中教師應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目標,通過明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指向性,這是開展師生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針對教學目標,帶領學生搜集史料,使學生了解不同類型的歷史知識。比如,在展開《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歷史資料,通過網絡途徑獲取資源,分析“秦統一”的相關史料,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歷史文化的理解。教師要求學生在學習當中闡述秦統一的歷史意義,能夠針對秦始皇制定的政策發揮的影響進行總結,同時要求學生結合自己閱讀的課外讀物進行分享交流。在歷史課堂中,教師通過整合多樣化教學資源,能夠有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將這些內容進行分層處理,為學生提供不同難度的學習資料,使學生能夠在統一授課中獲得針對性指導,得到個性能力的有效發展。教師要求學生應用追溯法去搜集一些相關的歷史資料,將一些歷史文獻和典籍帶到課堂中與師生進行分享,迅速總結出秦朝的興盛與衰敗,使學生能夠在歷史信息中進行總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師指導學生辯證地分析歷史事件,進而在歷史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在史料實證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在高中歷史實踐教學過程中,適當地融入一些文獻史料能夠有效提高課堂內容的豐富性,通過對教學經驗的總結可以發現,這一教學具有良好反饋。結合《美蘇爭霸》這一課為例,在課堂小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不同的漫畫,利用漫畫來呈現一些歷史信息,但這些信息的獲取需要學生通過觀察進行總結,這一過程也能夠鍛煉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教師通過分析可以掌握美蘇爭霸的不同階段,通過呈現三幅漫畫能夠展示三個不同階段,第一幅是美國肯尼迪與蘇聯赫魯曉夫在導彈上掰手腕的場景,逐漸引出更多的教學圖片。教師通過整合教學資源要求學生進行判斷,如通過第一幅得出美蘇兩國所處的歷史階段,最后再結合史論分析進行文字論述,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總結能力。高年級的學生面對的歷史知識難度逐漸增加,考核內容也更加傾向于深層次理解。比如,在考查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理解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搜集相應的文字史料,這部分史料內容是張岱年的《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這些作品對傳統文化進行了有效論述,文中并沒有一味地褒獎傳統文化,在肯定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說明了有很多陳陋的傳統。教師要求學生對該書進行閱讀和點評,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要求學生能夠辯證地看待中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包含著諸多學習內容,如董仲舒宣揚的天人合一,結合天人合一倡導君主實行仁政;孟子主張舍生取義,倡導社會交往更加關注情感而非利益。傳統文化有很多值得傳承和弘揚的內容,但部分內容確實并不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要求,如宋明理學強調為專制服務,想要通過各種途徑來約束民眾,這也使女性地位變得更加低下,增強了社會等級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種封建的思想專制。在教師的引導下要求學生辯證地看待中國歷史傳統文化,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堅持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
科學系統的課程教學評價是教師進行反思和總結的重要過程。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歷史教師從史料實證的角度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全面考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主動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展開歷史課程教學評價時,教師應結合既定的教學目標調整評價標準,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全面評價,幫助學生了解到自身學習的不足,能夠調整自身的學習思路獲得核心素養有效提升。在課程教學指導當中教師不能直接切入評價主題,要通過委婉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不足,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以賞識性的眼光分析學生的學習表現,調整自身的表達溝通方式,提高學生對教師的學習依從性。對學生展開的教學評價應落實到細節之處,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表現進行全面分析,根據學生在史料實證課堂中對史料的搜集、整理、總結等不同環節進行綜合考查,通過有效指導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考核學生史料運用能力的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結合歷史內容進行寫作分析,在寫作中分析自己的學習不足,充分了解核心素養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效解決學生所遇到的學習問題。在教學評獎環節教師要努力推動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發展,傳統的課堂中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而在新的教學階段教師應加強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了解學生的一些想法和建議,洞察自身教學過程的不足之處,通過完善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教師優化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方式,基于核心素養的發展需求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解決歷史問題,探究豐富的史料論證自己的想法,在不斷反思和探究的過程中糾正自身思想誤區,獲得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核心素養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優化史料實證教學環節,可以保障師生對學習過程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充分重視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培養,確保相關教學活動能夠得到高效落實。在新時期的教育發展環境中,教師應轉化自身的教學思維,結合和諧素養的要求優化課堂教學手段,結合新的教育發展目標整合豐富教學資源,推動學生歷史思維能力與探究水平的有效提升,努力打造高效歷史課堂,保障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